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构建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并由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和育人功能入手,从体育教师、意识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特色文化、组织机构及比赛平台等六个方面对符合时展的校园体育文化模式进行了思考。建议以发展校园体育意识文化为先导,创新体育行为文化的研究,加大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力度,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实现民族精神、体育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三者融合,才能创造出和谐、人文的校园体育环境,有利于学生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健康和谐发展。
1.目前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
1.1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匮乏
体育活动不仅是身体活动,更是文化活动。学校是国家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场所。在“健康第一”以及终身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尤其需要在体育价值认识、思想观念及科学知识的掌握和探索创新等方面走在时代的前列。目前在这一方面受到严重“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家长、学生普遍存在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的偏见,学校作为育人场所,相关教育者必须站在育人的文化理论高度教育学生,既要做好运动技术的传播者,身体活动的参与者、督导者,还必须是体育文化的创新者,更须为现代体育思想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做好引导工作。
1.2校园体育行为文化不完善性
主要体现在体育活动制度和开展方面,目前,各种传统管理体制下的条条框框不少,特别是考试评分制度较大地限制了学生体育活动向个性化方面充分发展,以及不少课外活动流于形式,校运会项目、形式也比较框化,这些往往只集中在以往传统项目、部分学生或组队参赛项目的运动训练上,没有很好地配合落实全民健身活动指导纲要进行。各学校之间的体育交往也很少,再加上受现行教育目标以及传统文化“应试教育”和学校重视程度的影响,所以,开展以丰富体育活动方式达成文化交往、学生全面参与度,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质素有待正视及强化提高。
1.3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投入不足
首先表现在体育设施不足,师生人均所需的活动场地较少,特别是室内活动场地短缺,众多的体育场地设施陈旧、器材老化等问题,难于扩充和改善,造成活动人员过于密集。其次是学校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学校的资金分配不合理、重视不够的现象,这都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
2.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和育人功能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拉开了中国大健康的时代序幕,“健康第一”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重要环节,是起点和基础。近年来,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积极研发校本课程教材,丰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载体,强化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课外活动的锻炼指导,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推动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开展校园足球、普及篮球等项目,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配合国家乒乓球队“第三次创业”,乒乓球运动进入校园,开展国球文化活动,以多种形式,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
3.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对策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师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各项体育工作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领导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者,他们的办学落实指导思想、行政决策等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与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具体营造。因此,学校领导首先要提高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与定位,要明白到体育是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是一个多目标、多功能的系统而加以重视。
3.1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关键在组织者和实施者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中坚力量,起主导作用。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文化传播者,而且本身就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对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形成和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一方面,体育教师应自觉加强个人素养,努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不断根据形势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另一方面,学校也应为体育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这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很重要。
3.2加强体育意识文化的灌输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了文化主体精神、道德观念、专业知识等方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倡导健康的、正面的体育精神,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敬业笃学精神,吃苦耐劳等精神的“正能量”元素,并把体育精神与道德规范、校风、学风建设融为一体;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以公平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发扬体育道德、传递“正能量”来教育和培育学生。这样就可为体育观念意识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将体育的深远意义牢固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并成自觉的行动,还必须加强校园体育意识文化的灌输教育,抛弃体育教育偏见。
3.3创新体育行为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推行的学生自主选项课教学、试点的俱乐部制教学、课外活动各个项目的体育协会或社团的建立及技术指导、学校运动会模式创新、体育文化节开展等,都是学校推进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改革,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推行的。因此,要求学校体育行为或制度文化、教育方式方法就必须改革求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学校体育行为文化即制度文化应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渲染、倡导,让更多的学生走上运动场,自觉参与不同形式的锻炼活动。
3.4加大体育物质文化的投入与建设
学校体育任务的实现,必需有相应的场地器材、相关设施的作保障。因此,学校在经费紧张情况下,也可利用政策和自身优势,与社会企业、校友渠道建立协作机制,广泛吸取社会资金,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加快建设速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加强经营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学与创收的双赢之策。
3.5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各学校尽可能利用自己的地理环境优势,结合本校体育传统、培养目标重点等因素,发展形成体育特色项目,如靠近山的可以发展攀岩、户外项目;靠近江边湖边的或有游泳池的可以开展游泳、跳水、划船、龙舟项目;靠近市区的可以发展娱乐、健身项目;靠近郊区的可以发展定向越野及一些休闲项目等等。因此,在建设学校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中,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体育文化项目内容,形式自己的传统和特色,有利于学生锻炼的吸引力、凝聚力,也可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及竞争力。
3.6重视校园体育组织、比赛平台的建设
健全学校的体育运动委员会机构及运行制度,支持学生和学校工会成立各种体育社团、协会并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方便和指导,定期组织开展校园体育比赛文化节活动,做好规划,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全民参与,促优奖励。全面制定健全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让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机制,确保校园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4.结束语
校园体育文化的精髓是崇尚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要以健康的体育精神为核心,要传承奥运的更快、更高、更强的进取精神,来营造高品位的校园体育文化,实现民族精神、体育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三者融合,构造一个和谐、人文的校园体育环境。总之,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繁荣,有助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推动校园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也对扩大全民健身活动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玲.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Z):50-52.
[2]林萍仙.体育文化及其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03.3:50-51.
[3]王建国、刘治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提升特色学校办学品位的路径思考[J].运动,2016.16:69-70.
[4]郭亚飞.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与优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3:42-43.
[5]赵李超.珠海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体育科技,2017.4:
作者:朱飞 单位:广州航海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