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方法(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根据中小学校园足球师资的需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要以培养他们组织开展课内足球教学、课外足球活动、课余足球竞训的能力为导向。高校足球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足球文化能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高校足球运动配套设施以及足球运动场地的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高低。
关键词:高校;校园足球;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文化
足球课程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足球课中重视体现个人价值、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等方面有着特殊意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可以根据青少年校园足球的需要,为中小学培训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培养高水平足球师资,协助足球特色学校进行科学足球训练,提高足球训练水平以及举办足球训练营等多种形式的高水平足球训练。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能丰富校园文化知识的建设,扩大足球运动的影响力,为学校培养足球体育教师,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用阳光、积极的体育精神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
1促进了高校足球教师的培养
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以来,河南省各中小学校园足球也在积极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我国足球运动的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后备基础。现阶段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主要是由足球教师、足球教练员和足球指导员3种师资对象组成。由于专业知识、教学方法等不同,他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弥补、相互合作,共同提高中小学校园足球的教学质量。当前河南省中小学校园足球师资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数量不足,部分教练员学历低,职称评定、专业运动等级证书和裁判等级证书取得情况不理想等。虽然根据各中小学的需求开展了足球师资培训课程,但是它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满足学校长久的需要。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足球教师的问题,就得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师资培训是我国校园足球发展活动过程中师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根据青少年校园足球的需要,为中小学培训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培养高水平足球师资,协助足球特色学校进行科学的足球训练。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培养目标就是学校体育教师,它从运动技术、基本技能、理论知识、锻炼方法、基本教学能力、训练工作上对学生进行培养。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方向课程考核方法是技术评价和达标评价,以及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它们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学目标完成效果的最佳手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由运动技术水平、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裁判能力、实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成,是一个多层次、多方向的评价体系,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方向的学生制定了完善的课程设置。
2进一步加强了高校足球文化的建设
在校园足球的大力推广下,不仅是中小学引进了校园足球运动和足球文化,各高校也积极推进足球运动和足球文化的建设,让足球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高校文化在建设和发展中最终体现为高校的精神,它的核心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基础教育背景下校园足球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而校园足球作为被推广的运动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有着必不可少的地位。体育文化是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的总和,它不仅包括足球场地、足球器材、设施等物质文化,以及足球规则、比赛规则、管理文件等显性文化,还包括精神、学习、职业道德文化等隐性文化。高校校园足球文化本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接受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教育,让更多学生在校园足球文化的影响下做到身体健康、意志坚强、心理健康、身心和谐发展。高校足球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为校园足球培养优秀的师资,还为培育优秀的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将有助于我国培养有文化、有理想、有技术、有信念的足球教师。校园足球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高校足球文化的建设,为高校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吸引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关注高校体育教育文化,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足球的发展还推动了高校足球文化的深化与发展,丰富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还为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足球环境。加强高校足球文化的建设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奋斗拼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
3促进了高校足球场地的建设和器材配置
在校园足球的大力推广下,校园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以及与足球运动有关的体育器材要加强配置和更新,是我国中小学开设足球课程、培养强少年足球兴趣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高校足球场地和足球设备器材是进行校园足球活动的基本条件。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无论是日常课程教学,还是足球体育活动,以及足球队的训练,都离不开足球场地、设施、器材等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良好的运动环境能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只有有了足球运动的场地才能促进更多的人参加到这项运动中去。足球场地设施不仅是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物质条件,也是衡量学校重视开展足球运动的硬件之一。高校足球运动配套设施以及足球运动场地的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高低。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高校,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参与度要高于设施一般的学校。高校的足球场地以及足球运动配套设施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
4加大了资金的投入
为了加强校园足球的建设,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加大对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资金投入、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以增加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场地设施,先保证校园足球活动场地数量,再逐步提升场地设施质量,为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提供保障。其次,针对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校长、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学生制订相应的激励性政策、法规,并保证政策的贯彻、落实,以提高校园足球活动相关参与者的积极性。高校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为这是保障高校足球场地的数量和质量的必要条件。国家、政府以及学校加强对高校足球场地设施的投入资金,利用资金建设高水平的足球场地,开展有关足球运动的活动,更加有利于本学校体育事业的开展。高校足球场数量和质量的保障,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足球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加到体育运动中去。
参考文献
[1](英)托马斯•赖利,A.马克•威廉姆斯.足球与科学[M].曹晓东,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李卫东,张廷安,陆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22-25.
[4]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238-239.
[5]侯学华,薛立.校园足球文化内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6):107-110.
[6]李铁,孙红叶.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13-116.
[7]王炜华,刘超.阳光体育背景下校园足球文化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6):33-35.
