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智慧体育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融合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智慧体育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融合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智慧体育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融合构建

摘要:智慧体育是将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新型教育理念,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工作的教育形式单一问题,不再受到空间上或是时间上的限制,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有着一定的推广应用作用和价值,将其和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之间相互融合,除了能够增强教育有效性,还能借助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基于此,高校体育教师在教育领域中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其和智慧体育之间相互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的良好育人平台和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便利性的同时,发挥先进教学手段、措施的作用价值。

关键词:智慧体育;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融合;构建

目前在高校传统教学工作中,经常会有学生身体素质低、教师教育理念不良、方法单一等问题,制约着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系统化落实与高质量实施。而将智慧体育融入到传统性的教育模式中,就能够借助线上平台、线下课堂的相互整合形式,打造出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较为活跃、宽泛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在体育技能、知识与实践操作学习方面的有效性。

一、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问题

教师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存有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素养的提升,还很难激发起学习体育技能、身体锻炼技巧的兴趣。主要的问题表现为:

(一)难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传统模式中教师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其体育技能的掌握、日常的身体锻炼,很难从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体能等层面入手开展系统化的教育活动,这样会导致教育的有效性降低。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肺活量方面、身体素质方面、力量和耐力方面不佳,甚至有下降的趋势,虽然各个省市已经针对此类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体育教学政策和制度,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用期间,很难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身体锻炼、技能学习环境,无法通过有效性的措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1]。

(二)缺少健全的教育体系从高校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层面而言,其中还缺乏较为良好的教育体系,首先,没有形成正确的理念,无论是高校、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学生为了得到很高的分数,会参与到枯燥性、机械性的技能练习活动中,教师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不能按照学生个体性的差异制定体能训练与技能练习等实践项目,很难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甚至没有形成因材施教的专业化教育理念,导致各方面教学工作的实施,不能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符。其次,所应用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非常单一,虽然教师可以利用俱乐部、选项课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但是,此类模式的应用,教师和学生过于集中,还是局限于教师进行教育、学生进行学习,不能灵活性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也没有设定全面性的评价指标。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多数都是模仿教师的示范,在下雨的时候、天气异常的时候,只能进行室内的教育,难以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灵活性、创新性的教学指导活动[2]。

二、智慧体育和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融合意义

从具体的体育教育层面而言,将智慧体育和传统的模式相互整合,有着一定的育人价值和意义,主要的意义体现在:

(一)能够提升课堂信息化水平智慧体育的应用使得传统性的课堂局限性被打破,可以将物理性、数字化的空间全面衔接,借助网络技术开展体育行为方面的监控工作、分析工作与测量工作。而且在智慧体育的教育领域中还能通过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对行为有着系统化的感知,便于开展教育监督工作、体育课程落实状况的管理工作等,同时还能为体育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通过精确性的数据信息、科学化的指导手段等,引导学生参加到相关体育活动中。课堂教育方面还可以借助云计算智能化技术,分析处理海量的数据信息,为学生提供质量较高、美感较强的学习视频,学生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标准化的体育技术动作,还能增强其体育的审美能力、综合素质[3]。

(二)能够为教师提供优质性的教育资源智慧体育中涉及的体育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就是教学方面、医疗方面、文化方面等各种资源,例如在教学中会为每个体育动作设置卡路里消耗的指标数据,学生在了解之后就会形成自主性身体锻炼的兴趣,在科学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规避意外风险。而且在智慧体育中还能利用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为学生打造相应的运动空间、模式和生态系统,使得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创造出较为轻松愉快的体育技能和知识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技能、知识点掌握与理解效果。智慧体育中的网络平台学习资源非常丰富,教学资源也很优秀,教师可以在其中整合、搜集能够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质性资源,在科学配置课堂资源的同时,实现线上教学、传统教学之间的互动与联合,最高程度上进行各种教学模式优势资源的配置,为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指导质量和效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4]。

(三)能够与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相符从本质层面来说,智慧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性、准确性的对人们在体育方面的需求产生理解,属于高级系统化的生态工程。新时期的学生有着鲜明个性特点,在体育锻炼方面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而智慧体育和传统模式的融合,就能够结合不同学生的需求,自动化提出各种锻炼计划,使得学生选择和自身身体健康、需求较为贴近的身体锻炼方式,满足其在形体塑造方面的需求,这样在适应学生需求的同时,能够调动其参与体育学习、身体锻炼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最大程度上增强教育的效果[5]。

