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发展情况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近年来生活方式的转变与信息技术的革新促进了体育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萌生了新的发展态势:“互联网+”体育培训模式。文章以当前“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发展特点、问题为研究重点,讨论未来“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发展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规范市场;产业融合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由传统的线下产业逐步发展为线下和线上两种模式。其中作为新兴产业的“互联网+”体育产业根据业务模块基本可分为“互联网+”体育用品产业、“互联网+”体育传媒产业、“互联网+”体育场馆服务产业与“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我国“互联网+”培训产业起步晚,发展至今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迅速发展和不断成熟的几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影视行业对武术题材电影的推广,刺激了武术培训行业的出现与发展,但形式单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推动了我国体育体制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体育培训产业。但一直到2008年前,体育培训产业处于萌芽阶段。2008年我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同时期国家主席提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有力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随之体育培训产业形成。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优化,“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来临不断改变着经济市场、社会环境及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一、“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发展特点1.“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运营模式形式独特传统的体育培训根据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目的分为多个种类,比如成年人健身培训、青少儿体质锻炼、专业竞技比赛培训等,虽然种类众多,但都只有“培训”这一服务产品。“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培训产业,成熟有规划的运营者布局的“互联网+”平台不仅是培训平台,更是一个信息平台,产品、产品供给者与产品消费者的一个交流平台。除提供“培训”这一服务产品之外,还会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进行外延,比如提供一些实体产品、场馆服务等,将平台模拟其他购物平台,让消费者直接在线上获取更为丰富的资源。2.“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市场需求丰富我国人口众多,所面临的市场容量本身就较大。我国政府不断深入强调“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我国国民体质的变化情况不断提升大众锻炼意识,陆续出台相应政策来匹配相关行业发展。经济发展促进马斯洛需求的上移,大众对于“健康”的追求更为紧迫,除了基础的增强体质的需求,有了个性化的需求,比如塑型。体育锻炼已成为居民首选。这一需求显得更为急迫。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市场需求呈现出丰富且多样化的特点。3.“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参与主体质量不一我国的“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进入门槛较低,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要求较容易满足,监管要求不明确,因此存在产业内的参与主体较多。同时由于我国近几年对体育锻炼、体育考试比重的增加,致使成年体育培训、青少儿体育培训等培训机构的追捧度较高,刺激了行业外的观望者。由此参与主体数量众多,且以中小企业为主。但这些参与主体存在比较明显的特点,“互联网+”体育培训模式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产品相似,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线上教学方式提供教学视频和资料,但是无法进行效果评估与监督。这一系列现象的负面影响程度基本依赖于培训机构的管理模式等自身因素。4.“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有成熟的技术支撑“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的萌芽、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成熟,主要依据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的应用,并且硬件上依托物理芯片,技术手段上依托通信技术、云计算等方面的功能。近十年来,我国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家鼓励提供便利的政策支持,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互联网的应用区域不断衍生,互联网用户规模及普及率不断提高。这些前期基础条件的夯实为“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支撑。5.“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传统的体育培训单一提供培训服务,但是新时期“互联网+”体育培训将培训服务和其他产业基于“联系”“信息”的特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融合。比如,有些企业提供的线上培训软件中还包含教学资源(视频、图书)、体育用品和健康饮食食品的出售;考虑健身运动有一定的风险,可以与医疗保健业进行融合。但这类融合只在一些成熟的“互联网+”体育培训机构里运营,而在大部分培训机构里仍然只局限于单一的服务产品,与传统商业运营雷同。
(二)“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发展的问题1.“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内部参与者质量参差不齐,管理模式不成熟“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进入门槛低,对参与者要求标准较低,因此存在参与者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由此参与者个人的管理水平与理念直接会影响到培训机构的管理模式与效果。根据现有模式,特别是健身类的培训产品,会提供线上教学视频,结合线下的锻炼,但是由于内部教练的变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会造成消费者的体验质量较低。2.“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融合处于浅层次,缺乏辐射效果“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目前仍然是集中以培训服务为主,提供的其他产品种类不多,也不够深入。在各个产业的融合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资源(视频、图书)、体育用品和健康饮食食品的质量无法准确保证。3.市场竞争同质化严重,存在恶性竞争在疫情后,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体育培训市场涌现了大量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之间无法进行一个有效的沟通与协调,造成存在产品同治、项目相似、产品过剩问题,甚至不同机构之间还会相互拆台,扰乱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也使得消费者的体验好感度降低,无法获取高品质的服务。
二、关于“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发展建议措施
(一)政策指引,规范市场,协同发展现代社会信息泛滥,经常出现找寻到的信息为无效信息的情形,而对于体育培训行业的消费者而言,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来筛选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相关的支撑与监管措施并未完善,由此造成了市场上的混乱状态。提供产品的主体没有收到合理的监管,标准模糊不清,这样的基础就埋下了信任危机,特别是采用“互联网+”这样一种新的形式,和以往实体接触有所差异,更容易对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产生怀疑,也正是因此,整个体育培训行业联合“互联网+”的意识并不深刻,不同参与者之间也是各自为战。鉴于该情形,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做好政策的执行与指引工作,对于“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进行规范、整顿与支持,促进该产业发展,也有助于政府经济工作的开展。
(二)转变理念,提升管理水平。由于体育培训的特殊性,传统思维下普遍认为必须在实体场所进行现场学习、训练才能达到效果,这一观念为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两方共同认可。作为体育培训服务提供者,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现实,进行恰当的革新与选择。在运营理念上,要灵活应变,切合现实环境,同时要善于学习,对于经营方式、经营方向以及具体业务要心中有数;在组织结构中,要尽量避免现有体育培训机构存在的人员流动性大、培训效果持续性弱等弊端,对员工的管理要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政策;要充分结合“互联网+”体育培训的特点,不仅将在线模式变成常规模式,更要将其融合到自己的各项经营活动中。
(三)增强产业融合,丰富业务领域互联网所带来的融通与资源是“互联网+”体育培训市场参与者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关键点。特别是不能将这一种模式单独认为是纯粹的体育培训,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其他相关产业进行关联,在体育培训服务的基础上开启新的业务,增加企业新的利润点。比如,线上进行体育培训必然会形成一个信息网络,那么可以考虑搭建一个客户交流平台,收集客户的信息与需求,更好地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指定定制化的服务模块,也能提升业务质量;部分体育培训涉及体育器械的使用,那么可以利用类似“直播带货”的形式,在教授过程中引入产品销售,那么能够扩充企业的业务模块。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内部参与者质量良莠不齐,产业模式未定型,辐射效果弱以及市场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但是我国目前以及未来的市场是十分开阔的,特别是现在的形势,无疑给了该产业强有力的推动力,后期加以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完善,未来建立“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必然也会涌现出优秀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庞兵武.“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培训产业商业运行机制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9,33(1):36-38.
[2]陈珊,张梦凡,金龙.“互联网+”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245+248.
[3]王锋,陈文渊.“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培训市场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1):40-41.
[4]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关于印发《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5]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数据公告[EB/OL].
作者:李潘英 吴耀成 单位:武汉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