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铁路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铁路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铁路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探究

摘要:为改善我国列车内公共图形缺乏文化地域性的现状,以川藏铁路为例进行设计改进研究。进行实地调研,提炼文化元素,从造型和色彩两方面提出了:造型层面的意象化形法及色彩层面的“色彩调和法”和“局部施色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设计实例中。该方法对未来我国沿线地域文化融入到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中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川藏铁路;地域性;文化性

引言

一片区域的地域文化是这片区域历史进程的积淀,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随着科技的发展,高速列车已成为旅客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列车内公共图形贯穿旅客与列车接触的始终,构建一套融入沿线地域文化特征的公共图形系统,既能达到文化宣传和地域引导的目的,也是提升列车视觉识别系统整体性、文脉性的一个重要渠道。川藏铁路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四条进藏铁路之一,在“十三五”规划中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它以成都为起点,途经雅安、康定、林芝等地到达终点站——拉萨[1]。全长1850公里,投资约2166亿元,目前已开通运营路段为成都到雅安的成雅段。川藏铁路的建设不仅能推进藏区旅游资源开发,便利铁路沿线群众出行。同时对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川藏铁路为例,基于铁路沿线地域文化特征对川藏线上列车内公共图形进行设计改进研究。旨在从历史文脉出发,将区域文化性,民族地域性融到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中去,让旅客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有文化亲近感和地域代入感[2],以起到加强各民族文化融合和促进地方旅游宣传的目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列车内公共图形标识整体缺乏自主设计,多以国外列车为参考,很大一部分甚至直接采用国外的设计标识,只是将文字部分进行了直译[3]。通过对川藏铁路目前唯一开通的成雅路段CRH6A列车的内部公共图形标识设计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其存在较多问题:(1)公共图形标识设计不统一。一部分标识使用的是国家制定的通用公共信息标识(如:“禁止倚靠”、“禁止入内”等)(见图1),另一部分标识未使用普遍通用的公共信息标识(如:“卫生间”、“大件行李”、“请放水冲洗”等)(见图2),二者的设计在线条粗细和风格特征上有较明显的差异,设计上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并且,非普遍通用的那一类公共信息标识本身,在设计上也不具备统一性,例如:“卫生间”与“请放水冲洗”标识在设计风格上并不一致。(2)成雅路段列车内部公共图形标识设计单调、无特色,没有很好地把握住川藏旅游文化优势,将川藏线上丰富的地域文化融入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之中。

(二)国外研究现状

相比国内列车公共图形系统,其他高速列车发达国家大都非常重视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3]。法国的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色彩丰富,造型大胆活泼,将法国的浪漫文化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德国的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则秉承了德国传统的理性主义特征,颜色造型相对统一,造型设计上以严谨的矩形运用最为广泛,充分彰显了德国整体性、标准化的文化审美特征。在日本,不同路线上列车内部公共图形设计也不同,根据列车风格和线路特征进行设计,求同存异,富于变化。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本身的民族特色,在有较高识别性的基础上,融入了各自的民族、文化地域特征。

二、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概念及川藏铁路沿线地域文化分析

(一)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概念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是引导人们在公共场所进行活动的信息系统[4]。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有文字符号、图形符号、信息板以及平面示意图等。其中,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是适用于某些公共信息载体之上(如:公共场所、运输工具、服务设施等),以图形为主要特征,用图形符号、几何形状、颜色等来传递某种信息的视觉符号[5]。其简明直观、通俗易懂的特点,使不同年龄、不同语言及不同文化水平的人都容易接受和使用,被专家称之为无声的通用“世界语”。列车内公共图形,就是专门用于列车车内环境中的公共图形符号。其作用及特点是跨越语言障碍,通过图形符号直观地向乘客传达列车内的公共标识信息,引导乘客了解列车内各分区的功能及获得相关的警示信息。

(二)川藏铁路沿线地域文化分析

川藏铁路沿线多为高原地区,生活着多种少数民族,其中以藏族居多。沿线的地域文化包含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自然方面包括很多颇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如圣湖、雪岭、草原、牦牛及蓝天白云等。人文方面则更为五彩纷呈,如藏式民居、佛塔庙宇、藏族服饰、神秘藏文、洁白哈达、五彩经幡、多彩邦典等。通过对川藏铁路沿线人文和环境的综合分析,发现沿线的地域文化尤以藏民聚居地区的藏文化最为丰富多彩。因此,笔者将地域文化元素的选取定位在藏族人文的大方向。独特的高原气候及多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民非凡的审美艺术,也逐渐形成了蕴含着原始文化韵味及质朴审美观念的藏族装饰元素,这些元素来自于高原上的山川湖泊、飞禽走兽、日月星辰......它们经过藏族人民特殊的想象、奇妙的组合,形成了异想天开的图案艺术[6]。这些图案艺术在他们的服装配饰,民居建筑及生活器具中都有非常丰富的体现,尤其体现在他们的服饰之中。而一个民族的服饰是这个民族生活环境及文化风尚的表征,是当地文化最易被人察觉、最具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民族风情为旅游特色的风景区成为抓住游客眼球的关键。对于充满独特人文、自然、宗教色彩的川藏地区来说,藏族服饰更是对其地域文化最好的诠释——藏族服饰色彩对比强烈,形态追求变化,表达出了藏族人爱憎分明,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藏服在艳丽明快的同时,又饱含自然、质朴的特质,整体显现出雄浑的阳刚之美和朴实的自然之美。这一风格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是其他民族和地区不可复制的。因而,通过对川藏铁路沿线藏族人文特征进行分析,最终选择将特点最为鲜明,最能直观表达独特沿线文化的藏族服饰作为地域性文化元素融入到川藏铁路列车内公共图形的改进设计之中。

