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思考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思考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思考探析

摘要: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课程又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主要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渠道,是把宏观的体育思想、观念、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抓住体育课程改革这一关键环节,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大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笔者通过查询文献资料、教学实践总结等方法,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相关概述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它是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一体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几年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一些学校体育课程仍然可有可无;大部分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主要还是以学习技能为中心;体育教学过分关注技术教学;许多学生体质正在下降;大多数学生讨厌体育课而喜欢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害怕竞争,缺乏合作精神也屡见不鲜等等。当然形成这一结果有许多外在原因,但我们应该承认学校体育课程本身确实存在不少弊端。

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内容的核心素材被忽视

教育内容过于宽泛,在开发休闲、娱乐、个性化教学内容资源的同时,减少了对磨炼学生意志品质的教学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对学生身体及某些心理品质(如顽强拼搏意志、坚忍不拔品质等)的培养。在很多学校基本取消了3000米及以上距离的中长跑练习,而把它转化为学生自愿的练习内容;像跳箱(跳马)这类具有很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意志品质的教学内容正在悄悄离开课堂;趣味性、休闲性、活泼性的练习项目有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对于发展学生个性,促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最大的指标是速度、力量和耐力。另外,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6月颁布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为学校体育教学减少具有“危险性”教材找到了借口。因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出台,学校体育如何开展,仍是新的问题。

(二)教育理念被曲解

我国学校教育正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肯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动性和效果,这是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学校体育教育也应如此。然而,体育教育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张扬,过分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兴趣爱好,而极大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生理)“感受”。由于“身体”教育不够,机体所承受的生理刺激量不够,效果不显著。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院校进行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如“俱乐部”式的教学改革探索,由于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观需求,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作用的发挥,使体育教学失去了作为教学活动所应该具有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而变成了几乎是松散的、自由玩耍的“天堂”,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体质状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和提高。“三自教学”是近几年来广泛关注的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主张学生在现有教学资源允许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授课教师、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时间。这在表面上充分体现了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社会教育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由学生选择教师成为可能,然而,其本意究竟是想通过这一举措来鞭策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还是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是否是一种进步,还不能肯定。由学生选择学习内容这显然是在冒险,学生首先是受教育者,尚不具备选择未来知识、技术、技能的条件;其次,他们处在人生社会发展的初级和低级阶段,不具有准确预见社会发展需求的方向和趋势的能力。因此,所做的选择,多数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由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更是违反教育一般规律的。

(三)学校课程教学评价的失真

教育教学评价是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评价时,引入了学生、专家同行和教师本人3个因素,这是评价发展的进步,同时也加大了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和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对教师教的评价方面,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参与”,导致教育评价结果的“失真”;同时,也引发教师教学行为的“浮华”现象。一方面,学生根据自身学的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这无疑可以增加对教师整体教学效果的可靠性,但干扰学生评价的因素太多,甚至于夹杂了个人情感恩怨、兴趣爱好等;另一方面,教师为了获得或保持较高的学生评价威望,不得已降低教学要求。再者,学生个性、认知发展的不完善,也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在对学生学的评价方面,也引入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3方面因素。对于正在探索推广的“三自教学”改革实验中,由于学生自己选择评价(考核)的内容,甚至于学考不统一,评价结果不能反映学生学的效果,更谈不上教育发展水平,而且,评价的结果也缺乏自身和个体间的比较;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引入了学生个体间的互相评价,同样由于学生个性、认知发展的不完善,增加了评价结果失真的因素。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广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教学评价不太强调评价学生的运动成绩,比较强调其参加的过程及态度。那么,如果学生只是参与,出工不出力,机体能够真正获得多少良性的生理效应?很难预料。因为,运动成绩至少来自于身体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忽视”技术成分,而不应忽视身体效应,简单的态度和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何开发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任重而道远。

三、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建议

(一)课程内容及其目标的全面性、实用性

课程教学目标应与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才要求相一致并具全面性,应突破传统体育教学以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为主的教学目标,体育课程及教学应重视学生生理、心理、知识水平的提高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意志、性格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体育课程教学应以教为引导,以学为进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心理素质和体育实践能力协调发展,体现现代体育教育目标多元化发展趋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进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明确教育思想的实质

在指导思想上,要使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线的运动教育向健全人的身体为目标的强身育人教育转变;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身体锻炼习惯,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

(三)落实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

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过程中,淡化动作技术和技能的“规划化”,重视身体练习的生理刺激和积累,并且,应放到一个较高的知识水平上。在教师教的评价方面、学生学的评价方面应该力求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作者:张秋磊 张宝玲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大兴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