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对专业知识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一线工作人才,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重视体育教学。但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文章立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学生学习与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体育教学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为此,高职院校管理者、教师及学生本人,都应该重视体育教学活动。
一、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受到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模式单一成为目前我国各阶段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共同问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采取传统的“讲、练、模仿”的教学方式,不懂得采用多变、高效的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率。而且,当前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对学生体育课程内容学习程度的判定作为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依据,忽略了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看法,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阻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学设备不完善
体育教学对设备器材的要求较高,比如篮球课程的学习需要篮球、乒乓球课程的学习需要球案等,但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体育硬件设备的完善存在巨大的缺陷。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增加对体育设备器材的需求也应随之增加,但高职院校对完善体育设备没有投入应有的资金,导致体育设备短缺,影响了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体育器材的短缺,增加了对体育器材的使用频率,加快了体育器材的磨损和消耗,但校方对体育器材的维修不够及时,导致大多数体育器材存在较大缺损,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使用,甚至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
(三)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学习主动性不高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对学习内容的看法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但高职院校中往往是以班级为整体进行体育教学,欠缺对每个学生个体的考虑,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较弱,导致学生对教师体育教学存在不满,降低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学习热情。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就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从而阻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出现问题的成因
(一)对体育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不重视体育教学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教学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对体育的不重视,会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看法,使学生丧失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学校在体育硬件设备投入不足。
(二)没有科学的教学规划,缺乏针对性学习
教学规划是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不仅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还能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安排做出改变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体育课程没有科学的规划,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较低,在进行完课堂基础的身体锻炼后,大多数教师都是安排学生自由活动,没有对学生做出明确的任务规划,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高职院校没有对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
三、解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对学生开展针对性体育教学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所学体育课程的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对此,高职院校可将各年级学生的体育课程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并开设多种内容的体育课程,保证学生能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比如:部分学生喜欢篮球运动或是足球运动,学校就可在体育课程上开设与这些体育运动相关的课程,使学生获得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
(二)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高职院校和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对体育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想要学习的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比如:学生在篮球课程上想学习到三步上篮或是灌篮等较酷炫的篮球技能,教师就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增加这部分的教学安排,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学校要增加对体育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各种体育设备并积极对出现破损的体育器材进行维修,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进行安全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总之,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也会对学生的性格和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此,高职院校应针对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出积极的改变,以完善体育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希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4,76.
作者:朱思 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