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问题与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问题与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问题与思考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蓝天文武学校、平型关文武学校、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为例进行电话访谈与问卷调查。将学生习练体育的动机、运动员的参赛目的、考学难易度、对本科所开设课程的满意度、实习与就业的亲身体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等几个方面作为问卷的重点。研究认为:(1)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考学难,中学生报考此专业存在盲目心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出现毕业生就业面较窄的现象,所学内容需要调整;(2)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为例,当前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偏重教学方面,应多元化的培养;(3)加强武术馆校与本科院校的交流,确保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科学性、连续性、实用性。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锻炼动机考学难度课程设置就业状况

从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来看,当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人才竞争力略显羸弱,暴露出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1]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上升,改行现象频繁出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实际的需求结构失衡,在体育学所包括的其它4个专业相比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契合,与产业发展紧密接轨,与健康中国深度融合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等等,都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2]社会学背景下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升学以及就业问题的思考,从武术馆校学生的锻炼动机、运动员参赛目的、升学难度、本科课程设置、就业状况5个维度出发,主要讨论学生升学难、在校期间课程设置不科学、毕业后就业压力大以及专业不对口等现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平型关文武学校、蓝天文武学校、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3所学校的在校学生在习武的动机、考学目的、毕业后择业方向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获得相应文献资料。查阅关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单招考试规则、学生培养计划、专业课程设置、就业状况等书籍、期刊,为本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被试样本进行数据收集,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制量表,通过问卷星、邮件进行问卷发放,共计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2份,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96%,有效率100%。

1.2.3访谈法

通过邮件、电话的形式,对平型关文武学校以及蓝天文武学校的校长和教练进行采访,从中了解中学生习武锻炼的动机。通过打电话的形式,与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获悉本科生的学习状况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

利用IBMSPSSStatistics23.0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KMO值检验、可靠性分析都符合后建立各维度相关系数矩阵,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结果与分析

2.1问卷发放情况

以平型关文武学校与蓝天文武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电话访谈校长和教练了解信息,以该馆校初一年级及以上的学生为样本发放问卷100份(每所学校50份),回收问卷100份;山西师范大学大一到大四在校生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有效问卷100%;对山西师范大学2016、2017年两届毕业生为样本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42份。回收率84%,有效率100%。经过IBMSPSSStatistics23.0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KMO值检验、可靠性分析。通过问卷回收进行整理,信度检验结果为:0.755,效度检验结果为:0.812,说明回收的192份问卷都符合研究条件。从表2可知:信度系数值为0.755,大于0.7,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良好。针对“项已删除的α系数”,任意题项被删除后,信度系数并不会有明显的上升,因此说明题项不应该被删除处理。研究数据信度系数值高于0.7,删除题项后信度系数值并不会明显提高,综合说明数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从表3可知:分析KMO值;如果此值高于0.8越趋近1时,则说明效度越高,此表KMO值为0.812,大于0.6,意味着数据具有效度,适合做相关性分析。最终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说明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的提取。

2.2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简介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属于体育学中教育学类,本科生毕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证书。主要培养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毕业后能够在武术、散打、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专一性人才。本科期间学生主要学习武术套路、散打、舞龙舞狮、传统体育养生等理论知识,且对这些方面进行基本的技术、技能训练,在日后择业时可选择武术教学、训练、竞赛、裁判、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作为培养目标。

2.2.1招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的高校及专业要求

2018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具备本科招生的院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51所院校,比2016年统计中新增院校有湖南师范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2所院校。由原来在招收学校当地考试变成到指定单位统一考试。考试分为理论考试与专业技术考试2大类,理论考试设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四门课,每科150分,满分600分;技术考试有武术套路、散打、中国跤,不同专业各具体设置,满分100分。最后取文化成绩30%加专业成绩70%,择优录取。具有一级运动员与运动健将等级资格的考生,同等条件下,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可降低30至50分不等。

