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分析(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将目前高校体育文化人的核心竞争力要素调查分析出发,浅谈了加强高校体育文化人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切实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机制,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通过高校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建立健全以体育文化为中心的核心竞争体系,促使高校学生形成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复合型人才,以强有力的竞争力优势促使高校与社会形成文化传承的态势,从而切实满足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体育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核心竞争力
高校体育文化,通过高校教学、比赛、课外活动等内容形式,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有利于加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高校体育文化人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高校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一方面,以良好的品德素质和文明建设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建立健全体育教学机制,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完善有效的学校评价制度下,引导社会和高校加强对人才培养的评价,在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提高整体毕业生质量,促使高校群体学生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以整体化和系统化为导向,明确制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以社会就业要求为基础引导高校体育文化充分发挥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适应程度,从而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切实实现高校体育文化人的核心竞争力优势目标。
1目前高校体育文化人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1.1通过社会人才需求和用人市场相关调查显示,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最看重高校学生的素质包括爱岗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政治素质、身体健康、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与此同时,也十分注重所招聘员工的独立工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1.2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校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与社会就业要求的满足程度,因此,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引入良好的素质教育体系,加强高校体育文化人核心竞争力要素的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从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激发高校学生参与一切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体育文化的渲染中树立全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高校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切实建立健全社会需求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
1.3在完善的知识结构引导下,形成综合素质的基础层、中间层、发展层和最高层,从而,在高校体育文化作用下,以人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为突破口,借助外在力量,激发高校学生自身潜在能力,最终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树立全面积极的态度、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竞争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切实满足就业需求。
2加强高校体育文化人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2.1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必须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将教学、活动与全面发展等特点集于一体,建立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切实加强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一方面,必须加强素质教育与体育文化的引导作用,促使高校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拓宽相应的知识领域,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下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从而通过体育文化引导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在认真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工具应用类知识,从而为理解和学习体育教育科学、体育社会科学等知识提供动力,从而在知识交叉、融合和运用的基础上加强高校人才个人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引导高校学生淡化专业界限,,积极拓宽专业知识面和专业方向,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引领下促使学生专业向多元化化方向发展,从而通过具体的社会核心竞争力培养,切实实现人才复合型培养模式。在提高具有创新思维的体育教育人才时,促使其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锻炼和竞赛等中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促使人才培养从传统单一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从而为社会发展提高更有优势和竞争力的人才。
2.2充分尊重体育文化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导向,充分尊重体育文化的发展规律,从而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首先,必须注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建设,将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任务中来,切实加强高校学生爱岗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精神与与积极进去精神的培养,引导高校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意识,以积极全面的态度参与体育文化建设,从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与修养,加强对体育文化建设事业的热爱,在牢固的专业思想下切实加强自身对思想政治内涵的认识,最终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加强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重点培养,以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和团结协作,从而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工作和学习上切实实现合作精神的培养,提高自身核心素质的培养、切实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最后,必须树立全面的改革创新意识,在健全的体育文化体系中树立竞争超前意识,切实从实践活动中加强对新信息、新知识的接受能与培养,从而以社会发展为背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课外知识,实现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引领下,勇于探索,寻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为自身、高校以及社会切实做出贡献。
2.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积极加强高校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
通过高校体育文化加强高校学生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主要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积极加强高校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主要是通过体育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激发参与各项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活动中加强高校学生对新环境与新生活的适应能力,促使高校学生在掌握基本能力与相应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对社会需要的适应层面,在体育教育文化中建立较强的专业学习能力,切实加强文化课学习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通过体育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基本能力的掌握,促使高校学生在活动中具备良好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在竞赛形式中加强自身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从而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与自学提高能力,最终实现高校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知识交叉与综合运用能力、竞赛组织与现代化能力、管理与指导能力以及思想教育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促使高校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以核心竞争力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引导高校学生拓宽专业方向的同时,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充分尊重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以较高的文化教学起点为基础,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程度,在具体的指导思想下促使高校将知识传授与人才培养、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将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从而丰富和更新高校体育文化内容的新思路,正确处理文化学习和个人素质的培养关系,切实提高高校学生自身适应能力。
2.4以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高校体育文化人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必须坚持以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切实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要求,加强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深入改革,在文化建设的引领下,引入大量现代科学知识,切实改革高校文化课与体育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各种方法,实现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培养,为核心竞争力培养提供保证,以课堂教学和文化建设为中心加强高校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向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化方向转变,从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方向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强高校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手段的应用,在扩大信息量的同时整合各项资源,切实加深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从实践活动中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加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以科技发展与知识更新为提出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观,以较好的学习能力促使高校学生加强对生活各种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从而在素质教育的根本作用下,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发智慧潜能,形成高校体育文化人的健全个性竞争力;最后,以良好的实践创新精神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文化知识中培养高校学生对工作岗位的创新实践,从而从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教育出发,以良好的人文学科教育不断陶冶高校学生的情感,培养高校学生高尚的情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5以开放式教育为核心加强高校学生人才身心素质的培养
