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时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时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时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探析

[摘要]体育文化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是体育事业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迎来了新的时代机遇,产业化发展动力不断发力,推动体育文化产业面向未来发展。文章从时代机遇的内核和动力,分析了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时代以及存在的发展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好产业顶层设计、完善产业政策体系等方面,论述了新时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体育事业;体育文化产业;产业顶层设计

1前言

我国是体育大国,正向体育强国的道路上前行。体育事业向内涵式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需求,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成为孵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核。从时展的角度来看,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日益繁荣的体育事业发展,为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时代机遇的内核与动力。审视当前的发展环境,以及发展现状,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内外条件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化发展布局有待进一步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

2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时代机遇

体育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将“体育+文化”以产业化方式实现发展,能够推动体育事业现代化构建。当前,我国体育事业步入新的高度,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时代机遇,同时也为体育文化产业向多层次、多领域范畴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时代赋予体育产业新的文化符号,也提供了时代机遇。

2.1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构成了时代机遇的内核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多元化,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色的文化产品,在现代人的文化追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大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0年北京冬奥会,世界级体育盛事在中国开展,为中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国民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因此,立足新的时代环境,人民对体育文化的日益增长,构成了体育文化产业时代机遇的内核,从市场层级出发,为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体育文化需求从单一的文化符号构建,向多元化创意文化发展,都是基于时展之下,中国体育文化产业向多领域、多层级发展的集中体现。面对需求侧的增长,中国体育文化需要不断地调整发展模式,在产业化发展的视域空间,实现体育文化产业向新领域发展。

2.2日益繁荣的体育事业格局构成了时代机遇的动能

毋庸置疑,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方兴未艾”,从体育强国战略的推进,到全民健身文化的推广,这一系列的体育事业发展格局,为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时代机遇的动能。一方面,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多产业结合的发展情形,为体育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体育+文旅”“体育+彩票”等的发展情形,为当前体育文化产业化构建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动能;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承办体育赛事,特别是世界级体育赛事方面,我国成为重要的主办国之一,良好的体育事业发展环境为体育事业迈向新台阶,推动体育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时代机遇动能。因此,紧扣时展,从日益繁荣的体育发展格局中,构建时展机遇的动能,符合新的时展要求。

3当前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体育+文化”的发展模式,为体育事业向新的维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近年来,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特别是“体育文化+”的发展建设,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元素。但是,从发展的现状来看,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缺乏顶层设计,影响了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成效。因此,从现状出发,剖析发展中的问题,为新时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布局提供可靠依据。

3.1产业化发展规划不足,战略导向欠缺

体育产业化发展是一个过程,如何实现科学规划,直接关系到产业化发展成效。从当前来看,体育产业化发展呈现出“散”“乱”等问题,缺乏战略性发展的有效导入。首先,体育产业格局尚未形成,在产业化发展中,产业布局分散,在一体化产业发展中,缺乏良好的产业环境;其次,产业化发展规划不足,过于强调短期产业经济效益的追求,在长期产业发展规划中,缺乏常态化产业发展构建;最后,产业发展的动力不足,这主要在于产业化发展所需的市场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开发,体育市场资源的不足,影响到产业化发展的实施。因此,从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发,强化战略性发展布局,这才是新时期体育文化产业面向未来发展的内在需求。

3.2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发展有待升级

体育文化向产业化领域发展,是新时期体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产业化发展对体育文化资源、政策环境、市场管理等有更高要求,现有的体育产业发展布局,显然难以支撑高质量的体育产业化发展,发展转型升级有待推进。首先,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起步较晚,在战略布局中,在体育文化产业资源的整合及开发方面,有所欠缺。如“体育+旅游”“体育+彩票”等产业模式,暴露出产业化发展的短板;其次,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缓慢,特别是在体育文化制造业、文化创意领域的发展相对缓慢,滞后于快速发展的体育市场;最后,体育产业化发展的人才保障尚不完善,体育专业化人才的欠缺,影响到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效性。因此,产业化发展对体育文化资源及要素有了更高要求,现有的产业化发展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3.3产业化发展政策不完善,缺乏环境条件

政策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产业化发展布局的重要内在要求。从实际来看我国尚未制定实施针对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地方政策为导向的发展情形,难以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发展布局。首先,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在政策引导、产业扶持等方面,我国应立足国情制定与之匹配的产业政策;其次,政府在市场发展引导等方面,缺乏政府职能的发挥,特别是体育文化市场的不良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最后,政府在体育产业和发展领域,缺乏资金扶持力度,过于强调市场资本的导入,难以形成多层面的体育产业化发展布局。这也说明,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需要强化政府职责,在“政府”“市场”等的参与中,优化产业化发展环境。因此,新时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应着力于产业程度的提升,通过发展政策体系的建立,夯实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基础。

4新时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是繁荣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面对新的时代机遇,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应从发展的视域空间,谋划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在笔者看来,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应立足新的历史高度,在转型升级中,提高产业化程度,在顶层设计中促进产业化新发展。体育文化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衍生品,也是体育与文化有效融合的重要产物,应从新的发展维度,构建新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维度铺设发展路径。

4.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化程度

转型升级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选择,也是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产业化发展程度的内在保障。一方面,体育文化产业要摆脱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在高质量产业发展转型中,通过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的多层级发展,适应新的时展要求;另一方面,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将分散的体育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开发,能够进一步夯实体育产业化发展基础,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中取得实效。

4.2做好产业顶层设计,实现发展新格局

顶层设计直接关系到体育文化产业的质量层级,同时也是构建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保障。一是各地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应立足地方体育文化产业资源特色,在特色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形成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地推动体育产业化发展;二是在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应立足长期战略发展的经济效益,在短期与长期经济效益的构建中,通过长期战略发展导入,优化产业布局结构,以更好地实现体育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三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要紧扣实际,要稳扎稳打,切勿揠苗助长,盲目跟风,影响产业发展布局。

4.3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人才培养

对于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应进一步扎牢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夯实产业化发展基础。首先,体育产业化发展,应着力于发展的视角,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从政策引导层面,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在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要保障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人才需求,优化发展的人才供给环境;最后,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中,应强化产业品牌建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通过一体化产业发展布局,能够更好地实现新的发展成效。如在政策引导之下,通过建立体育文化产业园、体育文化产业小镇等方式,加快体育产业化发展进程。

5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元素,在“体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中,构建新的发展维度、夯实新的发展高度,关系到中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在文章探讨中,时代赋予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内核与发展动力,在新的时代空间,体育产业化发展应着力于三个领域,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好产业顶层设计、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寅光.“互联网+”背景下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8):1-2.

[2]张扬,买毅强.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探究[J].体育科技(广西),2017,38(2):109-110.

[3]陈勇,王建.湖南省体育文化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5):33-35.

[4]清.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7(5):26-32.

[5]郭雷祥,冯俊杰.城镇化进程中社区体育发展环境PEST分析与优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2(4):55-58.

[6]赵晓琳,竺大力.新时期传媒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影响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2):28-31.

作者:刘家辰 单位:北京体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