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4G移动通信技术特点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4G移动通信技术特点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4G移动通信技术特点实践

4g移动通信技术是当前移动通信业的最新产物,它集3G和WLAN于一体,能够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和图像,相对而言更加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能够让用户随意接入网络,代表着现代移动通信的主流趋势。和3G技术相比较,4G技术具有更全面、更快速的优势,提升通信保密水平。目前,各类4G终端设备层出不穷,增加了对4G技术的需求,因此对4G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

1.1信号能力强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3G技术已经被广大用户所熟悉,但由于3G技所覆盖的面积有限,不能够实现全方位的信号接收,进而导致通信质量降低。而4G技术能够解决3G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诸如超高清晰图像业务和会议电视等业务,4G技术不仅能够提供语音服务,还能够提供数据、影响等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多媒体通信,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2传输速度快

传输速度快是4G技术最为明显的特点,4G移动通信的网络频宽高达2-8GHvz,是当前3G网络通用频宽的20倍。3G的下载速度通常为2Mb/s,而4G的下载速度能够达到100Mb/s。3G的上载速度为1Mb/s,而4G的上载速度能够达到20Mb/s。由此可见,4G技术的接入能力强,传输速度快,能够有效规避传统通信技术存在的缺点,在速率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更快速、更高质的通信服务。

1.3高智能化

4G技术的高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功能方面,具有自主选择和处理的能力。基于4G技术的手机,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用户预先在手机上设定基于地理位置的相关提醒,当手机检测到用户到达所设定的地理位置时,便会向用户发出相关提醒。这类似的基于地理位置定位的提醒服务已经在3G技术上有所体现,在传输速度快和传输质量更快的4G技术的支持下,这类服务的精准度会更高。

1.4灵活的通信方式

融合4G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工具,其通信方式更为灵活,不再仅局限于传统语音、视频等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完善终端服务,让终端设备能够随时随地与网络相连接,应用于通信环境,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共享网络信息。在4G技术的支持下,4G手机不再仅仅局限于提供语音数据传输服务,还将具备多媒体电脑的所有功能,将为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通信方式。

24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经过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了大致梳理,认为4G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在以下一些领域进行尝试。第一,云计算。云计算是网络时展的新兴领域,由于云计算对网络的传输速度和质量要求非常高,4G技术的应用,可谓“好钢用在刀刃上”上,一方面可以促进云计算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在应用中发现并完善4G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快速、安全的云服务。第二,视频直播。通过4G技术为用户提供传输速度快、质量高的视频服务,有助于提升用户之间沟通的质量,让沟通变得更加形象而真实。同时,4G技术能够让用户随时随时在4G智能终端上收发、查阅、处理文件,能够随时随地召开会议,商议企业经营决策,推动企业移动化办公,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第三,远程医疗。在3G时代,远程医疗就曾作为一个前端技术应用受到了热捧,已经逐步投入实际运营的远程医疗,对于慢性病的治疗与管理的影响,目前大多数是通过各类APP或远程诊断软件来实现。但是由于缺乏移动通信技术的有效支持,使得远程医疗缺乏“移动”的活力。随着4G技术的普及,病人的电子病历很容易自动生成并实现远程共享,任何终端设备都可以访问,医生能够更加快速了解病史并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实现远程开药、远程指导服药等等目的。第四,手机网游。目前,国内手机网游市场发展迅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时空猎人》、《神雕侠侣》、《我叫MT》等游戏相继火爆之后,神奇时代、顽石、触控科技等一大批游戏厂商投身于手机游戏领域,与蓬勃发展的网游市场相比,我国移动网络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的移动网络仍以2G和3G用户为主,其中2G用户占有较大比重,3G的网络覆盖率和速度也没有更大的改善。4G以其超高速的传输速率、高水平的通信质量,能够真正满足众位玩家随时随地想玩就玩的需求。得益于4G网络的发展,手机网络游戏的重度化、社交化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手机网游将会迎来更快的发展。

3总结

4G移动通信技术是当前世界范围内较为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具有信号能力强、传输速度快、高智能化、灵活的通信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该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移动通信智能的互联,促进了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在云计算、视屏直播、远程医疗、手机网游、导航、物联网等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随着4G移动通信技术的逐步发展,集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于一体,通过高速的传输效率,将逐渐改变人与人之间、人与网络之间的联通关系,促进高速无线互联网的发展。

作者:余秋萍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