加强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人才培养杨柳,注重高校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良好的运动技术知识为基础、以开放式教育为核心切实促使学生实现全面素质发展的目标。首先,引导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洪流中,加强高校学生整体能力的转变,在体育文化建设中,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教师和学生从从传统的教学观中解脱出来,以创新型的学习观为导向,通过体育文化的引导作用加强高校校园整体文化的建设,加强高校学生自我开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切实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心促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在积极应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从活动中善于观察和发现,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和身心素质的培养,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找出核心竞争素质,以核心竞争力优势满足知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以文化传承为导向调整科学文化知识结构,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必须积极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将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加强高校专业课学习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高校学生心理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增加系统性强的选修课,以开放式教育体制积极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切实实现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目标,从而引导高校学生学会做事、做人,形成高校体育文化水平下的全方位、全系统的育人环境;最后,实现践行个性教育模式,充分尊重高校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目标,从而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下,加强高校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秉承全面性和自主性的基本原则,培养高校学生和谐自然、积极向上的个性,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将身体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最终实现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目标。
3结语
总之,在高校体育文化下,加强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高校办学特色与文化建设,以特色求发展、以文化求生存,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充分尊重体育文化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强高校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加强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开放式教育为核心加强高校学生人才身心素质的培养,最终实现高校体育文化下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叶丹.浅谈高校核心竞争力——基于高校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人才,2010(22).
[2]庄政.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J].贵州体育科技,2008(1).
[3]王红艳;李林涛.浅谈高校体育文化[J].才智,2010(23).
[4]陈瑞祥.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3).
[5]高桂银.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9).
[6]鲁红.体育课程的人文精神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7]李钢.知识经济时代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对策[J].科技进步,2003(8):159-160.
作者:朱晓红 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第二篇: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经过长久发展,所产生底蕴对建设高校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为了加深对民族体育认识、丰富高校体育文化内涵,展开了研究,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出发,进一步分析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并针对民族传统体育促进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作用和必然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积极影响进行详尽阐述,希望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肓;体育文化;高校校园;影响
1.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所谓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是借助校园场地,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共同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从活动中感悟并吸收到体育精神和意义,具有独特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由此而形成的文化观念和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有体育精神、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技、体育设施、体育表演和体育道德风尚等与体育所相关的众多因素,由于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殊性,所以在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高校学生和教师是其发展的主力军。
2.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家针对民族体育教学已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针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多彩多样的特点,在高校体育教学设置方面,已有部分高校设置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并且所开设目标是为了培养民族体育教师,以便更好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在另一方面,针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课程设置方面,已经开展了更多的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课程,如民族武术、跳绳、秋千、拔河、毽球和爬杆等传统体育形式。
3.民族传统体育促进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作用分析
3.1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教育作用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体育形式与国家教育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传统体育之中的众多形式对于整个高校之中的体育发展有着建设性的促进作用。中华民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民族体育的历史积淀也是具有更为深刻的发展历程。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项目对于整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民族体育运动是在长时间的人类运动之中产生和不断变化的,同时民族体育运动带有更多传承性色彩,对于民族发展和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3.2便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
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往往对于运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没有太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高校运动场地的众多限制因素而言,往往具有自由、豪放的运动特征,这点非常符合高校学生自由的心态,所以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要能够针对性的去进行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工作,因地制宜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3.3民族传统体育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高校中的学生往往来自于国家的各个地区,个人生活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往往千差万别,尤其是对运动的热爱程度和个人的身体素质往往存在众多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校之中去进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对于那些竞技运动条件略低的学生来说是一项福音,在众多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发掘学生身体中的运动细胞,使他们获得运动中的乐趣,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学生体育教学和发展高校体育文化有重要意义。
4.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影响的必然性分析
4.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符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求
在整个教学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能够对高校体育文化进行不断建设和发展,而且要能够与时俱进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发展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素质综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个人精神价值观念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4.2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适合终身体育要求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更多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下产生发展的,更多的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所以在更多方面,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终身运动的观念不谋而合。民族传统体育不过多去参与竞技运动,体现出民族团结、协作、配合、共享快乐的集体形式,更多的是为了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形式丰富多样,能够更多的去进行体育活动的运动。所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运动特点针对性地去自主选择运动方式。
4.3有利于遏止竞技体育异化现象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对民族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体育文化发展方面,对于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所以需要我们去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和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自身的文化底蕴能够更多的影响到现当代的竞技运动,能够培养高校学生热爱祖国以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以及丰富高校体育运动文化的形式和内涵。
5.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积极影响
5.1有利于增强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高校体育发展不仅仅是需要众多体育运动项目参与,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高校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有体育运动器材和体育运动设施以及体育开展的重要载体。只有能够保证体育物质文化的满足,才能够保证体育运动文化的科学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通过体育物质进行体育运动能够更好的建设体育文化,才能够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5.2有利于深化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为整个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注入新鲜力量,学生通过学习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项目,能够形成坚定的意志品格和精神素养,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为学生的思想精神和道德品质增添新的力量。比如通过中国传统的太极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个人世界观的认识,对于世界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而且通过对武术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树立起一种拼搏奋进的思想,同时学习武术能够锻炼学生的精气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6.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高校建立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全面分析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式的基础上,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加入武术、拳击、跳绳和太极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通过研究能够看出民族传统体育便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和顾及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在高校中开展民族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强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有利于保证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和有利于深化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科学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成锦环,刘学磊,王晓东.刍议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J].才智,2015,36:187.
