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土木工程教学改革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精英教育往大众教育转变的产物,它符合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由于教育思想一直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情况,所以理论教学一直占据着主导位置,这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矛盾。随着精神文化与物质水平的改善,对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受劳动力市场影响,职业更新力度加大。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工艺型、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潜在问题,对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引言
土木工程作为各类建筑的技术、科学与工程总称,在现代技术与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当下,土木工程的相关专业已经进入稳定的状态,同时土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环境、学科建设也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最近几年,随着土木工程的专业调整、人才模式更换,让土木工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以重点院校、名校为代表的研究院,在该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院校,怎样面对市场,突破自我发展,就是学校教学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
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1.1观念陈旧
国内的土木工程专业,受传统思维、学校环境与师资力量影响,人才培养整体落后,教育主线模糊,尚未形成真正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认知不够,以创新与工程素养为重点的教育理念还未树立;教育观念落后,重理论、轻技术的现象严重,让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育理念、顶层设计、人才培养上,和现代工程教育差异太大。
1.2教学体系滞后
当代中国的土木工程教育框架是从前苏联教育模式的背景上发展的,经历多次变革,但始终没摆脱传统理念约束。自改革以来,不管是理论内涵还是实践都出现了变化,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反应缓慢,在课程结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中没有本质变化。在教学体系上沿用专业基础、基础理论与专业老三段的方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要求。
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
2.1确立教育理念,重构教学体系
转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落实工程教育方针,加大土木工程专业改革,确保教育条件、环境、队伍与机制建设。结合土木工程综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依据,将培养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工程技能、创新能力作为教育主线,着重突出实践主线,形成有效的实际体系。根据“三位一体”的模式,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比例,引入项目设计、开放式教学、顶岗实践等模式,这样才能发挥导师指导价值。
2.2结合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将工程人才作为发展依据,不断深化课程内容。结合工程人才定位,面对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先进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同时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整合科技活动与工程项目,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工程能力。根据发展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在已有的教材背景下进行补充、创新与剪裁,帮助学生培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与工程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2.3形成“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方式
将工程创新作为指引,形成“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对当代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把应用型专业人才向工程创新的方面靠近。将案例教学作为依据进行启发式教学,利用工程案例把各类技术与知识集中在一起,反映土木工程的综合诉求,以此开拓思维与视野。另外,还需不断增强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科技活动渗透到人才培养机制中,计入学分,形成各种科技竞赛与师生参与的激励方案,这样才能为科技活动与制度给予保障。
2.4深化教学团队培养机制
一方面,形成以土木工程为核心的专业教学队伍,根据培养目标,做好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在优胜劣汰、学习提高的应用机制中,优化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做好“双导师”的队伍建设工作,优化校企人才培养机制。结合教学规划与师资情况,进行分化与教学。
结语
土木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它牵涉多种因素,需要从自身条件着手,结合就业形势与要求,拟定恰当的培养目标,然后对师资队伍、教学方式、规划管理等角度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独居竞争力的高质量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颖,贺方倩.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6).
[2]沙勇.土木工程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评《土木工程与建筑教育改革理论及实践》[J].新闻爱好者,2017(12).
作者:夏明钢 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