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宋代学校教育体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宋代学校教育体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文献分析

1.1宋代非常重视体育教育

粗略观之,宋代学校教育应该是非常重视体育教育的。首先,关涉体育设施建设的“学记”有小学记、县学记、镇学记、州学记、府学记、庙学记、军学记和儒学记,类别概全,涵盖社会各阶层、各专科,可知各类学校在修建时都比较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其次,由“学记”完成时间来看,学校体育设施的修建跨越两宋,从北宋真宗咸平年中(998年)《仙游县建学记》谈到建校时在“南垣设射棚”,直至南宋淳祐六年(1246,王遂《增修华亭县学记》)以后不确定时间的“习射有圃,浴沂有亭”建设,两宋期间一直重视修建学校时进行体育设施建造。非一时兴起,也非一段时间风尚,而是整个朝代的持续崇尚。再次,名人效应。撰写“学记”的作者有唐宋八大家的苏轼、王安石、曾巩,也有魏了翁、真德秀等名儒大家,其他也都是进士及第。名儒大家撰写“学记”等于为学校写广告语,为学校教育做宣传。而学校建设者也乐于通过建造完美学校赢得名儒大家的撰写青睐,表达重视教育之心,故特别在学校建造山水亭台,创造优美校园环境,激发撰写者写作灵感。而名人的激励作用更是引导后生不懈努力追求成功。最后,“学记”涉及的地方广及大江南北,可见宋代学校教育的普及性,学校体育开展的广泛性。由此而观,宋代体育教育随着学校教育发展形成了模式化,如建造“射棚”“射亭”“射圃”,说明体育教育已经深入民心。因此,说宋代非常重视体育教育并不为过。事实上,不但宋代文化教育达到古代最高峰,宋代体育的育人作用也是前无古例的。从宋代体育教育的功能来看,今日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分量也远远达不到宋代标准。

1.2宋代体育教育功能解析

就体育育人作用而言,大多数“学记”都有涉及,鉴于文献垒列之涌赘,仍以所列文献为核心具体解析,择其他“学记”资料旁证补充。

第一,体育是培养文武兼备人才不可或缺的支撑。文献条目1谈到仙游县在建学时,“其南垣设射棚,亦示乎武者文之威也”明确说明建造体育场地其本身就具有示教作用,且通过习练达到文养内涵的外在威严展示,所谓“武者文之威也”。宋代是完完全全的文人政治,极度右文是宋代特色,文人不仅要处理国事,还得驾驭武将,带兵打仗。刚烈、气节是文人必须通过教育获得的优秀品质。因此,兼具文的智慧和武的气节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一如宋代李石在《武备疏》所言:“文武相为经纬之术,二者要不可偏废”“尝谓虞舜干羽之舞,人徒知其为文德,不知其以蹈厉之节而寓其击刺之威,以明不轻用武也。”这是体育育人的最高追求,蹈厉气节,不怒而威,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有亭以习射”“射有圃”等射亭、射圃建设,皆为完成此教育目标。而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就是此种教育的模板和榜样。

第二,体育是健全品德、格物致知的重要工具。由文献条目2谈到的“射不主皮”“或饮射之礼,或社酺之祭,或岁月之吉,必示以教法、序齿位,书其德行”可知,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涵养道德品质。通过“射”的活动过程,涵养品德,并通过“示以教法、序齿位”的教学展示,影响、规劝、训导学生遵循社会及生活道德秩序。即《奉化县学记》而言“为辟射圃以劝方来”。身教重于言教,是宋代体育教育的突出特征。通过身教的感同身受,推己及人,进而达到格物致知、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标。“诚使幼学者用力乎孝悌忠信之行,以及乎射御书数之艺,及其长也,由格物致知以至于诚意,而理无不明,由正心修身推而至于治国平天下,而事无不格。”溧水县建小学时就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来建造体育设施。人才培养是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所以,朱熹在《南剑州尤溪县学记》明确指出:“而其为教,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敬恭,朝夕修其孝悌忠信而无违也,然后从而教之格物致知以尽其道,使知所以自身及家,自家及国而达之天下者,盖无二理。”此教育结果的自然达成,今日看来依然爽目。如“射不主皮,取中鹄而为胜;智者乐水,每观鱼而纵乐。”宋代体育教育表达的核心内涵,也是宋代文化的核心内涵。体育教育成为展示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

