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简述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简述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简述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

摘要:现在的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有自主、承包两种,拨款来自地方政府,以差额拨款为主,运营主体多为事业单位自主经营。公共体育场馆缺少体育和管理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面临的巨大资金压力导致公共体育场馆难以维持公益属性,服务质量欠佳。因此,要创新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首先要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然后成立自己的运营组织;第二要培养既懂得体育,又懂得管理的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第三,政府要制定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配套政策;第四,公共体育场馆要保持公益本色,建设品牌特色;最后,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应接受内部和外部的监管。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腾飞,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需要公共体育场馆来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此外,公共体育场馆能够承办逐年增多的大型体育赛事,因此还能够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为了实现这些社会效益,公共体育场馆应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2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现状

2.1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自主营业、承包经营两种。[1]投资拨款主要来自地方政府,拨款形式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其中以差额拨款为主。运营主体大都是事业单位自主经营,此外还有单位内部自主经营、委托外包企业经营、企业化经营、企业与事业单位联合经营4类运营模式。[2]2.2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人员。各个公共体育场馆的工作人员差异较大,有些大型体育场馆由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管理人员都是专业的管理者或体育教练。社区体育场馆则由物业公司来维护,其中的人员学历大都是中专,专业与体育场馆的管理无关,也不曾接受相关培训。因此,公共体育场馆缺少体育指导员,71.2%的体育馆都无人指导,而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也只有59.11%。[3]2.3公共体育场馆的资金压力。公共体育场馆投资巨大,收入不高,还需要维修、保养、更新设施,支付管理人员等员工的工资,本身的负担已经很重。[4]然而,公共体育场馆的收入还有缴税,与市场上一般企业收税标准一致,包括营业税、房产税、整治税、所得税等十余种名目。这就导致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要么场地外租,要么收费很高,以至于工薪阶层难以承担,有体育支出人口占比较低,公共体育场馆无法起到公益服务的作用。2.4公共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如前所述,公共体育场馆的体育指导服务人员不多,而且没有市场调研,没有服务反馈调查,跟不上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定位不准。这还是因为公共体育场馆资金压力较大,员工工资低、奖金少、加班多,所以工作态度不好。

3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1)改革增多经营管理体制。首先,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需要改变原有的体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模式,欢迎从事过体育场馆运营的企业介入管理,欢迎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分离体育场馆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参与市场竞争。也可以实行“公建民营”的模式,也就是政府购买社会上公司的体育设施服务,代替政府补贴,实行委托经营。接着,为了公共体育场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应成立公共体育场馆自己的运营组织。(2)培养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人员。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历史较短,既懂得体育,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很少,因此需要培养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当然技术人员也同样不可或缺。因此,公共体育场馆的人事部门要积极聘请体育、管理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来到公共体育场馆,负责运营、管理。在招聘人员不足时,要与相关企业、高校合作,设立培养基金,从而拓宽人才培养渠道。(3)制定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配套政策。由于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资金压力很大,为保障其公益性,政府应当制定配套优惠政策。第一,公共体育场馆应得到税收减免、能源价格优惠;第二,政府要为公共体育场馆招商引资,建设投资融资体系;第三,市级财政预算中应设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专项资金,保障场地和设施及时维护、翻修;第四,为解决前期投资大的难题,政府可提供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后期奖励;第五,公民去公共体育场馆健身费用应纳入个人医保报销范围,鼓励全民去公共体育场馆健身,增加公共体育场馆收入。(4)保持公益本色,建设品牌特色。公共体育场馆应凭借公益性和品牌性,吸引市民前往。公益性上,公共体育场馆要调查市场、收集反馈,购置市民最喜爱的体育设施,并及时维护;要维护场地卫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要培训公共体育场馆中的服务人员,保证服务人员了解体育方面的常识,熟悉场馆中各类器材的用法,热情服务来宾。品牌上,公共体育场馆可以积极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借此机会传播公共体育场馆的品牌和社会形象,还可以组建以本场馆的名字命名的运动队,出售或赠送公共体育场馆的特色文化衫,宣传公共体育场馆。(5)监管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情况。公共体育场馆的监管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内部监管由该场馆的管理人员负责,以更好地服务来馆市民为目标,定期调查公共体育场馆的顾客满意度、忠诚度,来了解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情况,并及时解决顾客提出的问题。顾客的反馈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奖惩指标,例如卫生状况是保洁人员的奖惩指标,服务状况是服务人员的奖惩指标。公共体育场馆外部的第三方监管,可由政府、行业协会、媒体等来实施,监管内容可涉及收费标准、服务质量等等。政府可根据法律,来执法监管;也可根据外包合同来监管。

4结束语

虽然我国的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就像刚刚出生,很不成熟,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公共体育场馆将会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要。

参考文献

[1]蔺雪莲.珠海市中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调查研究[J].内江科技,2019,40(07):87-88+78.

[2]郝赫,王跃.上海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8,39(05):13-18.

[3]崔云霞.苏州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6):169+171.

[4]廖述丽.XX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J].经贸实践,2018(10):297-298.

作者:何涓 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