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兴起必然性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兴起必然性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兴起必然性分析

摘要:对西安秦岭北麓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兴起必然性进行归纳和总结,认为其必然性主要包括: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保障和助力;城市居民余暇时间增多,消费方式和观念不断更新;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城镇化进程的推动;迎合当地居民诉求;成为青少年重要的实践教育基地;是传统民俗村落自我救渎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西安秦岭北麓;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必然性

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旅游业发展要关注民生,要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要形成独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板块,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新时期民俗文化被赋予特殊的使命,被视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一种重要旅游资源[1-2]。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与文化、旅游、教育、环境等有着诸多联系和融合。民俗体育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人类社会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的传承、发展、保护、挖掘和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乡村是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展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等意义重大。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憩、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3-4]。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是体育文化旅游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民俗体育文化是其重要的载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俗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和核心。时下我国乡村旅游多以农家乐、民俗文化村、民族村和旅游度假村的形式出现。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更能体现区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等,具有绿色、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特征。西安秦岭北麓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兴起有其存在的基础和背景。

1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保障和助力

西安市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目前正在加快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步伐。加快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主抓的五件大事之一。2011年12月30日,西安市政府会议审议通过了《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11-2030)》、《大秦岭西安市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规划“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纲,以实现城乡统筹为领,以促进区域发展为重,以适宜人居旅游为本”为原则,以统筹规划、保护优先、科学利用、严格管理为方针,实现“保一山碧绿,护八水长流”的目标[5]。2013年,户县着力做好精品示范,打造品牌农家乐,其中包括着力挖掘农家乐地方特色文化,将民间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健身活动、民间文艺等融入农家乐进行开发,丰富农家乐内涵[6]。

2城市居民余暇时间增多,消费方式和观念不断更新

城市经济的发展,八小时工作制的普及,以及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的实施,为城市居民参与体育休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倍增。人们需要通过各种体育及休闲活动放松身心,释放压力。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体育休闲、休闲体育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假日经济”“体验经济”等应时而生。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空间不断压缩。秦岭山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成为西安城市居民健身休闲的绝佳之地,城市居民在节假日和闲暇日逃避城市,远离喧嚣,走进秦岭山地,寻求一份幽静。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开始兴起,内容不断丰富,以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时下,生态游、环保游、健身游、休闲游、自驾游成为城市居民双休日、节假日的首选,人们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追求,崇尚绿色、生态、环保。秦岭山地则成为西安城市居民双休日、小长假的首选,家庭、团队、朋友相约成为出游的主要组织形式,未来城市郊区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3城镇化进程推动了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兴起

城市居民生活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高质量的生活方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城市空间不断被压缩和切割,人均体育休闲资源占有率越来越低,人们追求的健康目标与城市生活在发生着背离。节假日、双休日、小长假期间,“溃逃潮”现象明显,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以家庭的形式“逃离”城市,选择到郊区、周边县城、小镇、乡村放松身心,释放压力,享受田园生活。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集健身、休闲、观光、餐饮、住宿、购物于一体,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4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兴起迎合了当地居民诉求

秦岭山地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是一个多文化的综合体,包括道家文化、释家文化、儒家文化、民俗文化、古代休闲体育文化(如蹴鞠、踏青、狩猎、骑射、马球以及棋类等)等。西安秦岭北麓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兴起,将城市与秦岭山地、乡村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关系到“留下来”和“走进来”的现实问题,前者主要是指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留下和回归对“空巢家庭”和“留守家庭”的深刻影响,促进了社会和谐;后者是指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企业走进乡村,共谋发展大业。

5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成为青少年重要的实践教育基地

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是民俗文化的活态化体现。关中地区民俗旅游资源有十几种之多,包括独特的饮食文化、居住文化、穿戴文化、民间手工艺文化、民间文艺、乘行文化等,西安秦岭北麓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村可以将这些文化生动地展现出来,具有以下重要意义:①让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熟悉、了解、体验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和民俗风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②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③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民俗体育文化,铭记历史,感恩当下,展望未来;④通过亲身体验,培养青少年的独立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6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是传统民俗村落自我救渎的一种形式

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古村落,2010年是270万个,十年间消失了90万个,现在的自然村只有200万个左右[7]。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剧,我国量古村落面临着“消失”或“即将消失”的窘境,“现代化”危机、“空心化”趋势、“同质化”倾向是其重要原因。传统古村落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存在形式,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乡村社会更迭和绵延的重要文脉。

7民俗文化资源的丰富度是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加之八百里秦川的庇护和滋养,秦岭北麓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为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提供了基础和可行性。比如白鹿原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文化:我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白鹿原“秦腔”与皮影戏的结合,古装戏剧人物再现白鹿原“社火”,以及白鹿原“锣鼓”、“龙灯”、赶庙会、扭秧歌、赶毛驴、耍狮子、跳底子、走高跷等[8]。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社会组织等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华锐•东智.拉卜楞民俗风情[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1-2.

[2]吴芳梅.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析——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3(5):119-120,132.

[3王海英.浅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2009(1):24.

[4]麻三山.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村开发指标体系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4-19.

[5]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通过[EB/OL].

[6]户县着力打造秦岭北麓生态景观绿色长廊[EB/OL].

[7]冯骥才呼吁保护古村落:十年消失90万个古村落[EB/OL].

[8]赵丽,巩敏焕,董千里.基于民俗文化的樱园农家乐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西安市白鹿原为例[J].旅游经济,2012,10:152-153.

作者:杨华 单位:高密市第四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