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终身体育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为实现国民身体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提出终身体育理念,现阶段已经成为我国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高校体育作为大学生体育教学的黄金阶段,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最佳时期,不仅有助于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能够帮助其舒缓学业压力,使其进入社会后,依然可以通过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实现自我锻炼与释放压力。因此,本文围绕终身体育理念,明确其内涵和基本特点,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最终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路径,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借鉴。
关键词:终身体育理念;普通高校;体育改革
终身体育理念提出后一直受到广泛重视,强调个体需正确认知什么是体育,并真正在体育锻炼中获得享受和乐趣,最终形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1]。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理念落实的重要阶段,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下,着力推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终身参与体育锻炼能力,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终身体育理念的内涵及特点
(一)内涵终身体育理念是基于我国国民体育需求而提出的将终身体育理念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实现普通高校体育的健康稳定发展。终身体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引导个体实现终身体育锻炼,这对于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具有积极意义,亦能助推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终身体育理念指导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将侧重点放在传授运动技能,并培养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其在脱离高校教育后,仍然能够有意识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终身体育锻炼理念强调的是终身经济型体育锻炼,所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是影响终身体育锻炼的关键性因素。总而言之,在终身体育理念指导下,推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更加多样化的运动技能,并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使其在毕业后仍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二)特点第一,终身性特点。终身性特点是终身体育理念最为显著的特征,指的是时间上的终身性,强调个体需终身自觉展开体育锻炼活动。相比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最显著的差异性则是更加注重锻炼时间的宽广度。在个体的发展中,无论在任何时间段接受的体育教育和参与的体育锻炼,均属于终身体育锻炼。第二,多元性特点。终身体育里面所涵盖的体育锻炼内容覆盖面相对较为广泛,且十分尊重个体差异性,人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体育爱好来选取运动项目,并且伴随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可以根据其体育能力的变化而选取适合的运动项目。第三,全民性特点。我国提出的终身体育理念倡导全民参与,因此呈现出十分鲜明的全民性特点,终身体育理念呼吁的并非仅仅是体育运动爱好者,而是整个社会公民。将终身身体理念作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公民参与范畴,对于我国大众体育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第四,明确性特点。终身体育理念对于锻炼的根本目的具有十分鲜明的界定,倡导公民终身参与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以此来提升生活质量。
二、终身体育理念与高校体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在分析终身体育理念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之间的区别时,可以从目标和内容两个层面着手。从教育目标层面上来说,终身体育理念更加强调个体通过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其侧重点并非是参与体育锻炼的数量,而是时间维度,因此体现出终身性、普及性以及全民性的显著特征。高校体育教育更加强调的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参与的体育锻炼活动,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身体素质水平协同发展,以此来实现高效的全面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内容层面来讲,终身体育理念对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内容并未作出具体要求和规定,个体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素质水平自由选择,这为不同年龄性别及体育基础的锻炼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是,高校体育教育则是根据整体的教学大纲和具体规划实施,课程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标准性。由此可见,无论从目标还是内容角度而言,终身体育理念与高校体育教育均存在显著差异性。
(二)联系终身体育理念与高校体育教育之间虽存在显著差别,但同时也存在密切联系。首先,高校体育教育是促进个体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载体。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引下,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更加强调终身化发展。在学生接受高校教育期间,是思想意识和认知行为培养的黄金阶段,所以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可使其掌握多种体育运动技能,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思维和习惯。其次,终身体育理念与高校体育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影响的作用。在高校教育期间,学生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在此阶段如果并未形成体育锻炼习惯,那么毕业进入社会后忙碌的工作及压力下,学生则更难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将终身体育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如果体育教学实践与终身体育理念相脱离,那么必然会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产生影响。最后,终身体育理念与高校体育教育之间存在契合点,在衔接与融合方面十分便捷。其一,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构成部分,而学校体育则是终身体育的重要构成。其二,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其三,终身体育理念与高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2],均是为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其四,终身体育理念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容方面存在诸多交叉融合。
三、终身体育理念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理念发展滞后体育是我国普通高校至关重要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重要课程,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从整体看,教学思想和课程理念发展之后,缺少对终身体育理念的正确认知,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教学的重视度偏低。体育教师并未针对教学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逃课与早退的现象十分频繁。实质上其本质原因是由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仍然维持传统的教学思想理念,并未真正关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对增强学生体魄的重要性缺少终身体育理念的融入,导致体育教学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均将侧重点放在了体育项目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规范化呈现体育动作上,并未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相背离。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通常采用大班授课的模式,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体育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性,所以统一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很难达到显著成效。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复杂化发展趋势,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需求。除此之外,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过度注重学生的体育达标,教学的工具性较强,不利于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目标,对当代大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的关键性因素。然而纵观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普遍存在实际数量不足的问题,需要同一个体育教师兼顾多个班级,这对于体育教师的身体与精力均是一种考验。且由于体育教学在我国普通高校始终没有得到高度重视,相比专业课教师而言,体育教师的综合地位偏低,学校方面对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考察并不严格,导致大部分体育教师均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职称晋升以及学历晋升方面,未对实际的教学工作展开深入研究,这不仅阻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和行为的习惯。除此之外,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明显不足[3],所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相对较为单一,无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形式,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终身体育理念下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路径
