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构建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构建的关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园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构建的关系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和谐校园构建的助推器,将势必影响其发展进程,而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强有力的组成部分,与和谐校园的建设相辅相成,和谐校园的构建将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蓬勃发展提供“沃土”。本文通过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揭示其互动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分析了和谐校园对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和谐校园;互动发展

1.前言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状态,在东西方文化中用来表达协调、和谐、平和等思想观念,在“和谐”的期盼上东西方在观念和理念上都表现出高度的趋同。中国的《论语•学而》提到:“礼之用,和为贵。”“礼”以“和”为贵,是“和”的体现。制度化的“礼”与精神性的“和”,两者刚柔相济,不可或缺。在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画面,主张“公正和谐”[1]。“和谐”,从微观上讲它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中观上讲它是社会各系统、个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从宏观上讲它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校园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和谐校园的构建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推动,同时也彰显大学精神。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规划(2015-2018年)》的工作任务中也指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支持学生社团活动,遴选一批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加强文化艺术类课程建设,完善人格修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因此校园文化作为和谐校园构建的助推器,将势必影响其发展进程,而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强有力的部分,与和谐校园的建设相辅相成,和谐校园的构建将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蓬勃发展提供“沃土”。

2.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形态之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即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又兼有大学文化与精神的特点,其核心是大学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和价值,按照其结构可分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四个层面。

2.1体育制度文化

体育制度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保护层,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力屏障,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校园文化中约定俗成的条例条款,二是专门制定的指导和管理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代表队、运动场馆以及体育教学等与体育有关联的规章制度,三是体育组织机构为顺利开展体育教学、体育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而体现的结构规范[2]。具体表现为运动队管理办法、体育社团的规章制度、体育场地场馆管理办法以及校内体育竞赛的办法等。体育制度文化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也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2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中的核心层,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上层建筑,它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理念、体育口号、体育价值观等元素,这些文化元素展现了大学所要呈现的体育价值诉求和体育思想表达,凝聚了形而上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大学体育特色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主旨、核心,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和引导性,指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发展思路,对形成具有浓厚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长期的体育精神文化熏陶下,学生更容易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投身健康科学的锻炼手段和方式,为终身体育的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精神文化可具体体现在吉祥物的设计、口号的创编以及代表队队徽的设计,因此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精神文化的载体,是体育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

2.3体育物质文化

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基本层,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根本,它包括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以及体育经费投入,它不仅单指表象性的实物,还包括实物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体育思想和体育观念。如体育雕塑、体育场馆设计等都体现了人的体育情操、情趣和意识,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精神文化的具象,它承载着体育精神文化,通过体育物质文化“传情达意”,并且代表哲学思想中的形而下,这些体育物质文化在校园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培养着师生们的体育素养和体育价值观,激发他们体育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并逐渐在日积月累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中受到思想的感染,感受体育所带来的魅力,体验体育运动的刚柔并济。

2.4体育行为文化

体育行为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实践,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落实,它真实地反映了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执行情况,包括上课的出勤率、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运动代表队竞赛成绩的优劣、学生体质测试优生率和及格率以及学生运动会参与率和覆盖面等。通过体育行为文化的展现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校园体育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重要的衡量参数。

3.校园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构建的互动关系

3.1校园体育文化助推和谐校园的建设

3.1.1建立完善的校园体育制度维护和谐校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制度。校园体育制度是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实施校园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来源。校园体育规章制度是学校体育行为规则的描述,是一种显示学校体育文化的制度化呈现,是一种显性的文化特征,完善的校园体育文化制度一方面让学校体育的管理者带头遵守其要求,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品一貌去引导和教育学生,正如“子帅已正,孰敢不正”,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勇于进取、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每一个体育制度的制定都是建立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人人平等的观念,要求在校园范围内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和执行,体现良好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素养。体育规章制度是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有序化、规范化,最大程度发挥学校体育在社会体育中的作用,充分保护学生合法体育活动和体育权利的有效“武器”,同时也约束了不合时宜的体育行为,树立价值标准,因此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发展。

