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管理中户外拓展训练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管理中户外拓展训练作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管理中户外拓展训练作用

摘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一直是大学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但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数据表明,近年来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比例一直在上升,因此高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学生心理方面的管理工作。户外拓展训练就是一项能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活动。通过户外拓展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更能够获得更加阳光开朗的心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乐观地生活。基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户外拓展训练;大学生管理工作;促进作用

近年来,户外拓展训练这一活动被很多团体引入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户外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兴的训练方式,具备全新的训练模式,能够实现传统训练模式无法实现的效果。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日益重要的当下,部分高校已经引入了户外拓展训练,以期提高学生生理心理的各项素质。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大学生活是学校生活与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学生不仅要学习各项知识,还要学会各项生活技能,掌握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面临着如此多的问题,大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因此更加需要通过户外拓展训练来缓解。不仅如此,户外拓展训练也能帮助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更好地管理。

一、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整体体质水平下降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从小便投入到繁重的课业学习中去,进行课外活动或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在学习时一坐就是一整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刚刚经历过紧张的高三,更是缺乏身体锻炼,导致学生体质较差。大多数学生在疲惫的学习后都会想趴在桌子上休息,极少有学生能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从椅子上站起来活动,加上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方面也不够关注,因此久坐是学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学生久坐不进行课外活动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不仅大脑会反应迟缓,身体的各项机能也会受到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大学开始时的军训,还是平常的体育课、体测等等,不少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太差而晕倒,有些同学身体太弱无法进行体育活动,体测成绩不合格的更是大有人在。因此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1]。

(二)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一代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了家长过多的宠爱和关注,加上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数同学的家庭条件都不差,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往往对其有求必应。进入大学前的十几年中,学生遇到的一些生活或学习中的问题都有家长帮忙解决,再加上家长大都十分关注学习成绩,因此只要求学生专心学习,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帮忙完成,学生的各项其他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但正是这种教育模式让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家长对学生过分溺爱,不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会导致学生的独立性太差,到了大学后难以适应新环境,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容易放弃,学生也没有学会如何很好地排解压力,解决不好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平衡不好工作娱乐的关系,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各种问题。当前大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不断提高,很多大学生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观,思维方式太过极端。近年来频发的大学寝室投毒案和跳楼自杀案,无不在提醒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很多大学生太过沉迷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瘾少年也在不断增多,也有不少大学生染上网瘾,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大学生网瘾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没有形成很好的网络观念。虽然当前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但不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的气息仍然弥漫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学生从小接受到的观念就是“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甚至家长和老师为了让学生发奋读书,会告诉学生“考上大学可以随便玩”。而大学本来就是教师教学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制力。而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到了大学之后没有很好的自制力,极其容易受到各种诱惑,进而荒废大学四年的学业。第二,由于大学容纳了各地的人才,是各种文化、理念交融碰撞的地方,学生在大学中遇到的交往问题会比只容纳一定地区内学生的中小学要多得多。而前文已经提到,当前很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也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少大学生会把关注点放到网络上。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但如果学生在网络中缺少自制力,过分沉迷网络,不仅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会受到影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上也会出现问题。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大学应当开展户外拓展训练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管理[2]。

二、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活跃学生思维

户外拓展训练主要是在专业指导教师带领下进行的一系列户外体育运动。户外拓展训练不仅是在学校的室外,更多的是在各种自然环境中。与操场上体育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的一系列锻炼活动不同,户外拓展训练对于学生而言是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挑战一个又一个的极限,提升学生的体能。户外拓展训练的项目包括很多,比如露营、攀岩、潜水以及一系列多人合作项目等。通过户外训练,学生可以在解决生存危机的过程中磨砺意志,锻炼身体,让学生变得更加坚毅,成为更加勇敢向上的年轻人。因此,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学生体能的潜力会被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在户外拓展训练中,指导教师会营造出一种激烈竞争的氛围,激发每个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眼前的挑战。另外,户外拓展训练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各部位,要想完成拓展训练的目标必须还要调动思维,灵活思考。在这种相对危急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被极大程度地开发出来。比如,在进行求生墙的活动时,学生不仅要依靠臂力和身体各部分的能力翻越墙壁,还要帮助团队中一些有困难的同学翻过去,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进行一个团队的战略部署,给每个成员做好分工,让体力好且身体比较灵活的同学在地下同学的托举下先行翻越,然后在上面提拉,同时配合下面同学的托举,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当结合团队各成员的身体状况和体重安排成员翻越的顺序,直到全员通过求生墙。在翻越四米多的求生墙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不仅得到了锻炼,思维也得到了开发,学生的战略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这些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

(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甚至有很多人忽略了自己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或者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可以说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心理健康比一个人身上的才华重要得多。一个无法排解压力,无法独自面对挫折,极其容易被打倒的人即便有一身才能也无处施展。同样,人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集体中,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学会与人交往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而户外拓展训练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由于户外拓展训练的活动大多比较具有挑战性,有很多甚至是第一眼看上去就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有很多任务需要团队协作一起完成。因此学生在进行户外拓展训练,完成一项一项挑战的时候,不仅要调动身体上的各项能力,还要克服心理的恐惧,学会给自己打气,增强团队的自信心,同时还要学会如何与人进行沟通,如何处理与团队成员的意见分歧。比如在进行荒岛求生时,学生没有任何电子设备,没有一分钱,需要运用自己的能力独立生活三天。学生要做的是克服内心的恐惧。当下年轻人过分依赖手机,没有手机心中的安全感会缺失很多,学生没有安全感时就会觉得这项任务不可能完成。因此学生要克服内心的恐惧,需要与团队内部的成员进行协商,商讨求生的主要方式,要与团队成员进行深入交流,充分发挥各个成员的优势和长处。另外学生还需要与陌生人进行交流,寻求适当的帮助。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会变得更加坚强独立,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

(三)让学生学会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因此这也是大学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内容,借助户外拓展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比如在进行集体过电网的活动时,指导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在身体所有部位,包括头发不碰到网的情况下穿越过去,这就需要学生发挥出团队协作的能力。过电网时需要有学生在网的两边运送穿越的同学,如果女生有长发甚至还需要其他的学生帮忙运送。可能一次尝试会失败,但经过总结经验,多次尝试后最终也能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在穿越过程中总是遇到困难,让其他学生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但是这个时候不应该相互责怪,而应该总结上次的经验教训,以求下次可以做得更好。成员若是心不合,失去了团队凝聚力,便很难完成任务。学生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识到这一点,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也会进一步增强。

三、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担负着推动时代进步的责任,但目前很多大学生身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恶劣的现象也在大学生中蔓延。因此高校更应当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开展户外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大学生真正成为新一代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官权.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6(4):48-49.

[2]江宇,王蕾,张军骑.户外拓展对于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4):124-125.

[3]李思维.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科学管理体系的设想[J].中国-东盟博览,2013(11):27.

作者:苑丽丽 孙增娟 单位:青岛黄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