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微知库平台下的通信课程混合式教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微知库平台下的通信课程混合式教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微知库平台下的通信课程混合式教法

摘要:在讨论传统高职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础上,提出基于微知库平台的微课、翻转课堂两种类型的混合式教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混合式教法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混合式教法;微课;翻转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质量较差;网络教学实现了一人一机一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不受时空或地域限制,反馈迅速交互共享无限制,可以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但存在缺少教师指导和监督,教学结果难控的状态。因此,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课堂与网络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法得到广泛应用,它为学习者提供“线上”和“线下”两种互补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者“人人、处处、时时”自主学习、泛在学习,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依托微知库的教学平台,将混合式教法应用于高职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一、高职《通信原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的综合逻辑性强,概念抽象难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信原理课程综合逻辑性强,涉及模数电、工程数学、信号与系统等多门课程内容,原理抽象,数学公式繁杂。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往往是教师讲起来头头是道,学生听起来一头雾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或玩手机逐渐成为常态,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不满意,学生难以理解与消化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2.学生的学情复杂,基础参差不齐,难以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学习高职院校既有单招生,又有统招生,且统招生一部分来源于普高,另一部分则来源于中专、技校、职业中学,加之文理兼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要想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就需要基于学情的差异化学习目标,但由于专业课程受众面小,不可能像高等数学、英语等公共课程一样进行分层次分班教学,纯粹的课堂教学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情况,“大一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与进度显然不能满足各类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微知库网络平台的功能

微知库打造了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互动、过程管理与行为追踪一体化的国家职教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平台以众筹方式收集和整理职教专业教学资源,实现校际间跨地域的共建共享。教学组织者将课程资源先上传至平台的资源中心,在平台的课程中心创建要教授的课程,利用资源中心已上传的教学资源或本地资源对课程进行编辑与制作,从课程大纲到考核标准,从电子课件到动画视频,从作业到分层测试,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构建。课程可以建好后开课,也可以边建边授。开课后,学习者通过电脑或手机APP进行报名与网络学习,查看学习资源、互助讨论、提交笔记与在线测试等;教授者通过学员管理、手机签到、成绩管理、批阅试卷与教学统计等,实现对课程的教学与监管。平台会自动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备案与统计,课程结束时,达到考核标准要求的颁发课程合格证书。

三、混合式教法在高职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在我院的高职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依托微知库平台采用一定的方式才能将混合式教学法的威力发挥到最大,是混合式教学面临的教学新形态。微课与翻转课堂是师生公认的最有效的两种方法。

1.微课录制通信原理微课时知识点的划分采用逐级分解法,由于教学内容按照模块进行组织,所以首先依据模块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分解,拆分成独立的碎片单元,然后再对碎片单元进行逐级细化,化解成微型的颗粒状知识点。比如,通信原理中非常重要的模块:数字频带通信系统,首先将该模块划分为数字振幅键控(ASK)、数字移频键控(FSK)、数字移相键控(PSK)三个子模块;然后再对各子模块进行拆分,如ASK分解为ASK调制、ASK解调两个碎片单元;其次对碎片单元进行细化,比如ASK又细分为调制原理、实现框图、实现电路颗粒状知识点;由于ASK的实现方法不止一种,因此还可进一步将微型化为模拟相乘法与键控法。通信原理是一门原理抽象、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微课设计过程中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高职学生学情复杂,学习差异性大,微课设计过程中需体现有针对性分层教学。针对颗粒状知识点录制的微视频时长一般在1~3分钟,将实践教学融入颗粒状知识点中,配以动手操作相关图片或Flash动画,使枯燥的理论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在碎片单元微型化时就开始考虑分层次教学设计,如ASK调制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初级是2ASK调制,中级是MASK调制,高级是ASK调制扩展内容,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进阶学习。微型化后的短视频针对性更强,学生可灵活、可控地进行跨时空、碎片化重复学习,精短的内容更容易获取、吸引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在微知库平台相关微视频,并在平台与课堂上引导学生有序、系统地开展进阶学习,帮助学生梳理、整合知识点,由点到线再到面重新将知识点串起来。只有经过了化碎为整,细化重组,才会凸显微课碎片化学习的效果。学生学完碎片单元或子模块微视频后,要求学生通过微知库平台上的相应题库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测试,既查缺补漏又强化巩固知识。

