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图形设计课程教学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图形设计课程教学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图形设计课程教学探究

摘要:传统图形设计课程本土化教学研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本文选取福建典型本土文化进行实践教学,立足本土传统文化特色与传统图形造型特点相结合,将福建本土文化视觉化呈现,并将传授技能与传承文化高度相融合,结合课程思政强调家国情怀及民族自信。同时课程提出融合文创产业发展的传统图形再设计教学模式,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福建本土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传统图形设计;课程研究;本土化

1引言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综合软实力竞争的强有力手段,其价值日益明显,受关注的程度日益提高。在此文化强国背景下,作为艺术设计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传统图形设计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图形设计课程本土化教学研究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下,挖掘本土文化特色突显地域个性教育的同时,满足学科建设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课程改革选取福建典型本土文化进行实践教学,结合课程思政建立本土文化传承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爱家爱国情怀;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入本土文创产品开发项目拓展课程,形成向专业应用延伸的教学思路。课程立足于本土传统文化特色与传统图形造型特点相结合,将福建本土文化视觉化呈现,将传授技能与传承文化高度融合,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福建本土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课程教学研究背景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时展进步的趋势。在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作为综合软实力竞争的强有力手段,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传统文化不是“过去式”,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科学技术及社交传媒的日新月异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模式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党的报告明确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放在了重要的位置[1]。在此文化强国的发展背景下,开展传统图形设计这门艺术专业本科课程的教学研究,意义深远重大。我国传统图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化提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图形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通过传统图形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详细了解中国传统图形的发展历史、源流分类及文化价值,激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深入分析传统美学思想与传统图形造型的关系,掌握传统图形思维和叙事方法,提高对传统图形的认识及鉴赏能力;具备图形提炼及应用再造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本民族传统文化视觉表达奠定基础。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第六学期)开设,集中授课,时间为每周十二学时,四周共四十八学时。如何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高效地完成课程任务,达到课程目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首先,福建省相关设计专业均是将传统图形设计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如图案设计、传统纹样等。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传统文化体量庞大且脉络复杂,通过一个课程来领略图形文化的完整精华,不仅时间精力有限,而且整体研究深度不足,流于表面。知识体系处于松散、零碎、初级的状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易产生囫囵吞枣的现象。其次,课程内容围绕传统图形发展历程及纹样变化规律,过于理论公式化,学生无法有效地吃透传统文化的精髓。最后,传统图形的教学强调传统图形的表现技法训练,教学内容大都停留在对传统图案或纹样造型的临摹和学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但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再创造,无法主动应用传统图形演变的规律,对传统图形转换及再设计的实践能力培养造成难度[2]。基于目前传统图形设计相关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分析评议后提出的课程教学研究工作是在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进行探讨,研究任务紧迫。

3本土化教学意义

3.1突显地域个性教育

福建拥有由本土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外来海洋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相互渗透的地域文化。例如在我国闽南地区,红砖厝以红砖红瓦作为主色调,以红砖白石造成“出砖入石”独特墙体,以燕尾脊和马鞍背为屋顶主要造型,具有显著鲜明的传统地域建筑特色。闽南红砖厝是异域建筑文化与本土建筑文化结合的产物,是通过变异生成的符合地域性及传统习俗的样式[3]。闽南地区地处中国的东南沿海,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在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密切地与沿海各国进行贸易合作、文化交流,使闽南文化与海外文化相融合,对泉州地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红砖建筑墙面上红砖拼贴镶嵌、出砖入石等风格,都受到了起源于古罗马的欧洲红砖建筑和阿拉伯建筑装饰的影响。其次,闽南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华侨,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呈现在对少时居住的红砖厝记忆中。因此华侨落叶归乡时常常斥巨资兴建红砖厝,寻找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也赋予了红砖厝不一样的家国情怀。除此之外,与福建闽南地区一水之隔的台湾,也留存了大量的红砖建筑,以金门最为集中。这映照了闽台两岸民众长久累积的文化认同,承继了闽台地区悠久的传统习俗。因此闽南红砖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特色表达,更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是兼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闽南传统文化。闽西客家文化是在客家先民长期迁徙及与自然环境抗衡的情形下慢慢形成的,在建筑、饮食,服饰、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及视觉表达。此外,华侨精神、闽商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成了福建丰富的本土文化遗产,为传统图形设计教学提供了大量且充足的资源。传统图形设计课程选取福建本土文化作为课程研究背景,充分挖掘和利用院校所在地域的传统文化资源。学生不仅仅了解的是恢宏、概括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普遍的传统图形视觉呈现特点,更是在共性的基础上“眼见为实”,熟悉掌握具有个性的地域代表性图形。以小见大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文化典型,解决了课程时间有限、学习体量过于庞大的问题。利用福建典型本土文化点进行实践教学,带领学生深入当地调研,通过身临其境的实地解读,将实际经验联系史实资料,切身感知传统文化,解决之前课程设置对传统图形了解笼统、流于表面、学习易产生囫囵吞枣的问题。

