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分层分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响应国家教育部宏观要求作为开展重点。以体育教学为核心,首先分析了分层分类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其次则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对分层分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以期能够为各个高校体育教学教师提供一些分层分类教学法应用方面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分层分类教学法;体育教学;应用方式
一、分层分类教学法的含义
班级内部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能力优势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时,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而当教师想要改良这种现状,以能力等级为主对学生群体进行区分,再针对不同的群体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时,这一连串的教育改良行为就被称为分层分类教学法。分层分类教学法的使用重点在于分类教育,最大限度的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不是单纯的将学生进行分类。分层分类教学法多被应用于人数较多,且学生能力差距较大的班级,其可以起到快速的能力提升作用,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改良课堂结构的首选教法。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个人体育素质基础存在明显差异
在非体育专业的高校院校中,学生们是否拥有体育锻炼基础具有随机属性。部分学生因家庭原因具有定期锻炼的习惯,因此这些学生认知内的体育知识相对较多,个人体质也更加健康。而部分学生也会因家庭教育原因或其他因素并未定期参与体育锻炼。因此这些学生的体质稍弱,对于体育运动也保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部分学生会拥有逃避体育锻炼的心态。故在大一阶段,高校体育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个人体育素质基础存在明显的差异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体育教师实际上很难设定完善的课程活动。如若课程运动量较多,那么一些体质较差的学生便难以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甚至还会在课堂中产生脱力或骨折等损伤情况。而当体育教师放缓教学节奏,开设训练强度较低的项目时,这种训练方式也无法满足体质较强学生的运动需求。总而言之,在明显的差异状态下,教师无论偏袒任何一方都属于错误行为。
(二)男生女生学习需求存在明显差异
从身体素质条件上看,男生与女生存在体质上的根本性差异。男生的身体可以承担高强度运动的负荷,但女生体力有限,且身体的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当体育教师开展竞赛式训练时,男生女生体能上的差异便会成为成绩评估的阻力。针对这一现象,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都会选择使用分组的形式,将男生与女生区分开来。分组的确能够减少体能上的不平衡现象,但双方同样存在学习需求上的差异问题。那就是男生会更加喜欢竞争类的训练模式,而多数女生都更加认同进行基础训练。但在同一教学空间中,多数体育教师都会使用统一学习的方式,仅在练习过程中将其进行分组。因此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分组模式实际上并未有效改良男女生需求差异的问题。
(三)学生数量与教学预期效果之间存在冲突
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都会编写教学计划,计划中包含课堂中使用的语言模式以及活动规则、活动顺序等内容。教学计划是教师保障教学开展效果的重要工具,理论上教师按照计划内容顺利教学即可收获预期内的教学效果。但实际情况为,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人数较多,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或比赛规则的过程中,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直观的观看到教师的动作。因此实际上每堂课都会有一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技术要点,这些技术要领中的漏洞若未能及时补齐,就会在学生的体育认知印象中形成巨大的空缺。一方面在教学检验过程中学生无法发挥出全部的实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并未真正达成预期内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中,分层分类教学法的应用途径
(一)深入了解、科学探究
分层分类教学法的应用重点为分层分类,但若要实现科学分类,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故在新学期阶段,体育教师需要调取学生的个人资料,重点了解学生的体育成绩、个人爱好等信息。而后在初期教学阶段中,体育教师可以先设定固定的体能测试项目,而后组织学生系统性的完成测试。这样一来,教师便可以用科学的方式直接获取到学生体能信息。具体的体能测试项目可以包含短跑、长跑以及立定跳远等传统项目,这些分项能够精准的定位学生的个人体能素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先对本科目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例如篮球课程便要求学生定点投篮或进行简单比赛。教师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动作习惯等细节,并将细节进行详细记录。当教师拥有相对完善的学生信息后,其便可以科学的开展分类工作。
(二)科学分类,完善设计
体育教师可以将所有的信息罗列到一处,先将有体育锻炼经验和无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分类。完成初期分类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体育成绩再次进行分类,体能较好的学生在同一组别内,而一般和有待提升的学生各为一组。而后教师可以在“有待提升”组别中挑选相对具有天赋的学生,例如篮球课程中投篮准确度较高者等,并将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进行单独分组。不同情况下,体育教师也可以将体能一般和有待提升的学生混合,直接以有天赋和无明显差异的学生进行分组。具体可以依照体育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习惯进行调整,但务必要将组别控制在三组以内,如若组别数量过多,那么分层分类教学法反而会加重教师的教学压力,令教师无法从根本上保障教学效果。各个小组标准保持不变,但组内成员可以变动,只要学生的个人能力产生变动,教师便可以适当将其移动到其他小组。
(三)分类教育,升满学生课堂体验
教师完成分组后,应该在课下时间内根据不同组学生的综合能力设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一般情况下,具有体育锻炼基础的学生接受体育知识的速度较快。因此教师也可以先要求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和热身,同时单独教导能力较强的小组,而后要求该小组在内部不断吸收和精炼体育技能知识。快速完成指导教学后,教师应该细致且深入的为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在减少听课人数的同时保证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够听到和看到教师所讲内容。完成教学后,能力较强的小组成员也基本熟悉了所讲内容中包含的动作。教师可以要求组与组之间进行学习,由能力较强成员担任教师作用,持续为其他组员进行教学,教师应在过程中进行纠正或补足,这样一来在交叉讲解的条件下,学生们便能够快速的熟悉所讲内容,基本不会出现漏洞。
(四)升级学生主体地位,师生“打配合”
分层分类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属于唯一的潜在主导者,但如若教师在显性层面中过度宣示主体地位,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针对此,教师可以升级学生的主体地位,进入到各个小组中,用调节自身对战节奏的方式,引导组内学生进入到不同节奏的训练状态中。详解即为,教师的带头作用十分明显,相较于组与组之间进行练习,这种方式更能够凸显分层分类教学法的应用优势。所有的体育运动都与“节奏”相关,且节奏可调节,教师需要稳抓这一特征,令自身成为训练节奏的引导者,这样一来,在师生打配合的过程中,教师的动作、语言以及行为都能够成为学生关注的重点,学生的呼吸和动作都会随着教师自身状况的变动而变动。只要教师能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教学,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持续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肢体协调性,继而更加快速的掌握体育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晓杰.分层分类教学法在高校体操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6(22):91-92.
[2]朱林.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改中的应用解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9):93-94.
[3]朱毅然.动态分层教学法在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95-98.
作者:宫兵兵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