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有效性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有效性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有效性实践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通常老师不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相关知识点的预习或者是练习,一般都尽量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但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求得最大的学习效果是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共同的难题。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个好的时机里提出的恰当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让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进行有效教学。本文将以教学中的实际案例为参照,探讨信息技术课中的有效提问,从而构建更为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有效

一、背景与现状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那你远不能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所以要教会学生用两只眼读书,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一只眼看到纸的背后。(歌德)怎样才能看到纸的背后呢?靠的就是思维。心理学上讲,“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开端,疑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因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知识与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在我所参与的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研讨中,与会教师都反映出课堂提问或多或少存在以下这些问题:提问过多多杂;问题没有层次感,要么过难,要么过于简单;经常出现“同学们,是不是?”、“同学们,这样对不对?”的问题,只流于提问的形式,而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为了提问而提问,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烘托课堂气氛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对于构建有效课堂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精心设计,精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问的出发点

课堂教学是不是有效,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而导入对于一节成功的课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不能马上抓住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兴趣,将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达成度。教师在前期准备的时候,通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尽可能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或者是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新课的知识点中,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以,在导入部分设计问题,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避免大而空,以求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新知的铺垫。《获取网上知识》导入片段七年级欣赏一组图文并茂的世界各地的著名风景、标志性建筑师:同学们,想去这些著名的旅游圣地游玩一番吗?接下来,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来一次网上的“欧洲之旅”,不过出发之前,我们要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1.选择什么交通工具?———用浏览器(上节课的知识回顾)

2.怎么去游呢?———输入网址3.通过网址进入的什么?———网站通过精美的照片和介绍,把各国地标性的建筑展示给学生,由此顺利引出网上“欧洲行”的任务。三个问题的依次呈现,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不仅复习了上一节课浏览器的相关知识,也不知不觉的进入到本课知识点的学习中。《制作数据图表》导入片段七年级师: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生活于其中的人们都有强烈的幸福感。前段时间调查测评过中国最有幸福感的城市,看看杭州排名第几?(给不同的小组下发不同的数据呈现形式:1-2大组表格,3-4大组柱形图)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出答案。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师:让我们看看为什么两边同学回答的速度会相差这么多。(大屏幕上展示两种数据)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3-4组的同学能这么快找到答案?通过表格和图表的对比,学生能很直观的体会到图表表示数据所带来的视觉感受,自然地引入到excel数据图表的制作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整个导入过程中都已经被逐步调动,图表的优势更是学生想急于亲身体验的。

三、把握提问时机,适抓问题的切入点,层层追问———有效提问的深入点

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在合适的时间点进行点拨,提出问题,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探索、讨论的热情和欲望,帮助学生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主动的“学”,课堂教学也就不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过程,从而构建更为有效的课堂。

1.问题的切入点处合理设问

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特点和疑点,这个恰恰就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设定的目标。如果能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合理设问,能帮助我们很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创建表格》操作练习七年级在学习了excel表格的基本概念后,学生已经完成了一些课堂练习,如:修改工作表的名字、插入新的工作表、选取不相邻的单元格。接下来学生的任务是输入班里20位同学的学籍号,学生根据前面的练习,开始埋头苦干,最快的一位学生也用了将近4分钟,慢的学生还在12-30分钟徘徊。提问:“有没有办法可以提高速度?现在只是20位同学的学籍号,如果是整个年级的同学,以我们现在的速度可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想不想偷懒呀?”一听到还有可能要输整个年级的学籍号,已经有学生在哀嚎,可是再听到可以偷懒,立马大家的精神就振奋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接下来的填充柄的学习中,学生掌握的非常快。通过从不易到易的转变,让学生知道好的方法和技巧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让他们慢慢学着拿到任务不要急着着手去做,而是想一想有没有可以“偷懒”的方法,学会学习。《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操作练习七年级前提: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排序和复杂排序的操作方法,能按照要求对数据进行重新排列。任务:给出一份体格档案表,请学生帮忙从中挑选符合身体要求的篮球队员候选人,要求男生身高不得低于165cm,体重不得超过55kg,而女生身高不得低于155cm体重不得超过48kg。学生起先很自然的用到了排序的方法,但是很快发现,排序不能帮他们找到答案,挑战失败。于是有的同学用起了笨办法,用眼睛找,当然很快的也发现这样很累,速度也很慢。提问:“为什么排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篮球队员的条件到底是什么?”教师和学生一起重新分析了挑选篮球队员的要求,发现首先要找出符合身高要求的人选,然后在这个范围内再找出符合体重要求的人有哪些。这个过程,利用排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必须另找方法,由此自然的引出了另外一种对数据进行排列的方法—筛选。通过这个任务的练习,学生对排序和筛选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作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2.教学的重难点处适时提问