2.2.2武术馆校学生对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了解与期望

根据问卷调查以及与当地武术馆校校长、教练员的电话访谈,了解到大多数考生是为了避免参加普通高考被淘汰而又想上本科院校才选择习练武术,他们对民族传统体育单招的要求了解甚透,而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了解的很少,甚至有些考生存在盲目性,有跟风的倾向,只是为了完成自己上大学的梦想,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对考学做了一定的了解,按照自身兴趣爱好把自身的升学、就业做了适当的规划。

2.2.3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该专业主要设置的必修课有: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导论、中国武术史、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中医学基础、针灸推拿、运动康复、运动训练、教练员、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武术套路、散打、武术养生方向、舞龙舞狮等课程。其中大一大二2学年的课程居多,占总课程的70%左右,大三开始准备论文开题与实习,大四第一学期实习,第二学期写论文。在问卷中了解到,学生认为学校专业课设置的不太合理,每周2节专业课4个学时有点偏少,一个学期下来掌握的学习内容不是很多,一些简单的基础课在考学前就已经掌握,在大学重复学习的现象稍有存在,且上课方式单一、老套,上课场地与教材略有陈旧。学生在实习就业中正常课堂能够顺利的进行,然而遇到身体特殊的学生或训练中有队员受伤需要应急处理、训练量大需要及时调整等情况无从下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育课程单调与缺失,应强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服务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研究[3];因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非师范专业,学生从教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须增加考取教师资格证的科目;应增加文化课成绩所占比重,增加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加对英语学习的重视;让学生在运动训练、疲劳恢复上进行实践教学,掌握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技能等等。

2.2.4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实习与就业

调查发现:该专业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实习,第二学期回校撰写毕业论文,实习单位主要在武术馆校、散打与跆拳道俱乐部当中,还有一些在中小学做体育教师。从专业技术看,在实习单位,学生对本专业课的教学基本可以完成,但只要稍微拓展其它课程,就会觉得捉襟见肘。有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应该放在大三,这样便于早早的了解自身的不足以后还有时间去学习和提高自己。大四第一学期实习,刚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未来得及再次给自己充电就马上就要毕业了。影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社会、个人、家庭这三个因素,调查显示,占有比例最高的是社会因素,最少的是家庭因素。说明该专业在时代背景下与其它社会中的体育项目相比不具有优势;个人存在的问题是单一的专业技术具备,广泛的体育基本知识还有欠缺;家庭因素所占得比例最小,说明在择业竞争中用人单位主要是要求个人能力,如有自己创业的学生创业成本也不是很高,所以家庭因素影响最小。

2.3系统性分析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对策

按照层次分析方法,由准则层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基础层中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对本科民族传统体育系的了解;本科在读生对课程的设置及教学中认为的不足及毕业生面对的就业环境和心理角度出发进行系统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从武术馆校的校长、教练到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全面了解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这个学科,学生在中小学的时候要明确训练目的,多元化的培养,加强文化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涵养,让学生明白不只是为了升学,而是有更多的教学、训练细节需要去系统性的掌握。在学生本科在读期间,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创新上课方式,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根据社会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建设。增加实践操作课,学会训练受伤应急处理与训练后疲劳恢复等科学训练方法,由教学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鼓励大学生考研、当兵、创业等多元化发展观念。学生毕业后找工作过程中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转变理念,不能因为专业不对口或者薪资待遇不高而迟迟不愿就业。从自己原有的专业技术向相近且容易就业专业转变,如:健身房与跆拳道馆及各行业体育俱乐部等。

3结论

(1)中学生考大学存在盲目心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考学难;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所学内容需要调整,导致出现毕业生就业面较窄的社会现象。(2)与往年相比具备招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高校逐年在增加,入学考试更加严格,考试内容没有变化。(3)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形势,学科人才培养应在服务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进行强化。

参考文献:

[1]陈扬.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5):122-125.

[2]王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问题、使命与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3):64-68

[3]池建.写在“民族传统体育学”栏目开设前面的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1):116-118.

作者:王静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