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课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有利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校“大思政”工作体系。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情况与困境,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建设策略。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思政意识有待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目标尚待明确;体育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欠缺;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单一;体育课程评价标准有待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路径:统筹体育课程教学德育目标;严格设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方式;优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注重提升体育教师道德素养。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问题路径
高职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就应该承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政教育的任务,但是受市场经济及功利主义制度的影响,体育思政教育严重缺失,并对体育课富含的思政价值认识不足,基于立德树人为本的任务,在充分认识当前体育课中思政教育问题的基础上,建设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所存在的问题
高职体育作为高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价值与元素,其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有爱国主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意识、永不放弃的精神等,体育课是唯一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学生通过实际参与运动、训练,体会道德价值,思政教育效果好。但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专家访谈及学生谈话等方式,了解到体育课中思政教学收效甚微,有些教师教学中忽略思政教育,或者不懂如何渗透思政内容,教学方法传统。研究主要总结以下体育课思政教学中问题[2]。
1.1体育教师思政意识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是真正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现实体育教学中教师多注重技术教学、动作评价,忽略了道德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指导、评价等,未能把德育内容交给学生,教师要认识体育育人的正确目的,提高思想认识,并且体育教师要时刻接触学生,做到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3]。
1.2体育课程思政目标尚待明确
课程目标是教学课堂的指引,明确课程目标中思政目标,能很好地引导与落实教师思政教学。对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分析发现,课程目标中主要将重点放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方面,对于情感目标,要更加明确体育德育目标,设定具体的体育思政内容。
1.3体育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欠缺体育课教材内容中思政元素涵盖不足,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一般有理论篇(体育理论概念、高校体育教育、科学锻炼科学理论、健康营养、运动损伤)、技能实践(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概念及技术动作练习),对体育思政教育涉猎甚少,缺少历史体育爱国事件、排球精神等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运动技术学习中缺乏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师在进行动作技能教学时,大多注重技能动作对不对,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技术练习上,忽略了技术动作的内涵与价值,并且技能学习中对思政教育的评价很模糊,不好衡量,这也是技能融入思政存在的困难点。体育理论学习中思政元素渗透不足。
1.4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师采用传统讲解示范法、练习纠错等教学方式,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很难融入思政内容,难以达到方法育人的效果。
1.5体育课程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课程中注重技能的考核及运动成绩,评价方式注重结果,对学生努力过程、赛场上表现,很少用富含思政元素的评价方式。
2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现路径
体育课程教学德育关乎育人成效。体育课程中思政元素,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把握课程思政这一理念,其主要体现在指引性德育目标理念、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与方法等方面,促成各种教学要素在这些方面的思政化。
2.1统筹体育课程教学德育目标
体育教育者、推广者应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明确德育目标[4]。且德育目标不能仅指笼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团队精神、道德品质抽象概念,更应该明确具体,便于实际操作,如按时归还器材、遵守比赛规则、上课尊重同学与教师等。
2.2严格设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方式
教学管理是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因素,科学教学管理,不仅能够保障教学秩序,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良好的教学管理也是影响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会产生影响[5],体育教师要严格及设计教学管理方式,既要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更要利用各种管理规范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课堂常规管理,明确的上课时间、严格的教学纪律、规范的管理流程、道德化的管理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变成习惯,让学生明白纪律规范的重要性,指引学生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
2.3优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为,科学的方法能够认识世界,好的教育内容需要良好的方法进行传递。体育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传递,优化德育教学方法,确保体育丰富的思政内容得以传承,如体育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困难条件、设置障碍,以促使学生努力去克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困难与艰辛。目标引导法:体育教学中合理的育德目标设置,体育教师应结合体育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训练目标与任务,特别关注道德行为目标。学生有目标,就有方向,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完成目标,就有成就感,能提高学生的进取心与自信心。巧抓时机法:体育比赛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与竞赛中时常出现偶发事件,体育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如教学考核时,若出现学生自我评价中的舞弊、相互评价的互损、互吹等不客观评价时,教师要马上给予恰当的批评教育,明确谦虚、互爱、诚实、客观的道德品质,这样也可以增强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时效性。思政融入法,把长征精神、爱国主义等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中,如把各项技术动作按照不同难度分布到长征路线图上,完成一个动作难度就可以到达“长征”路途中的一个标志地,从瑞金到延安,这不仅激励了学生挑战不同技术动作,更通过“长征”路线进行了长征精神教育。
2.4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是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德化的评价标准,更是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指引。在教学中教学评价方式方法与内容都应遵守道德规范,比如尊重他人是基本道德规范,具体落实在课堂评价中,评价的方式与内容也应该是尊重他人[6]。教学评价时,对于学生身上的拼搏精神、团体荣誉感及时给予鼓励,评价的言语必须合乎道德规范要求,不得对学生谩骂,对学生不尊重。评价方式上一般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方式的道德化,评价时,既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更注重道德表现,如学生相互帮助,互相督促,要积极表扬,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
2.5注重提升体育教师道德素养