[2]孙玲娜.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积极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59-161.
[3]蒲西安,莫儒强.四川省普通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4:108-111+24.
[4]刘贞情,张影松,王洋.开展民族传体育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J].科技视界,2014,03:165+255.
作者:陈文灿 来勇
第三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分析
摘要:体育文化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论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与特征,进而探讨其功能,以此来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向前进步,养成师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提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体育文化;特征;功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双重属性,既可以划归为校园文化的范畴,又可以划归为体育文化的范畴。它既可以帮助学校养成良好的校风与学风,也可以帮助学校开展体育活动与助推师生身心健康成长。但是,当下部分学校并没有足够重视发展体育文化,造成体育文化还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价值。而这主要归因于高校尚未认清体育文化的特征、功能,没有足够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因此,各高校应该认真解读校园体育文化的深层涵义,科学把握其特征、功能,以更好促进体育文化的建设。
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性文化[1],师生广泛参与其中,是一种以体育活动为主的文化类型;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文化一样,具有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的界定。广义上来说,它被限定在了高校之中,以师生为主要参与者,教师通过开展体育教育教学以及其他相关的各项活动,如体育赛事,来达到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创造出来的物质层面的东西(如: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如:体育精神、学生心理素质等)都属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2]。而从狭义上来说,它专指精神方面的内容。笔者在该文中采用广义上的概念界定。
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虽然隶属于校园文化这一大的范畴,但是也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特征。
2.1内隐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本质上来讲,摆脱不了自身的文化特质。它以内隐的形式,隐蔽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的发展,使得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并产生与之相一致的行为。一旦高校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对于提升集体荣誉感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2.2时代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其他类型文化形态没有本质的区别,来源于时代,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这是不能规避的事实。时代在不断进步,高校体育文化也随之得以丰富。高校是教育工作开展之主要场域,也是重要场域,属于社会文化大系统,必定会受环境影响。高校这一特殊场域孕育出来的体育文化,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与其他社会因素有或多或少的关联。当下体育精神的时代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高校体育文化,使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2.3多样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主要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开展各项活动,而且高校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课余时间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师生都可以自主选择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令人可喜的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意识到,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单靠一两节体育课是远远不能够的,必须将课内与课外的体育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课外多姿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有体育课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对于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很高,有利于全新健身、终身教育的实现。与此同时,学生个体存在很大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2.4全面性
高校校园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吸引更多师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全方位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自主能力等多层面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会到集体的荣誉感、参与体育活动的愉悦感以及完成体育项目的成就感。除此之外,还可以促进学生美学素养与审美价值的养成。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只是针对体育这一方面的内容,它更注重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方位的、全面性教育。
2.5层次性
在不同分类依据下,高校体育文化有许多种层次划分。从内容来看,有专业性与一般性之分;从活动类型来看,有竞技型和健身型之分;从形态上来看,有以耐力、速度、力量、平衡与协调、锻炼与提升智力等不同衡量标准的体育文化。师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项目,这一特性也使得越来越多师生参与进来。
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高校逐渐认识到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并通过体育课教学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与体育能力,以最大限度展现出体育文化的功能。
3.1教育的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业余文化[3],会潜移默化地将体育知识与能力作用于学生。很多人将体育限制在了狭隘的竞技性活动,而忽略了它其实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架构。高校体育文化中,体育教育占据一定地位,学校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养成一定体育能力。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首先,体育课的教育教学。相关课程的安排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其次,环境熏染。高校完善的体育场所与设施、器材等物质文化,以及其他的制度、精神文化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环境的熏染,营造一种特殊的育人环境;最后,一旦将这种文化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与活动,那么就会一生受益。
3.2健身的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只不过将体育活动限定在了高校这一特殊场域,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体育文化范畴之内,其具备健身功能不言而喻。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个体差异组织开展不同类别的项目与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而学生亦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项目,在教师指导下,达到更高层次的健身要求,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健康保障[4]。
3.3美育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与追求美两者间并不矛盾,而且两者间联系十分密切。一方面,体育运动并不缺乏美——优美的动作、健美的身材等都可以达到美的享受,甚至激发对运动美的追求,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标准,养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另一方面,师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也可以使自身达到运动美的目标。
3.4导向功能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体育运动除了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以外,更重要的影响在于社会影响力,大学生走进社会后能将在高校形成的体育意识与能力带给其他人,促进整个社会体育氛围的养成,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开展。3.5创造与超越的功能创造与超越是体育文化中最具文化意义的功能。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竞技型的体育活动必然存在打破记录——这一现象就是对原来记录的超越,同时也创造了新记录;健身型的体育运动中也存在个体自身的超越与创造。同时,这种精神养成后,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超越自己,创造更高价值。
4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为校园文化之表现形式,对于提升学校整体形象与知名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意义。高校应该科学认识其特征与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展示全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练志宁.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功能、地位及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6):8-10.