作者:李静 胡冰媛 杨子 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第二篇: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育的质量解析
摘要:就初中生来说,初中是他们刚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学习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这就映射着初中教育的重要性,这其中自然就包括初中体育教育,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提升,学生想要学好其他学科,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已然成为了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这也正是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之处。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质量;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如今在日常出行时甚至接近“脚不沾地”,在家庭当中,对待孩子家长更是捧在手心里,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生怕孩子累着,间接导致现如今的初中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大多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虽然自素质教育概念形成以来,初中体育教育在初中教育当中就一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初中体育教育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可是在日常初中体育教育中,却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体育教育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是初中教育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想要改善这一现状,提高初中体育教育质量,老师们就必须在初中体育教育上做出改变。
一、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体育
众所周知,兴趣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绝大多数时候在面对事物时,是否具备兴趣是其后续发展和结果呈现出天壤之别的直接原因,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我们就能够看得出来,在学习当中,学习兴趣的存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尤为深远。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外,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更是对学习兴趣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必然关联阐述了出来,表现出了学习兴趣存在的必要性。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当学生具备学习兴趣时,那么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活跃性是其他学生所不能比的,同时他们在探索未知知识时也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他们在学习时能够保持津津有味且不知疲倦的学习态度,这一切都是学习兴趣所带来的。与此同时,对于这些同学,老师们甚至不需要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向没有问题,就能够确保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足够快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初中体育教育当中,老师们也应当充分考虑到这点,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初中体育教育的趣味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将体育带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时刻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在过去传统的初中教育当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因为老师的操作不当而不太和谐,很多时候师生之间要么呈现出极强的阶级性,要么是学生畏惧老师,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除了过去教育当中老师把自己当成教学的主导者,过于相信“严师出高徒”的教学思想,认为作为老师就应当严肃外,也因为在很多初中老师的眼中,初中生并不具备自律能力,想要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就必须要借助外力去推动他们学习,导致很多学生除了承受沉重的学习压力外,还在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然而随着教育越来越科学,在日常教学当中我们却能够很明显地看到,师生之间关系越是和谐,学生学习的时候就越主动,很多老师除了在课堂教学当中较为严厉外,在日常生活中俨然成为了学生的朋友,年轻些的老师甚至可以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了学生中间的“孩子王”,实际上这也是力的运用,不过不同于过去“推力”的是,这种力是引力,更科学也更有效。所以在初中体育的教育当中,老师们应当充分利用自己作为成年人与老师身份的便利,在日常教学当中和生活当中去了解学生的个性与喜好,投其所好和学生成为朋友,营造出更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喜欢上体育教育。
三、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与其他文化知识教育所不同的是,体育教育往往因为具备很强的灵活性,使其无论是课堂当中还是在室外操场中都显得不够严肃,间接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初中体育教育并不重要,所以在体育教育当中大多抱着“玩”的心态,对体育教育当中有组织、有纪律的要求很是不解。同时,很多体育老师在体育教育当中所表现出的不严谨,以完成任务的心理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或是随便进行简单的不规范训练;其他学科老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而“取缔”体育教育,也是进一步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教育的主要原因,所以他们大多选择了敷衍了事的态度去面对初中体育教育,这种体育教育不仅不能做到规范的秩序管理,也很难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所以就目前体育教育中纪律不严、组织混乱等现象,老师们应当进行严格整治,并建立更科学且有效的审查制度,课前和课后都实行点名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坚决的教学态度,使体育教育真正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所帮助,让初中体育教育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初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关键的一环,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而在这种其中,初中体育教育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除了以上三点外,笔者认为老师们还应当时常组织学生们进行集体性质的户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班级与家庭不一样的温暖,与此同时也更进一步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获得发展,最终为我国贡献出更优秀的人才。希望笔者的浅见能够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讨论中来,将自己对初中体育教育的理解与其他老师进行分享,为我国的初中生带来更好的初中体育教育,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巧丽.基于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
[2]陈道贵.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J].考试与评价,2014,(03).
[3]黄明祥.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新课程(上),2013,(12)
作者:陈阳 单位:厦门外国语学校
第三篇:浅析高校的体育教育
【摘要】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不断提高,高校体育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其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仍存在许多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笔者就对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育;素质教育
近几年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体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释放学生的身心,缓解文化课学习的压力。就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情况来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考试达标作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理念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对高校体育教育进行改革。
1.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体育教育基础良莠不齐
高校学生的生源地地域广泛,不同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的体育教育有较大差异,受升学压力,一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将体育教育的时间用于文化课的学习,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体育教育基础,造成高校学生体育教育基础良莠不齐的现状[1]。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缺失对高校体育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水平,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都沿用了中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1.2教学模式落后
当前很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以教师管理为主导,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效果。很多高校体育教育过于强调学生体育运动的负荷强度,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在教学理念上仍停留在精英教育上,将体育教学的重点集中在体育特长生上,忽视了其他普通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在体育课程设置上无法满足普通学生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体育教材陈旧,内容上缺乏创新性也是影响学生体育主动性的主要因素。
1.3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
近几年虽然我国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选读体育教学专业的学生仍比较少,只有少部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这样一来,从事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数就会显著降低,这直接导致高校体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性。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专业能力不足,此外,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单一,也直接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水平[1]。
1.4体育设施不完善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各高校都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在硬件设施上,包括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仍存在短缺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受教育投入的制约,另一方面高校扩招使得学生数量大量增加,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同学生的体育基础能力不同,对体育设施的要求也有不同,高校在体育设施建设上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才可以确保体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2]。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