三、智慧体育与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融合构建

上述内容中研究了二者之间互相融合的意义,为将两者融合的价值彰显出来,下面提出融合构建的建议,旨在增强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高效化程度。主要的融合构建建议为:

(一)构建运动打卡的模式近年来我国的智慧体育平台已经开始向着功能化方向、个性化方向进展,为增强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专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身体锻炼习惯,可以发挥智慧体育平台技术作用,构建运动打卡模式,先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习目的、学习内容等,为其提供各种身体锻炼的建议,针对性的编制相应的锻炼方案和规划,使得学生按照自身身体状况、体育技能学习目标等选择其中某项打卡的项目,在每天锻炼和学习期间都可以积极打卡。在平台中应该为学生设置具有一定安全性、动作技术准确性的教学视频,主要涉及核心力量锻炼的教学视频、心耐力锻炼与四肢力量锻炼的视频、身体某些位置运动损伤康复锻炼视频等,在学生打卡的过程中,自由选择锻炼项目、接受平台的监督,然后教师在课堂教育之前了解学生打卡、学习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参与锻炼、学习技能的不足和问题,然后带领学生集中性的解决某些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节省课堂的反思与总结时间,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与鼓励下增强学生的技能和知识学习效果[6]。

(二)构建相应的体育育人平台对于智慧体育的相关平台而言,具有资源整合特点、信息的特征,将其和传统模式相互融合,应着力构建体育育人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将线上与线下相互联系,增强有关的育人效果。首先,从物联网发展的情况来讲,体育运动中普及量最高的就是智能化可穿戴设备,将其与传统教学相互融合,能够使得经验类型的教学转变成为科学设计类型的模式,精细化的研究学生运动数据,个性化开展指导工作,还能过程性的进行评价,因此,建议高校的体育教师能够在传统性的教育工作中应用智能化运动装备,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运动档案,例如:采用运动手环,在微信平台中对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心率状况、运动密度、卡路里的消耗状况等准确的监测,自动化的采集各种数据信息和指标,跟踪性的了解学生的体育锻炼频率、时间长短、健康性等,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家长,都可以查阅有关的运动档案,了解学生日常运动状况和身体健康的情况。其次,构建平台之后还需为学生推送趣味性的知识内容和信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体育课程的具体内容等,在平台中推送体育新闻信息、身体锻炼信息、康复信息、营养学信息、保健信息、解剖学信息等,利用各种信息内容调动学生在体育技能学习和身体锻炼方面的兴趣和欲望,逐渐形成较为良好、健康的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习惯[7]。最后,在平台中应为教师、学生、家长设置相应的界面,对于教师来讲,所设计的界面应该和体育教育相关,涉及布置作业的系统、批改作业的系统、学生体育锻炼检查的系统、请假条审批系统等,还可以在平台中和其他的教师互动沟通,及时性地解决问题,相互分享成功的经验。从学生界面来讲,就是为学生设置体育技能视频内容、体育赛事内容、体育新闻内容、作业打卡内容等,可以在其中与其他同学沟通、和教师之间交流,也可以申请请假。所设计的家长界面,就是家长可以在平台中了解学校政策和制度信息,明确学生的学习状况、体育锻炼情况等,同时还能为学校教育管理、教师教学等提出宝贵意见。这样在完善智慧体育平台、增强其与传统教学模式融合效果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智慧化的系统与平台增强传统教育的效果,发挥先进技术和系统的作用优势。

(三)构建完善的教学监测系统教师可以借助智慧体育平台,将课堂传统教育工作和课外的体育锻炼活动、教学监测工作等相互整合,借助新型的教学指导模式、监测方式等调动学生在体育技能学习、体育锻炼等方面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科学性进行学生体育技能操作、身体锻炼的指导与引领。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专业化的仪器设备对学生心率状况、体能消耗状况等进行监测,在操场、宿舍中也可以设置健康测评的仪器设备,利用边界性的健康评价方式与管理方式等,及时性的将锻炼结果反馈出来,然后在智慧体育平台中利用动画形式和字幕形式等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与鼓励,在学生获得一定成就感的情况下,能够增强其自主锻炼、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8]。