在重点和难点处适时提问,可以用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上,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在重、难点处把握最佳时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奇妙的图层》七年级在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对图层的上下层关系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制作一个蔬菜人,在给学生的素材中,在不同的图层上分布了不同的蔬菜代表不同的器官,学生需要对这些图层进行复制和上下层的位置调整,以获得最后的效果。但是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完成了图层的复制,但是对应的效果并没有显示出来,学生开始三三两两的讨论,有性急的学生已经举手示意。这时,我提问:谁能通过对图层位置的操作来完成最后的设计呢?这个问题等于给了学生一个方向,学生开始思考图层的位置改变会带来的变化,对移动图层有了比较深的理解,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难点。《制作数据图表》七年级在本课的练习中,先让学生利用前面掌握的图表创建方法,给“最爱杭州”的数据来创建图表。教师提问:什么样的图表能够直观展示杭州最受喜爱的景点?什么样的图表能看出“花港观鱼”景点在人们心目中的喜爱程度?你能说一说柱形图、折线图、圆饼图各自的作用吗?小结:柱形图可以清楚的对比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图可以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饼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在这里,通过前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根据直观的感受来选择图表的类型,思考体会各种类型间的区别,第三个问题的提出,则是在帮学生梳理三种图表各自的作用。通过比较和选择,让学生有些凌乱的思维能比较快的进入状态,对本课的难点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3.设置矛盾和疑点,引发思考,层层追问

如学生没有疑问则设置疑点,“制造矛盾”,以打开学生心灵的心扉,激发他们去思考,逐步引入佳境。《自选图形的应用》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找茬的游戏,看谁能在15秒内找出隐含的6个不同。学生受到了挑战,急于找出答案。在揭晓谜底后,紧跟着提问:找茬图用什么制作的?顺利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选图形。

四、注重课堂提问的细节———有效提问的落脚点

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反馈,给出的问题应指向清晰,由浅入深,让学生能迅速进入状态进行思考,回答自然也就有的放矢,课堂效果当然会大大提高。减少或避免“同学们,是不是?”、“同学们,这样对不对?”之类只流于形式的问题。

1.问题不宜太大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认识网络》八年级教师一开始导入便问:“什么是网络?”部分学生回答是“就是上网”,部分学生。《走进信息技术》七年级老师一上来就问,你知道什么是信息吗?什么是信息技术吗?学生不知该如何回答。类似这样的问题过大,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愿意去思考,也不知道从何思考。

2.问题要有需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提问,比如:“同学们,这样操作对不对?”“这个作品好不好”。课后想想,这些问题实在没有必要,表面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其实这种课堂中的热闹、动态并不是学生深层次思考的结果。这种只需要学生回答“好或者不好”、“对或者不对”的所谓问题,对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毫无帮助。《自选图形》七年级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范例,依样画葫芦,完成设计第一步的模仿练习,但发现很多学生绘制的是椭圆,此时教师提醒:请大家注意观察范例,我们需要画的应该是“圆”,你们画的是“圆”吗?怎么样才能画出正圆呢?由于学生正感到疑惑,此问一出,学生就开始认真思考,有反应快的学生就找到了方法,再请他为同学做示范,加深了对“shift”可以绘制正圆、正方形等的认识。

3.问题要有启发性

问题往往是思维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寻找答案的兴趣,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则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这种启发不是只为了让学生找到预先设定好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通过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公式与函数》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先按照书本上的例子学习了利用公式做除法,利用函数求和及平均数,通过练习,对公式和函数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完成比较简单的计算。接下来的任务是学生要计算“校园十佳歌手”的评委评分表,这里面涉及到公式和函数的混合运算。学生拿到题目后,有点发闷,一下子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不能马上把数学的思路应用到excel的计算中。于是,我先让学生把这道题的数学解法罗列出来,然后进行分解,这些计算在excel里应该怎么表示呢?从中找出了SUM函数、MAX函数、MIN函数,再利用计算符号进行连接,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学生们最后都完成了计算,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简单公式和函数计算,也试着综合运用,利用excel解决数学的问题,把数学的思维带入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中。

五、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研究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说到底,有效课堂提问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教师需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关键,才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出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也才能构建更为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有效上课》(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0年第4期

[3]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陈大伟.教师怎样解决课题教学问题.北京:中国文史

作者:俞嘉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