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现状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当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把“健康第一”“学生主体”放在教学首位,特别注重体能模块课程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创新,把“学生的主体需求”嵌入课程设计中,把“学生为本”书写在课程目标上,把“实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协调发展”贯穿于课程实施每个环节,有力促进了学生体能发展。本文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的现状出发,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能模块教学;现状;对策培养
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家长、社会各方的共同愿望。当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把“健康第一”“学生主体”放在教学首位,特别注重体能模块课程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创新,把“学生的主体需求”嵌入课程设计中,把“学生为本”书写在课程目标上,把“实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协调发展”贯穿于课程实施每个环节,有力促进了学生体能发展。但受传统健康教育理念和体能锻炼内容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体质健康教学供给与学生对体能健康不断增长的需求,还存着较大差距,亟需构建体能模块教学与体能锻炼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新时代健康教育新模式。
1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的现状
1.1学时安排有形无实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对一些体能项目修够一定的学时,如田径类项目为18学时,但有些学校只是把体能模块项目列入教学计划,并未真正实施。或者即使实施了,学时也大打折扣。原因有二:一是体能模块开课难。虽然目前新时代素质教育广为盛行,但应试教育的沉渣仍有一定生存土壤。学校为提高升学率,抢占优质资源,往往对高中体育课只是在口头上重视,国家大政方针喊得震天响,但光打雷、不下雨,在行动上给予轻视或忽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主科占用了体育课时间,体育老师也往往处于“光着急,实无奈”的尴尬境地。二是运动项目的选择使学时参差不齐。为提高学生对体能项目的参与度,教师往往无法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项目来实施。只是进行学生感兴趣的一些项目,如对较为枯燥、消耗体能较大的田径项目,能缩减学时,尽量缩减,甚至被都能广泛参与的啦啦操、魔鬼舞所取代。
1.2学段安排“争先不恐后”
在体能模块必修项目上,大部分学校都集中安排在了高一、高二阶段,特别高一第一、第二学期。高三阶段基本忙于高考,就不上体育课了。有的学校采取分散安排,在每年的体能测试前对学生进行突击性、针对性的训练,以帮助学生体测过关。无论这种集中性安排,还是分散性安排,都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和健康成长。
1.3体能模块课程教学理念有明显转变
传统体育课程是以“知道是什么”“理论重于实践”“专业教育”“教师中心”“传递知识”“教师指导和教授”为基点,体育模块课程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仅主张“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以学生为中心”,还强调是一项“综合教育”。教师的定位不单单是指导和教授,更重要的是协助、鼓励和评估。具体讲,从学习评估指标上,模块课程由过去的教师主观评价,转变为客观评价指标,学生可以清晰知道如何和什么时候获得学习的成绩。从指导活动上,模块课程由传统的“教授和布置作业”转变为现在的“目标导向的个性化的指导活动”。从学习过程上,由过去的“教师导向,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变为以“学生导向,重视学生的活动”。从学习结果上,由“部分学生优秀,部分学生失败”转变为“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规划下获得”。从学习目标上,由“一般不会提前宣布”转变为“在课程开始前宣布”。从学习状态上,由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从教学组织上,由“集体上课,预先规定上课时间、地点”转变为“高度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有独立的上课时间、地点等”。从学习进程上,由“所有学生统一的学程”转变为“每个学生可以有独立的学程”。从学习反馈上,由“一般在考试结束”转变为“小的学习单元结束后”。从教师作用上,由“传授知识”转变为“评估、指导学习、激励,提供资源”。从课程考试上,由“整个课程学习的等级评估”转变为“学习目标达成评估、必备技能评估”。
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内容枯燥乏味
目前很多学校把体育课体能模块课程教学与国家体测项目相结合,体测项目本身要求学生要有“硬功夫”“真本领”,在训练时也要求以练习法为主。这种应试教学背景下的学习枯燥单一、缺乏新意,学生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同时,体能模块课程又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又不得不学,这直接导致被动性的教学,教师与学生均指向体测项目,除此别无他图。
2.2体能目标达成受限
实践证明,适宜的体能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形态的协调与健康,还有利于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但由于体能模块教学倾向于国家体测,学生缺乏兴趣,长此以往,一些体能目标难以实现。如学生体重超标、血压偏高、视力不佳、短跑中经常出现突发事件等。加上高中体育成绩不列入高考成绩,出于学习考试,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均不太重视体育课,体能课程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2.3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亟待提升
一方面,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初中体育成绩列入中考成绩,学校很重视,进入高中后,体育成绩以国家体测成绩为准。一切体育课也以体测项目为主。学校在教师配备上明显不足。在高一、高二学段还好,体育教师按照体测要求,还有课可上。但到了高三,体育课几乎名存实亡了,体育教师也偏于一隅,落个“既偏之,即安之”的境遇。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体能课程本身缺乏趣味性,每当上课时,学生便存在畏难情绪。有时一到体育课,有些学生便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请假,把体育课时间用作他用。在此情况下,体育教师要把课安排的有声有色,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由于“体能”建构在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中缺失,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环节,缺乏对学生体能锻炼的关注。
