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

摘要:车辆车辆通信技术是人类为了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而研究的一项技术,其可广泛应用于车辆辅助驾驶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等方面,是当前交通领域中比较活跃的一项技术。为了解我国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加强对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专利保护,以历年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中国专利申请数据为基础,对历年专利申请数量、主要专利申请人、重要IPC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专利规避和布局的建议。

关键词: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专利分析;短程通信无线电装置;通信技术

1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简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方式逐渐由车辆代替步行,比如小汽车、公交等。据称2017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约达到3.1亿辆。然而,随着道路上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可能会随之增加。因此,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必要研究车辆到车辆的通信。车辆到车辆通信是一种使用车载专用短程通信无线电装置来向其他车辆发送关于车辆的速度、方向、制动状态和其他信息的消息,并从其他车辆接收相同的消息。车辆到车辆通信通过交换车辆之间的动态无线数据,从而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车辆到车辆技术使用专用的短程通信技术,专用短程通信技术是针对于智能交通系统领域中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间的信息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专用的短程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它可以提供高速的无线通信服务,并且能保持传输延时短和系统的可靠性。比如,目前大家使用的ETC系统便采用了专用短程通信技术。专用短程通信的标准各国不同,但大部分国家支持的专用短程通信技术是基于IEEE802.11p协议的技术。采用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与其他车辆交换消息,使得车辆能够自动感测感知周围车辆的位置以及它们存在的潜在危险,基于周围车辆的位置、速度或轨迹来计算风险,从而向驾驶员发出咨询或警告,并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2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专利分析

2.1技术专利申请量分析

以下对中国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专利申请的状况进行分析。检索采用的数据库是Patentics,该Patentics整合了全球各大专利局专利数据库,采用组合检索式“A/(V2VOR车辆到车辆OR车辆对车辆OR车车通信OR车辆至车辆)”进行检索得到453项专利申请与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相关联。图1是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中国专利申请量分布图。中国的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专利申请从2004年开始处于公开状态,其中,公开号为CN1540596A是中国最早的涉及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专利申请,申请日为2004-04-07,公开日为2004-10-27,申请人是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并已经获得专利权。该专利保护一种用于车辆之间形成特定的网络,以便在所述车辆之间进行车辆管理信息的通信方法,目的是当警告驾驶员关于交通事故或冲撞的可能性时,允许与附近的车辆分享该驾驶员的车辆的行驶信息,以防止在车辆之间发生交通事故。2004—2009年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专利申请在中国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一共有5件专利申请。2010年至今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专利申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国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于2010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在阅读这些专利申请时发现,随着技术的发展,车辆到车辆技术正在向着包括车辆到车辆、车辆到基础设施、车辆到网络、车辆到道路以及车辆到行人的车辆到万物通信的方向发展。例如,处于公开状态的CN107925906A是美国英特尔公司通过PCT途径进入中国的发明名称为“用于车辆到万物服务的拥塞控制”的发明专利申请,其请求保护一种在支持车辆到万物(V2X)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发机电路。用于经由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无线电接口与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网进行通信,并经由侧链路无线电接口与车辆终端和/或路侧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直接进行通信;②控制电路方面,耦合到所述收发机电路,用于确定与所述装置和/或周围环境有关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符,且控制所述收发机电路,以基于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符来控制通过所述侧链路无线电接口的通信,以控制V2X频谱资源上的拥塞。

2.2专利申请主要申请人排名分析

分析中国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专利申请的主要申请人排名,可以获知国内外研究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人员特点,进而制订相应的专利保护和专利布局。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以及福特环球技术公司的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在中国的申请量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名,约占中国相应技术申请量的10.54%;中国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居第三位,占到总申请量的3.98%;韩国的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的专利申请量居第四位,占到总申请量的3.28%;第五名为特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占到总申请量的2.58%;第六名到第十名是各个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申请量,共占到总申请量的11.24%.由此可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用车大国,美国、韩国汽车公司已经在中国做好了专利布局,在国内对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研究的主力军中,公司与企业方面主要有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特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其余为高校、科研院所,申请人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以及福特环球技术公司都属于经典汽车企业,历史相对久远,汽车方面的技术也较为先进,专利的原始积累也很足,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明改进。而国内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通信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汽车通信只是属于其中的一小部分;特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起步相对晚,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测试方面的研究。由于国内科研院所参与研究的人员较多,而各个公司参与研究的人员相对较少,所以,虽然国内对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真正的大规模实用化依然很遥远。

2.3专利申请IPC构成分析

由于在专利申请文件中使用分类号对申请文件的技术领域进行了划分,因此,对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分类号的分析可了解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技术分支情况。图3为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中国专利申请IPC排行表。从图3可知,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专利申请主要分布在G08G1(道路车辆的交通控制系统),由于车辆到车辆通信是应用于道路车辆的协作控制,可见该技术属于道路车辆的交通控制系统分支,具体包括G08G1/16(防撞系统)、G08G1/0967(包括传送公路信息的系统,例如天气、速度限制)、G08G1/0965(响应另一车辆,例如紧急车辆的信号)、G08G1/01(检测要统计或要控制的交通运动)等。其中,由于涉及多个车辆之间的通信,因此,该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专利申请还主要分布于通信领域,例如H04L29/08(传输控制规程,例如数据链级控制规程)、H04L29/06(以协议为特征的)、H04W72/04(无线资源分配)、H04W4/04(在专用环境中,例如建筑物或交通工具中)等。

3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中国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多角度的统计分析,包括历年专利申请数量、主要专利申请人、重要IPC分布,得出以下指导性结论:①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关专利申请量稳定增长,中国自2010年以来,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为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带来了机遇。②对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申请人进行分析可知,中国国内申请人公司企业较少,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由于高校、科研院所侧重于产业前端的数据采集和算法理论研究,导致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专利申请所获得专利权利不易于产业化应用。从上述结论可知,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我国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应用结合起来,即抓住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带来的机遇,将我国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的专利权利产业化。

参考文献:

[1]黄文荣,樊同亮,康晓蔚.车联网通信机制概述[J].信息通信,2016(03):207-209.

[2]贺秀莲,黄欣欣,韩雪莲.以专利视角看手机电视发展[J].电视技术,2013,37(Suppl2):19-21.

作者:雷永俊 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