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体育文化节的认知与思考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体育文化节的认知与思考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园体育文化节的认知与思考探索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有效措施。能推动学校全面发展,能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育文化节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学校应如何开展体育文化节,让学生达到锻炼的目的。笔者尝试从传统的体育活动转变,让学生了解体育文化节,从而加大对体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完成课标的基本理念和目标。

关键词:素质体育文化节 锻炼

一、课标的描述与理解

最新的《体育与健康标准》对学校体育课程实施和要求有了新的标准,也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更加指明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力度”。这句话阐明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离不开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培养,学生的体质健康很重要,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体质问题。而课标的教育理念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健康的学习,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受益。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从中学到如何交际和合作,形成人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出于这样的理念和目标,笔者认为,简单的学校体育教学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形式———运动会,是不能达到要求的。运动会的缺陷在于只能一部分学生参与,局限性比较强,虽然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但是它已经趋向于竞技体育的“更高、更快、更强”目标发展,不能满足健康的指导思想。所以,学校体育的活动形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打破局限性,做到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和全面化,使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受益。

二、选题背景

校园体育文化节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是在运动会的基础之上的活动形式。笔者之所以选择此项内容,是因为通过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比,我国的竞技体育在世界可以说是名列前茅,金牌总数的第一证实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强大,大大增强了国人的自尊。那么,面对如此强大的竞技体育,我们的校园体育又怎么样呢?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学校体育课开展不好,部分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加之由于安全问题,避免伤害事故,导致对体育的不重视;“阳光体育运动”虽然提出,但是有多少学校按照实施意见在执行呢?怎样才能把体育强国转变成体育大国。面对种种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体质健康尤为重要。笔者尝试从传统的体育活动转变,让学生了解体育文化节,从而加大对体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完成课标的基本理念和目标。

三、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化节的理解

1.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指通过体育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在调节自身情感,协调群众关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广义而言,体育文化是指丰富人类生活,满足生存需求,以身体为媒介,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

2.体育文化节。

体育文化节应是在学校指定的时间段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或是学生展示成果、或者举办校庆等),集中展示学校体育文化活动,意在与发扬、创建、传承校园体育文化。但由于地域、风俗、习惯不同,加之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有所差异。校园体育文化节的举办形式、内容和方式也有不同。

四、校园体育文化节的策划原则

1.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意要与办学理念相结合。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学校所有活动要遵守三个问题实施,即: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办学理念的提出,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那么,办学理念提出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笔者经过多方查阅,总的来说,办学理念应该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和特色提出;并且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的创新和转变。使学生适合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背景,让学生更方便地融入到当今社会。当然,学校的办学理念理所应当支撑着学校体育工作,从而作为学校体育文化节的根基。从大的方面说,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日益下降,教育部就提出了增强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就应在学校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指定适合学生基本情况的体育文化节,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从不喜欢上体育课,不喜欢锻炼身体转变成为对体育产生兴趣,进而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体育文化节,也就成为学校运动会的衍生品、加强版、创新体。

2.学校体育文化创意要与校本文化相结合。

校本文化是学校经历千锤百炼不断探索出来符合学校自身发展规划的内部文化,它是以学校的制度筑建和学校的思想传统为根基的。校本文化经历过学校历史的积淀。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也伴随着现代化的因素。校园体育文化则是校本文化的一部分,他不是想入非非的形成,更不是天马行空猜想。学校体育文化是以校本文化为大前提的,是彰显学校文化的名片,展现学校特色的报告。

3.学校体育文化的创意要与学校的现有条件相切合。

曾经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考虑自己的能力,在学校基本资源能力范围之内,开展学校体育文化节是当今社会提倡的合理利用资源的最好体现。像我们所在的农村学校,因为受经费和场地的限制,我们的体育文化节不应该太铺张。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动手制造一些符合学校文化的运动项目,例如:布球、沙包、滚铁环等。这样的运动项目既能让教师们回忆童年,又能让学生们了解和学习新的游戏,这些游戏场地要求低,制作成本低,制作材料随处可见。所以,笔者认为体育文化艺术节,要符合学校的基本条件,换句话说就是要接地气。这样的体育文化节才办得有意义。

4.学校体育文化的创意要与学校的体育教学相符合。

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课上学习的体育知识与素质训练是课程外现在的直接接受的。但是,教学中隐含的不能直接体现出的教育目的,如:德育教育、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学生能否体会,这是体育教师不能诠释清楚的。而体育文化节,在学校基本教学课程的基础之上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这些素养。不仅提升了学生参加了体育锻炼的兴趣,还帮助学生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互助的精神。而从德育教育的角度讲,吃苦耐劳,团结奋进是体育的根本所在。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参加劳动的机会很少。学生们基本不知道什么是吃苦耐劳、团结奋进。即使是知道,也是从书本上领会到的,没有亲身去体验过。而体育则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们从抽象的感知转变成亲身的体会。体会什么是坚持、什么是拼搏、什么是互帮互助、什么是不抛弃不放弃。经过体育活动的历练,让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什么是集体荣誉。所以,具有创意的体育文化节可以从德育的角度出发,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基于运动会的基础之上对体育文化节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在国际赛场上,中国体育运动的兴起与强大有目共睹,学校运动会也基于这一目标,从本身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转变成了学生竞争比拼的现象,从本质上说是走了弯路。但是,运动会的魅力是体育文化节不能体现的,运动会是不能被否定的。那么,学生体质素质的下降也是不能被忽视的。创设体育文化节的目的就在于遵循学校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体育文化节的改革就应基于学校体育活动的本质,让学生从被动的参与体育活动转变为主动参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进来,使体育文化节成为学生自己的节日,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培养一些体育骨干,锻炼一些学生骨干,发展一些人才。这样既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也完成了课标要求的“健康第一”的原则。

六、结论和建议

开展具有学校本质特色的体育文化节,应遵循学校的教学理念,符合学校的发展目标,继承学校的传统习俗,打造学校的风格特点。这样才能在学校文化中立以一足之地,才会得到传承与发展。学校体育文化节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完善的体育文化节可以推动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开展学校体育文化节从学校本身来讲,学校相关领导应该重视并予以支持;从体育老师来讲,老师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出点子、想办法,创造出别出心裁的体育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从家长的角度讲,家长的观念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对于思维不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家长应该时时地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不能一味地强调文化学习而忽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只有多点齐发,上下联动,学校体育文化节才能办得精彩和新颖。这样也能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达到对学生锻炼的目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岳春峰.名校校园文化构建力[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吴晓红.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J].职业时空.2007(13)

[3]许瑞勋.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审视与创新研究:构建体育教师教育新体系的理论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4]董天义.通过“标准”与“大纲”的比较略谈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体育教学.2002(02)

[5]蒋心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戴立军 单位:天津市宝坻区黑豆窝中心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