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情感化理念在图形设计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情感化理念在图形设计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情感化理念在图形设计中应用

1.引言

随着时展、科学进步,人们在技术上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新媒体时代应运而生,人们对设计有了需求,开始追求情感价值。随着不断增长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体验,情感设计、体验设计等新兴的设计理念开始出现,这些全新的设计理念引导着人们的情感需求,使情感体验成为现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

2.情感化理

情感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在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能够准确地感知判断所处的境况是好还是坏,是安全还是危险,并且塔能够快速帮人做出决定,是人们能够很好生存下去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唐纳德·诺曼,著名心理学家。在2006年出版的《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出他的观点,他认为人类是所有生物中最复杂的,人类的大脑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每一个层次在人的大脑中都起着不同影响的作用[1]。随着生物的不断的繁衍与进化,生物的大脑对事物的分析判断神以及对事物做出的反应变得成熟起来,哺乳动物能对它们所面对的周围环境进行一定分析并做出应对的反应即为行为水平的活动。在生物细胞进化的最高级的阶段,就是人类的大脑可以完全的自己开始运作,它复杂的大脑细胞组织结构,可以让人们回忆自己之前所有经历的一切,并可以总结下来与他人分享这次的经验。这种有意识自我思考的行为属于反思行为。

3.动态图形

动态图形设计是平面设计、动画设计、视频影像、3D建模创作等相关学科结合而成,还并未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动态图形设计的英文MotionGraphicsDesign根据翻译来看,可以理解为移动的图形,即会动的图形设计,指的是图形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自身的形态发生改变,简而言之,就是将时间维度运用到图形设计上。因为被赋予了时间维度,因此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拓展了空间表现范围和深度,能够更加精确和显著的展现三维空间,使得视觉形象的表现更加立体化,但在空间维度属性上动态图形依旧只存在二维,这就是动态图形最本质的特点。

4.情感化理念下的动态图形的设计—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2000年,主题是人、自然与技术的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它的会徽“推动力”更是在视觉方面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接下来,笔者将从情感的三个层面来对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动态图形进行深度的剖析。

4.1本能层面

本能层次设计是自然的规律,它和第一反应有关是一个直接的情感冲击,它的原则是先天的,不分种族和文化的[2]。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会徽设计者麦克盖斯(MichaelGais),世界博览的主题是人类、自然、技术。如何将这三个主题融合进会徽图形中,让人们只要看到它就联想起2000年的汉诺威世界博览会。麦克盖斯觉得设计出来的并不应是一幅具象的图画,而应是抽象的图画。他们所认为寻找到的图案的特点在于:一种永恒的能量。而这种动感就是契合2000年世博会的主题,即希望人们保持运动、勇于创新[3],在21世纪中运用自己的智慧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一种概念。4.1.1形态麦克盖斯通过计算机运算生成了一个运动的波纹图形形式,其中动态波纹有两股力量:全覆盖的波纹中包含一股小波纹。随着声音大小不断的推动相互挤压以此改变形态,小波纹在挤压改变形态的过程中会出现“EXPO2000”、“HANNOVER”等字母来,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发生变化形成出无数不同的运动形态。4.1.2颜色光线在照射到物体时使人的视觉神经产生的有色的存在感受被称为色彩。作为一名设计者,需要了解不同的人对于美的追求与感受,以及人们对不同色彩的不同感受与认可。而不同的色彩也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里认为“颜色的感知对人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状态”;因每一种颜色同时包含着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具有双重意义,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在设计中可以通过色彩的冷暖关系、虚实变化、大小对比等不同的"视觉质感"表现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效应和情感表现力。在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会徽设计中,采用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等200多种混合色彩进行运动变化。颜色不停重复的变化过程中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动态波纹的颜色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互动改变,不断变化的过程色也代表着人、自然和科技三者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设计理念,同时变幻的色彩从视觉感官中给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热烈的情感体验。4.1.3声音根据美国哈佛商学院有关研究人员的分析表明,人的大脑每天收到的信息就听觉占11%。声音能刺激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科学家们发现:轻柔的音乐会使人体脑中的血液循环减慢;而活泼的音乐则会增加人体的血液流速。高音或节奏快的音乐会使人体肌肉紧张,而低音或慢板音乐则会让人感觉放松,在心理层次部份,音乐会引起人类的情绪和感觉使大脑开始自主反应,让情绪发生改变。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动态图形的音乐同时也是当时博览会的主题音乐—《Expo2000》。在音乐播放的同时动态波纹会随着声音的大小起伏开始进行相互挤压发生形态的变化,正是因为在动态图形的设计中有效运用声音元素带来的听觉体验,给世博会的动态图形增添了更多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视听觉传播的表现方式引起了受众情感共鸣,令人难以忘怀。

