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为使校园体育文化更好地扎根于基层教育,笔者就当前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思考性对策,以期能有抛砖引玉之功效。
1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很多学校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整体规划,强调层面部署,往往忽视了体育教师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的构建需求。实际上,由于体育教师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且无可代替的。体育教师不仅主导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整个过程,而且他们的思想境界、行为举止、学识修养等都会潜移默化或者直接影响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败。可见,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体系过程中,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从笔者对本地区体育教师现状的调研情况来看,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只精通或擅长某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而对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关知识的掌握则十分欠缺,导致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举步维艰。事实上,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所有常见体育运动项目的相关知识,达到基本熟练运用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掌握各种比赛的组织编排和裁判工作。基于此,除了体育教师自身的努力外,学校应积极提供平台为每位体育教师“充好电”,让他们在继续教育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如组织参观学习、聆听专家报告、聘请专家指导、参加专业培训等。当然,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定是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其本身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如果学校层面能够在此基础上,创造让每位体育教师的智慧和才能都能发挥的机会和条件,积极营造民主的、向上的学术气氛,充分赋予每位体育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让体育教师甘于奉献自身的教育岗位,那么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一定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1.2着力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校园体育文化是由学校广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里强调的是广大师生,缺少教师这一群体的参与,至少可以说是一种残缺的校园体育文化。笔者曾调研过本地区部分中小学,发现教师作为群体之一真正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比例较低,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时下的大课间活动,各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很多学校的大课间仅仅是学生的活动、班主任的监管和体育教师的组织,办公室里埋头备课、批改作业的教师们浑然不知外面轰轰烈烈的场面,偶尔站起来转转脖子之后,又安静地坐下继续着自己的事情。试想,如此的校园格局能构建好校园体育文化吗?这方面,笔者非常肯定魏书生的做法。时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的魏书生,非常重视师生的体育文化建设,在他的带领下,盘锦市所有中小学全员参与的大课间活动争鲜斗艳,彰显着学校体育文化的风采,丰富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并以其特有的育智辅德功能,发挥着巨大的教育潜能和深远的教育影响。学校应关注每一个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积极营造愉悦和谐的校园体育氛围,让每一个人都“好动”“能动”“会动”,以达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总体上的和谐。特别是在当前紧张而繁杂的工作氛围下,教师的身体健康尤其值得关注。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过程中,学校层面应把“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扎根在每一位师生心中,如此可以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使其建立正确的体育观,真正体现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所在。
1.3努力拓展课外体育活动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的宗旨主要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在此宗旨指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时下最有效可行的活动当属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其特点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工作复杂、牵涉面广、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得好坏,将直接影响校园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首先,由于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如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域气候、学生特点等不同,决定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均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决不能“照搬照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逐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外体育活动,并最终融入到本校体育文化体系中。其次,学校要积极鼓励创建具有本地域、本校特点的体育兴趣小组或体育类社团,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发地进行课外体育训练、群体竞技活动的交流,以点促面、以面带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这样的组织一旦在校内形成规模,将会全面提升师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促使校园体育文化得到科学、持续地发展,从而为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计划服务。此外,学校还要不断加大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力度和经费投资。并将课外体育活动与业余训练、校外活动等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结构,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底蕴。当然,鉴于目前的基础教育体制,各中小学校尤其是中学,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发展水平尚低,甚至部分学校还存在着“挪用”课外体育活动的现象,课内外一体化在实践中难于落实,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冲击较大,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深层次考虑这一问题,以期更好地发展校园文化。
2制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瓶颈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论述,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赋予了全民健身运动新的内涵和外延。在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道路上,作为学校体育,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字路口”。在此大背景下,中小学体育工作既面临着发展的契机,也存在着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制约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管理层面的意识和理念。
2.1意识不强
笔者曾参观过一所学校,该校在体育器材的配备上确实让人叹服,但遗憾的是,不少器材的一尘不染着实让人匪夷所思,原来这些器材的配备是学校为了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达标而准备的,至于让广大师生的使用,校方甚至还有“吝啬”的嫌疑。试想,如此的管理模式,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根本无从谈起了。另外,在管理中的急功近利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最具“代表性”的现象,为了展示学校形象,大小活动中让学生“翩翩起舞”,观者赞叹不已,做者沾沾自喜,“临时作秀”成了不少学校对外展示的“关键词”。再看平时的校园,学校俨然成了一座“孤城”,大门紧闭,“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了永恒不变的主题。这些做法至少可以认为学校领导层的体育意识不强,当然,这样的教育思想是永远建不成真正的校园文化的。
2.2理念不新
一所学校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上,而且更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富有特色和个性上。当今的中小学,应该以理想教育为主题,贯穿于整个校园文化的构建中,从而积淀校园文化内涵,推动校园文化纵深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也不例外,它需要在一定的办学实践、时间的积累以及学校管理者先进理念的引领下,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个意义上说,校长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人物和核心力量。当前,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脱节现象比较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者的理念不新,甚至因循守旧或盲目“拿来”。一些校长外出考察,对所考察学校的办学理念不闻不问,只对吸引眼球的形式和内容“求知若渴”,当然要其深化校园体育文化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校长必须要有最前沿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并在其先进理念的引领下,营造一种健康文明、竞争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每一位师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校园体育文化则更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在我们逐渐从大教育向强教育迈进的关键时期,怎样营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德银,龚德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3).
[2]刘铮,滕炜莹.论校园体育文化[J].体育文史,2001(4).
作者:郭小波 单位:巢湖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