2.1强化体育教育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平日的体育锻炼变少,国民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如初,环境问题、食品安全、工作压力等都对人们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格外重要。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以体育锻炼作为基础,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的终身体育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这样才可以促使体育教育达到目标需求[1]。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既需要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也需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这样才可以有助于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2.2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转变体育教学理念,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懈怠心理,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法[2]。在体育教育中除了基础的体育项目,还可以增设跆拳道、愈加等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将体育技能与休闲娱乐项目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寓教于乐,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改善身体素质。
2.3强化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高校体育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还需要充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全方面地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与个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1]。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学生还可以掌握一定的组织能力及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科学的运动,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执行者,其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水平,因此,高校需要积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将重点集中在师资力量的组建中。鼓励学生选择体育专业,强化体育专业的教育内容,这样可以提高专业体育教师的数量,从根源上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在体育教师培养中还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使教师可以具备强健的运动能力与专业的授课技能。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需要尽可能地保持平易近人的态度,使教师与学生可以保持平等的地位,减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感,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体育训练。
结语
全面健身已然成为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高校体育教育也逐渐受到更多人的重视,高校体育教育不仅是体育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身体素质的塑造与改善,从而实现多方面的个性发展。高校体育需要向着社会化、多样化方向发展,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体育理念,强化体育教学管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张嘎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第四篇:慕课对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概念开始深入人心,也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人们开始关注互联网在知识传递、技能获取等方面的功能。近几年,慕课的出现及快速的传播,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也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这种新的思路是否能够顺应民心,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完成高校教育的目的,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理解和分析。本文将对慕课及高校体育教育进行浅薄的分析,旨在给慕课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慕课;高校;体育教育;影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互联网在知识传递、技能获取等方面的功能。人们对现代化教育有了新的概念,对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有了新认识。慕课顺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并迅速的传播开来。
1幕课的概念
“慕课”一词起源与美国,是MOOC的谐音,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C”则代表Course(课程),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1]。2008年第一门慕课的产生,到2012年edX、Udacity和Coursera3大慕课平台的出现,仅用了4年的时间。发展之快,速度之惊人,范围之广都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2慕课的特点
近几年,慕课之所以发展迅速、深得人心,完全得益于大规模、开放性的特点。慕课开创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闭大学课堂向开放、共享的时代转变[2]。慕课没有任何限制,无论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国家,受过何等教育,现处什么年龄,只要你想学习,就可以通过电脑、网络聆听到世界名师的一流课程;同时,“在线”是慕课主要传播途径和方法。现如今,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帮助。介于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慕课必然成为人们日常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不可或缺途径,并改变人们的学习习惯,让人们获取知识更加时效,更加快捷,更加方便。
3慕课对高校体育教育的促进作用
3.1慕课使体育教学结构更加完整、体育的信息化资源更加丰富
传统高校对体育教育方面,出现了重运动技能,轻运动理论的现象,慕课的出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放入慕课当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加宽了学生对体育教育的理解,也对运动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辅助作用。例如,在慕课中加入运动活动中受伤的应急处理;体育运动中心肺功能运行机制;运动中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等。学生会根据日常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在慕课中找到合适的答案,并能在体育课中和体育教师进行合理的讨论。慕课让体育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让体育精神的传授更加丰满,让奥林匹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3.2慕课使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获取更加灵活
高校体育慕课内容展现应该是多样的,其中包括足球运球的练习方法,篮球肩上投篮的技术要领,网球截击错误纠正,游泳换气的注意事项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针对自己的喜好,有重点的进行学习。毕竟体育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时间和内容都是有限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3.3慕课帮助了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传播
众所周知,传统体育项目是近些年高校体育建设的着重关注点,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但是传统体育项目有其地域性的特点,受到当地文化的制约,发展起来较为缓慢。例如中国的传统项目武术。拳种、器械、门派多种多样,底蕴深厚;又如中国南方的舞狮,有着浓厚的地域特点。大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神秘感和神圣感充满了兴趣,但是这些项目由于其地域性,不能在全国高校体育建设中大面积的体现,这必然会造成传统体育文化的流失。慕课的出现,将传统的体育项目更好地推上了互联网平台,也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途径去了解、学习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
4慕课对高校体育教育带来的阻力
4.1教育目的比重偏差,知识的获取比重要超过体育教育中
运动能力和道德、品德的培养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拉到运动场上,让学生的体能有所提升,运动技能有所掌握。在运动中健全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操。体育教师传授知识技能时,更多应该是面面相授,让学生能够观察到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能够聆听到体育教师的声音,能够观看到体育教师的面部表情,更多的应该是一来一往的“实战、交流”。针对体育这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慕课显的略微有点力不从心。
4.2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监督机制
慕课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是否每个学生都能像老师所希望的那样自觉、主动的对幕课内容进行学习。经过慕课这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大量学生参与了对慕课内容的学习,但学习较果不好。不能按照老师的设想,有序的完成对某门课程的学习。最终,不能通过课程考核。整个过程缺乏教师的监督,学生的惰性很快展现出来。
4.3慕课制作过程中,时间、金钱花费较大
慕课固然好,但其制作过程太长,教师需针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反复的录制,以追求其信息和动作的完整性。制作时间的加长必然会增加制作的成本。一个好的慕课的出炉,背后不仅仅是一名体育教师的努力和付出,而是一个慕课制作团队的精诚合作。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制作一个完整的慕课内容,其可行性,值得人们深思。
5正确看待慕课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合理运用
5.1教师要正确看待慕课,正确理解慕课给高校体育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要正确的看待慕课,合理利用慕课,充分发挥慕课给体育教育带来的优势,利用学校强大的体育教育资源,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慕课内容。要发挥体育教师的潜能,给体育教师施展才能的平台,不能盲目的跟从,合理开展,引进慕课,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5.2加强体育教学结构化建设,使得传统教学与慕课完美结合
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重新的审视,借用慕课的大潮,制定更加合适的教学结构,使高校体育线下教学与慕课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慕课进行学习,丰富学生互联网慕课的内容,增加线上、线下的交流和沟通。线上、线下考核“双管齐下”。
5.3合理运用慕课,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培养学生在网上学习的习惯,要强化学生对慕课的正确认识,教会学生如何合理通过慕课进行学习,将慕课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不仅要培养学习的运动技能,更要加强体育团体意识的培养,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最终达成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3):75-76.