三、基于地域文化的川藏铁路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方法

要将藏族服饰作为地域性文化元素融入到列车内公共图形中,首先需要对藏族服饰的整体及图案特征进行详细解析,然后从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对元素进行具象到意象的精简提炼,最终将提炼出来的造型元素及色彩元素共同运用到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之中,使公共图形在实现所必须的公共信息传递和功能引导的同时,又能充分体现铁路沿线的地域文化。具体内容如下:

(一)藏族服饰及图案分析

由于藏区气候鲜明及长期封闭,藏族服饰纵向差异不大,基调变化很小。其质地、形制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藏族服饰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7]。男性藏服分劳动服饰勒规、礼服赘规和武士服扎规,在形制上各有特色。女性藏服冬季为较厚的长袖长袍,夏季则为花纹衬衣加无袖长袍,一年四季腰前都会系一块色彩丰富的横条纹帮典,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通过对藏族服饰分类提炼,得出藏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为:长袖、宽腰、大襟、右衽、长裙、长靴[8]。另外,藏族人民喜欢戴藏帽,或编发后饰以珠宝。藏帽形制多样,质地不一,常见的有工布帽、金花帽等;而珠宝配饰无论是项链还是发饰,材料都较为纷繁,常见材料有玛瑙、蜜蜡、绿松石、天珠等[9]。藏族传统服饰中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文字图案等几大类[10]。几何图案有回形纹、锯齿纹、长城纹、涡旋纹等。常用于嘎乌、发卡、巴珠等装饰物的条状区域,或以连续排列形式编织于氆氇等布料中。动物图案分三类,一是藏区当地的动物图案,如:牦牛、龟、羊等;二是汉文化影响下的吉祥图案,如:龙、凤、麟麟等;三是藏传佛教中的动物图案,如:孔雀、狮、象等。植物图案有宝相花、忍冬纹、卷草纹、缠枝纹等。宝相花作为佛教吉祥图案之一常以四方连续的形式见于藏袍之上。文字图案有“六字真言”等藏文图案,还有融合汉及宗教文化的其他文字图案,如:“回”字纹、“十”字纹、“福”字纹、“雍仲”纹等。雍仲纹(“卍”)作为重要的藏文化符号在藏族服饰中最为典型,常在藏服的襟边、领口、配饰上出现,或与其他图案组合构成吉祥符号。除此之外,藏族服饰中还会出现很多佛教专属图案,较为典型的有吉样八宝图等[11]。这些别具一格的藏族服饰及图案艺术都为公共图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二)藏元素造型的提取与应用

藏服元素造型的提炼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整体形象上的元素提炼;二是对服饰配件及图案元素的提炼。二者均采用具象物的意象化形法。具体方法如下:(1)将服饰整体、配件及图案元素进行精简化。对整体而言就是服装的去纹样化:将藏族服装上的细小装饰纹样全部去除,适当保留较大纹样,保留下来的纹样再进行意象简化处理;对装饰物及图案而言,则进行几何简化:将帽子、珠宝配饰等装饰物及服装图案进行外形上的精简化和几何化,构成意象图形。(2)将精简后的图形结合具体公共信息转化为造型图案。该运用要求将提炼出的藏服元素与图形标识融合统一,最基本的就是要保持图形标识功能信息的较强传达性。这一步骤需要通过设计对比和以用户体验为依据进行调整优化完成。以天珠造型融入“大件行李”标识为例,将天珠进行几何简化后得到的造型元素分别融入到“手提行李”和“拉杆式行李箱”的造型中,用以作为“大件行李”图形标识。通过对多名用户进行询问调研后发现,部分用户会将融入天珠元素后的“手提行李”标识误判为“老式收音机”造型,而对“拉杆式行李箱”造型则能够普遍识别,因此,最终选择后者作为“大件行李”标识,见图3。笔者通过意象化形法将列车内主要使用的15个公共图形进行了融入藏族服饰元素的造型改进设计。元素提取及运用的实例如下(见图4),分别为:将藏服整体形象融入“卫生间”标识;将天珠造型融入“大件行李”标识;将回形纹图案融入“工具柜”标识;将藏靴造型融入“禁止入内”标识;将雍仲纹(“卍”字纹)及回形纹融入“禁止吸烟”标识;将藏族手串造型运用于“小心夹手”标识;将宝相花图案融入“灭火器”标识;将寿字纹融入到“安全锤”标识;将工布帽造型融入到“主故障显示灯”标识。