(一)加强终身体育理论教学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终身体育理念指导的过程中,应将体育教学的思想理念作为切入点,不断加强终身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这里所指的理论知识教学,并不是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增设理论课程,而是将理论教学融于实践,在学生实际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过程中[4],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知识渗透和讲解,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体育实践过程,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认知,在日后参与体育活动时,可逐渐养成正确的锻炼方式,这对当代大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具有积极意义。除此之外,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进行运动员训练经历的普及,让广大学生感悟体育精神,树立良好的教学榜样形象,有效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认知运动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并非一种形式,而应该是能够融入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习惯,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习惯,同时要使这种习惯延续至大学生毕业并伴随其一生。这充分凸显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合理性的重要价值,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推动力。对于终身体育理念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一是由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所选取的运动项目大多为竞技类体育,对学生的身体条件要求相对较高。但在改革过程中则会更加侧重于非竞技类体育项目教学。非竞技类体育项目并不会受到学生身体素质和条件变化的影响,即使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仍然可以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二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对于实现终身体育同样至关重要。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制定和选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文化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作为教学内容选取的核心思想,进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三)打造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目标,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作为主导,在学生的兴趣中培养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2]。由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性内容通常是相对较为单一的体育运动和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较低,长此以往,将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体育课程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引入丰富的课程教学形式,真正激发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例如,以往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通常是以学期为单位[2],让学生选取体育运动项目,学生整个学期均要学习单一的体育运动不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而在教学改革中高校可以将原本单一的课堂进一步丰富,增加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瑜伽等休闲类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够掌握更多运动技能,进而在日后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不受场地的限制,灵活参与多项体育锻炼活动,更好地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四)加大终身体育宣传力度实质上,终身体育理念的概念较为抽象,并未建立完善的概念模型,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如果采取强硬的理论灌输方法,那么容易激起大学生的厌学心理,这无疑违背了终身体育理念的意义。因此,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过程中,要不断加大终身体育理念和思想内涵等的宣传力度,对当代大学生形成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促进大学生产生思想认同感。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信息传播方式十分丰富多样。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终身体育理念的大范围宣传,选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终身体育思想渗透。例如,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高校官方微博、校园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等,将与终身体育理念相关的内容制作成为短视频、图文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接受度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五)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法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可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所以,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机会参与其中。课堂教学开始后,体育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反复自主练习的情况下,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动作和技能要领,为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坚实基础[1]。在开展体育知识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3]。由于体育课程本身则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理论知识仅仅是基础,实践才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需帮助学生发掘其自身潜能,在参与体育锻炼中了解自身长处,使其能够充分获得成就感与自豪感,这样有助于学生真正体会体育运动的魅力[3],进而在日后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
(六)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强化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满足终身体育理念的要求,必须要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与教学能力。高质量的体育师资队伍是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力量,也是提高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普通高校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优质体育教师的引进工作,并且对当前的体育教师展开针对性培训,使其对终身体理念具有正确认知,并能够将其有效渗透于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课堂交流与互动,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1]。体育教师在进行训练计划制定过程中,应结合终身体育理念提出的社会需求,以及普通高校的教学要求,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运动潜能与学习兴趣,将其充分融合来保障体育训练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培养当代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总而言之,教师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因此其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正确的指导,从而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终身体育理念的提出,始终指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为进一步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目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需不断改革创新[3],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基于当前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应通过加强终身体育理论教学、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打造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加大终身体育宣传力度、引入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贯彻落实终身体育理念。通过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普及和传播,惠及社会公民,真正实现全民参与、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馨.上海市初中生体育兴趣与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3.
[2]公务员之家.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研究[EB/OL].
[3]李敬,郭忠云.成功体育教育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研究[J].大家,2012(2):160.
[4]刘发,等.浅析实验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83-384.
作者:陈灿宇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