[2]陈灿辉.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8(5):90-92.
[3]蔡继云,亢瑾.浅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J].科技视界,2012(8):136-137.
[4]伍建军.论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功效及构建途径[J].广西教育,2012(19):152-153.
作者:郭炯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第四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策略探讨
摘要:高校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在精神层次建设、文化层次建设与文化层次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不利于体育文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强化舆论宣传作用,树立特色体育文化品牌的理念,设立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主题,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从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就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几点有效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重难点策略
1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师生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学校校园文化直接体现在学管工作严格、科学、有效,班风稳定、校风和谐,毕业生整体质量高。在职业教育学校招生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学校能够始终保持进口旺(招生)、出口畅(分配),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作用
2.1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既厌烦上体育课,又喜欢体育活动。这种奇怪现象是因为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技术学习所造成的。该校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过程中,针对职业教育生源综合素质(特别是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客观事实,借鉴基础理论课的教改经验,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愉快体育教学和分层教学,使体育教学收到实效。认识学生,尊重学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要看到每位学生的优点,在公共场合使其得以展示,体现学生自身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降低标准,只要坚持跑下来就是进步,从而实现最终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对“游戏”、“玩”的本能需要,以学生心理、情感需求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实施教学。使不同组、不同“层”学生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境的设计、组织形式和教法的选择以及教材创造性运用,都紧紧围绕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通过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实现师生关系民主,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保障,内在动力得到充分调动,不断提高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圆满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2.2通过组织与开展大型体育活动,体现校园文化理念
要想组织好全校性的、大型的体育活动,这就需要加强多部门的团结与协作。而往往这些活动,又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加强养成教育,体现班集体凝聚力,反映班风、学风、校风的重要学校体育工作,比如:一年一度的学校田径运动会,每天的课间操组织工作等等。学校田径运动会,作为一项全校性的体育工作,我们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加强多部门的协作,分工明确。根据学校场地条件,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拓展比赛项目。其中,每班10男(每人跑200m)、10女(每人跑100m)的20人3000m大接力项目深受师生喜爱。通过运动会,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班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2.3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创建文明校园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体育课程、运动竞赛、课外体育活动和对外体育交流等多种形式。
2.4“育德于体”,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素质普遍下降,不单纯表现在学习成绩方面,还表现在思想品德等方面。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是非常普遍的特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体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增强他们团队意识,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待人处世习惯,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虽然每个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所不同,但务实精神、法制精神、公正精神是职业道德中共性的内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的道德要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习惯提供了现实的活教材。
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难点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精神层次建设方面。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关键是精神层次,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都是将田径运动转化为体育文化节,没有保证文化节内容的丰富多样性,致使文化节缺乏自身特色与鲜明主题,过于重视形式的多样化。其次是制度层次建设方面。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基础。但是部分高校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时,缺乏完善的学生体协运行机制,难以将文化建设的效果加以充分发达。
4加快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4.1强化舆论宣传作用
高校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时,应对媒体和舆论的宣传作用加以充分发挥,积极宣传体育文化的作用与优势,使师生能够对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以全面认识。如借助网络、广播、报纸与电视等工具来普及体育知识,对健身与体育锻炼的益处加以详细介绍,宣传与报道国内外的体育赛事等。例如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至少有30亿人次利用电视观看赛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展掀起了我国高校的体育锻炼浪潮;高校举办的学生体育联赛等活动,这些都能够营造出人人享受和参与体育的氛围,确保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实施。
4.2树立特色体育文化品牌的理念
对于校园文化而言,其主要是在一定环境下以统一的思想信念为基础而逐步建立,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体育文化的活动与形式进行不断创新,发扬个性文化,建设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品牌。如英国的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其每年都会开展划船比赛的体育竞赛活动,并使其成为资深的体育品牌文化。
4.3设立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主题
高校在对校园体育文化加以建设时,需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构建具有一定特色的体育文化。一般而言,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的文化环境具有直接关系,高校如果处于大城市,商业价值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校园文化;而非中心城市高校的校园文化相对较为休闲与朴素。当然,校园文化也会影响城市文化的发展,因此高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对当地文化加以充分考虑,认真研究与分析本地文化特色,保证地区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协调发展。
4.4强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高校要想强化自身的体育文化建设,必须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全面贯彻落实相关的体育章程,保证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应对自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以强化,重视设备、器材与场地等物质文化的建设,这样能保证课外体育活动和课堂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有效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5结语
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是利用体育的文化活动来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为学生的价值提供多样化选择,是实现和谐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但是高校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重难点问题,影响建设质量与效果,因此在实际建设时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与发展校园文化,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及发展方向[J].华章,2011(34):254.
