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兴起必然性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兴起必然性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兴起必然性分析

摘要:对西安秦岭北麓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兴起必然性进行归纳和总结,认为其必然性主要包括: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保障和助力;城市居民余暇时间增多,消费方式和观念不断更新;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城镇化进程的推动;迎合当地居民诉求;成为青少年重要的实践教育基地;是传统民俗村落自我救渎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西安秦岭北麓;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必然性

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旅游业发展要关注民生,要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要形成独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板块,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新时期民俗文化被赋予特殊的使命,被视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一种重要旅游资源[1-2]。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与文化、旅游、教育、环境等有着诸多联系和融合。民俗体育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人类社会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的传承、发展、保护、挖掘和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乡村是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展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等意义重大。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憩、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3-4]。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是体育文化旅游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民俗体育文化是其重要的载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俗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和核心。时下我国乡村旅游多以农家乐、民俗文化村、民族村和旅游度假村的形式出现。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更能体现区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等,具有绿色、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特征。西安秦岭北麓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兴起有其存在的基础和背景。

1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保障和助力

西安市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目前正在加快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步伐。加快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主抓的五件大事之一。2011年12月30日,西安市政府会议审议通过了《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11-2030)》、《大秦岭西安市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规划“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纲,以实现城乡统筹为领,以促进区域发展为重,以适宜人居旅游为本”为原则,以统筹规划、保护优先、科学利用、严格管理为方针,实现“保一山碧绿,护八水长流”的目标[5]。2013年,户县着力做好精品示范,打造品牌农家乐,其中包括着力挖掘农家乐地方特色文化,将民间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健身活动、民间文艺等融入农家乐进行开发,丰富农家乐内涵[6]。

2城市居民余暇时间增多,消费方式和观念不断更新

城市经济的发展,八小时工作制的普及,以及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的实施,为城市居民参与体育休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倍增。人们需要通过各种体育及休闲活动放松身心,释放压力。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体育休闲、休闲体育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假日经济”“体验经济”等应时而生。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空间不断压缩。秦岭山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成为西安城市居民健身休闲的绝佳之地,城市居民在节假日和闲暇日逃避城市,远离喧嚣,走进秦岭山地,寻求一份幽静。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开始兴起,内容不断丰富,以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时下,生态游、环保游、健身游、休闲游、自驾游成为城市居民双休日、节假日的首选,人们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追求,崇尚绿色、生态、环保。秦岭山地则成为西安城市居民双休日、小长假的首选,家庭、团队、朋友相约成为出游的主要组织形式,未来城市郊区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3城镇化进程推动了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兴起

城市居民生活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高质量的生活方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城市空间不断被压缩和切割,人均体育休闲资源占有率越来越低,人们追求的健康目标与城市生活在发生着背离。节假日、双休日、小长假期间,“溃逃潮”现象明显,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以家庭的形式“逃离”城市,选择到郊区、周边县城、小镇、乡村放松身心,释放压力,享受田园生活。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集健身、休闲、观光、餐饮、住宿、购物于一体,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4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兴起迎合了当地居民诉求

秦岭山地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是一个多文化的综合体,包括道家文化、释家文化、儒家文化、民俗文化、古代休闲体育文化(如蹴鞠、踏青、狩猎、骑射、马球以及棋类等)等。西安秦岭北麓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兴起,将城市与秦岭山地、乡村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关系到“留下来”和“走进来”的现实问题,前者主要是指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留下和回归对“空巢家庭”和“留守家庭”的深刻影响,促进了社会和谐;后者是指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企业走进乡村,共谋发展大业。

5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成为青少年重要的实践教育基地

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是民俗文化的活态化体现。关中地区民俗旅游资源有十几种之多,包括独特的饮食文化、居住文化、穿戴文化、民间手工艺文化、民间文艺、乘行文化等,西安秦岭北麓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村可以将这些文化生动地展现出来,具有以下重要意义:①让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熟悉、了解、体验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和民俗风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②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③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民俗体育文化,铭记历史,感恩当下,展望未来;④通过亲身体验,培养青少年的独立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6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是传统民俗村落自我救渎的一种形式

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古村落,2010年是270万个,十年间消失了90万个,现在的自然村只有200万个左右[7]。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剧,我国量古村落面临着“消失”或“即将消失”的窘境,“现代化”危机、“空心化”趋势、“同质化”倾向是其重要原因。传统古村落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存在形式,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乡村社会更迭和绵延的重要文脉。

7民俗文化资源的丰富度是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加之八百里秦川的庇护和滋养,秦岭北麓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为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提供了基础和可行性。比如白鹿原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文化:我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白鹿原“秦腔”与皮影戏的结合,古装戏剧人物再现白鹿原“社火”,以及白鹿原“锣鼓”、“龙灯”、赶庙会、扭秧歌、赶毛驴、耍狮子、跳底子、走高跷等[8]。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社会组织等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华锐•东智.拉卜楞民俗风情[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1-2.

[2]吴芳梅.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析——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3(5):119-120,132.

[3王海英.浅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2009(1):24.

[4]麻三山.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村开发指标体系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4-19.

[5]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通过[EB/OL].

[6]户县着力打造秦岭北麓生态景观绿色长廊[EB/OL].

[7]冯骥才呼吁保护古村落:十年消失90万个古村落[EB/OL].

[8]赵丽,巩敏焕,董千里.基于民俗文化的樱园农家乐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西安市白鹿原为例[J].旅游经济,2012,10:152-153.

作者:杨华 单位:高密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