[2]金佳.关于高职院校建设“慕课”的思考[J].会计教育,2017(1):102-103.
[3]金成平.基于SWOT视角下对我国体育慕课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3):172-173.
[4]李旻晶.“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J].创业人才与教育,2017(1):155-156.
[5]周龙军.关于慕课的理性思考[J].华夏教师,2017(1):96-98.
[6]纪常鲲,纪常虹,邓云清,等.国外慕课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对与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160-161.
作者:赵一品 单位:南方科技大学
第五篇:创新教育发展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摘要:伴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提出,其赋予了高校体育教育新的定义,体育不再是一门简单的基础学科科目,而是引领学生创新发展的一道桥梁。当前全社会正在倡导实施创新教育,在此形势下,高校应结合社会发展潮流,立足体育教育的发展新需求,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以充分发挥出体育学科的功能性作用。基于此,文章就基于创新教育发展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这一课题展开探究,以资参考。
关键词:创新教育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创新
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热潮,在这种创新热潮的推动作用下,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创新”文化,而创新文化的形成同时也为体育课程创新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创新文化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文化产物,其不仅能够扩展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还能够以其自身的文化氛围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实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创新教育发展形势,从社会对学生的创新发展需求出发和创新思维能力出发,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革新,将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应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教学与创新教育发展的内在联系,使教学活动能够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渗透创新教育,以帮助学生开发创新思维。
1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下,人们的运动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此环境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也显得越来越迫切,否则将难以满足社会对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改革起步较晚,而体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所沿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相对落后,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改变。一直以来,我国的高校都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三基教学,教师在致力于增强学生体育技能时,忽略了体育思想的渗透教育,使得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文化知识严重脱节。此外,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依然沿用传统教育的老路。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片面追求教学的进度与技能的讲授。在这种单一发展的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学丧失了趣味性,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被严重削减,体育成为了学生应付学习任务的一门普通学科。
2基于创新教育发展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策略
2.1理解创新教育的内涵,开发特色的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其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能力与素养的协调发展,要想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体育》校本课程,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追求。(1)选择。体育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课程,要想做到与时代接轨,就必须要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选择,并付诸于实践。针对《体育》校本课程的课程属性,在进行课程项目选择时,需要优先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选择等。(2)改编。这一策略主要是指学校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修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改编主要是指课程目标和内容的修改,经过了修改后的课程更能适应他们的课堂情境。(3)创编和新编。创编和新编能够依托于原本所拟定的课程计划开发全新的课程单元。开发特色课程,形成特色化的自编教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譬如说:学校除了开设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武术等基础性学科内容外,还可以设置如形体健美、瑜伽、跆拳道、定向越野、网球、保龄球、攀岩、轮滑等时兴项目,扭转传统体育教学中偏重生理效应的单一的局面。
2.2采用项目模块教学,满足学生发展新需求
项目模块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活动,其以具体的项目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参与其中,最后能有效达到发展学生实践性能力的目的。就体育学科特点来说,实施项目模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体育能力。以下就我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乒乓球打法“快攻结合弧旋”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实施模块教学。第一,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基础技能,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确定好每一个小组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根据组内成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分工,且需要做好计划,各小组所拟定的计划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认可,获得认可后才能实施。第二,划分模块进行项目练习:正反手方面都包括了搓球、快攻、发球等模块内容,而这几个模块都包括了相对应的基础练习和技能强化训练。教师在划分好模块后,需要予以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项目练习。第三,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模块竞赛活动,采用小组内、小组间等方式分别开展竞赛,而在参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要求学生严格把握各项技术所涉及到的要点要领,务求学生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并灵活运用。第四,各小组要在参与训练与竞赛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记录,对于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请教教师加以解决。第五,在最后的总结评价阶段,还要加强对学生体育道德风尚和体育竞技素养的培养,并将其纳入总评价之中。
2.3明确创新发展的需求,把握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向
就高校学子来说,他们的创新发展需求应建立在自身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上。学校只有把创新教育寓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再现创新教育,才能形成创新化的教学效应。2.3.1激活学生创新意识与求知欲望传统式的体育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权威”地位,学生的求知欲在此过程中遭受到扼杀。而在体育教育中也很少体现出创新意识。基于此,体育教师应对落后、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平台。而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教师从旁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2.3.2培养学生自我竞争意识高校的体育教育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能、增强学生意志的重任。作为一项以运动为基础的学科,在参与体育学习中,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体能,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竞争意识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使之与学生相适应。当然,教学方式必须要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必要的解决措施,从而促使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自我锻炼意识的强烈,以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学科课程,其在增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体育素养方面有着明显性的促进作用。创新教育发展形势下,如何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构筑创新教育体系,实施创新教学模式,是新时代高校值得深思的问题所在。为此,高校有关教育人员应从创新教育发展方向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实现教学实践与创新思想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体育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霞.基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5):532-565.
[2]张洋.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5):211.
[3]李霞.基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5):562-565.
