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体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体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体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浅析

摘要:体育是高校重要的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任务,同时又必须根据高校培养目标加强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要通过体育课程教学、阳光体育运动、校内外体育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关键词:体育教育;思政教育;身心素质;优良品德

一、体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体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是我国高校针对所有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通识课程。体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不仅能教授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竞争力、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重要方式,能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落实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能,热衷组织各类运动竞赛,以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评价体育成绩,强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忽略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状况,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落实不够。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所有课程都有思政教育的要求,教师都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学校所有课程都要体现出思政教育的功能,与思政课的育人形成协同作用。鉴于此,学校要加强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体育教育必须融合思政教育,改变体育教育仅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略德育培养的现象。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三)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体育教育只注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求体育教师承担德育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设计教育方案,践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切实做到体育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术与身体练习方法,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磨炼学生知难而上的顽强意志,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体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策略

(一)重视挖掘体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资源

目前,体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缺乏两者有机结合。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只重视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应用与挖掘,例如体育运动的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承受失败的心理素质以及遵守运动规则的自我约束力等。只有当体育教师重视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时,思政教育才能被贯穿于体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应在教育培养目标中强调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落实与考核,完善体育课程教学标准,突出体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二)发挥体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优势

传统体育教育强调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除此之外,体育还有娱乐性、教育性,具有陶冶学生情操以及提升学生品德修养等精神层面的功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表明体育教育具有培养全面人才的特殊优势。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公平竞争、拼搏进取、团队协作以及尊重裁判、尊重对手的人文情感,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和健康的心态。比如让学生观看奥运会等重大国际体育竞赛,当看到我国运动健儿勇夺金牌时升国旗、奏国歌的激动人心的画面时,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欣赏运动健儿竞赛时表现出的动作姿态美、速度美、力量美、战术组合美,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与思政课程教育相比,体育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多样的思政教育资源,而且这些教育资源学生平时都能感受和体验。因此,学校应该促使体育教师利用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势,发挥体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政素质的积极作用。[2]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

体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的运动知识与各项技能,还要成为学生思政素质教育的导师,成为学校推动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主力军。因此,学校应当对体育教师队伍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理论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理论教育水平,增强体育教师“立德树人”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落实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要求体育教师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修订体育课程标准,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突出课堂思政教育内容和标准。同时,还应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动作技术的教学,而且对课程能否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进行分析与评价,切实落实课程思政。

(四)突出体育课堂教学融合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

体育课堂教学是融合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且思政教育资源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主战场,落实思政教育。首先,体育课堂教学需要集合整队,安排教学任务,分组配合练习,协调场地器材合理使用,这些需要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服从老师统一指挥,井然有序地按照动作技术要求积极练习,能培养学生守纪律、懂规矩的素养。其次,篮排足三大球类集体项目,要求学生相互沟通、明确分工、团结一致完成练习任务,能培养学生协调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再次,网羽乒三小球类个人为主的项目,要求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平稳的情绪、不厌其烦的态度持之以恒执着练习,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以及不甘落后的意志品质。最后,田径运动项目,要求学生付出巨大的体力消耗,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心理素质,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3]

(五)利用阳光体育运动融合思政教育

除体育课堂教学外,学校大型体育文化节、体育社团日常训练、校内外体育竞赛、学校操性考核的乐跑活动、课间操等也是思政教育的有效形式。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项目、各种层次、各种形式课外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无论是参加活动的运动队员,还是场外助威加油的拉拉队员,让他们都能感受到体育运动奋发向上的精神魅力,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进而消除学习、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同时也要构筑文化景观,通过巨幅宣传画、视频联播等形式,宣传我国奥运健将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传播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力量。

(六)重视多元化体育教育评价

改革传统的体育教育考核评价,建立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学习态度、进步程度、弘扬体育拼搏精神等多元化评价体系,确保体育教学能够与思政教育同行。学校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教育评价标准,每学期对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综合表现、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体质测试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要关注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差、身体残疾的学生,要积极提供有利条件,帮助他们练习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提高运动能力。对这些学生的考核评价,要侧重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激励他们以更高的热情参加体育运动。多元化评价不仅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提高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力量,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融合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4]

(七)共建体育课程思政激励机制

在大力推行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落实体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协调配合,共建体育课程思政激励机制。首先,学校划拨专项经费,鼓励体育教师申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科研课题,解决体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落实体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举办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教学能力比赛,要求全体体育教师参加。从体育课程思政设计到课程教学实施方面组织教师交流成果、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思政教育质量,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的良好氛围。最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教师落实思政教育的考核力度,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体育教师工作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和岗位职级竞聘,促进体育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水平。

作者:张平波 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