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如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体育核心素养概述
所谓“素养”,主要是通过后天的锻炼,教育者的引导,养成的一种有关心理、文化、品德、能力的修养,是实现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社会适应力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则是“素养”中的关键内容,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技巧[1]。体育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其中运动能力是指体能、心理能力,是体育活动的基础,学生要能够应用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参与运动活动,能够独立制定锻炼计划,能力适应运动,并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运动鉴赏能力;健康行为是学生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积极表现,也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核心,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内外的体育活动,掌握合理科学的锻炼方法,并且要逐步形成完善的锻炼习惯,学会管理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及情绪;体育品德则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运动规范以及精神风貌,对于促进社会风尚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生在运动中要能够克服困难,体现出积极向上、突破自我的卓越精神。
(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转变
在体育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大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发展需求、发展目标要有详尽的了解,比如学生本学习的学习目标,学年发展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细化,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行为。在脑海中落实好教学成果,就意味着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这样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中的内容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2]。以往,大学体育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运动动作的模仿、练习,教师通过诸多教学措施,促使大学生做出“标准动作”。笔者认为,在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更应该掌握体育运动中的精神以及品德。而运动精神在体育竞赛中的体现最为直观,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体育教学和运动比赛之间的联系,注重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运动知识,让原本单一的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
(二)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的转变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以“讲授→示范→模仿→纠错”这一流程为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单向的传授。在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就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原本单一的教授,转变为多元化的、真实的、变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锻炼自身的合作能力、合作精神。大学体育作为能够调动学生运动激情的课程,理应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和学生互动,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竞赛、趣味化的竞赛,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标准动作、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在这一动态的过程中自然生成。
(三)教学观念、人本教育的体现
大学体育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教学内容是大学体育教学的表象特征,而自身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落实以及体育知识的传递。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师要秉承“人本教育”理念,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合适的体育教学中发展自身的身体素质。
(四)体能适应、稳定发展的基础
大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发展目标参差不齐,作为大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尊重这种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笔者认为,大学体育教学可适当增设一些有氧活动,让学生养成进行有氧运动的习惯,比如步行、慢跑、跳绳、舞蹈等等。体育运动的安排上,教师要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作为核心,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核心素养是一系列知识内容、技能内容、意识内容的集中体现,它们是多功能的、可变化的、可迁移的,是大学生未来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必备的。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导游”,这样才能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淼,李翠琴.以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
[2]秦强.新课标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J].运动,2018(09):15-16
作者:邓莉萍 单位:湖南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