(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系统教师应重点将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的教育方式相互融合,最高程度上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作用。课前的预习阶段,通过智慧体育平台为学生发送理论知识、技能内容,要求学生在平台中自主学习知识技能,教师在学生预习之后到平台中了解具体状况,然后在线下的课堂教育环节中对其预习的效果进行检查,按照学生所使用的智能装备、智慧检测结果等,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设计运动强度和频率,保证教学的安全性,借助个性化、特色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指导。在课后的复习环节,主要是在智慧体育平台中为学生设置体育动作和技能练习的作业,要求学生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然后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在智慧体育平台中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录下自己的体育动作视频,上传到平台中,教师进行评价和分析,明确学生在体育技能和运动过程中的不足,且学生在自主录视频期间也能够通过视频的形式及时了解自身在体育学习方面的不足、运动技能的缺陷,然后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技能掌握状况等,改善学习现状、弥补学习的不足。

(五)构建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系统建议高校的体育教师在融合智慧体育与传统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在智慧平台中了解学生在不同信息和视频方面的点击情况,明确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然后按照学生的具体状况为其选择感兴趣的教育内容,线上为学生播放视频,线下针对性地评价和分析学生具体运动状况、薄弱部分和兴趣情况等,为每位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设置差异化的预习知识点、运动的方案计划,提升体育教学指导的精准度、个性化水平,同时还能在良好的教育指导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在智慧体育平台中学习、了解与掌握各种体育动作技能、身体锻炼的技巧等,甚至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观念[9]。

(六)构建家校合作的系统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运动素养的形成,单凭教师的努力远远不够,家长也应参与到监督和监测活动中,建议高校和体育教师在应用智慧平台期间,能够构建家校合作的系统和模块,家长通过有关系统了解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状况、监督学生日常锻炼情况,和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体育爱好、提高身体素质。家长可以在系统中为教师提供学生在家庭中运动的信息、情况等,也可以与教师共同商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提高身体素养,这样在家校共同努力下,能够增强体育教育效果。除了上述几点智慧体育和传统教育模式之间的融合方式之外,建议高校和体育教师能够结合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特点、体育知识的学习需求、体育技能的学习情况等,在智慧平台中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推送不同的视频和信息,确保学习目标和信息能与学生的需求、兴趣等相符。同时还应借助智慧体育平台完善和优化传统的课堂模式和机制,引进先进的教学APP等为学生传输视频、传送资料等,使得学生动态性、随时性地学习知识内容。教师也可以借助智慧平台直观性、可视化地了解和评价学生体育技能、身体锻炼技能学习状况,不断增强教育指导工作的效果[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在高校体育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理念不良、方法单一等问题,很难真正按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等设置趣味性的体育教学项目,且教育工作缺乏灵活性与先进性,难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因此,建议高校和体育教师积极应用先进的智慧体育平台,构建较为完善的体育教育模式,将平台和传统模式相互融合,在线上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视频、计划等,引导学生按照自身需求针对性、自由性地学习各种技能与锻炼技巧,彰显智慧平台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平,李晓东,谌晓安,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体育选项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对比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1,7(1):110–112+121.

[2]徐先霞,黄庆.智慧体育和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融合与构建[J].滁州学院学报,2020,22(5):91–94+131.

[3]徐洁.“智慧体育”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0,32(1):107–111.

[4]张林.智慧体育走进高校体育课堂的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5):98–99.

[5]张元元.基于MOOC模式下学校体育智慧平台的构建[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12(8):188–190.

[6]王涓屹.“生活化健身”理念下的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新探[J].新智慧,2017,11(9):22–23.

[7]高健荣.超循环理论对高校武术教学有序发展的启示[J].武术研究,2021,6(2):88–90.

[8]马强,朱永婧.跆拳道选项课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智慧职教《跆拳道》课程应用为例[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1):78–80.

[9]张同宽,丁曙.“互联网+定向运动”课程模式的教学与实践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34(5):73–76.

[10]白杨,郇昌店,高跃,等.大数据背景下群众体育智慧治理的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01):53–56+87.

作者:韦建林 黄继章 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