2.翻转课堂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翻转,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翻转的时长与层级。在选择翻转内容时,晦涩难懂的公式推导,通信概念的构建、外延与推理等不适合进行翻转;选好翻转内容后,课前的翻转任务与问题引领需要精心策划,课堂的翻转课件需要精心设计;翻转时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学习基础与接受能力水平不一,因此时间不宜过长,要分层进行点或颗粒状翻转。比如,在讲授信道容量与香农定理这部分内容前,教师要先选择好适合翻转的点:信道容量的制约因素。课前在平台上相关资料、课件与微视频,特意在课件中加入了一段小视频(汽车由高速进入匝道再到人车拥堵的市区)引发学生思考,分层翻转任务——层级1:信道容量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之间的制约关系;层级2:信道带宽与信噪比是否可以互换。课堂上教师由小视频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信道容量类比为道路容量,道路宽度类比为信道宽度,汽车类比为信号,行人类比为干扰(噪声),师生以此展开层级1讨论:信道容量与信道带宽、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间的关系。翻转效果交给平台进行考核,通过平台的任务测评追踪每个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帮助老师更好地现场判断课堂研讨是否晋级以及如何动态调整教学内容。点或颗粒状翻转的时长一般在10~15分钟,教师要控制好翻转的时间节奏。同一个知识点的层级设置最多三级,难度由浅入深。微知库平台的及时反馈功能使翻转更加具有吸引力,学生通过即时测评可以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点是否有偏差,教师通过即时测评可以把握与掌控是否继续讨论还是升级翻转。翻转课堂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适时的监控与评价,而微知库平台的及时反馈功能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轨迹与测试结果,让教师翻转前心中有数,学生翻转后记忆深刻。

四、高职通信原理课程混合式教法的实施过程

微知库平台使我院通信原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呈现更加灵活、丰富与生动,混合式教学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而且使教学实施过程拓展到了课前、课后与实验实训中,构造出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场景。课前是教与学松散的互动:教师借助平台备课与开课,上传学习资源并及时或推送学习任务与学习资料;学生接受任务,在平台上在线课前学习,讨论或写笔记。课中是教与学紧张的碰撞:“线上”和“线下”频繁对接,学生手机签到,在教师引导下查询与阅览相关课程资源,尤其是视频、动画等;教师考勤管理,及时查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与学习轨迹,并通过翻转课堂、微课、在线随堂测试等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师生交互解决核心重难点问题。课后是教与学轻松的交流:学生在平台上互动讨论提交作业,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查看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线上答疑解惑,远程追踪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进程,并推送提醒与公告等。实验实训是教与学实操的检验:混合式教法解决了教师操作演示学生“围观”看不清,需长时间等待老师“手把手”辅导,纸质实训报告提交烦琐等问题,教师提前准备好实训仪器与设备,现场下达实训任务并操作演示;学生线上观看动作分解与演示视频,可边看边学边动手操作,也可先观摩后动手操作,用手机拍照记录通信电路的波形测试结果并现场提交电子报告书。课前、课中、课后与实验实训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场景使得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物理环境,而且改善了师生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不再担心课前课后无师引领与辅导,教师不再烦恼无法实时监督与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结束语

将基于微知库平台的网络教学植入到课堂教学中,两者深入融合,取长补短,适时对接,实现“线上+线下”“教与学同步”的混合式教学,使高职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晨秀.基于网络平台的高职高专混合式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9

[2]朱慧芬.“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群“O2O”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9

[3]蒋寒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学习需求与学情分析[J].才智,2019

[4]秦艺源.移动互联时代如何高效进行碎片化学习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

[5]王生永.浅谈翻转课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中学教学参考,2018

作者:周彩霞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