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更是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组织实施者,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并且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具有榜样作用[7],所以必须提高体育教师的道德素养,特别是师德素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训与提高。第一,自上而下地贯彻足球育人传播,明确足球育人目标,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自觉地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目标。第二,学校全面开展课程思政交流活动,包含德育、体育等各科教师,共同探讨思政教育的方法及教学心得,使教师掌握有效的德育方法和德育技巧。第三,加强体育教师的师德培训,学习师德内容与行为规范,明确教师示范是非常重要的隐性德育因素,并且要求做好“慎独”。
3结语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课程思政”将成为未来课程定向、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课程蕴含丰富、深厚、多元的思政元素,应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应在拥有崇高道德素质的教师前提下,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与方法等方面,促成各种教学要素的道德化建设。
作者:王力伟 郑素晓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篇2
1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与本科教育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更加注重为社会培养实践型、技术型的应用人才,所以高职教育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职业适应性。体育教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但高职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其教学大多无指定大纲,需要参照普本体育教学体系,但本科以培养学术型、科研型人才为主,而高职教学重实践并且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为重心,因此本科体育教学大纲无法适应高职体育教学的需求[1]。自2011年以来,国家颁布《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才使得高职体育教学逐渐步入正轨。但自纲要实施以来,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大纲所规定的体育教学体系无法很好的体现高职教学的特殊性,忽略了高职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求[2]。所以本研究从高职专业特点入手,分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构建的理论,使其能更加贴近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特点。
2构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依据
2.1高职教育的特殊性
构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首先必须充分依据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职业教育环节,具有职业性、技术性、专业性等特点。通常其学制为2.5年到3年(以高中为起点),再加上教育实践环节,其在校所学时间较短[3]。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主要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交通运输等一线高端技能工作,其专业设置紧紧围绕社会职业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为导向,服务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为目的,为保障学生顺利融入社会和快速适应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高职体育教学大纲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国家在制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时,已经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其大纲明确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方面与本科体育教学大纲有着明显的区分度,重点体现在学生未来职业的适用性方面[4]。同时在教学手段上,除了基本的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课堂教学方式以外,还需要围绕大纲以及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相应的适应性体育教学。我国自高等教育学科改革之后,基础科目的教学体系也在不断优化之中,但高职体育课程在改革的方向上没有很好的分析自身的特性,盲目追从本科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使其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所以在构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以大纲为依据,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彻底改革[5]。
2.3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发展特性
体育教育是各阶段教育的基础,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能在意识形态上对学生潜移默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这些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6]。但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还具有一定的拓展功能,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对学生的培养重专业,重技能,一些专业对学生的培养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技能,例如航运类专业需要有较好的游泳技能,航空安全专业需要具备良好的武术散打技术,所以此类专业的体育教学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也是属于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定的针对性。
3高职院校专业特点与体育课程内容分类的研究
3.1高职院校专业分类研究
高职院校的专业分类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其专业设置依据社会职业发展规律进行动态调整。依据现有的高职院校专业分类目录可以发现其专业设置大都是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且对应当前社会热门或者紧缺的行业,部分专业的设置根据院校属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采用订单式培养,就业前景较好[7]。例如近年来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各地高职类院校都开设与轨道交通相关的专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3.2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分类的研究
高职院校的专业分类涵盖了我国三大产业的大部分门类,其中不乏一些操作类的岗位,这些岗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职业需要较好的体能素质与之想适配,并且需要较快的反映速度和高度集中的大脑神经。这些都为将来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提供了方向。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分类很多还是参考的本科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大部分依据学生的体育兴趣采用选项课教学,有些专业性较强的高职类院校,例如航运类院校,会结合学生的专业特性开展游泳以及水上救护类的课程。但大多数的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体育与职业的关系没有教好体现,只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忽略对学生未来职业适应性的关注。
3.3高职院校专业特点与体育课程内容分类相结合的研究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开展遇到一些瓶颈。主要体现在学校和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知层面,学校对体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生的专业发展上,忽略了对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投入,另一方面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也在态度上也不够积极,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对于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关系不大。所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需要结合专业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构建。构建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体育课程内容选择与专业高度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相应调整,而不能以统一的教学体系来进行教学。第二是职业环境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高职学生将来的职业环境对身体素质有着特定的要求,体育教学要能结合职业环境加强对学生特定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第三是职业的工作效能与体育课程教学相匹配。工作效能是决定企业的产能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其对从业者的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中职体育教学需要结合不同职业的工作效能分类进行课程构建,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提升工作效能。
