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路径

摘要:消费者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旅游产业成为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和传承的有效途径。依附于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以创意引导既定地区旅游与文化融合,营造民族特有旅游氛围的旅游产业开发是体育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旅游产业发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关系的分析,提出二者结合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对我国各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开发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旅游产业开发民族体育文化传承路径

1旅游产业开发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系

1.1旅游产业开发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存在关联性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领土,各地区以不同的地理特点、文化特征孕育着长久深远的文化内涵。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端午节传统体育项目赛龙舟,在以体育竞技为基础的条件下,相关龙舟比赛的周边产品应运而生。如,运动员的斗笠、微型龙舟饰品、龙舟踩鼓以及赛龙舟后对河神的祭品等,均称为消费者在进行旅游的实际过程中购买对象。因此,这些周边产品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工具,是综合效益性较高的文化内容。所以说旅游产业开发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关联性。

1.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旅游产业开发提供充足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具备基本的文化价值,更具有以文化为根本的商业市场价值。因此,可将传统体育文化视为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资源,是旅游展业开发过程中同时具备间接性和直接性开发价值的有效工具。一方面,传统体育文化可直接作为主题进行周边体育文化产品制造生产,例如,传统蹴鞠运动的镂空竹球、传统抖空竹体育项目的空竹等。同时也包括相关传统体育事件的舞台剧、歌舞剧等。另一方面,可利用传统体育文化中相关元素进行商业延伸,将既定旅游地区的服饰中融入龙舟元素、蒙古摔跤元素等,实现文化带动产业、产业促进文化传承的目的。

2旅游创业开发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

2.1体育文化创意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

文化创意是我国部分地区旅游产业开发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在其旅游产业不断开发的基础上得以广泛流传和有效传承,并在二者高频率的股东过程中相互促进,不仅使不被重视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备受关注,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文艺汇演产品。通过文艺汇演的艺术表演达到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终目的,例如,我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镇元彝族哈尼族与拉祜族自治县开展《中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峰会》《彝寨千户歌舞汇演》等活动,开发内容丰富多样。如,民间绝活、跳竹竿、民间杂技、龙舟比赛、婚嫁舞等。

2.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旅游的商业价值趋势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的根本意义与价值核心在于掌握并感受异地民族体育文化风情和当地风土人情。通过切身体验、直观欣赏等方式,感受原生态不同于消费者本地的异域旅游情调,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旅游满意度和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无限遐想。然而,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地区的民族体育主题旅游项目,从多方面展示出体育旅游只不过是单纯的消费产品,并没有将旅游产业开发带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加以体现,消费主义思维渗透于每一个旅游环节,为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部分地区完全忽略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致使体育文化文艺汇演失去应有的意义,沦为一种为赚钱而表演的仪式性演出。

3基于旅游产业开发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路径

3.1捍卫民族体育文化灵魂,合理控制商业化现象

受我国地理因素和自然气候特点影响,不同地区都具有相对独特的体育文化习俗和差异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并在其特殊的人文环境、地理条件下绽放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在利用旅游产业开发带动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过程中,不但要防止文化生态坏境保护误区产生,也要在体育带动经济的前提下,防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完全的商业工具。同时还应注意,虽然民族体育文化带动商业项目的经济收益较为可观,但始终表现为相对肤浅的层面,其更重要的收益在于消费者精神层面的提高。

3.2建立当地体育文化保护机制,实现体育文化深层传播

在旅游产业开发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首先,文化创意人员应和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人、相关专家等共同整理、探寻、发掘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体育文化活动。其次,在面对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时,应对其独特性、民族性、信仰性加以认同,以科学合理的发展观正视、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后,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体育文化旅游政策,构建现代化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中心,并对资源中心提供资金支持,提高少数民族或汉民族村落、寨子中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进而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旅游资源开发相匹配的现实空间,完善科学合理的文化旅游机制。同时,还应引导社会各领域,动员不同主体的各种力量,建设民族体育文化传播、保护、传承基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开发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利用高额的经济收益聘请体育文化专家,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3.3推进文化、旅游、生态三方位结合,实现民族体育传承

各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其旅游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推进文化、旅游、生态三方位结合无论对民族体育传承,或是旅游产业开发均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当地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产业开发与民族体育文化有机结合的重视度,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创意、当地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体验经济式旅游,全角度、深层次的展示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情。例如,农耕与体育项目相结合的体验式旅游;生产蕴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周边产品;开创以民族传统旅游为主题的节日庆典等。

4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产业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的全新旅游模式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体育以其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为我国旅游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同时,经济水平的飞速提高,旅游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在这个过程中,若将民族体育文化融入与旅游项目,将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周平,刘婷,熊少波.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传统节庆体育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6):50-53.

[2]逯小龙.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民族体育生态文化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44-45.

[3]何江川,杨放.民族体育产业化指标体系与旅游产业之关联——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研究之二[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8):74-76.

[4]何江川,杨放.民族体育产业经济布局的对策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研究之四[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10):53-55.

作者:杨林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