(三)藏元素色彩的提炼与运用

1.藏元素色彩的提炼藏族服饰的色彩丰富多样,通过对不同形制的男女藏族服饰(如:扎规、赘规等)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藏服饰中色彩搭配上最为独特且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丰富多彩的藏族女性围裙——邦典,因此,在列车内公共图形的色彩提取上,笔者主要提取了邦典的色彩元素特征进行设计运用。邦典的色彩运用丰富,主要有同色系邦典和对比色邦典两种色彩搭配方式:同色系邦典是在同一色相范围内,不同横条间通过纯度及明度的变化形成对比,从而构成图案,这种邦典具有色彩统一、图案雅致的特点。而对比色系的邦典则更加丰富多彩,图案效果富于变化性[12],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1)大胆运用对比色(如:红、紫红与绿色系的对比,蓝紫、天蓝与玫红色系的对比)同时加入金银灰、藏蓝、土黄等颜色来达到均衡整体色彩,减弱对比色“怯”感的效果;(2)沉稳的大面积彩色为主(如:湖蓝、草绿、酱红等色彩),小面积中性色为辅(黑、银灰、白等);(3)大面积无彩色(银灰、灰白色等)与细条纹彩色配比,达到既有一定层次感又稳重内敛的效果。相比于同色系,对比色系的邦典搭配巧妙而富有特色。另外,在对比色系邦典中,第一类在搭配上大胆撞色的同时,又能达到均衡协调的效果,将藏族人民热情奔放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列车内公共图形的色彩提取上,笔者以邦典大胆的对比色作为设计考虑,提炼出几个典型的色彩元素进行组合,作为公共图形设计的色彩基础,详见图5。2.藏元素色彩的运用藏元素色彩的运用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邦典色彩运用于图形背景中,另一种是将邦典色彩运用于图形符号上。这两种方式都要以把握邦典本身的色彩特征,“较多不同色相色彩同时运用,各不同色块面积大小均衡,无明显的主次差别”。为基础。针对该特征,提出邦典色彩运用于图形背景的方法——色彩调和法;运用于图形符号本身的方法——局部施色法。(1)将邦典色彩运用于图形背景中:色彩调和法邦典色彩运用到图形背景上可以对图形标识进行衬托,提高公共图形整体的活泼性,将邦典色彩运用于图形背景中时,公共图形标识本身采用简洁易识别的黑白中性色搭配。初步提取出的邦典色彩元素并不能直接作为图形标识的背景:一方面,邦典提取色条的颜色较为艳丽,容易抢图形标识本身的视觉主导功能;另一方面,邦典色彩丰富,对比性强,视觉上给人“很花”的效果。因此,邦典色彩运用于背景中时,需要运用色彩调和法:首先,作为背景,要降低色彩的视觉冲击力,通过降低色彩的明度、纯度来达到弱化色彩的效果;之后,为均衡不同色相色彩搭配的“跳”感,需要用到色彩的对比调和,在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中寻求“异中有同”、变化之中的内在统一,具体调和方法是在对比各色中加入同一色彩,使各色间的对比减弱,达到均衡和谐。因此,在设计实例上,笔者运用暖黄色和浅蓝色对降低了明度和纯度后的邦典提取色进行了色彩调和,作为公共图形标识的背景,见图6。(2)将邦典色彩运用于图形符号上:局部施色法因为邦典色彩较多且不分主色辅色,无法直接完全运用于图形符号上,只能通过局部施色法进行色彩的运用:施色部分为图形符号的主体部位,主体适合施色部分进行邦典的原色块填充,如:主体造型符号的块面部分,其余较细部分,如:主体造型符号的线条部分则保持原有的黑白中性色彩。这样,在形成邦典色彩与中性色的均衡搭配效果,增添图形符号民族文化性和色彩活泼性的同时,又不会因色彩的完全运用而显得杂乱无章,见图7。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人民对于各地区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更加关注和重视。地域文化元素也被广泛应用于平面、服装、产品、建筑等设计领域中,这些运用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地域文化,还赋予了设计本身更深的视觉韵味。在导视设计领域,地域文化的应用值得设计师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基于地域文化的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是地域文化在设计表达上的又一创新性拓展。本文以川藏铁路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为例,结合设计实践阐述了如何将川藏铁路沿线地域文化特征元素融入到了公共图形设计中,旨在既让旅客有文化亲近感和地域代入感,促进川藏线旅游文化的宣传,又对今后相关的设计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作者:段沁妤 陈立民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