3.1.2培育特色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塑造和谐校园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培育一种特殊的大学精神———校园体育精神,它作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在校园内开展一系列体育文化活动促进具有共同价值理念的校园体育精神的传播。校园体育活动既是展示校园体育精神的舞台,又是培养校园体育精神的沃土。优秀的体育作风和行为习惯,良好的体育道德,体育伙伴的尊重是校园体育精神的主旨。在体育精神文化的培育中我们要规范和稳定体育道德标准,对在体育考试中舞弊,在体育竞赛中不尊重对手等与体育精神相背离的不良行为予以坚决的抵制。师生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培育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这样我们的和谐校园的建设才具有感召力。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要达到体育物质使用功能和体育审美需求的和谐统一,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培育上应从本校的传统、培养目标出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精神文化。

3.1.3打造系统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营造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最主要就是投入硬件设施,这个方面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完成,同时也需要相应部门的通力配合与协作,顺畅的沟通、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等都将影响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进展程度。体育设施的质量、运动场馆的设计、体育场地的布局以及体育器材的完备都将影响体育物质文化的最终建设,这些设施、设计、布局本来就承载着体育物质文化,是一种文化表象,而特色体育格言的悬挂、体育场地雕塑的摆放,不仅拓展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也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体育文化,了解体育、认识体育、参与体育、热爱体育,对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催化作用。因此在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前期我们要对整体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哪里设置足球场,哪里设置体育雕塑,哪里设置羽毛球场等都应该讲究体育美学,才能将优化体育活动环境,才能拉近学生与体育文化的距离,而体育美学的体现也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3.1.4落实有效的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实践和谐校园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来体育活动中。切实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不断提升自身体育素养和精神,除开展常规性的运动会和体育竞赛外,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体育知识讲座、学术沙龙、专题演出等,通过自身亲自参与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感受校园体育文化,形成良好校园体育文化风气和氛围,构建和谐校园。一些体育文化节的的形式,用多种形式推动体育文化,为师生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和释放清楚的舞台,培养师生的体育道德。同时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体育竞赛代表队,通过运动队积极参加在国内甚至国际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来带动更多体育行为的出现,同时在体育行为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加强引导,避免盲目性和间断性,并实施规范的组织和科学指导,才能达到良好体育行为效果,也才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并形成全校和谐共进的局面。

3.2和谐校园的构建为校园体育文化提供营养“土壤”

首先和谐校园是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设施完备,布局合理,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在环境上体现为净化、绿化和美化,在教学教风上呈现为知识化、教育化和人文化,师生爱校知校,遵守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师生时刻关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并积极参与其中,在体育活动中相互交流与沟通,团结协作,共同为目标而拼搏奋斗,形成各尽所能、和谐相处的局面,才能加快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步伐。其次由于学校体育目标与学校组织目标存在着协调关系,学校各项体育活动能够获得学校的有效组织并得到师生支持而扩大,体育文化建设的步伐也因此而加快。再次和谐发展教育作为和谐校园教育中关键,实现了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现个人的和谐发展,满足了和谐教育中和谐的教育关系、和谐的教育内容以及和谐的教育过程的要求,达到了真正的和谐发展教育的目的。最后和谐校园的建设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完善人格的要求。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自律,加强自我修养,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而这正是校园体育文化所倡导的团结协作、和谐发展。

4.总结

校园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和弘扬学校体育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利催化,校园体育文化深层的体育观念有助于塑造“和德”,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体育道德风尚,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协作、追求体育人文精神的境界,而和谐校园倡导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促进师生、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两者合力互动将营造出更有利于和谐精神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出现。

参考文献:

[1]刘芳.校园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再构建[J].山东体育科技,2008,(03):75-76.

[2]何文涛,胡波,顾春先.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结构及文化哲学意义[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3(04):74-77.

[3]贺建峰.和谐校园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构建[J].运动,2015,(15):121-122+4.

[4]赵克宁.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5,(05):52-54.

[5]黄学思,丁荣.高校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11,(02):10-13.

作者:徐瑶 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