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发电企业碳排放强度管理改进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发电企业碳排放强度管理改进建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发电企业碳排放强度管理改进建议

2020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与上一稿相比较有几个方面的重大修改:一是提高了供电碳排放基准值。这表明国家对首批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企业持“鼓励先进、保护大多数”的态度;二是仅保留1套配额管理方式。即将发电行业按300MW等级以上常规燃煤机组、300MW等级及以下常规燃煤机组、燃煤矸石、水煤浆等非常规燃煤机组和燃气机组四个类别纳入年度配额管理;三是明确操作细节。增加了对配额总量、配额分配方法、配额发放、配额清缴等环节处理的详细规定。面对新的《实施方案》,如何做好碳排放强度管理,确保配额总量满足实际需求,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效益最大化,是发电企业当前碳排放强度管理工作的重心。

由西南某发电企业碳核查引发的疑问

2020年,笔者赴西南某发电企业实施2019年现场碳核查。该发电企业拥有2台350MW热电联产机组,于2016年正式投产,2019年供电量22×108kWh,供热量146×104GJ,生产用原煤105.5×104t,供热比7.5%左右,机组供电标煤耗约315g/kWh,接近于全国2019年平均供电标煤耗水平(306.9g/kWh)。根据初核结果,该发电企业供电碳排放强度为1.140tCO2/MWh,超出《实施方案》对应的碳排放基准值。此外,笔者还参加了西南某省2019年重点企业碳排放报告复议。根据复议的初步结果,部分发电企业供电标煤耗超过315g/kWh,其供电碳排放强度低于《实施方案》对应碳排放基准值。上述发电企业的供电标煤耗与碳排放强度数值出现不匹配的情况,这也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和进一步分析。

发电行业分析

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设计构架,发电行业重点企业将纳入第一批交易范畴,碳排放基准值也决定着发电企业的能耗水平上限。目前,发电行业通用的能耗指标为供电标煤耗。经认真推导,笔者找到发电行业的机组能耗水平对应碳排放量强度计算公式,并且发现,数值计算主要涉及煤炭净消耗量、低位发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碳与CO2之间折算系数、碳氧化率等5个数据。根据发电行业的碳排放特点,除煤炭净消耗量、低位发热值、碳与CO2之间折算系数等3个数据取实际值外,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可按实测值和缺省值取值,其中,对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实测难度大的发电企业,可取缺省值计算碳排放量。按上述推导得到的计算公式,笔者以西南某发电企业的生产数据为样本,单位热值含碳量按33.56tC/TJ(缺省值)和26tC/TJ(实测值),碳氧化率按100%(缺省值)和99%(实测值)分别取值,将《实施方案》中的碳排放强度基准值转化为机组能耗数据。根据计算结果:当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均取缺省值时,300MW等级以上和300MW等级及以下常规燃煤机组的供电标煤耗上限,分别为278g/kWh和302g/kWh;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均取实测值时,300MW等级以上和300MW等级及以下常规燃煤机组的供电标煤耗,分别为362g/kWh和393g/kWh。此外,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均取实测值时,发电企业的CO2排放系数为2.77tCO2/t标准煤,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推荐值(2.6308tCO2/t标准煤)接近,表明该计算结果是贴切实际情况的。上述结果表明,发电企业对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进行实测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因为西南某发电企业对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均取缺省值,故供电碳排放强度偏高,这也很好地解释了西南三省2019年发电企业的供电标煤耗与碳排放强度数值不匹配的原因。

发电企业碳配额管理的经济效益

加强碳配额管理的效益是相当可观的。以西南某发电企业为例,根据《实施方案》测算,2019年企业供电配额为230.10×104t。若发电企业维持现状,即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均取缺省值时,供电配额存在缺口约15.2×104t;若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均取平均值时,供电配额出现盈余30.8×104t。两者相差46×104t。以广东省碳交易市场2019年平均价格(30元/t)为例,该企业每年节省的碳成本为46×30=1380万元,可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扭亏为盈,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改进建议

尽管《实施方案》提出的供电碳排放强度基准值非常宽松,但根据西南三省2019年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的初步评议结果,仍有近50%的企业无法达到该水平。究其原因,一是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未取实测值,二是受机组本身和生产运营管理水平限制,致使机组供电标煤耗偏高,对此提出改进建议如下。一是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按照重点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的要求,严格管理碳排放关键数据,丰富监测技术和手段,力争真实反映年度碳排放结果。这也是当前降低碳排放水平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二是实施碳资产管理。成立专业部门或指定专人,掌握电力行业配额分配方案,清楚履约工作流程和时间要求,制定履约方案,避免未按时履约带来的违规风险;三是适时引入CCUS示范工程。将电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采取分离、封存、运输等手段将其资源化,实现经济性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四是加强机组能耗水平管理。根据企业实际,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性论证后,开展包括空气预热器改造、热力及疏水系统改造、泵与风机的变频改造等在内的节能技术改造,同时强化节能技术管理,加强对热力系统泄漏的管理。

结语

我国已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上升至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主管部门要求在确保碳市场平稳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加快扩大碳市场参与的行业范围和主体范围,更好发挥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由此可见,“十四五”期间碳市场的实施势在必行。发电企业应持续关注《实施方案》的修订与执行情况,积极做好生产运营和技术管理,以确保碳交易履约效益最大化。

作者:涂晋 陈明军 陈禹宁 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