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问题与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问题与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借助省运会田径比赛和体育教育联盟交流的契机,深入分析了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教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可行性措施,明确田径教学内容和目的,促进了田径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存在问题;建议

1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地位和重要性被弱化

田径是运动之母,可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开展和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田径项目曾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固有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在高校对学生选择体育课程调查显示,球类和操舞类占据大多数,加上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新颖、趣味的体育运动项目增设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田径项目的少之又少,导致许多高校的田径项目已退出被选修教学之列。学生体质下降,高校体能测试标准执行的打折,甚至有部分高校体育院系非体育教育专业都不再开设田径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课程繁多,但几乎所有高校都反映公共课程课时很大,量很大,传统的专业课程、主干课程课时反而被缩减。本科专业原本四个学期的田径教学课时被压缩到三个学期,专科学校三个学期的普修缩减到两个学期,一直处于核心地位的主干课程逐渐被淡化了。田径教学项目多,任务中,许多技术较为复杂,学会需要一定时间、过程。总课时数被缩短务必导致部分项目可能无法实施,有些项目原来是必授的教学内容现在改为介绍性教学内容。田径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反而被弱化了。受一些学者研究指责影响,他们认为田径教学内容呆板、形式单调、没有太多的锻炼价值和实用价值,如推铅球,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技术动作学习单调,学习过程没有激情;田径运动枯燥乏味、缺乏灵活性,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中长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逃避、应付;认为田径运动教学内容过多,妨碍了其他运动的教学活动;田径运动比较古老,不适合现代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学生不喜欢学田径,可以增加更新的运动项目等。

1.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面的主要任务都是培养学校的体育教师,不论是著名高校如南师大、苏大还是专科层次如徐州幼师等都以培养体育老师为目标。表面上切合社会上中小学对体育老师人才的需求,但由于不同高校人才培养对象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差异,导致人才输送的不合理或不公平。长此以往,著名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甚至研究生都在基层中小学做体育老师,高学历学术性人才越来越少。部分高校教学目标还一味的强调技术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3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的脱节

体育教育联盟座谈交流发现大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内容为主,数年不变的教学大纲,田径教材内容陈旧,都知道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为主,但具体中小体育老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素质。中小体育课上什么内容。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导致许多高校毕业生考上教师编制到中小学不会教学,不知道教什么,“高分低能”。例如,小学阶段体育课的垒球,许多毕业生不会。

1.4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当代教师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都存在教学方法运用单一,教法手段简单,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强制性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注入式”教学模式为主。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每节课的组织过程大同小异。学生觉得自己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做不到主动学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将来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1.5评价体系的片面

目前,各高校普遍认为自己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评教体系不够科学、合理。考核内容无法做到与教学目的一致。还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没有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考核与评价。田径教学分理论与实践,理论考试采用一次性结果检验,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掌握理论知识水平情况。在实践内容评价上,长期以来受“技术技能”教育观的影响,过于强调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跑得快慢、跳得高低、投得远近等竞技体育的“达标式”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方法也比较单一,终结性评价为主,不能有效地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无法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也做不到适时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和学习,失去了评价的有效反馈功能,无法真正反映教与学的成效。

2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提高田径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视程度

田径课程一直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早些年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缩减了田径教学的课时,但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反而,田径教学的成效能够直接影响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从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和教材分析来看,中小学生素质练习是每节体育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而素质练习的组织与教法都归属于田径教学训练之中。每个学校甚至每个基层单位都有各类田径赛事,如何组织、执裁、训练更加直观的体现了田径的重要性。因此,各大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田径教学,它不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校内外田径竞赛,还直接反映输送人才的田径教学能力。从教师教学方面,对田径老师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相关的奖励支持;从学生学习方面,可借鉴体质测试纳入学生综合分一样,学生除了完成规定的内容学习和考核外,可将田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考核进行每一学期或每一年度的评价,来引发学生的重视程度。