3.2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需要大批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学创新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真正做到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够积极有效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各个学科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下调整课程设置,以立足学科建设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服务[4]。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实践型专业,深入挖掘本土优势文化资源,准确定位福建地域传统特色,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角度提出思考。在福建文创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图形设计课程在学习传统文化理论脉络及图形表现技法的基础上,导入福建本土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等项目。从传统图形设计课程任务方面来看,这是在凸显地域特色的同时强调专业间交叉融合。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视觉表达应用于综合设计中,是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积累,从而形成专业基础向专业应用延伸的教学思路。将课程创新成果同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对接,让课程教学更加“接地气”,拓展实践教学平台,真正做到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满足面向地域的文创产业发展等服务地方经济的需求。这样可以积极有效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福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4本土化课程设置

4.1课程思政立足本土

传统图形设计课程基于福建本土文化教学背景,教学内容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从福建本土文化中认知传统图形,剖析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度探究福建传统图形要素特征、表现手法及设计应用等,从而对传统图形设计有新的感悟和认识。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体会福建传统文化精髓,注重人文关怀及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爱家爱国情怀,展现民族精神风貌及文化内涵。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5]。传统图形设计课程蕴含着充沛的思政素材,将专业知识传授、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及民族文化传承有效结合,在教学目标上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在丰富课程知识点的同时,强化民族认同,增加人文素养。福建本土具有优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锐意进取的闽商精神、无私奉献的华侨精神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本土文化,将福建本土元素与课程思政内容相结合,同时强化宣传教育。这对福建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潜移默化地坚定地域文化自信有着具体的意义。

4.2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发展、图形语言特征等理论知识。虽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了图片影像资料,并将知识内容打散分解,但学生缺乏体验,无法深切感受,教学效果颇受影响。利用本土地域文化,恰好弥补了其中的不足,为改进常规教学方法提供了有效便利的环境支持。在传统图形设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地及周边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体验风土人情。看得见、摸得着的建筑物件、听得见的口耳相传的本土民间故事、手艺人访谈等直接接触传统的方式大大增加了课程的实践环节,从而保证文化信息量的有效传达。利用本土文化资源重视构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探究,亲临现场细致观察,收集记录一手资料,并对汇总的资料信息及真实感受整理分析作为研究切入点,提炼传统图形语言特征,应用于设计作品。现场有效的的认知体悟,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图形语言的探索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将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的综合能力。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6]。

4.3引入文创开发项目

设计不是孤立的学科,在强调跨界和融合的当下,传统图形设计课程应强调知识的延续性和拓展性,引导学生向设计应用拓展,由单一的、纵向的专业化研究向开放性的、横向的跨学科研究转变,形成递进式教学模式。在福建文创产业发展背景下,传统图形设计课程导入福建本土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等项目,形成专业基础向专业应用延伸的教学思路。福建地方文化产业市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将其纳入传统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以福建本土文化为主题进行文创产品设计,能够将真实、具体的项目导入课程训练。学生根据设计主题进行整体策划,充分调研了解福建本土文创产品发展现状及设计定位,提取福建传统图形语言开展文创设计,在研究传统图形语言的基础上融入本土文化创意衍生品设计的需求[7]。例如学生在课程作业中,深入研究闽南红砖文化及其图形表达,巧妙地将传统图形进行拓展延伸,开发了具有红砖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学生团队在对闽南红砖纹样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红砖有各种形状,如六角、八角、铜钱状等。红砖纹样的组合方式也丰富多样,通过不同的拼贴方式组成不同的样式。例如人字拼花纹样是因为拼贴后形似“人”字得名,红砖排列相互交织,纹样可无限变换新的造型。学生以此为灵感,利用红砖纹样组合的规律,开发了红砖窑想日历这一组文创产品。该日历整体配色选用红砖古厝建筑色。闽南红砖建筑有三种代表色彩:建筑整体呈现出的珊瑚橘色、红砖本身的胭脂红色以及古厝屋脊上的精美剪瓷雕里常见的绿色。选用胭脂红、珊瑚橘与浅春蕾三色穿插来活跃画面,从色彩配搭上强化红砖建筑印象。图1为传统图形提取及再设计。在日历的内页,结合红砖纹样组合特征,开发设计出十二种红砖纹样,分别代表十二个月。在日历使用的过程中强调互动,每过完一天,便可将对应的日期砖块取下。被撕下来的“砖块”可以用来记录当日的心情以作保存收藏。最终撕出镂空的页面层层叠叠,呈现出另一全新的视觉效果,趣味十足,如图2所示的文创产品效果呈现。学生在课程项目实践活动中,将调研的所见所想融入创意思考,转换成活灵活现的创意产品,并在课堂以外鼓励学生不断梳理转化路径,借助创新创业项目、专业文创赛事、文博会等专业平台有效展示成果。这些课堂外的延伸与拓展都让学生积累了实实在在的实战经验[8]。凸显本土地域特色、强调课程延伸与拓展让福建本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文创产业的新鲜活力有机结合,为设计注入了文化内涵。这样,既满足面向地方设计及相关文创行业发展需求,也为福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更多新思路及更多实现的可能[9]。

5结语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下,传统图形设计课程教学立足本土传统文化,结合课程思政建立传承性教学模式,将传授技能与传承文化高度融合;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注重课程研究的延伸与应用,提升学生综合设计的能力,在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同时,也为福建本土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刘薇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