3促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3.1以生为本,把握规律,促进体能与运动技术协同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身心发展特别是体能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体育课程体系是以“技术”为主线,即以运动技能体系和教师能力来设计,这种设计由于忽略了学生生长发育规律,违背了动作能力发展的规律,使学生的运动锻炼缺乏科学的指导,大大制约了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所以要做好三点工作。一是充分认识高中生的生理特点。高中生属于后青春期,年龄一般在15—18岁,个性发展处于慢而平衡的按比例发展,器官功能已成熟,身体形态和生理指标已接近成人标准。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骨骼的坚固性、关节的灵活性等指标,都呈现出趋缓和下降态势。这个时期,学生的体能锻炼特别要注重身体姿势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可以做一些适当负荷的力量锻炼和动力性锻炼。二是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独立性、批判性增强,对一些运动技能喜欢挑战难度大点的。特别是对涉及的运动原理和规律,热衷于探究,也因此更喜欢启发式的、探究式的教学。三是高中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具有阶段性,包括增长阶段与稳定阶段,总体呈先增后稳的趋势。因此,要遵循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能力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生长发育不同阶段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要由过去那种以“技术”为主线的体育课程体系转变为技术与体能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体能与运动技术的辩证统一。既要让学生掌握运动负荷相对较小的相关运动技术,又要让学生掌握运动负荷较大的体能锻炼的步骤、方法及组织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质,实现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
3.2树立三维健康观,双向发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自然性的发展,也包括社会性的发展,当然自主性的发展也必不可少。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紧紧围绕国家体测,追求生物体育观基础上的体质发展,试图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一些生物性改善和提升。但体育不仅仅是一项改善、优化、提升学生体质的身体运动,也是一项促进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成长的人文实践活动。所以,体育教学理念要由过去的“生物体育观”转变为“三维体育观”,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你,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促进全面发展。一是体育教学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一种教材,万种教法。要摒弃过去那种机械式、枯燥式的教学,多采用一些情境式、探究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合理运动,变“强压式”为“合理式”。课前,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和深入了解,合理搭配器材种类,让学生做到运动负荷大小适中。课后,在学生中进行调研、座谈,充分听取学生对评价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地完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体能模块教学的特点是以实践课为主,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才能更好地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共融共享活动。体育教师要矮下身子,既要让学生明白体能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又要让学生增强良好的运动体验,对生活、学习及未来工作均大有裨益。三是体育器材要跟上。建立健全体育器材等教学硬件设施,满足体能课教学的基本之需。
3.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树立专业发展意识,自觉促进专业成长。体育教师要有忧患意识,在日常体能课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比如,课件设计要把自身专业与新课标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制作针对性强、有特色的课件。课后要及时总结,把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存在问题,深入分析、深刻反思,制定对策,更好促进今后工作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走出去”,让教师到教学先进的示范高校、标杆院校,进行观摩学习,更好地对标对表。“请进来”,学校要邀请一些名师教授来校座谈、教学理论研讨,指导本校体能课教学。加强培训,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各种教育系统组织的培训学习、学术交流和课题研究等活动。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建立培训经费国家、学校、个人三方共担机制。体能模块教学是高中体育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代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唯有学校立足长远、高度重视,教师立足实际、教学创新,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能教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达成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2).
[2]罗静.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7,(11).
[3]齐立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现状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10).
[4]陈雁飞.高中新课标体能模块的匹配是提升学科素养的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18,(11).
[5]胡国山.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6).
作者:蒙可斌 冯兆龙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