作者:刘莹 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第六篇:高中体育教育的有效性提高策略'
【摘要】高中学生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但是近些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高中学生课业多、学业压力大,如何运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锻炼好身体、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就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引言
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具有高学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需要身体素质过硬、专业知识充足、综合能力强大、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全方位发展的人才。高中教学是教育的重要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由于高中教育面临着高考、升学率等压力,高中教育重视文化课、却忽略体育、音乐这些科目的重要性。体育、音乐、美术这些课程的课时安排地较少,重视程度不够。高中学生本处于活泼好动、不断自我认知的时期,但是繁重的课业让高中生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没有时间放松,搞得精神紧张身心疲惫。高中体育课时安排较少,教师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甚理想。学生本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学到一些运动技能,强健体魄,放松心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这些目标达到很难。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教学慢慢完成了一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也有了提高。但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一直探索下去。
二、目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作为一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基础课程,在各高中学校的具体教学效果不太相同,但大多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包括对体育课程的态度不够重视、学校的体育器材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无趣等。这些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制约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1)对高中体育课不重视
高中学校由于要面临高考、升学率的压力,把文化课的学习作为了重中之重,其他一切事情都可以为此让道。上到学校管理层、下到老师,皆是高考为重的理念。这样的理念下,体育、美术、音乐都成了可有可无的科目,本就很少的课时经常被文化课所占用。一方面学生在这样的理念下,对体育课自然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文化课占用体育课,学生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时间没有了,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有重视的态度,大多数高中学校对体育课的态度不够正确,认为不是高考的科目,就不太重视,对教学、考核、改进这些改思考的命题更是没有认真对待。没有正确的定位和态度,就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
(2)体育器材设施不完备
由于没有把体育课程放在很重视的位置,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体育锻炼器材、体育锻炼场地都不太完备。在资金分配方面,对体育器材的投入太少。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没有条件进行有效地体育教学,学生课余也没有进行体育活动的条件和场所。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的课程,各种球类、配合体育锻炼用的器材都很必要,否则就只能纸上谈兵,没办法对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支持,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完善体育器材和教学设施,其实很容易进行改进。只要高中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增加,就可以很快地完善学校的体育器材和设施,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很好的支持。
(3)教学方式不够丰富
一堂生动活泼的、丰富的课堂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若是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没有意思,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不会理想。传统的高中体育课教学,经常是让学生跑步、做操,没有安排规范的体育教学活动。除了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也比较落后,没有互动和激励,只有简单地演示和讲解。学生在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听讲和模仿,没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1)灵活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就是课堂上要向学生传授和演示的知识点、信息,为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各种能力。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正确、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反之脱离学生实际的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都会带来比较大的麻烦,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所以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而所谓合适,就是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首先要考虑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构成、身心特征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还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判断所选教学内容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爱学。其次要考虑教师自己的能力水平,最好选取教师自己可以把握的,即自己的教学水平能达到的教学内容。教师选择跟自己的特长、教学能力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可以更轻松地进行授课,无论是节奏的把握、课堂的延伸、与学生的互动,才能做到很好。如刻意拔高,选取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课堂会变得不流畅,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好。再次,要选择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外部环境大到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小到学校的体育设施和训练场地。这些外部环境虽说是客观因素,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若不考虑外部环境仅凭主观臆断,教学内容就仿佛是空中楼阁,不符合实际,是肯定达不到好效果的。总结一下就是,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学、学生爱学的,教师有能力教的,外部的环境可以支持的教学内容。此外,选取教学内容并不是生硬地进行拼凑,体育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后,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和优化。当然教学内容也不局限于教材,教师可以从日常的生活中提炼出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电视上观看到的体育竞技比赛,或者从别的老师的课堂上,汲取灵感进行创新,整合成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会更加接地气,符合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且不会感到累不会感到压力,只有满心的欢喜。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往往只有跑步、简单运动和体操,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没有趣味。失去兴趣就是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学生没有积极性,学习的效果自然不会好。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多种做法,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其一,备课时可以多准备些故事、事例,有趣的故事要比单纯的知识讲解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身边的故事和事例会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老师所要表达的重点。例如,在教授足球运球的技巧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事项以免受伤,就可以举些优秀运动员在运球时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要领。授课时在语言的使用上要尽量诙谐、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可以让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在笑声中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身心放松,学得快,学得好。其二,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地讲解、演示知识并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性,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的、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投入和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高中排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优胜组可以为大家介绍自己的技巧,还能赢得相应的奖品。学生在好胜心的趋势下,都会认真学习老师教授的技巧,并且想办法运用到排球比赛中。这种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又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老师根据比赛情况也能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安排下一步的教学。其三,及时并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反馈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有所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对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例如,做得好的、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予学生表演和赞美;做得不够好的学生,老师要真诚地鼓励,并为学生的改进做出指导。这种及时的反馈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地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改进,并且一直保持学习的主动性。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靠老师的理论讲解远远不够,大部分课时应该安排到运动实践中。运动实践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体育器材、锻炼辅助设施、体育场馆等。这些资源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好地外部环境,让运动和锻炼更有效果。学校的体育设施有限,一方面学校应该及时采买体育设施,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灵活安排、创新运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制一些运动设施,辅助学生进行锻炼。体育设施数量不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来进行练习和使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安排使用不同的体育器材,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巨大的作用,帮助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促进高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远比让学生高考考多少分要重要。高中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帮助学生强身健体、锻炼综合能力的学科,很多学校却不够重视。重视高中的体育教学,并采用一系列教学策略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对我们的学生、对我们国家的未来都是有很大意义的。灵活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教学策略,取到了一些成绩,也还有一些不足,希望和广大的高中体育老师一起探索,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陈万铎.论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在新课改中的体现[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第9期
[2]孔超.浅谈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年第1期
[3]彭玲.探讨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未来英才.2016年第15期
[4]袁磊.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天下.2016年第12期.
