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体育文化演进的民族性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体育文化演进的民族性价值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体育文化演进的民族性价值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演进中的民族性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认为,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环境、以宗法为纽带的社会政治结构、古代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形成了以精武、娱人、礼节谦让为特点的民族性价值,以及增强我国民族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互补、推动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输出”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民族性价值;当代价值

1传统体育文化中民族性价值的形成根基

1.1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环境

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中国传统体育活动是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及带有原始宗教、巫术仪式进行的原生态的运动游戏,以实现自身与来自大自然的某种神秘力量进行了解、渗透,获得生存与发展。从本质上来看,原生态的运动游戏反映了人与大自然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对自身力量、来源的初步认识。据统计,我国现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977项,其中汉族拥有301项,少数民族拥有676项[1]。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不同的体育活动内容,比如南方地区的居民常与竹子打交道,所以他们的体育活动多以竹子之间的跨跳为主,广大农耕地区为了农业生产进行祈雨、敬水神、辟邪而进行的舞狮、舞龙、龙舟划行等体育活动;山地的居民以游猎为主,以致擅长弓箭、弹弓、弩等体育活动形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需要有使用马匹的能力,以致有高超的赛马、骑射、赛牦牛等民族性的传统体育项目。自然环境的不同,人们选择的劳动方式也丰富多彩,在劳作间隙掌握劳动强度,形成了与自然界节律相一致的规律。可见,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我国民族的劳作时间、经济基础、生产方式等相关联,传统体育活动中的民族性文化特征尤为明显。

1.2以宗法为纽带的社会政治结构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除受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及外来因素制约外,社会政治结构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2]。中华民族栖息在东亚大陆,东有大海,西有山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中华民族,并形成了一套社会体系和制度。家族思想和家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基础,是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行为准则,传统家庭的向外延伸就变成了“家族”。受周朝宗法制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明中,先民们主要依靠血缘关系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鲜明的血缘关系特征。宗法制度在以血缘关系为主的生产方式中演变而来,在宗法制度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呈现出姓家族统治朝代,嫡长子继承制使核心权力能够顺利传承,不致发生内乱;宗法关系的存在使得分封制度在不同程度、方式被历代所保留;朝代的更替交换,家族制度却延续到清代甚至民国时期。可见,宗法制度对我国文明的影响深远。

1.3中国古代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

中国古代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不管是中国传统的文学、教育、科学,还是传统的宗教、风俗及游戏活动内容受中国古代思想资源及思想传统的指引及影响。在5000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思想,这些思想共同作用,一直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当属儒、释、道三家。三家相互依存,相互辩驳。道家以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顺应事物的自然性;儒家则强调“天地之大德曰生”即天地之大德在于仁爱万物,使生命生生不息。“生生之谓易”天地是刚健的生命,人们应像天地效仿刚健自强,开拓创新;主张人可与“天”、“地”和谐相处;佛教启迪人们忘掉一切外在追逐、攀援、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性、本真[2]。通过传统体育活动中的各种身体动作,比如武术,来直悟心灵,启发本性。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深受我国这三大思想基础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体现出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2传统体育文化在历史演进中的民族性价值体现

2.1“精武”———民族性传统体育文化的神形兼修

受道家和医家文化影响,武术非常注重养生,养生价值是其重要的价值之一,并为此创造了太极拳。直到现在都深受国人喜爱,它的衍生和发展过程是古人智慧和艺术形式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道独树一帜的风景线。养生文化在商周其实出现了萌芽,在东汉末年华佗创建的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重要功法。但是在国内首次提出养生一词是源于战国时期庄子撰写的《庄子•养生主》。其中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3]。在《道德经》这样一句话,“摄,养也”,就是说要注意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使其延年益寿。然而,以上都没能清晰地体现出体育二字,但都是以一定的方法和运动为主要内容,通过身体的活动来体现出养生二字的。近现代体育的一些学者认为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对中华民族世代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体育养生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内涵更表现在身体活动上,比如行气、服气、呼吸吐纳、导引、按摩、桩功、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等都界定为外在修炼的一种方法[4]。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非物质产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下的宝贵的遗产,他们的表现形式都是通过“体育运动”来达到增进健康,延长生命的目的。

2.2“娱人”———民族性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所向

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代表着东方的健身体系,它不仅是一种根坻深厚、独具特色的精神特质文化,而且又在历史演进中不断进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源起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情感调节的需要,《毛诗序》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蹈之,足之舞之也”[5]。可见古人在体育运动中融入了十分浓厚的生活情趣,许多优秀的民族性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健身价值,还具有以“娱人”为特色的休闲娱乐价值。远古时代,图腾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精神寄托,为人类社会的秩序建立与调解起到了重要作用[6]。华夏民族的龙图腾正是人们赖以寄托的精神产物,人们崇拜龙的本领,认为它能够带来五谷丰登,于是舞龙成为人们祭祀和节日的庆祝中重要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经历了由单一到多元,从敬神到娱人的过程,最后从祭祀活动中分隔出来,发展成具有较强娱乐性的活动,不仅成为了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且使人们在舞龙活动中愉悦了身心。