4构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框架
构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育框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指导思想。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不仅要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还需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的社会环境和职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结合不同的专业培养职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体育教学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8]。其次就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涉及到教学计划的安排,一般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安排在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可以安排基础体育教学,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第三学期往后结合学生的专业特性选取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教学,以便将来能够更好适应工作环境。最后是课程评价构建,以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并未完全考虑不同专业之间学习的差异性,采用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其不利于对人才培养的全面衡量。所以今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制定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殊性,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律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更清晰的目标。
5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探索
5.1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体育课程设置的方向
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本科注重对学生的学科理论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的方向也需要更加侧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尤其在课程设置的起点和方向上,必须紧紧围绕高职专业特性,深入探索体育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使得体育教育能够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性。
5.2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实际的需求,突出体育课程的重点
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首要目标,但同时也需要适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满足体育基础教学的同时,结合专业来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不断更新,突出课程的重点和特色,同时也需要结合社会职业环境的变化来不断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从而使课程建设适应社会发展。
5.3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构建,除了要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由于高职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佳,现有的课程内容设置也没有较大的新意,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在根本上转变体育教学的理念,结合学生自身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理念。
5.4形成系统的高职体育文化,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高职院校要想在传统体育教学上有突破,还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形成系统的高职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职院校一般会在办学优势方面有所突出以获得更好的生源,但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精力有限,制约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所以今后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带动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体育教学成效。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据高职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以培养学生将来的职业适应性为导向,并能仅仅围绕教学大纲,结合专业发展,职业需求和学生个人成长等要素,同时还需要洞悉社会职业的发展规律,从而不断完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框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实施要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体育文化营造等方面,为今后全面有效提升高职体育教育成效提供路径。
作者:沈永慈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篇3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意识。身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自主性,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式。这会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理念较为陈旧,缺乏体育教学创新意识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授课中,存在思想观念较为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大多以自身的经验进行教学。其次,教师在期末的评价中,仍沿用短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跳远等传统测评制度,用体育分数代表学生体育成绩。这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有效评价。教师教育理念、评价方法的陈旧和不完善,一方面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只是为了增强体魄,忽视体育教育更为深刻的含义。
(二)高职体育课程不够完善,忽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专业课是按照社会所需职业所设立的相应课程,专业教材内容是岗位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职业定向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定缺乏特色,没有将各专业的职业特性融入其中。其仍采用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间接表明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对专业课程在体育教育中的融入缺乏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模仿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依靠教师的讲解进行练习,缺乏自己的目标,也缺乏一定的动力。
(三)体育课程教学条件滞后,体育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体育锻炼的器材、场地等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使得高职体育教育教学的创新受到了制约。在体育教育投入方面,部分学校存在体育设备陈旧、设备维护力度不足等情况,这也会对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产生一定的阻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体育设备的完善,对于体育教育创新和改革必须面对实际,因地制宜,完善体育教学条件。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路径探究
(一)更新教师体育教学观念
