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功能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功能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功能分析

【摘要】: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挖掘与发挥体育教育所具有的课程思政功能,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体育教育所具有的育人价值,而且也能够助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绩效。研究拟对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契合性及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思政教育功能做出分析论述,并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思政;核心素养

党的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高校体育在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国办发〔2016〕27号《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强调了学校体育推动素质教育实施和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突出了高校体育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基础,也是彰显体育教育育人价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必要路径[2]。

1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

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是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功能实现的基础。体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扮演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关键角色,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具体而言,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较高的契合性。高校体育教育不仅需要重视引导大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运动技巧、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需要重视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价值观,这些教学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体育运动需要参与者具有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作风,以及由此而树立起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等,这些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其次,高校体育的教育教学过程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高校体育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在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阵地。最后,高校体育的隐性教育属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隐形教育途径相契合。2020年8月31日,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指出要“兼顾好显性与隐性教育的辩证关系”。以理论教育为主的显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在重视开展显性教育的基础上,隐性教育手段也不容忽视。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也承载着道德观念、精神品质、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隐性教育功能,对大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有效完善大学生人格、提升大学生思政素养。

2高校体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1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有全球眼光[6]。而依托高校体育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促使教育更加鲜活、更具说服力。对于社会大众而言,竞技体育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对人们产生长久的鼓舞激励与正面的教育影响,尤其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民族自尊自信为核心的文化认同具有深度促进作用[7]。

2.2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群体的规则意识与法制观念

体育竞赛规则集中体现了各个体育项目的内涵,是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反映,体现社会文明和社会价值标准[8-15]。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大学生群体应当具备较强的规则意识与法制观念,这既能推进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化进程、提升大学生群体社会适应能力,也是我国构建民主社会、法制社会的重要基础。体育运动本身就强调规则、重视规则、以规则为核心,因此,在体育教学工作中,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讲解不同体育运动项目所具有的规则时可以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强化大学生群体的规则意识,促使大学生群体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

2.3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群体的协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协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的缺失是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培育大学生的协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的协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许多体育项目都需要多人参与以及多人配合,在此基础上,团结与协作也成为了发扬体育精神所需强调的重要内容。

2.4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群体的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

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在推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重要出发点之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而然也需要将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培育纳入教学内容中[15-22]。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大学生学习了解体育运动中的竞争与对抗,引导大学生群体培育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严守公平竞赛的原则,在对抗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这对于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进取观和竞争观具有重要意义。

2.5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审美品位、利于完善学生人格

顾拜旦的《体育颂》描绘了体育之美,体育带给人们的美感体现为体育活动中人的力量、速度、技巧、潜力和极限,这些都对人的审美素质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精神美、形体美等形成认知,并引导学生通过肯定美、创造美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另外,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之一。蔡元培先生曾提道:“健全人格,首在体育”,这体现出体育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过程中的基础地位。我们应充分发挥体育运动以及体育教学在这一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在体育课堂中充分运用[23-27]。

2.6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品质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行为训练和意志培养的作用被放大,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往往对于特定项目有较大的兴趣,在参与过程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强化其对该项目的认知,遵守体育项目的礼仪和规则,升华体育精神,实现体育运动行为与体育精神认知的统一。而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遵守体育项目礼仪和规则的过程,也是思想教育的“外化”过程,这也意味着思政教育与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行合一”的品质。

2.7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完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促进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完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重视并发掘体育运动的内涵,不过分追求体育运动的成绩,将“全员、全程、全课育人”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文化。这不仅体现出体育的运动内涵,还彰显出体育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从而完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3高校体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路径

3.1挖掘体育精神

在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对体育精神充分地进行挖掘,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精神的内涵,并在运动参与中践行体育精神,这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路径。然而,在传统的体育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倾向于忽略对体育精神的挖掘与弘扬,这种倾向不仅体现为教育工作者重视体育技能教学而忽略体育人文教学,也体现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

3.2优化体育教育环境

高校体育教育对于思政育人工作的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高校体育课堂教育当中,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高校体育教育具有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同时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为此,无论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参与到教学环境的优化工作中去,从而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28-29]。

3.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体育思政建设应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中心,组织相关活动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文化诉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学校发展之本,改进教育方法,向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体育教学服务产品,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日益增强的体育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潜移默化地发挥体育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与社会健康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3.4提升体育教师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学生的关键要素,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个人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良好德行和言谈举止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证[30-32]。由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掌握着大量的教育资源并发挥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专业素养、体育教学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体育素养发展的上限。虽然这种影响在互联网以及网络教育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被相对弱化,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影响仍旧很明显。与此同时,由于教师职业的神圣性以及教师在知识储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许多学生都将教师视为权威、楷模与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仍会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影响。

3.5激发学生兴趣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建构以及体育技能形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没有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当中,那么互动主体将会缺失,教学工作自然也无法得到有效开展。而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则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对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内化,也能够对体育教学产生更为深入的感悟,这种感悟包括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爱国主义精神、规则意识、意志品质等的理解。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与课程思政在教育目标方面呈现出了较高的契合性,高校体育教育活动是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无论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当认识到体育教育在培育大学生群体爱国主义精神、规则意识与法制观念、协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审美品位与人格完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有必要通过挖掘体育精神、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师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兴趣等路径,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作者:喻欣楠 单位:南京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