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田径教学作为体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不仅为学生的跑、走、跳、投等体育运动教授基本运动技能,更是通过一系列长期的锻炼对学生的能力以及个性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素质教育日渐深化的今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要及时反思当前田径课程的开设情况,发现其中暴露出来的诸多不利因素,积极寻求相应的改进措施,这对提高田径教学效果、提升体育生的培养质量都是有益的探索。

1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田径教学竞技化的指导思想仍未根本改变,教学仍重田径技术操练轻学生能力培养

当前的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因此关注人才培育质量、提高对口专业就业率是当前各大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在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也应与时俱进,关注学情变化,积极分析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能力培养目标等方面做出适宜的调整。但从调查的10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目前正在开设的田径教学教材及教案来看,76.8%的学校田径教学的指导思想仍然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然沿袭旧有的竞技化训练的指导思想,教学的重点依然是以田径运动项目的主要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技术操练为重心,培养目标依然放在让学生熟练掌握田径运动技巧,习得标准的运动姿势;只有10.2%的教师能够兼顾学生将来的毕业去向及用人市场需求,主动培养学生在教学、工作相关的能力。笔者在随堂观察中发现,田径运动课程教学中83%的教师依然过分强调田径运动竞技化的重要价值。在笔者看来,对人才培养而言,仅有不到10%的学生因为先天的运动天赋能够走竞技化的路子,而高达90%的学生的出路可能是社会健身俱乐部及中小学教育体系,因此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交际能力、知识讲授能力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力更符合当今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学思想势必一定要改变。

1.2教材内容编排上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教材适用性差

田径教材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田径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是就目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所使用的田径教材看,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理论部分仅占总书的8%,高达85%的内容为具体田径项目的技术动作要领、技战术。在这样的教材编排下,学生对一些项目的健身价值、健身原理及项目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娱乐性等特性知之甚少,不利于其对该田径项目的深层次理解,更不利于其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对81%的入学校教育体系的学生而言,他们更渴望了解当前的高校田径课程与当今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相衔接的知识部分,提前习得一些教学常识。当今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推行成效最好的单位,体育健身化、娱乐化、游戏化功能多于竞技功能,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许多竞技项目都已删去或进行了改编,但我们的体育专业教育在教材内容编排上仍然保留着浓烈的竞技化痕迹,长达80%的篇幅都在探讨具体田径运动技术的传授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大学技术课所学的知识适用性差,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

1.3田径课程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

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均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为主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也不例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教学对象是高校学生,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必须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情。但通过走访、课堂观摩以及大量的教案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教学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关注学情、时刻明白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师占比仅为46%,且高达89%的教师都是新近5年入职的新教师,能够主动对课堂的呈现形式、教学手段上进行一些变革,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达54%的教师仍然沿袭旧有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仅仅关注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技战术的习得,较少或不曾主动去挖掘田径项目的健身原理、趣味性、娱乐性,无疑对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培养是一大贻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代际传递性,缺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的教师所培养出来的体育生往往在走向工作岗位最初3年会不自觉地沿袭和模仿教师的上课模式,这无疑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是非常有害的,更不利于中小学体育素质教学的推行。

2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出路

2.1体育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尽快完成去竞技化,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重

任何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进行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首先要改革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本文认为,体育教师不仅是新时期田径课程的被改革、被教育的对象,更应主动承担起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改革的担子。就笔者获得的材料看,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最迫切的改变就是在教学思想上尽快完成去竞技化,转而加强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重,正确理解运动训练与体育教育在属性上的根本不同点,打破过去几十年以来的以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加强了解时代的变化以及当今用人市场上对体育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需求,对竞技运动和体育教育的不同属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竞技运动的本质属性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人体生理、心理的极限能力来提高个体的某项运动成绩为根本目标,而体育教育的属性是传授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身体锻炼的方法,培养个体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促进个体在身心等全面发展。因此,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丰富其健身知识和参与设计娱乐性体育活动的能力,加强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重。

2.2在教材编排上关注学生需求,积极研发适用的校本课程,调整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竞争力

当前的教育部下发的田径教材仍然沿袭竞技体育的指导思想,随着学情的变化和时代的快速更迭这样的教材编排指导思想显然已经远远落后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群体由于成长环境和就业需求的变化,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走竞技体育专业运动员的路子,而向着大众化健身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路子发展,且当今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影响下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在课程适用性上明显感觉出落后于时展要求。如果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再沿袭旧有的重竞技技术教学的教材编排思想则是无益的。因此,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改革内容和方向可以向着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努力:第一,要加快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可通过加快校本课程的编研发的途径来实现,在校本课程编排前要充分吃透当前市面上使用率最高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课本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指导思想,明白未来体育生要朝着哪个方向的素质进行培养,使培养目标和培养需求的契合度提升,做好2个体系的衔接。第二,在教学内容上保证各部分的比例科学、适当。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内容可适当提升田径运动项目的理论部分的比重,让学生能够对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史、健身价值、发展趋势等有一个清晰的成体系的认识,这样的安排比单纯的大比重运动技术、运动战术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理解力。第三,注意安排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一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提升自己对田径运动的理解、对具体项目的讲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活动的组织、创新能力,增加素质拓展部分教学内容就是想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形式综合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3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本身由于项目众多,技术动作种类繁多,存在很多开展难度,因而在高校素质教育加快深化的大背景下其改革步伐显得非常缓慢,这与该学科的内容和特点相关的,但这也不能成为其改革停滞不前的理由。由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非常特殊,因而他们的个性发展、学习需求及素质培养需要与以往任何一个年代的大学生群体都不相同,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快探究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本文认为当前阻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主要因素依然是教师、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4个方面。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思路。首先,要转变体育教师的认识,让体育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尽快完成去竞技化的残留影响,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日常的教学安排中一定尽量去竞技化,从专注学生田径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习得转而加强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重。其次,加快教材的研发,在教材编排上关注学生需求,积极研发适用的校本课程,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与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体系的体育要求和能力培养方向要求高度契合,以此来提升体育生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彭映雄.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体育时空,2017(15).

[2]胡建业.浅析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文信息,2015(10).

[3]吴斌.新《课程方案》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1).

[4]龙亚军.新时期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分析[J].西部皮革,2016(16).

[5]李鹏伟.研究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教学改革[J].俪人:教师,2016(3).

作者:于艺婕 单位: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