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创新

摘要: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不但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还有博大精深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让国家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各国应对全球化、提升本国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少林功夫、太极拳等,它们代表着我国体育文化的精髓,所以在全球化的文化发展中应当将它们作为我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对象,根据体育文化传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通过创新性的措施将我国的经典传统体育文化广泛而有效的传播出去。

关键词: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文化建设发展方面也卓有成效。然而与西方文化相比我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显然不足,无论是各种媒体上还是80、90后年轻人的思想中到处充斥的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岌岌可危。我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统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代表着我国古代人们智慧,因此在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中应当进行有效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宣传,进而有效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一、现代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依据

(一)体育多元化共享的理论基础

第一,理论依据。首先,多元共享是我国文化的重要传统。思想体系差别无关紧要这一点早已被中国古人所认同,来自不同思想体系的内容的共存不存在任何理论上的障碍。虽然中国历史上儒、道、佛三家文化存在的较多对抗和争斗,但是文化背后的却是三者的融合与互动、其次,中国文化有着多元共享的气度。“和而不同”的多元共享思想早在西周就已经提出,其中和即是共享之意、不同即是多元之意。第二,世界接受的理论依据。首先,世界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世界上存在着全人类都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的观念在18世纪就已经提出,而这一观念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深化。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传统会对自身的文化适应方式和文化发展路径造成影响,进而具有不同的应对挑战时所表现出来的调整和适应,而这也就是产生多元文化和多重现代性的原因。其次,世界对共享文化的认知。文化的传播以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为基础,因此无论是在体育领域还是技术层面、价值层面,共享的基础存在于所有文化之间。第三,体育学科的提出。动物性和文化性的双重存在是体育的重要特点,而这也正是既可以在历史学和发生学的层面进行各民族体育文化的多元性的探究,又可以在社会学和人类学层面进行当今体育存在的共享想的探究的原因。首先,人类无差别的动物性特点是体育的本质,这样为文化共享的实践和理论支撑。其次,过去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自身体能力的提升更好的生存,后来随着人们人们抵抗动物袭击、获取食物能力的提升,人们对于体育活动赋予了精神层面的意义。[1]

(二)体育文化多元共享面临的挑战

第一,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在赛场上随处可以看到文化差异,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赛场上,很多非洲人使用“呜呜祖拉”进行呐喊助威,而对于现场其他观众的不得不用耳塞来抵挡这个声音,同时这些声音也为很多国家的世界杯转播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接踵而至的讨伐并没有让南非人放弃“呜呜祖拉”,南非人表示作为南非文化的一部分,大家应当接受“呜呜祖拉”出现在南非世界杯的赛场上。多元性的具体存在是文化差异的本质,但是南非这种个性文化显然在共享的过程中遭遇了困难。第二,中国自身方面的挑战。首先,沉重历史包袱带来的挑战。中国近现代遭受的屈辱历史是中国人对体育的感受、理解、行为方式所植根的土壤。中国体育在背负沉重历史包袱的情况下,对于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无法客观的面对,幻化为由外而内的心理体验是所谓“自信”、“自觉”的本质,由内而外的情感迸发难以实现。全运会与奥运会的接轨就是典型的例子,在饱受争议的情况下人们仍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其次,国际观念欠缺的挑战。体育文化多元共享是一个国际观念,对这个观念进行铺设的过程中应当从发展世界体育这一目标出发,对西方的文化、风俗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但是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并没有在面对全球化的世界时充分掌握全球信息。例如在巴黎网球公开赛的“李娜不为国家打球”实践中能够看出中国体育文化发展已经逐渐打破宏大叙事格局,人们开始用个人话语在微观层面对社会进行解释。[2]第三,体育发展方面的挑战。体育过于工具化是当前我国体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学者认为世界世俗化是产生体育工具性现象的重要原因,虽然体育工具性能够对名族的团结进行强化,但是体育过于工具化产生的深层次问题往往会带来更加负面的影响。政府利用体育来转移民众对社会中不公平现象的关注一些想法在当前社会中较为普遍,让社会民众对社会不公平事件的不平在鸦片式体育的影响下逐渐麻木。[3]

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

信宿、信道、讯息、信源四个要素构成了传统事件的信息路径,该传播路径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经典的传统模式中已经有所体现。但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涉及内容庞杂,各个要素的统说在国家传播中很难实现。以下以少林功夫和太极拳为基础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