作者:吴东伟 单位: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关中学
第七篇:高校体育教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专业化的发展,教育也应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能力建设。而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人才关键。但是,当前其发展还不成熟,存在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寻找其建设路径迫在眉睫。
关键词:体育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路径
教育不仅仅是教知识,还应是培养能力,从根本上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服务,服务于人,而不是束缚人,这是教育的真谛。当前的教育过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之后无法与社会实现对接。
一、校外实践教学与校内教学的关系
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都属于大的教育体系,目的都在于培养人,只是培养的方式不同而已,具体来说:校内教学致力于学科理论掌握。就体育教学来说,它主要强调学生对于基本体育教育理论,对于基本体育课本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校内体育教学,由于其定位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因此,主要以课堂为活动的平台,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实现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实际教学中,这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多大的发挥,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虽被调动起来,但是参与度还是比较低。因此,校内的教学致力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对于理论的掌握,没有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因此,校内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是全部就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强调知识与分数的传统教学。就体育教学来说,校外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强调理论的应用、检验与发展。校外实践教学由于其定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其实现形式是利用实践基地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理论的应用,具体主要表现为学生通过实践基地在实习过程中,将在校内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体育理论知识,同时,发现体育理论在具体应用中的适应性状况,而有问题意识的同学,则可以借助这个实习单位的平台,开展实验,进行探究式学习。这对于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校外实践教学,那么体育教学就会变得空洞、泛化,缺少专业性,如果全部是体育教学,那么,体育教学就会失去根基,没有存在的理论基础。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可割裂,割裂就会导致纯理论或纯技能的失衡人才培养局面。而当前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之现状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实习的平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在体育专业中尤为明显,体育专业本质上就是要培养体育型的专业人才,如许多体育俱乐部对于专业型的体育人才需求特别大。然而,当前体育专业的教学中存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脱节的情况,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结果就是学生即使进行过实习,但其最终的专业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培养,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的割裂严重背离了国家提出的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主体性缺失。在实际体育专业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就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校外实习基地本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途径的,学校代替学生做了实习单位的决定,本是学校为学生着想,发展学生能力的一项措施。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体育专业学生的实习逐渐由校企双方合作,异化为校企学的三角关系。实习基地与学校之间合作的目的在于谋利而非谋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缺位状态,成为校企合作的牺牲品,实习成为一种形式,学生的基本能力没有提升。在实习中体育专业的学生没有将体育专业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导致体育学生所进行的实习是一般化的实习,没有针对性,而这就失去了实习的意义。因为之所以进行实习,就是因为它是专业的,是专业性的,难于理解和掌握,与其他一般的事物有所不同,因此,才有事先实习的必要性。而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专业化特色缺乏,学生实习实际是在做无用功,直接使得学生无法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前期校企之间的洽谈还是校企之间规则的制定都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学校成了学生的唯一发言人与代言主体,而由于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主要是为了完成国家的要求,因此,学校组织学生实习的出发点是学校任务的完成,而不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这使得校企合作的本质产生异化,异化为校企根据各自的需求利用学生的实习来达到各自目的的一个工具,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反而成了多余的。这与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背道而驰,学生由主体变成了客体。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具体表现如下: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在为学生链接实习基地时没有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意愿是行动的前提,没有对学生的意愿进行收集的结果就是即使学校链接到了实习基地,但是却不是学生想去的,学校从自身出发所链接的基地,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学校没有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调查,导致许多学校并不知道该从哪个方向、哪个切入点着手为学生链接实习单位。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起阻碍作用。2.自定规则。从理论上来说,学生作为实习的当事人具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规则制定的资格。但是,在实践中,多是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他们决定规则应该是什么样的,而学生则没有发言的权利。虽然学生的数量比较多,操作有困难,但是,采取一定的针对性措施还是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进来,进行他们实习期间的待遇等方面的制定。否则,校企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可能会牺牲学生,让学生接受不合理的条款,而学生却无反驳之力,只能无奈接受。这会使得学生对于制定出来的实习规定持不认同态度,影响后期的实习。3.实习基地负责人与体育专业学生的关系。理论上,实习基地负责人应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这是其基本职责,但是在实际中,却存在许多学生在后期实习基地实习中遇到问题之后,无法联系实习基地负责人的情况,学生属于“散养”状态,这必然使得学生的反馈渠道堵塞,体育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差。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学生无法通过专业的实习基地发展自身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发展,因此,为响应国家号召,必须要探索建设体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路径。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之路径
当前,体育专业中所存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内教学的分割和割裂,直接导致理论无法转化为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最终使得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中无法实现自身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路径提出一些建议:1.学生主体性的归位。第一,理念的转变。之前的体育专业校企之间关于学生实习的商讨只有学校与企业,学生被排斥在外,因此,若想真正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抓好根,这个根就是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决定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想去实习单位实习,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升其自身技能。因此,要吸纳学生参与前期筛选实习单位的工作。这可以通过对学校的一部分人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通过召集学校的各个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以派代表的形式表达心声。第二,制定协议。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使得学生更能理解这个规则,因此,规则的遵守度就会高,这定会减少后期学生实习中的许多麻烦。第三,加强人员管理,尤其是与体育专业学生相关的实习负责人,要让他们切实负好责,实现学生的有组织、有纪律实习。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硬件建设及理论化建设的加强。当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本硬件还不健全,这使得学生无法将体育书本中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而这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许多能力发展的需求无法满足,需要硬件建设,尤其是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只有拥有了完善的硬件建设,体育专业学生才会充分利用实习基地资源,实现在学中用与用中学的目的。因此,当前,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对学生非常重要,它与校内教学一样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部分要齐头并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陈庆章.浅析多媒体系统的内涵[J].电子出版,1998,(12).