2.3“礼节、谦让”———民族性传统体育文化的道德彰显

民族性传统体育的演进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制约,中华传统文化源自于黄河流域平原一带,以小农经济作为建设文明的基础,并衍化为独特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思想文化理念。以儒道为主的中国传统体育思想理念———“天人合一”,修身养性,注重礼仪,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中国著名史学大师钱穆曾说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礼”。中国传统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文化,学习和遵守礼仪是培养优秀人格的重要途径。射礼作为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其表为射,核心为礼,出现于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主义时期进行社会教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古人为接受礼仪教育,结合射箭而产生的一项体育活动[7]。《射义》说,“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8]。”射义中强调,射箭的胜负,取决于射箭者的身体与心态,提倡谦逊,平心静气对待竞争,时刻注意反思自己。这句话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仍不失作为融入社会的必备条件。孔子所言“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在射箭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虽需竭尽全力力争胜利,却也充分尊重对待对手,方为君子之争,礼文化在古代射箭运动中发扬得淋漓尽致。射礼作为优秀的传统体育,既能够野蛮身体,又能够修养身心、提升道德品质,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使射礼文化得到充分的传承与创新。

3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在当代价值中的凸显

3.1增强我国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

民族的凝聚力,促使中华民族是融合了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在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体育作为一种交流手段被广泛接受,是因为体育拥有强大的吸引力,这强大的吸引力又造就了体育顽强的生命力。任何体育项目能够流传并不断发展,都因为它能符合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9]。体育还具有亲和力,不仅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能协调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当代节日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认同。在端午节,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赛龙舟活动,并吸引着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人们前去观看,尽管大家文化信仰不同,语言习俗各异。正是有了这体育盛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内部认同。体育不仅仅增强了民族认同,对于增强民族自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互补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历史的洗礼和文化的沉淀的产物,它的产生为体育的发展指引方向并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价值,古代传统体育是给人的利益远大于弊端,让人的身体、内心等各个方面的得到更好的发展。近代以后,竞技体育传入中国,丰富了我国的体育文化。以竞技体育为核心的奥林匹克文化经过百年的演变,早已经和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它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文化的绽放。但是由于当今竞技体育表现出过度的政治化、商业化、及工具效应化,产生了违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异化现象,因此人们渴望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园,追求传统的淳朴体育[10]。由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出现了一些的异化现象,因此需要通过传统体育文化思想进行互补。可以这样分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可以弥补竞技体育中运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引领现代化“返璞归真”;“礼节、谦让”缓冲运动竞技中的弄虚作假,过分职业化;“传统保健养生”融入现代化体育健康潮流中。只有这样竞技体育文化才能返璞归真,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导向。

3.3推动传统体育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的“输出”

中国领先世界几千年,由于近代错失发展良机,而成了列强们争相侵略的对象,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切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更是取得飞跃式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提升的同时,文化、科技、教育等软实力也不断提升,但软硬实力的发展,始终处于不平衡水平。曾经长时间处于一种“瘸腿巨人”的尴尬境地。国外华人华侨不管是对于国内体育事业的建设还是向全世界推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很多国人走出国门,有的是谋求生计,有的是谋求救国之法。侨民踪迹遍布世界各地,移民潮进入世界各地华裔文化圈,海外华人得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和谐精神和独特魅力[11]。他们深知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会使他们在国外不再受到歧视,因此,各地华侨在抗战时为国捐钱捐物,和平时促进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体育文化也是其中之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海外华侨们对于侨乡民俗体育传统的复兴,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赋予了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外张力[12]。即使是长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也会给自己旅居的地方烙上东方文化烙印,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就是一个明证。华侨们移居海外后,在侨居地仍进行着从家乡带过去的民俗体育文化。在国外舞龙舞狮成了海外华人华侨庆祝节日庆典的最传统、最经典的节目,甚至成了中国符号,深受当地人热爱。

4结语

中国文明能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唯一得以延续至今的文明,是由于她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不断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各个时代、各个区域都会有自己的特色,造就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不至于因缺乏竞争和创新,逐渐被历史淘汰。同时,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对内有一种凝聚力,对外则有一种吸引力。这也促使中华文明能够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而不是被外来文化侵蚀。传统体育文化不仅被不断实践代代相传,还有不断创新的理论作为其不断发展的基础。近代以来,走出去的华人华侨,带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越来越了解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人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折服。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承担着发扬中华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汤立许.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刘仁盛 徐铭阳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