第一,相关部门应当对“为”和“不为”进行科学定位。在市场、人才、资金方面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如果有相关部门的政策配套施行,我国体育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指日可待。作为管理结构相关部门不仅要出台相应的发展政策,还应当在国外组织相应的服务。第二,社会团体应当强化“人”与“事”的管理。通过领军人物去除社会团体的官方性质是强化人的管理的本质。通过有效整合人力构建行业协会,并对相应的市场规则进行科学制定,为消费者的需求和权益提供保障。通过举办活动促进内部沟通的有效,进而实现强化协会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目的。协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组织比赛活动,让协会走出去,在传统体育行业的内部逐步建立自己的地位。[4]第三,对传播中的“点、线、面”进行科学定位。要准突破口是定位“点”的要求;与海外建立的“点”保持紧密的联系是定位“线”的要求;在以“点”为辐射,带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海外的区域性发展是定位“面”的要求。第四,将“自律”和“他律”贯穿于个人传播过程。实践中不同素质层次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者都在进行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由于存在派别之争他们往往在外海传播学术研究的争议和对动作理解的差别,最后扩散到市场竞争中。所以,在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中不仅需要传播者的自律,还需要将一个具有规范和监督作用的协会体制构建于这些传播者当中,进而通过传播者的自律和外部施加的他律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国家传播行为进行规范。

(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内容

第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构成。为了更加有利于论述和指导实践的实现,可从技、理、道三个层面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进行剖析。首先,技能是技层面的主要内容,其本质为技术框架,并且能够通过通过学员的模仿直观的表现出来。其次,有关技能的理论是理层面的主要内容。最后,在中国文化的高度上理解技和理是道层面的主要内容。[5]第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选择。通常来说,对技和道的把握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内容。首先,通过委曲求全或丧失自信的“应付”外国文化特征的做法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并不可取。其次,拼命蛮干或孤芳自赏以自异于世界的做法在文化强化的建设中也行不通。所以,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确定应当坚持“分而为二、合而为一”的原则。也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技、理、道分开传播还是一体传播进行确定。

(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渠道研究

第一。大众传播渠道。当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还没有实现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充分利用。例如我国的河南少林寺,虽然采取了通过媒体开展了相应的宣传活动,但是这些媒体的传播存在过于集中的问题,影响力还略显不足。而在太极拳方面。拳师仍然是当前太极拳的宣传主要途径,通过大众媒体扩大自身影响的做法在太极拳的传播中相对较少。虽然实践当中存在一些关于太极拳的报道,但是这些报道通常都是媒体的态度和看法。第二,组织传播渠道。当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仍然是组织传播,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建立在这些组织传播行为上的信息是大众传播能够提供的范围,若对现在的组织传播模式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通常有一级或两级存在于当前的传播层级中,三级传播的格局还没有形成。例如,当前在海外的太极拳传播通常是拳师亲传弟子和拳师本人进行,虽然这种缺少中间环节的格局具有传播信息准确的特点,但是也反映出该传播方式辐射面小的问题。[6]第三,人际传播渠道。与其他传播渠道相比人际传播渠道只能实现较小的覆盖面,但是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中却有着不同于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的特殊作用。无论是在陈家沟的中国太极拳博物馆、还是太极拳师家里或办公室、广府镇地杨露禅故居,都会出现一张醒目的师承图,而人际关系传播正是这种强调师承关系的特有文化的核心传播方式。

(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对象研究

第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区域选择。通常来说北大西洋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东亚文化圈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文化圈的首选。其次非洲文化圈、拉美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不错选择。其中中东文化圈由于受本土文化影响深刻,对外来文化接受程度不高,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文化圈的最后选择。应当注意的是,以上三个层次的文化圈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不行时循序渐进的关系,并不是说只有在东亚文化圈传播开来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后才能在非洲文化圈进行传播。第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群体选择。首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爱好的年龄特征。气功、轻功、硬功、外功、内功是少林功夫根据性质的五种分类,并具有一千多种的武术套路,而通常情况下这些武术套路的表演多采用舞台形势,这样就形成了对各个年龄层次习练者的吸引,这些联系着也能够获得相适应的功夫指导。与少林功夫相比太极拳具有练习者相对单一的特点,根据权威统计美国白人的太极拳练习者中有八成为41~65岁,却小于18岁地练习者。其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爱好者的需求特征。根据相关文献,医疗或者康复是太极拳在海外受到重视的重要原因。很多利用太极拳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治疗心脏病和帕金森病的研究在国外开展,太极拳课在相应的海外医学院也相继开设。同时也有很多外海太极拳练习者具有体验中国文化或掌握太极拳的独特技击技术的需求。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基础,并在及基础上探索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途径。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人员能够较强重视,进而有效提升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鼎,廖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的现状[J].当代体育科技,2014,(8):136-137.

[2]赵明楠,葛春林.也论体育文化多元共享———兼与史友宽博士商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9):61-64,82.

[3]孟涛,蔡仲林.传播历程与文化线索: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历史探骊[J].体育科学,2013,(10):78-88.

[4]王丽娜,亢瑾,兰健.全球化背景下的大众体育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战线,2015,(7):197-198.

[5]卓建南.竞技体育社会价值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7):14-18.

[6]史友宽,张俊伟.再论体育文化多元共享[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38-42,55.

作者:廉建军 王波 单位:嘉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