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育社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体育社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体育社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

摘要: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虽然在管理、资金、教练、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仍然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行为文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创造者。未来校方可以通过配备专业指导老师、财政激励制度、连接校外体育资源给体育社团及其自身打造好品牌等方面,来优化高校体育社团,从而为更好地建设高校体育文化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体育文化;大学体育

高等教育院校承担着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的体育教育责任,对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体育社团虽然主要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以兴趣类为主导的社团,但仍然是高校体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在没有升学考试压力的大学,学生可支配的时间较以往增多,校园各种各样的兴趣社团占据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而其中体育社团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社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随着千禧一代的大学生陆续进入校园,年轻人对于运动的需求早已不止是强身健体,更多转化为塑形健身以及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而校园内各类体育社团可以满足学生多样的运动需求。同时,高校体育社团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发展起到较大的作用,对高校体育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文化这四个层面的发展均有所推动。

1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

早在2002年,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就在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中明确提出“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加强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学校体育,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1]。足以说明国家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就提出了高校发展好课外体育的要求。除了学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体育社团几乎占据普通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大部分时间,现在的大学生也越来越愿意在自己喜爱的运动上花费精力。在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努力推动下,出现了一批像北大“山鹰社”、清华中长跑协会等在学校甚至社会都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高校体育社团是基于学生群体对于某项体育运动的共同爱好,而自主向学校发起的学生组织,一般由校团委负责,挂靠在高校的体育部,在每学期开学时定期面向全校招新。由于是学生性质的非盈利组织,因而高校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学生自主缴纳的会费,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校团委拨款、合作方赞助、校友赞助等渠道,为其支付场地、器械和教练的费用。而就高校体育社团的运动种类而言,除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以外,依据不同高校的特点和当地地域特色,会有不同运动种类的体育社团出现。比如北方学校的滑雪社、冰球社、花滑社等冰雪项目,广东等南方地区学校的舞龙舞狮社,四季气候温和地区的户外项目运动社,北京体育大学特有的马术场地诞生了马术协会,清华大学特有的三米跳水池为潜水协会的诞生提供的场地保障等等。从各个学校特色的体育社团可以折射出各个学校不同的校园体育文化和氛围。虽然有校园社团的地方就有校园体育社团,但校园体育社团由于其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而容易产生很多问题。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的搜集,目前中国高校体育社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管理过于松散,导致平时正常的训练留于形式甚至无法进行;2)资金管理问题,会费无法承担学生日常的训练安排;3)教练不专业问题,社团无法为社员寻求到专业的指导老师,而导致社团训练过于业余甚至给予了错误指导;4)社团发展模式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往深层次发展并且探索的动力。

2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

校园体育文化包含了校园体育的各个方面,而体育社团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的上位概念是文化,对于文化的结构,社会学家普遍认为文化是由艺术文学、价值信仰、知识语言、科学教育等组合而成的所谓的“狭义的文化”,而成为社会的一个部分。文化一般被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这些也可以适用于校园体育文化中,分别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行为文化,而这四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其中,体育物质文化是指校园里可以代表体育的符号,比如一些体育雕塑和建筑等;体育精神文化是指一个学校自身所特有的体育思想;体育制度文化是学校自己制定的关于体育的各项规章制服;体育行为文化是指在校内开展的各项体育比赛和活动。关于这四者的关系,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外表和载体,是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同时又规范着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是形成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础,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2]。传统的大学体育常常被简单地理解为运动项目中技战术的教学和身体锻炼,一些老旧的教育观念,如“技能论”和“体质论”等,忽视了学生主体的个性差异、束缚了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同时窄化了高等教育机构的体育功能,无法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知,影响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养成[3]。而体育社团对于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不仅能淡化“技能论”和“体质论”等的影响,还能拓宽大学体育文化的边界,将体育运动的主动权转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自身去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积极的去享受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情绪。

3高校体育社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四个方面均能发挥积极作用。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层面,体育社团可以与高校本身的校园体育精神甚至是学校本身精神一脉相传,通过体育的途径,让学生拥有相关的精神品质。比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中体育本身也拥有这样的精神风貌,体育精神中的奋勇拼搏,绝不认输,以及体育礼仪中对竞争对手和输赢结果的尊重,正是契合了学校的校训精神。体育社团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这样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将校园体育精神传承下去。在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层面,体育社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自己社团的团徽、队旗、体育吉祥物等物质性符号,通过物质的载体让体育社团本身充满存在感,并且便于社团的物质文化代代相传,让每一位社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看到这些物质符号,都充满深刻的归属感。而同时,通过无数个体育社团将这些一个个小的体育物质符号串联起来,就可以成为高校体育物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层面,体育社团一定要拟定自己的社团制度,成立理事会、主席团、会长、不同部门等梯队,一切事情按照规章制度办理,并且定期向校团委或体育部汇报。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社团制度,接下来的社团活动才能按照规定举行,否则很容易出现杂乱无章、群龙无首的局面,直接导致社团活动的无序和无效,影响体育运动的效果。而这样严谨的体育社团制度也会让整个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更加完善。在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层面,体育社团所组织的一切体育活动和比赛都是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一部分。学校层面甚至院系都会组织一些大型的体育比赛和活动,比如校运会、校园马拉松、各个单项的比赛等等,但是这些不能覆盖全学生喜欢的一些运动,这时候就是体育社团应该积极发挥作用,不仅为社团本身的学生服务。比如轮滑社组织的校园轮滑比赛或者挑战赛等,就可以把范围扩展到全校,欢迎对轮滑感兴趣的师生们来参加与交流。这样体育社团的一个个力量叠加起来,将会大大丰富校园的体育行为文化。目前来看,多数高校的体育社团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做出这么多贡献,而仅仅将目光肤浅得放在如何运营好社团、如何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如何拉倒更多赞助这些层面。体育社团作为比体育课程更加接近学生的一个组织,应当发挥这种“亲民”的优势,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并不会影响其学业,反而在经过体育锻炼后更加促进他们在学业上的投入,同时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减缓心理压力,让他们成为更加自信阳光的人。由此可见,体育社团不仅在校园体育文化方面有所贡献,让学生置身其中,对校园体育文化充满认同感,同时也对其个人的生活质量、学业、性格等都有促进作用。

4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充斥着整个校园的同时也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无法从课程、从教室中获得的这种文化认同感,可以在体育运动和竞赛中获得,体育所带给他们的竞争品质和团队精神,也可以转换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而体育社团作为学生自愿加入的学生组织,学生在其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他们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亲身去感受甚至去创造自己学校的体育文化。未来希望高校加大对于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给每个体育社团配备专业的体育指导老师,让学生在科学的训练方法下进行体育锻炼;校团委和体育部可以每年给表现优异的体育社团进行财政拨款并且给予表彰,以此激励各个社团形成良性竞争;校方可以连接相关体育项目的当地民间组织资源或校友资源,让学生体育社团走出校园,发挥更多可能性;高校体育社团可以利用好目前发达的网络资源,管理好官方自媒体平台,打造好自身品牌,多去参加相关体育运动的志愿公益活动,让体育社团在当地或者社会发挥更多价值。

作者:陈贵平 潘辉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