作者:罗君波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第八篇:步法训练中高校体育教育网球教学的应用
摘要:高校网球课一般为体育选修课程,不同于体育学院以及专业性的网球训练课程,学生的网球技巧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高校体育网球教学过程中,往往学生步法凌乱、击球重心不稳,导致网球技术无法得到提高,根本原因在于动作技术没有成型,基础性训练没有到位。在正式的网球比赛中,快速、合理、科学的步法是确保击球动作正确,稳定接球的关键,因此步法训练是提升网球技巧的基础,通常网球步法训练的核心点在于位移速度、步法变化能力、步法移动准确性等等。本文简要分析高校网球教学中步法训练的应用意义,结合高校网球步法训练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详细分析步法训练四个阶段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步法训练;高校体育;网球教学;应用
1引言
高校网球是学生可以选择的体育课程之一,对于喜爱网球,愿意更多的接触和提升网球技巧的学生而言,其很愿意学好这门课程。但高校网球教学受学生专业素质、场地、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通常没有过多的研究专业性的训练和技巧,而现实却是步法训练与网球技巧的结合才能提升网球技术,为满足学生应对比赛所必需的身体素质要求,网球课程的基础性训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由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训练好移动步法,为其他专业性技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高校体育网球教学中应用步法训练的意义
自网球这项运动被普及和发展,作为一项优美而激烈的运动,其深受人们的喜爱。网球项目至今为止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近年来,人们观看网球运动的相关竞赛时,不难发现网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更加高大、强壮、战术能力更全面,在竞赛场上灵活多变,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也促使网球竞技比赛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为激烈。有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当今网球竞技比赛中70%的丢分是因为步法移动没有到位造成的。高校体育网球教学虽然在时间上受到限制,但并不妨碍对网球专业性的探索和追求,高校体育网球教学中,应用步法训练的目的在提升球员快速启动、判断准确、移动迅速等多方面技巧,最终达到以有精湛、完美的步法以及采用相适应的步法来击球的目的。由此,良好的移动步法是提升网球其他技能的基础,高校网球教学也应该针对性的加强对网球步法的训练。
3高校网球步法训练的教学现状
3.1教师方面教师是网球步法训练能否提升的关键之一,由于高校网球是体育的选修课程,作为专业的网球教师,是否重视步法训练,且自身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专业网球教学的水准。有些网球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或者自身的强项是其他运动,对于专业网球的了解不足,在教学网球时,并没有系统的进行教学,并未注重步法训练等基础性的训练,导致网球教学课堂没有发挥实际的效能。所以在教师的选择上,学校不光要看重教师的综合知识素养,还要注重教师的经验,不能忽视步法训练等专业性基础性的训练,否则将严重制约网球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也没有学习到更高的网球技巧。3.2学生方面学生本身对网球的理解基础不同,基础网球的时间不同,由此对网球基础技巧的掌握也不同。部分学生对步法的掌握不足,导致击球稳定性不够,成了训练中的难题之一。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如果步法速度较慢或是没有及时准确到位的话,就会导致身体重心不稳,击球就会失去力度,没有攻击性。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普遍下降,很多学生平时基本不锻炼,长期的积累导致身体机能减弱,导致在进行网球时,往往力不从心,在耐力、速度、步伐等方面都跟不上训练的节奏,导致网球课练习难度大,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专业网球课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高校专业网球教学的整体质量。
4影响网球移动步法的因素分析
网球运动之所以成为一项优美而激烈的运动,是由于其突出的移动特点,在正式比赛时,网球运动员需要连续不断地应对各种变化的运动,才能做到准确的击球、接球。网球运动主要应用的步伐有侧滑步、交叉步、后退步、冲刺跑、小碎步(调整步法)、分腿垫步等等,每一次击球都会应用不同的步法,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和落点制胜,由此步法的移动质量也称为了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但从实际角度而言,步法训练在现实训练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以下详细分析。4.1洞察能力洞察力是一种从近似类型的信息中获得知识的能力,在网球运动正式开始的一刻开始,也就是从球离开对方球拍的一瞬间,对来球的方向和速度准确判断的能力就是网球运动中的洞察力体现,对来球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准确性判断,相应的调整步法并迅速移动到最佳位置位,由此,洞察力是影响网球比赛中移动步法最重要的因素。4.2判断能力判断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决断力,具体是指对将要发生事情的性质做出一个准确快速反应的能力,在网球运动中能否对对方球员的姿势、力量、速度做一个预判,可进一步对来球的方向和速度做出判断,将这些信息传播至大脑,快速判断以何种方式进行回击,良好的判断能力是网球运动中移动到位的重要因素。4.3反应速度及协调性反应速度是指神经向肌肉传导信息的速度,身体调整能力是指在击球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这两者是在网球比赛中能否将思想及判断的信息以身体反应和发挥的关键。拥有良好的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高的球员,能够使步法快速移动到位,打出准确合理的回击球。