作者:有 邱云涛 马月平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第五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与建设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利用文献法等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与建设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文化具有育人、凝聚、娱乐、引导、创新等功能,建议从形成完备的制度,加大经费的投入,强化营造的观念,特长项目的引领,精品赛事的助推等方面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高校师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地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都会切实发展本校的校园体育文化。为了理解和重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该研究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建设,开展了基于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方法的探究,以对此方面的发展有所帮助。
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1.1育人功能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对于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视,先后颁布了众多文件予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体育内涵的表现,对于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确立,体育行为的实施,体育活动的参与具有帮助作用。在校园体育文化的驱动下,大学生通过参与、融入,增强了团结、协作、坚韧等优良品质。同时,对于其承受挫折、正确对待压力的能力也有所帮助。可以说,校园体育文化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1.2凝聚功能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凝聚能力。一方面,学生通过积极加入体育运动队、体育社团,与队员、会员形成了团队,并加强了队伍、社团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能够带给学生本校荣耀感,更加地维护本校良好地形象,形成了全校层面上的凝聚。最后,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尤其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地融洽、凝聚。
1.3娱乐功能
通过体育运动调节和释放自己的激情、缓解压力,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状态,是体育的魅力之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必然包括体育物质层面,如体育场馆、雕塑、标语;也包括精神层面,如运动队的荣耀、体育社团的展示等。在这些组成内容中,能够增加学生的娱乐功能。比如体育社团的展演,运动队的比赛等,学生在观看或者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领略到体育美学,调节自己的学生生活。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带动学生去关注体育,享受体育,进而享受快乐。
1.4引导功能
高校体育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年轻气盛,精力充沛,积极可为。在学习课程之余,大学生需要通过适当的活动释放激情。而体育活动对于大学生激情与潜能的释放,可谓是最佳途径。另一方面,网络的发达,致使很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深受危害。为此,团中央开展了大学生三走活动,即“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旨在对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在这期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便能够为此积极发挥作用,起到引导大学生走向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
1.5创新功能
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个人有所作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身兼着祖国未来的发展重任。创新意识,是国家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之一。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能够对大学生的创新作用有所提高。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发现其中的不足,进而产生改进、提高的想法,甚至于产生了创造的灵感,这些都很有可能。再者,广大师生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主体,他们对校园体育发展密切关注,对不良现象有所思索,势必创造出新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以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
2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2.1健全完备的制度
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有完备的制度以作基础。制度的建立能够从源头上对体育文化建设所需的物质、精神构件提出要求。在这一制度中,对于体育工作的发展,学生体育参与情况,学校体育事业目标等应有明确的指出。将体育文化的构成要件涵盖在内,合力形成体育文化的良好局面。在这一方面,许多高校存有不足,如召开全校体育工作大会的次数少、周期长,学校体育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等,实际上都对体育文化建设产生了制约。其实,这些方面只要学校建立良好地发展目标,不同部分同力配合,再加之制度的刚性要求,便可以顺利化解。
2.2加大经费的投入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首要的是投入经费。校园体育文化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方面。在物质层面的建设中,如体育场馆、设备、器材等需要体育经费的支持。其次,精神层面的确立需要在运动队、体育社团,体育赛事等方面着手。通过培育运动队,提升运动队实力和影响力,能够提高学校声誉;通过组建体育社团,能够展示学生的才艺,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通过开展体育赛事能够满足展现学生的运动技能,塑造班级、院系凝聚力。而这些方面的建设、提高,均与经费投入密不可分。因此,各高校在体育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认识到此问题,在经费方面加大投入。
2.3强化营造的观念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不能凭空而来,需要管理者有营造的观念,进而采取营造的手段,达到营造的目的。首先,校级领导层面需要强化营造观念,不能任由校园体育文化自我培育。学校领导对于学校工作的开展,有着总览全局的功效,是学校体育文化最顶层的营造者。其次,学校体育委员会,要有加强营造体育文化的观念。通常情况下,校园体育文化工作具体由校体委负责,具体又有学校的体育学院、体育部等落实,所以这一层面的领导也需要加强营造观念。最后,学生要强化体育文化营造观念,因为他们是学校体育文化最大的受益者。此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建议、学代会等积极建言献策,以提高校园体育文化。
2.4特长项目的引领
许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总是感觉无从下手。其实,此方面可以从学校体育特长项目入手。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凸出效应明显,比如北京理工大学的足球队。利用特长项目不仅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还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增加了学生的自豪感。当然,就全国而言,拥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毕竟是少数,这就需要从学校自身传统特长项目、优势项目上着手确定。比如一些工科院校的球类项目,在地方或者本校都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或优良成绩。通过运用这些特长项目,积极开展多样性的赛事,引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2.5精品赛事的助推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利用校园的精品赛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品赛事能够吸引大部分人群的参与,并且影响校园文化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首先要对精品赛事进行培育,比如运动会、篮球赛、体育达人赛等。根据学校存在的体育项目的优势,将此做大、做优,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符号和精品赛事,以此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此同时,在学校领导积极出席,赛事组织有序合理,赛事奖励丰硕等方面加以促进,将精品赛事的“精品”内涵充分展现,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有利助推器。当然,精品赛事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高校做好长期开展的规划,并做到延续性的连贯,切莫一时兴起。