第三,体育是完美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由文献条目3“又次焉射饮讲肄之地,飞阁连洞,以壮瞩览……以辅儒事”“学之前环水以象洋……射有圃,粮有廪,书有库,斋堂庖厨,罔不备具”“列六斋以及学职之位于东西两庑,其南有轩,轩南有池,池上有亭,为游息之地,其外为射圃”“射有圃,先贤有祠,藏修息游,无一或缺”可知,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无论视觉、听觉还是触觉等感受,都是非常美妙的。在“环水象洋”“飞阁连洞”“池上有亭”“浚清池,植以花竹,缭以周墙”这样的环境中锻炼身体,无疑会受到学生青睐。今日体育若是这样的环境,想必就不会如嚼鸡肋。所以,《襄州迁学记》称“射圃规之”之地为“燕息之地”,一句“燕息之地”足以说明体育生活化的怡然。第四,体育是身心协调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而以岁时合射、合舞、合语,而书其德行道艺,此所谓教也。”文献条目4明确说明教育目的是涵养身心和谐发展,即“习其心体、耳目、手足之举措”,一如张栻《邵州复旧学记》的记载:“优游乎弦歌诵读之际,有以固其肌肤之舍、筋骸之束,齐其耳目,一其心志。”第五,体育须承担文而化之的社会教育及引导义务。由文献条目5“射所以致众而论士也。众一而后论定……由此观之,以射致众,众集而后论士,盖所从来远矣”可知,以“射”吸引从众参与,具有聚众化俗又诱劝后学的社会意义。一如《奉化县学记》所言:“为辟射圃以劝方来。……今速之学既成,曰令曰尉岁时率士人行释奠,习乡射、饮酒、养老、冠婚、丧祭之礼于其中。”“揭之曰公堂,旦夕讲劝、岁时乡射之宅也”“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之政,至于受成、献馘、讯囚之事,无不出于学。”学校习射场所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学习场所,学校教育程式自然成为教化百姓的主要模式。正如余闳《重修学记》所言:“学兴而风俗美。”第六,不同年龄有不同的体育学习内容。文献条目6“故由十岁出就外传,学乐诵诗,与夫歌舞射御,皆有序而不紊”传递出这样的讯息,即体育学习内容是有序递进的。正所谓“六年教以方名,十年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有五年舞象,学射御”。教育内容层递前进,不失为完成体育教育目标的一种好方法。比起现行体育教学专业化、选项化改革因大中小学衔接阻滞,致使学生学习处于混乱状态的体育课程设置要合理得多,此设置至少保证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断进步的。第七,学校体育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共存。文献条目7“四斋之外,更立武斋。斋之外为射圃,圃之侧为饩廪”把“武斋”与“射圃”分开并提,说明两者是不可替代的不同内容。说明普通学校里也设有武科专业,应是专门培养武学专科学生。类似今日普通高校里的体育学院。《武冈军修学记》谈到的“讲堂斋馆渐次修治,移正录位于武庠之侧,司计位于殿之东偏。仍射圃旧址,更命缮筑”则指军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武学,相当于今日的体育院校。而且,武科专业学校的学生也必须修学“射”的基本内容,因而“仍射圃旧址,更命缮筑”。由此可知,“射”是所有学校都必须修习的基础体育内容,武科专业学校也不例外,普通学校可以根据条件设立武科专业。总而言之,体育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并存。

2结语

通过上述文献分析不难看出,宋代非常重视学校体育教育。从教育思想上,宋人认为体育是培养文武兼备人才不可或缺的支撑,是健全品德、格物致知的重要工具;从个体培养上,体育是完美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身心协调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从社会责任上,体育须承担文而化之的社会教育及引导义务。因此,宋代学校教育规范而有秩序,规定不同年龄学习不同体育内容,且体育教育实现了普及与提高共存。不同的社会类型,不同的文化形态,形成的体育教育模式可能大相径庭。因此,不能脱离时代背景,用时过境迁的统一标准来界定体育发展状况。一如现在很多人用西方体育标准回溯界定中国历史上的体育发展状况,而得出些许不重视体育的偏误结论。由文献而观,宋代利用体育教育完成了宋代社会人才培养任务,充分发挥了体育教育的作用。宋代学校体育教育也启示我们,体育教育随社会变迁而改革,在变革中应秉承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作者:秦双兰 韩冬青 单位:河北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