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比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比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比较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部分高校预科学生体育文化素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体育保健知识、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欠缺;父亲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存在差异;性别的不同对预科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存在差异,男生优于女生。

关键词:高校 学生 体育文化素养

一、研究目的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一直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调查我国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状况,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为体育工作者指导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调整,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阳光体育运动真正在学生中开展起来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方法

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黄河科技学院、南昌工学院、大连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等16所我国部属少数民族预科基地(学校)预科学生做了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14份,有效率87.7%。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体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析。总体来说,学生体育知识掌握情况良好。相比而言,学生运动技术知识掌握情况次之。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较差,例如,25.1%的学生认为“假如踝关节扭伤了,应该停止运动立刻热敷”。学生身体锻炼知识掌握的情况最差,例如42.8%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后半小时可以进餐”是错误的。从调查得出,父亲文化水平的不同对学生体育知识掌握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大致呈正相关;家庭月收入水平的不同对学生体育知识掌握情况存在差异(p<0.05),大致呈正相关;而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所在地、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对预科学生体育知识掌握情况差异不大。77%的学生认为他们是通过电视来获取体育知识和体育信息的;56.2%的学生认为他们是通过与人交谈获取体育知识和体育信息的;55.9%的学生认为他们是通过网络获取体育知识和体育信息的;53.1%的学生认为他们是通过报纸获取体育知识和体育信息的;48.2%的学生认为他们是通过杂志来获取有关体育知识和体育信息的;仅37.5%的学生认为,他们可以通过体育课来获取体育知识、体育信息。在所有的获取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途径中体育课排在最后一位。以上说明,学生平时对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获取还是相当主动的,电视、与人交谈、网络、报纸等都是他们获取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体育教学中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传授力度还不够,有待加强。

2.学生体育意识情况比较分析。调查显示,学生有较强的体育意识。例如,88.3%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能得到很多乐趣;95.4%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身心健康、消除身心紧张和疲劳,而且可以提高生活质量;92.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学会1-2项体育项目,使我们终生受益;65%的学生认为通过上体育课,能使自己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而有35%的学生对“通过上体育课,能使自己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持怀疑态度,说明我们的体育课无论是体育技能还是体育健康知识都需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我们的体育课充满信心。性别差异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1),男生的体育意识优于女生;而不同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等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体育意识影响不大。

3.学生体育欣赏水平比较研究。调查显示,有50.2%的学生不赞同、不太赞同或不清楚“在体育竞赛中即使裁判员出现错判、误判,当场也应该服从。”说明相当多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受过体育比赛的熏陶,或者说不经常观看、欣赏体育比赛。性别差异对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男生优于女生;家庭月收入的不同对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存在差异(p<0.05),大致呈正相关;父亲文化程度的不同对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存在差异(p<0.05),大致呈正相关;而不同家庭所在地、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等对学生生的体育欣赏水平影响不大。

4.学生体育行为现状分析。整体来说学生的体育行为基本上呈正态分布。调查中有38.1%预科学生除了上体育课从不参加体育活动;仅有7.8%的学生“为了体育活动常常花钱购买体育用品”,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很少或从不“为了体育活动常常花钱购买体育用品”;仅4.7%的学生经常“课后复习体育课上学习过的内容”。这表明,我们的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呈脱节状态,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体育行为服务,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学生对体育课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不是十分感兴趣。性别差异对学生的体育行存在显著差异(p<0.01),男生体育行为优于女生;而家庭所在地的不同、家庭月收入的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等对学生的体育行为影响不大。5.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调查可知,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是驱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其次是通过体育运动娱乐消遣、培养自信心;同时在体育运动中促进人际交往、缓解精神压力也是预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这表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除了共性的动机之外,男、女同学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女生偏重于减肥健美,男生偏重于已形成了运动习惯。在调查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紧张和缺少体育场地器材;其次是怕累不想运动和没有适宜的体育项目;再次是没有恒心和没有合适的伙伴。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相当大的,这更需要体育运动来调剂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另外,体育场地器材条件改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与同学之间融洽的体育合作关系等都是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1.结论。

1.1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体育运动状况呈脱节状态。体育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知识有待加强。

1.2父亲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对预生体育知识掌握情况、体育欣赏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大致成正相关。

1.3性别差异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优于女生。

1.4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2.建议。

2.1在体育教学中适当融入中华武术文化元素,弘扬民族精神,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对女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力度。

2.2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体育保健知识、体育锻炼知识的传授,以1到2项体育运动项目为载体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培养。

2.3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欣赏大型体育比赛,提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

2.4学校克服困难提供足够的体育场地器材,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把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宋太成.教育论丛[M].北京:中央族大学出版社,2006前言.

[2]张强.如何在教育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EL].

[3]骆伟.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95-97.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

作者:朱凌艳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