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革新的基础。教师是体育课堂中的引导者和带领者,只有教师摒弃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积极地探究和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改革创新。例如,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可以让教师定期参与有关体育课程改革方面的讲座,让教师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购买网络上的课程,让体育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结合日常教学进行探究,让教师树立健康科学的体育观念,从而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方面的学习。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除了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也是创新体育教育的关键。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重视,认为只要学生按时上课,期末能通过学校设定的考试测评即可。教师如果以这样的态度进行教学,是不利于体育课堂质量的提升的。只有制定合理、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朝着目标努力,从而获得成就感。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运动喜好以及体育能力等,为不同群体的学生制定体育课程的小目标。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程开设的真正目的,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体育学习,从而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例如,部分学生在练习太极剑时总是忘记动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的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其他空余的时间,共同复习,相互督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优化体育教学方法
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拓展体育教学方式和内容,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其次,高职院校也可以结合现代化科技开展体育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
1.游戏教学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挑战,对于竞技性、趣味性的课堂兴趣较高。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与体育融合的方式,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比如,在以往的热身运动当中,主要是通过慢跑、伸展运动等方式开展,导致热身活动过程过于枯燥,体育教师可以以接力游戏进行课前热身运动,增加趣味性。在游戏开始之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4~6人,教师给组内每个成员制定单独任务,累计完成任务用时最短的一组即为获胜组。任务可设置为深蹲跳、跑步以及过杆等,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热身运动的兴趣。体育游戏方式较为多样化,不同的项目也可以根据其特点将专业性的训练融入体育游戏。比如,足球项目中带球训练、篮球项目中投球、过人训练等,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内涵。因此,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丰富课前热身运动、增强课中技能训练、加强课后技能测评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养成竞技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多媒体教学法
学生观摩专业性的比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经验,教师讲解时,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体育精品视频。如教师结合篮球教学内容播放国际水平较高的专业球队训练视频,根据运动员日常跑动训练、投篮训练等视频,增强教学的专业性,使其收获更多专业知识。对于错误示范,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在体操前翻滚中把握时间和距离,并附上错误示范视频,尽可能降低学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其次,对于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体育项目,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技巧,还需要学生了解战术性策略。对于战术性策略的教学,教师在真实体育场上很难开展,且效率不高。因此,教师通过电脑屏幕进行讲解,学生能够全面观察整个赛场的情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同时教师也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或者公众号等,上传体育视频、本节课程讲解重点、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的内容等,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体育课程内容,并加强与体育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与体育活动之间的联系。
四)重视体育设施的建设
体育课程顺利开展的前提是体育设备的构建。完善体育硬件设施,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也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应重视建设体育设施,以学生的需求和运动兴趣作为参考,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
基于传统评价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创新体育评价模式,让体育课程的考核不单单只是通过成绩来进行判断,而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例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从出勤、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所在小组的得分等完成情况,对学生组织能力、进步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每个学生不一定要拥有较高的运动天赋才能获得高分,只要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同样能够获得较高的评价。同时,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当中,要保持严谨、公正的态度,不能徇私舞弊。对于期末的评价,教师可以将日常的评价汇总,利用信息技术整理出学生日常体育课程平均分,将其作为期末体育成绩中的参考。其他成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学校的运动会、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友谊赛、课外参与的公益项目(马拉松比赛志愿者)等体育活动,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加分。
(六)构建职业体能训练课程
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上应当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健康性以及职业性,教师可以开展职业体能训练课。体育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高职体育课程可以融入体育健康方面教学内容,构成结构体系。所谓体育健康,包括体能、心理、营养、保健等内容,充分体现体育跨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另外,高职院校应尽力为学生科学健身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方式进行锻炼。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实际工作中需要长时间坐着,腰部和肩颈的位置容易酸疼,因此,教师应有重点的发展学生的背部和颈部肌肉训练。酒店专业的学生需要长时间站立,体育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四肢力量培养上。体育教师要想创新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必须了解不同专业劳动强度和损伤特点,对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结语为探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教师需要从全局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制定科学的体育目标,改善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还要重视体育设施的建设,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评价方式,构建职业体能训练课等,让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从内到外全面革新,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体育环境,并深入贯彻体育强国的思想,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自璞.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6):128-130.
[2] 聂恒辉,陈大春.高校体育课程适应性改革的方法探析[J].科技风,2020(22):24+27.
[3] 谭详列.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模式构建途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7):143-144.
作者:郑砚龙 单位: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