4.2行为层面

行为层面控制着大部分的日常活动,可以学习并能通过锻炼而变得熟练,好的行为层面设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行为层次设计始于对用户需求的专注于了解和满足真正观看使用它的人。例如最好是对在家庭中、学校里或工作场所以及其他产品被使用的地方,通过相关行为去进行研究之后获得的了解,人们才能通过产品体会到设计师所要传达的情感理念。同样,行为层面也体现在动态图形的设计中,动态图形设计不但要求动态化的美感,而且需要独特、互动和趣味性的设计理念和动态形象去明确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人们在很短时间内快速知晓它所代表的含义,让人们与其情境相适应相融合。在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动态图形设计中,为了推行始终保持变化形象的理念,麦克盖斯和工作室的成员们决定不断改变色彩,因为色彩变化不仅突出了视觉弹性,同时也强调了参观者多样化的国籍,不同的颜色同时也代表了不同的国家。在这个2000年的世界博览会中大家相聚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同时也是世界的一场文化盛宴。让参观者有很好的融入参与感,并在参观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在世博会现场参观者的信息系统中有着相似的界面和同样的色彩组合。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式屏幕来浏览信息。与因特网相比,在这个信息系统中的每件事物都只是设计者麦克盖斯所说的稍微“放大”了一些。在参观的同时,抽象的动态图形让每一个人们都审视着自身,每一个参观者都可以根据自己对颜色的喜号选择明信片等一些物品,在应用中增强了互动性和趣味性。

4.3反思层面

真实稳定的情感需要时间去进行挖掘,因为它们需要持续的互动才能产生。人们喜爱和珍惜什么?讨厌和憎恶什么?外观和行为效用的作用都微不足道,相反,最起到作用的是持续互动的过程、人与物的联系,以及它们所唤起的回忆。在汉诺威世博会的宣传期间,麦克盖斯以尽可能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色彩变化来展现“推动力”这个概念。例如,他在名片的背面设计了各种形状和色彩的组合。他无论是在办公还是外出都会随身携带着一种图案的名片,成员们将它们分发给认识的每个人。这样,2000年世博会的主题就已经开始在人们的眼前跳动了。在这场世博会中,每种事物都被赋予了新的“推动力”,只要看到这动态图形的一个小部分,就会联想起整个设计,甚至是整个世博会。总之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动态会徽的形态虽千变万化,但却万变不离其宗。具体说来,不断变化的形象即“推动力”,象征着世博会的动感,灵活与巨大影响,也象征着这个动荡年代蕴含的能量。动态的形象在不停变换,但本质却始终未变。就好比我们将衣服换了,但还是同一个人。

5.结语

在体验式经济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仅仅满足于设计的功能和视觉的形式,开始追求设计所包含的情感附加值[5]。从动态图形到新的设计理念的诞生,再到使用时新的表现方式的创新,设计师们都起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动态图形的设计这一例子,我们了解到情感化理念对动态图形的设计的重要性,也了解到动态图形设计创新思路的实现能对大众视觉感受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好的设计未必是一个实体的物件,也许是一个赋予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理念在未来科技和研究的催化下将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而基于情感化理念的动态图形设计创新也将会是未来当代设计结合媒体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张磊译).北京中信出版社,第1版.[M].2012.

[2]关于标志的后现代主义[J].林峰,上海艺术家.2011(03):84-85.

[3]核心图形的系统化生成方式浅析[J].倪罡,设计艺术.2009(04):72-74.

[4]浅析网页设计中的色彩搭配[J].李翔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69-70.

[5]从锦上添花到缺一不可—产品中的“交互设计”[J].李文锦,工业设计,2011(12):90-91.

作者:朱婧姝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