2.2对应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田径教学目标

每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完成一样,但最终人才的输送地点不经相同,也就是说许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目标仍然不明确,虽然都是培养良好教学能力的体育教师,但培养什么层次的体育老师,是中学还是小学,还是大学,并不具体,甚至教学也局限在技术的掌握上,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诸如南师大、苏大等高校办学时代久,师资能力强,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引导一些学生更高的学历学术追求,在田径教学目标上就不能仅满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掌握,应强调全面发展,增强其专研能力。对于专科层次,也不要模糊定位中小学体育老师,结合目前省内各大城市小学体育老师严重紧缺的情况,可直接定位成小学体育老师,针对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明确田径教学目标,有些项目要淡化技术,强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通过田径教学能够真正做好一名小学体育老师。

2.3结合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实际,修订教学内容

对目前小学不同水平段体育课田径教学内容的整理归类,可以看出不同的水平段内容不同,有些内容从难度上成递进关系,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表1是对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内容的归纳统计,从田径教材的编写和修订来看,高校田径教学内容近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小学体育教材在不断的变化,小学体育课田径教学内容更是变化很多,从两个表格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小学田径教学中一些内容,高校教学没有,如掷垒球、障碍跑等,而高校田径教学内容中的跨栏跑、掷铁饼等内容,不仅小学体育教材中没有,查阅中学体育教材中也没有,部分高校还花费很多课时在上跨栏全程技术。这就导致了一些毕业生在上任小学体育老师时,不会教掷小沙包和掷垒球,技术动作和教学没有迁移和借鉴。因此,高校田径教学内容的制定,应以中小学体育教材为媒介,参照中小学田径课的实际教学需要,结合各高校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具体的实践出发,教学内容应强化学生的竞技能力、健身能力、创新能力与团结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加教学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拓展一些户外活动,还可与其他教学如健身、理疗、人文等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多变,让田径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娱乐性。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专注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领悟力。

2.4针对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改进教学方式

第一,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怕苦、怕累、心理素质差、主观能动性不强等特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前没有预习意识,课后没有复习、强化练习的习惯。教师应当变换教学组织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共性特点,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练习氛围,将一些技术分解、简化,培养学生习得的成就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教学中,适时适当给与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时间,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互学互助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乐学”。第三,了解学生的心理,强化“老师”意识,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传授。通过阶段性复习、专项准备活动、技术演示等,让学生模拟授课,不断感受教师角色,激发学生的自我要求和学习毅力,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第四,以赛促教,从省运会田径比赛整个过程来看,学生都想在比赛中追求胜利,表现自我的欲望和心理可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运用。通过教学比赛可提高学生探讨、交流良好氛围,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课后主动练习的意识。

2.5变革评价体系

高校执行的“制订体育指标-分配权重-评价量化-计算结果”的固定模式必须改变,特别是近几年生源的复杂性,每个高校针对招收的不同层次学生都应有不一样的培养标准,在教学上也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应的评价体系肯定也不能相同。特别是专科层次,一般有提前录取、单招、统考之分,生源素质有较大的差异,在评价体系上更要体现以人为本,追求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国外许多国家实践教学大多采用过程性评价,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育老师,田径教学不是追求学生跑得有多快、跳得多高多远,而是以掌握技术动作,学会教学,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以后上任中小学体育老师能够很好引导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教学的及时反馈,不仅能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控制,而且能够起到育人的作用。因此,田径教学评价应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移。其次,多维评价相结合,多一些定性评价,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技术评定、健康知识、努力程度都也应该是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阶段性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最后,定量评价运动能力测试还应该有效执行,虽然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懒惰不好动,但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生必须具备基本的运动能力,也变相督促学生课后加强练习,注重平时积累。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可给予学生多次机会,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真正具备基本的运动能力水平和教学能力。

总结

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是为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培养输送师资人才的重要基地。各大高校应重视田径教学的发展,强化田径教学的主干课程地位;结合本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细田径教学目标;结合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实际,修订教学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改进教学方式;变革评价体系,培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江苏省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其他尖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冬莲.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构想[J].广西教育,2012(03):162-163.

[2]乌卫星.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7(S1):158-159.

[3]杨成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386-387.

作者:郑伟东 单位:扬州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