3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力抓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于促使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帮助作用。建设好校园体育文化,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凝聚、娱乐、引导、创新等功能。采取措施对校园体育文化进一步建设,也有利于高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全面优秀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彭菲,罗锐,张凌云.高校体育文化的含义、功能与价值[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1):93-96.
[2]王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5):58-60.
作者:张龙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第六篇:高校运动会改革创新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摘要:高校运动会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当前,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运动会改革工作也势在必行。高校运动会改革创新必然会对学校体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形态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文中主要分析了高校运动会改革创新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运动会改革;体育文化;影响
随着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传统的学校运动会模式已经难以承载起素质教育的重任。因此,改革传统的高校运动会模式,对运动会进行创新,注重运动会的竞技性、健身性和娱乐性,通过运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全员参与成为运动会改革的方向。从整体上看,运动会作为校园体育文化重要表现形式,校园运动会的这种改革方式,势必也促进了高校体育文化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广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促进校园文化快速发展。
1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在高校进行文化建设时,体育文化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的理念。校园文化以校园作为主要的空间,并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体育文化活动作为主要内容。校园体育文化集竞技、健身、消遣、娱乐、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体育文化是高校师生文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体育文化中不仅具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健全的组织结构,同时还具备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多样化的文体活动。从整体上对高校体育文化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具体划分为3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上的体育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集中体现在学生的体育思想、体育教学方针、价值观等方面。在这之中包括了体育意识传播、内化以及体育文化创新,高校体育文化决定着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以及体育健康观,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本质与核心。二是物质层面的体育文化,它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精神层面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主要包括学校自然环境、体育场馆建筑的布局,以及教学中使用的各种器材设备、体育教材等方面。三是高校体育实践方面的文化,其中不仅包括了学校进行体育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条例,还包括高校的各种体育行为方式,例如高校开展的体育科研活动,以及学生运动时间和运动效果。
2高校运动会与高校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
从整体上看,高校运动会和高校体育文化相互影响,高校运动会的开展能够对高校体育事业带来一定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形态,对高校体育文化产生影响。同时,高校体育文化同样会给运动会的开展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说高校运动会和高校体育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高校体育运动能够从体育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3个层面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高校在开展体育运动会时也会在3个方面受到体育文化的深刻影响。首先,在高校投入时间和精力举办体育运动会时,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丰富体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例如高校在体育设施上的投入。其次,在体育运动会举办的过程中,丰富了体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在体育运动会当中,学生会受到体育价值观念、体育审美以及体育思维方面的熏陶,提高了体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再次,通过学校举办的运动会能够有效加强校园体育制度建设,如学校在进行体育建设时颁布的涉及体育教学管理、体育运动会管理以及进行体育社团管理的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最后,通过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会能够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通过学校开展的运动会学校能够发现更好的体育文化传播方式。同样高校体育文化对高校运动会具有互动的影响。在高校举办运动会时需要体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的支撑,否则高校运动会就无法顺利开展。同样高校的体育管理制度会直接影响高校举办的运动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会对高校运动会的开展带来深刻影响。而体育精神中更高、更快、更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念会对体育运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整体上看,高校运动会和高校体育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高校运动会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一部分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以及功能。高校运动会的开展能够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在各个层面上的快速发展,同时高校体育运动会也已经发展成为展示和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并且在校园文化和运动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为动力的关系,一方面的健康发展势必会推动另一方面的快速发展。
3高校运动改革创新对体育文化的影响
3.1对校园物质文化的影响
目前,随着高校运动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没有足够的运动会项目训练场地,没有运动项目的锻炼器材是不行的,同样没有相当规模的高校体育场馆也是不行的。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育训练场地和训练设施,高校运动会的质量就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现代运动会的举办实践表明,高校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越来越要依靠先进的训练设施、完善的设备以及专业的训练手段。只有依靠先进的训练器材和先进的体育场馆,才能使学生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在进行高校运动会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当前学校已有的训练场地以及体育训练设施能否支撑学校运动会进行创新和改革,而高校一旦决定要对运动会进行改革和创新工作,那么势必会加强高校在体育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因此,校园运动会改革与创新会引起学校体育文化中物质文化的发展。
3.2对校园制度文化的影响
