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文明古国。流传至今的体育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珍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里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和地位。如今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在切实的保护方案和措施实行下,会更加注重人的重要性,以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文章通过对研究现状和困境做一定的分析,得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手段,从而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西方现代体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欢迎,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却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境。但是,随着国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国家传统文化所吸引,自发地学习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理所当然地被很多人所喜爱,她们自发的开始寻找符合时代进步思想的新发展道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是优秀的历史表现,也是各个民族的风貌呈现,必须做出行动来继承和发扬。
一、保护策略研究现状
(一)区别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需要传承的优秀历史文化,在将它发扬光大之前,更需要将它好好地保护起来,不被历史洪流所淹没,能够顺利地传承到下一代。得益于现在高科技手段的作用,对于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有了更好地方式,不再仅仅依赖于书本,更多的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将其永久保存在互联网中,进行全面的、真实的、具体的记录,可以保管在相关机构的固定网络当中,更加安全可靠,也很方便形成研究资料,可供学习。而这种信息化保存方式是一种静态的保存,但是想要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新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就需要对其进行传承发扬,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继承和发扬,使之能够“活”起来[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各有各的特色,由此形成的体育项目也特别丰富。我们对于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全盘接受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民族特征最突出,又符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育项目,更需要推广传承。而有一些没有办法继续传承的体育文化内容,还可以好好保存下来,作为一种历史符号印记,变成文物供大家研究学习。
(二)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做到信息化保存或是找到继承人就可以了。在传承发扬优秀文化的同时,还得与时俱进,完成现代化创新。民族文化想要重新拥有生命力,除了继承还要创新,否则会重新被淘汰,被历史洪流所淹没。创新是核心竞争力,是新时代的脉搏,也是民族文化永远活跃的秘诀。
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困境
(一)群体认同困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打乱了原本的族群聚居,特别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口选择城镇迁移,由于扎根于民族土壤里的传统文化,有些地域特征,这种人口流动导致的结果就是文化断层现象,新一代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已经缺乏完整的了解,基础概念都变得模糊,而且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也不是特别强烈,更多年轻人会愿意尝试先进的、创新的西方体育项目,而不是守在家乡,去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浮躁的心情导致年轻人无法学会文化传承,这类的人才培养格外困难[2]。以至于现在,许多优秀的文化由于无人传承,已经面临消失。由于城市化的必然发展,人们会自发地向着城镇方向流动,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有些很大的年龄断层,年轻人通常回去城市打拼而不是安心在家学习技艺。但是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下,人们越来越感到空虚,对精神上的满足愈发迫切,这也是现在人们开始兴起国潮,重新开始关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原因所在。
(二)文化传播困境近来,西方现代体育项目随着改革市场的扩大和持续开放,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教育教学方面,都会选择一些现代体育项目作为授课内容。这些现代体育项目,例如田径、体操,竞技性强,参与感强,易上手,老少皆宜,也可以满足人们平时休闲娱乐的需求,中国现代体育几乎是以这些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做不到的一点,也是传统体育文化无法快速进行传播,适用于各类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通常是作为体育发展导向的主体机构,在整个国家体育发展市场下,发挥出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推进进程极其缓慢。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还未有一个很好的效果。在国内的传承发展遇到难题,在国际上更是如此,很难将其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西方相比,我国文化推广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发展管理体制和传播途径,不管是内容、方式、理念或者其他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无法与现代体育项目的传播发展速度相抗衡,这种局面势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一直到找到合适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方法为止。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手段
(一)加快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出现在了大学的课堂上,但是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仅仅以武术的形式出现在大学课堂中,过于片面单一,这体现出我国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知识构建还太过于简单,课程作用体现不出来,呈现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构建成体系,是能够科学的继承和发扬文化的前提,没有理论基础就谈不上实践经验。可以在理论构架完成之后,实地考察,在当地体会民俗风情,深入的体会民族文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反过来推动具有中国新时代特色的知识理论体系的创新,加快传统体育文化学科的建设,抓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内涵,朝着多元化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探索。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要加快传承民族文化的速度,就必须加快传承文化人才的培养,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还能大大缩短传承发扬的进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以武术的发展势头最猛、最受欢迎,也是中国打开国际市场的最好的最具有知名度的一张传统体育文化的名片。但是,武术并不是短短几学期就可以掌握到位的,它需要从小积累才能算是中国武术入门。将武术纳入大学学科之中,可以适当地做一些调整,不要那么严格的筛选武术人才,考核标准也可以放低,只要了解武术的内涵理念,懂得基础招式,培养起对武术乃至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即可。高校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学科化授课,也不能纸上谈兵,可以多渠道的去寻找优秀的传承人才,甚至是自己筹建一个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专业人才,不仅是局限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还可以推行到各大中小学,加大教育投入,增设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知识的授课内容,引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作为传授者,自身的文化素养一定要过关,可以经常参加一些讲座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术能力[4]。
(三)在全民健身中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在能够保证其保存下来之后,都会要考虑到的就是发展问题,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文化传承,在不改变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创新发扬,能够实现广泛传播发展,将其能够强身健体,易于上手,新颖有趣的特点普及到农村、城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成效,通常依靠与天时地利人和,既赶上了全民健身的热潮,也有丰富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在满足休闲娱乐的同时,对经济社会的推动和文化的普及发挥作用。
(四)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一部分的体育项目由于可观赏性较强,拥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可以通过市场化操作来获取经济利益和知名度,开发出合适的、实用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市场化项目是现在资源获取的前提。体育文化产业化之后,能够更加系统科学准确地得到保护和传承,而且在此同时提供了一些经济保障,能够走得更远。同时,产业化市场化是一个好方法。但是,开发要把握住适度原则,不能太过了,不然会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造成损失,使得它失去传承的意义,让一个优秀的文化走向灭亡。旅游市场是传统体育文化开发的重点去区域,开发体育旅游,利用风俗节日来促进经济的交流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体育旅游通常是离不开民俗节日的,例如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一直很受欢迎的赛龙舟等。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优质传播渠道。有专家学者认为,先还原出民俗节日和庆典,然后以旅游作为文化传承发展的土壤,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五)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推广力度全球文化都处于一个极速传播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导致文化全球化,反之亦然。民族文化将来促进作为我国所独有的传统文化,也会成为世界人民的优秀文化成果结晶。如何在这个大环境下,更好地找对传播方式,是我们现在需要仔细研究的课题。特别是媒体新闻,作为官方发言,应该要行使起自己的责任,努力从多方面向大家科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由来以及发展历程,利用自己在舆论导向方面的优势,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在自身已经做到了传承保护的极限时,可以适当地利用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途径,选择新的保护路径,来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推广力度。
四、结语
悠悠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洪流中留下过炫目的篇章,但是在西方体育文化占据大头的情况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何打破僵局,突破认知障碍和人才断层等困境,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在改革开放,不断创新的科技现代化浪潮中,找到面临困境的原因,并且学会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成功经验,培养出新一代的民族文化传承者,进一步培养人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保护好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捷,谢松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策略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7,24(01):42-46.
[2]白晋湘,万义,龙佩林.探寻传统体育文化之根传承现代体育文明之魂——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1):119-128.
[3]马德浩,季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应对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06):95-99.
[4]汪全先,万义,宋彩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困境与消解[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07):51-57.
作者:樊腾飞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