4.4灵活性灵活性是指在运动员变换方向时使速度损失最小的能力,在网球运动中,其是运动员思维和身体反应的综合体现。有相关研究表示,在一场单打比赛中,网球运动至少需要300~500次的个人能量爆发,无论是自身还是对手,每一次的爆发都需要灵活性的支撑,才能使赛场上的自己不僵硬,随时应对各种情况。在赛场上,球员要根据自身的判断和对对手的判断随时进行自我调整,由此灵活性对于网球步法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5步法训练在高校体育网球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5.1第一阶段:提升步法速度步法训练的第一阶段,以提升球员的步法速度为主,最终的训练目的在于提升球员在比赛中的移动速度以及步伐变换速度,具体训练过程中,有以下三种方式:①追球冲刺跑。两个球员相互配合完成,1号球员面对球网坐在底线上,2号球员背靠底线挡网站立,在教师发出“开始”指令之后,在1号球员触到球网前2号球员要设法追上1号球员,反复练习达到训练目的。②方俯卧撑—追球。1号球员面对球网在底线做俯卧撑,2号球员或教练员从1号的两腿之间将球向网前滚出,在球通过发球线之前,1号球员要冲刺并抓住球。③快速坐起冲刺跑。明令所有球员坐在底线上,发起口令之时,快速展期并向网前冲刺跑,反复训练,提升冲刺的速度。5.2第二阶段:协调性练习步法训练的第二阶段进行协调性练习,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球员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通过练习,让球员最终能够在速度损耗最小的情况下进行多样变向,准确预判和找到球的落点,从而提升击球的准确率,具体训练方式如下:①跳绳练习。跳绳练习适用于多项运动,对提高灵活性、协调性、平衡、节奏感和快速反应能力等都有很好的效果,一般的练习强度是记录30秒跳绳的次数,之后给予球员短暂的休息时间,一般为30秒左右,如此交替进行若干组,采用双脚跳、单脚跳、高抬腿跳、前后移动跳等多样跳绳方式进行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②截击平衡能力练习。两个球员配合练习,1号球员用非持拍的手端着一支水杯,与2号球员进行正反手对网练习,训练过程中要求在变化截击方向时,杯中的水不能够洒出来。③轻推单脚跳练习。多名球员协助完成训练,其中三人排列成三角形,4号球员站在三人中间进行单脚跳练习,其他队员用手轻推,锻炼其反应能力。④圆形跑。球员站在底线上,网球教师将球向网前方向滚出,球员则在球未到达球网之前尽可能地绕球跑,计算环绕次数。5.3第三阶段:步法变换练习步法训练的第三阶段为变化步法模式,训练的最终目的在于让球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一种步法模式转换到另一种模式,提高球员的反应能力和步法变换能力。具体训练方式为球员站在底线,听网球教师的指令,并且根据相应的指令变换4种不同的步法,每次指令下达,观察球员的反应速度,球员每次从底线向网前移动,都要按照教练员发出的指令做一种步法,触到球网为止。此阶段的训练需要球员和教师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球员冲到发球线时教师应该快速下达指令,例如冲刺、滑步、后退、冲刺等,而球员则要在第一时间接受这些指令信息,并快速反应处理,在停止的指令下达之前,球员不能够停止且要快速地变换各种步法。教师指令也不是随意下达,而要结合网球训练的实际进行,例如到达网前球员将快速地向后退,在发球线位置则应该变换为向前冲刺。在此阶段的训练中,交叉步、垫步、单脚和双脚跳等都可以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滑步和冲刺跑是网球运动中最常用的两种步法,建议球员练习步法时,最好是手持球拍并结合专业比赛的实际进行。5.4第四阶段:综合性应用步法训练的第四阶段是综合性训练,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球员的移动速度和耐力,让球员在正式比赛过程中,一场比赛的时限内,最大限度或接近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身体的最大动能,具体训练方式如下:①逐渐加速练习。球员沿场地长度慢步行走—沿场地宽度跨步走—沿场地长度冲刺—沿场地宽度正常速度行走,依次进行,每次训练重复练习10次。②突然加速练习。球员沿场地长度慢步行走,之后沿场地长度冲刺跑,与上述逐渐加速练习相同,每次重复10次训练。为了达到更高的训练效果,在分阶段练习得到初步的成效之后,结合课堂实际,将每一种训练贯穿进行,让球员的所有训练技巧综合性发挥,才能使球员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能,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6结语
网球不仅是体育大型竞赛的球类项目之一,更是人们喜爱的业余运动。现代网球运动不断进步,在技巧和专业性方面也不断提升,而步法训练则是网球这项运动需要掌握的重要基础技能,高校体育网球教学中,对移动步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在网球教学过程中,应用步法训练,分阶段分层次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综上所述,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网球步法训练的现状以及影响步法的因素,指出了步法训练在网球教学四个阶段中的具体应用。正确的、合理的步法技术训练是学生提升其他高难度网球技巧的基础,由此应该加强基础性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网球技战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金梁.步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
[2]吴嘉驰.步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7(8).
[3]张秀云,国伟,傅信达.表象训练在高校网球步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网球专选班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13).
[4]陈鑫林.步法训练在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5]徐林江.高校大学生网球步法移动技术分析及训练方法[J].运动,2012(13).
[6]姜博.浅析高校网球教学中发球技术和步法移动的训练[J].才智,2014(4).
[7]周远丽,刘中炼.大学生在羽毛球和网球运动中的技术特点相关性分析——以重庆文理学院在校体育专业本科生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13).
作者:闫朋沂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