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论文

1新社会环境下高校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的生存危机

1.1生源质量较差

生源质量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先天因素,而教学质量的优劣又是高校所办专业能否获得社会认可的关键。自2008年以来我国高考考生总数开始逐年下降,高校录取比率持续提高,到2012年我国高校的平均录取比率已达到75%,从而造成高校生源质量的严重下降。而这一问题在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中显现的尤为突出。由上表可以看出,该校在2014年录取的80名体育教育专业大专生中,入学前训练时间仅为半年以内的学生频数为49人,比率高达61%,而高考体育成绩在65-69分,专项技能成绩在24-27分的生源比率也分别高达53%与56%。说明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存在着,训练时间短、身体素质较差、专项技能不突出等问题。这一现状严重束缚了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了该专业的办学难度。

1.2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培养方向模糊

教育部于1980年第一次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并在以后三十多年时间里对该课程方案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修订,从而使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有了明确的规定,而教育部对于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却没有清楚说明。使得各高校在制定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时,缺乏相应的参考依据,造成专业课程设置过分雷同本科体系、毕业生专业技术不强,综合能力偏低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使得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较为模糊,部分高校往往会将体育教育专业的专科与本科毕业生培养成相同的就业方向,更加剧了该专业的就业难度。综上所述,就业环境的恶化、办学困难的日益增加,严重制约了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其影响全国各体育学院及师范类高校纷纷减少甚至停止招收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使得该专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尴尬局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国内许多方面仍然难以找到合适的体育师资,国家依然需要大批优秀的专科体育人才。因此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远未到被时代淘汰的境地,为该专业寻找到一个适宜于当代的新型培养模式,使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重新焕发青春显得尤为急迫。

2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新型培养模式的探索

2.1新型培养目标的树立

以往高校对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主要是参考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然而受制于生源质量较差及入学时间较短等现状的影响,在现实的培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专业教学效果不理想、毕业生专业技能较差,教学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根据培养任务、学情现状与社会需要,确立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的新型培养目标显得尤为关键。首先为学校提供合格的体育师资,是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主要的培养任务。该专业培养目标应重点强化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以适应现实教学的需要。其次针对学生基础差、入学时间短的学情现实,不苛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与“一专多能”技术实践能力。而应结合社会的不同需要,多方向、多层次培养各类体育师资人才,保证学生在所选方向上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最后还应考虑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使其具备适当的教育与综合知识。由此可见对于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的新型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多层次多方向的,具有相应专业理论与技术的教学实践型体育人才。

2.2建立多元化的就业渠道

就业环境日益恶化,使得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面临严重生存危机。就业渠道的单一与就业需求的相对饱和,是造成这一恶果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寻找多元化的就业渠道,是使该专业起死回生的关键。

2.2.1重视学前体育师资需求自2010年国家颁布《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以来,全国兴起了培养学前师资与兴办幼教机构的浪潮。且随着“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逐渐深入,幼儿园对于引进专职体育师资的呼声和需求越来越大。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应当把握住这一巨大的机遇,适时调整培养目标与课程方案,为我国提供优秀的学前体育师资人才。

2.2.2着眼于社会非传统的体育师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体育师资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各类公共机构也逐渐出现对不同体育师资的需要,这无疑为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市场的开拓提供了良好条件。首先是敬老院与老年学校对于体育师资的大量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众多老年人选择进入敬老院或者老年学校来度过晚年。然而由于身体的衰老与生活的枯燥,老年人意外伤害事故与心理问题时常发生。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与锻炼项目,适当提高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显得非常必要。因此敬老院与老年学校等公共机构对于体育师资的需求日益增加。结合这一需求适量培养相应的体育人才,无疑是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解决就业困难的一条途径。其次是特殊教育学校对体育师资需求增加。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的,残障儿童的特殊体育教育受到了国家重视。该专业如能顺应国家政策,结合特体教育特点培养一批适宜从事特殊体育教育的师资,将有力地支持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2.2.3不放弃传统就业市场的拓展中小学对于体育教育的轻视,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对体育师资缺乏需求力的重要原因。然而自全国学校体育座谈会的召开及《中小学体育评估工作办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小学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与课时量均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内中小学对于体育师资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为此高校必须结合中小体育教育的实际需要,提高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加大对中小学体育师资这一传统就业市场的拓展,以争取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就业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2.3构建模块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特色,毕业生竞争力较弱是造成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生存危机的内在因素。高校在拓展该专业的多元化就业渠道的同时,应根据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性、专向性和通融性原则,使用模块化的形式建设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以保障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首先在技术实践模块上,所设的实践科目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如学前体育师资方向,结合幼儿园体育活动以游戏和韵律运动为主的特点,技术实践课可设置幼儿体育游戏、幼儿操等科目。而老年体育师资方向,则开设门球、太极柔力球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运动课程。以此保障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学到实用的技术课程。

作者:董旭 单位:李腊梅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