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路径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路径浅析

摘要:通识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加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手段。目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理念落后、认识不到位、行动滞后、建设不到位的情况。为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要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社团活动等路径开展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院校;培养路径

我国以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为重点的专业教育做得比较好,而通识教育一直在探索和发展中。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通识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学校向社会各行业输送人才的重要桥梁。加强通识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使学生不仅会做事还会做人、不仅会工作还会生活,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为此,重塑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重构通识教育的目标和教学课程,更新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开发,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具有21世纪核心素养和能够面向未来的人。通识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跨学科整合教育和涵养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和潜能的教育,通识教育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为学生提供融入社会的知识和教育,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且具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应用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1]。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从能力上看,可分为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认知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和价值观取向。通识教育强调广而不是专,强调在建立完整知识结构的同时,完成对自己的认知。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了解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扩展对世界的热情,而不是狭隘地局限于某一个方面,它特别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到多方面的知识,了解更多的领域,正确树立对更多事物的价值观态度。通识教育并非是与专业教育对立的非专业教育,而是对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识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题,要顺应时代潮流,学习时代需要的知识,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高素质“职业人”[2]。

二、国内通识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发展一直是个短板,主要呈现两大问题。第一,理念落后,认识不到位。高职院校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对通识教育的理论性研究不多,学界也没有达成共识。由于缺乏科学准确的认识,导致课程体系建设一直存在“钟摆”现象:要么认为很重要,一味沿袭本科的教学模式,使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的比重过大;要么认为不重要,认为开展通识教育就失去了高职院校的特色,因而使通识教育被专业教育挤压,失去了发展空间。第二,行动滞后,建设不到位[3]。理念引领行动。秉持“高职院校就是学习技能、找工作”“一技在手、工作不愁”等认知的高职院校将大部分精力、财力和资源都投入专业建设中,既不重视通识课程的硬件建设与维护,也不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重专业轻通识。参加大赛、交流访学、出国进修等都以专业教师为主,通识课程教师被边缘化,缺少身份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导致有些教师只满足于完成工作,而对通识教育缺乏深度研究,学术水平不高、学术视野狭窄,通识教育能力欠缺,影响通识教育的开展。

三、开展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是时代的需求

近些年,国内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迅速。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当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也就是说岗位数是求职人数的2倍多,说明我国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缺口非常大。随着21世纪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无论在科技还是经济方面都逐步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教育和人才培养也必须同步发展。国家对教育发展非常重视,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我国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只注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通识教育,提升高职教育专业内涵建设是必然趋势。从高考录取途径看,高职院校的生源水平相对稍弱,更需要在高职院校读书期间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开展通识教育可以助力专业教育的优化,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优势,还可以改善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展通识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要想让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与国际社会接轨,就要更新对通识教育的认知,将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提上日程,这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需要,也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求[4]。

四、通识教育开展的路径和方法

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应树立科学的理念,对通识教育开展的目的、意义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对高职院校的属性和特性要有清楚的认识,不能忽视国情而盲目效仿国外大学的做法,也不能照搬照抄本科院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定位、高职院校的教育规律、师资水平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探索出通识教育本土化、学校开展特色化的道路[5]。下面结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简称我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实践,谈谈在高职教育中开展通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

首先要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是教育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教师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通识教育的实施。因此,应加强通识教育教师的培养,改革通识教育课程管理,提升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我校每年定向招聘综合素养较高的教师,补充现有的师资队伍;所有的教师通过网络授课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学习和进步。例如:我校以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常态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我校近三年来积极组织和选派优秀的基础课教师参加校级、市级、国家级信息化相关比赛,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素养、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也在各大赛事上取得丰硕成果。此外,我校也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以补充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薄弱的师资力量,让优秀的教师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领悟通识教育的意义,加深对通识教育的认知。培养“完整的人”就要有“完整”的教师,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情怀、广博的学识、通专结合的能力,无不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正确树立人生目标、努力发挥自身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发展成为“完整的人”具有巨大作用。

2.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更新职业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使教师明确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那么课程建设就要解决“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问题。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结构、各类课程设置的比例与递进关系。除了原有的课程体系,不同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点,开设具有院校特色的、校本化的通识教育课程。例如:我校开设了以农事为主的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围绕农科类学生要具备的三大核心素养、一大职业能力设置。针对农业科技素养培养,主要开设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信息素养、创新素养、认知思维等课程;针对农业文化素养培养,主要开设了农业生产历史与演变、农业文学艺术、农业生态景观、农业文化观念、民俗与民间信仰等课程;针对农民职业素养培养,主要开设了体育健康与心理健康课程;针对职业能力培养,主要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应用文写作、应用英语等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掌握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科技、文化和农业基础知识,为其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养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并提供支持,并在农事实践活动中体认理论、内化思想、升华境界,使学生不仅成为会工作的人,同时在工作中感悟生活的快乐。

3.校内加强社团建设打造育人新亮点

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例如:我校设立了文艺、体育等社科类社团,以及无人机、航天器等科技类社团,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学习知识空间和展示舞台中,提升团队意识、沟通交流能力,懂得什么是责任;通过团队合作,还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社团还能让学生认识不同专业的人,通过交流拓展知识面,发现新的领域中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收获新知识、新朋友、新友谊,开阔新视野,为未来发展提供新途径。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方式,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人格很有帮助,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规划发展所需要的文化知识、科学素养和能力。

五、结语

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需要从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开始,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以重视通识教育对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为前提。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应当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精准把握职业岗位对人才、人文综合素养的需求,设定人才培养方案,研发与之相对应的通识教育课程,完成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同时还要关注社会发展动态,不断更新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研究任重道远,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最终形成有特色、高水平的通识教育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仲文丹.通识教育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研究[J].职业,2018(9):35-37.

[2]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

[3]北航高研院通识教育研究课题组.转型中国的大学通识教育:比较、评估与展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

[4]朱镜人.大学通识教育的国际比较[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9:55-57.

[5]李引进.通识教育的裂变与重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156-157.

作者:梁杰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