文中认为高校运动会对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对运动会进行改革创新,势必会加强对运动队的管理工作。但是,加强对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结构,这样就会使学校对运动队的管理部门化。这样可以确定不同学校组织对不同管理任务和不同组织的责任,实现了分工的合理化,权责分明。其次,促进了教练员的发展。高校在开展运动会时,参与学生的教练员一般都是由高校的体育教师兼任的,这些教练员首先是教师之后才是教练员,他们负责在课余时间对学校的运动员进行训练。这样就通过学校的运动会极大地增强体育教师的教练能力。再次,对学校运动员进行科学管理。从整体上看高校运动员一方面是普通的学生,另一方面又和普通学生具有不同之处,大学生运动员身份是双重的,不仅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又需要具有优秀的文化知识。通过运动会改革与创新,益智项目的加入,能够促使运动员提高文化水平。最后,高校运动会改革势必要对经费进行科学管理,这样就大大加强了学校对体育运动会的经费管理工作。
3.3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
首先,高校体育运动会改革创新能够增强运动的育人功能。通过运动会能够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其次,高校体育竞赛的体育精神与道德对校园的净化。所谓高校体育竞赛的体育精神,是指高校在长期的高校体育竞赛开展中逐步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高校广大师生共同的健身目标、理想、信念、体育传统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与群体意识,主要是体育的竞争精神、意志精神、协作精神、遵纪守法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高校举办运动会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4结语
高校体育运动会和高校体育文化是相辅相成的,高校体育运动会的改革与创新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进步,反过来又能推动学校运动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雷鸣.论高校传统运动会改革与体育文化节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1(8):30-31.
[2]冀丽丽,赵艳平.浅析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J].运动,2012(3):98,155.
[3]阮晓燕.改革校传统运动会营造校园体育文化[J].当代体育科技,2012,2(8):67-68.
作者:崔博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第七篇: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摘要:该文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调查,结果看出经过3年校园体育文化熏陶,大三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多数维度如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主观标准等获得非常明显改善。两个年级学生在积极幸福感、心理烦恼及疲劳3个维度主观锻炼体验上出现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高校体育文化可以使学生在校园内感受体育文化,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学生;体育锻炼态度
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营造的健身价值理念对校园师生及周围环境的体育文化素养的影响力。提升高校的体育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体育文化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在高校教学环境下,各种体育活动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体育文化,包括体育活动能力、体育观念、体育精神。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高校的精神文化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将会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影响。
1研究对象
该文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大一和大三两个年级学生,随机各抽取700人。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教学论、心理学、文化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人类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素养、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书籍、期刊论文,了解国内外对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成果,分析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等,撰写文献综述,为该文进行研究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学参考。
2.2问卷调查法
在该文研究中,选用针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来调查不同年级学生在校期间的锻炼态度差异,以了解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对学生锻炼中主观情绪体验的测试,该文采用McAuley和Courneya修订的《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在3次体育课上测量取其均值。调查时间:2015年9~11月。有效问卷:经过筛选,大一学生有效问卷674份,有效率为96.28%,大三学生有效问卷674份,有效率为98.14%。
2.3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XP和SPSS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4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与比较,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与综合。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比较与分析
从表1对大三和大一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调查结果看出,经过3年校园体育文化熏陶,大三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多数维度上获得非常明显改善,如,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主观标准等,说明在高校体育文化氛围中可以有效改善这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学生对自己的体育锻炼行为持肯定评价,愿意主动参与锻炼,在体育锻炼时能获得积极乐观的运动体验,周围人群的锻炼氛围和校园体育名人效应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影响很大。从表1中我们还看出,两个年级学生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感3项指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说明虽然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有了良好的影响,但是学生对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结果没有形成明确的认知,普遍感觉在体育锻炼中没有发挥自主性,因此要想使学生把锻炼活动当成自身生活的一种需要,形成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高校体育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学生加强教育,同时要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营造合适的时间和空间,把科学的健身理念渗透到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中。
3.2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比较与分析
心理学家认为,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状态会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观察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各种情绪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校园体育文化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使他们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锻炼刺激可以对学生产生以下主观体验,如,积极的情绪状态,运动中可以产生快乐、满足与自我释放体验。消极的情绪状态包括主观上的心理烦恼和生理消耗如疲劳等不良体验。通过调查这些主观体验可以了解学生在锻炼时的心理过程,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上进行方向性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从表2我们看出,经过统计学检验,大三学生在积极幸福感分量表上得分均值优于大一学生,在心理烦恼和疲劳分量表得分均值低于大一。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年级学生在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疲劳3个维度上出现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大三学生在明确的锻炼目标下,往往能获得积极的快乐运动体验。他们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严格遵守项目规则,发扬努力拼搏精神,互助友爱,为集体乐于奉献,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校园体育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和思维导向功能,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3.3大学生锻炼态度的转变折射出高校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分析
校园体育文化作用于学生,在于它肩负着教育使命,其创造的锻炼氛围能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在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体育锻炼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会了一定的锻炼身体的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了运动实践能力,培养了体育锻炼习惯。在集体竞赛中,他们又能体验到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合作精神、规范的竞争环境和公平的道德意识,因此,体育锻炼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以及失败后战胜困难的自我成就感和抗挫折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了学生发展人际关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4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途径分析
3.4.1改革课程设置目标,增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体育文化的发展对运动项目及其运动技术有很强的依存性,体育文化的魅力来自于运动技能的提高以及运动后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目前大学体育教育正在走出竞技体育的、误区,重点强调大众健身,因此一定要选择一些简单易开展的、适合学生参与的健身价值较高的项目。如,太极拳、大众健身操、体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几种基本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把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学分达标作为在校近期目标来实现,从而保证大学体育与全民健身体育、终身体育更好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3.4.2加大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举办体育知识讲座与竞赛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重要手段。讲座题目可以包括国内外体育时事、体育项目起源与发展史、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体育明星介绍、校园体育动态、运动处方、体育保健常识、运动不良反应与损伤防治等专题。学校体育部、校学生会、校团委可联合举办体育知识有奖竞赛活动,竞赛的内容可结合讲座的内容及报刊杂志内容,通过竞赛来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利用校园广播、报刊、橱窗、体育网页的宣传栏等形式,对体育文化进行宣传,还可以与当前国内外体育形势、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高校校际比赛、学校正在开展的体育活动相结合,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建立校园体育交流平台,建立日常维护更新制度。以上这些媒介直接向学生营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4.3学校物质载体要重视凸显体育文化特色,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物质载体如建筑、标语、徽章等形象要反映出高校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表现出多层面的品格特质和独特的意义。它们存在于高校校园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学生宿舍区、学习区,体育运动精神以及相关的艺术形式和体育文化心理会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健身价值观中。
3.4.4加大校园体育活动的引导为了使学生在体质健康水平、健身价值取向、体育审美能力、健身知识储备等方面可以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校体育教育要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制定常态化政策和运行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有目的地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时间与空间,主要包括体育课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学校运动会或各项目联赛、班级比赛、课外体育俱乐部或社团活动、校园体育节等,这些校园体育活动会产生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
4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和管理等实践环节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的体育行为提供了参照标准,以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影响着学生,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陶冶、导向、激励等作用,是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校园内感受体育文化,不但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能够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动机、兴趣和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推动作用,可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培养体魄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唐代兴.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杨文轩.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地位与作用[J].体育学刊,2006(1):4-7.
[4]王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整合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68-69.
[5]付晓东.对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考[J].学术交流,2008(4):186-189.
[6]张婉春.以育人为中心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南方论刊,2009(3):62-64.
[7]夏晟.文化软实力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1.
[8]任宏波.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7):81-82.
[9]熊昌芹.地方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
作者:覃超莹 单位: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第八篇: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摘要:高校文化中,体育文化是其重要构成,而民族传统体育和高校体育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针对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文化
一、民族传统体育和高校体育文化
1.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民族传统体育目前界内仍没有统一的定义,人们将其认定为历史时期的产物,能够实现各民族体育活动的延续并组成现代体育,是一项非常宝贵的财富。民族传统文化集民族性、传统性于一身。每种项目都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受到当地生活习惯和文化的影响。人们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中,会产生固定的生产生活模式并延续下去,有着明显的传统性。也有的人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落后性的特点,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是产生民族传统体育的大环境,封建社会本身的落后性导致传统体育的落后。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全方位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高校体育文化的中心内容就是以课余体育活动为主,教师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场所就是学校。通过体育文化,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学生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文化是在高校当中创造的体育财富,对学生和教师体育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结合高校体育设施、教学和活动模式等方面开展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从而丰富体育生活。
3.民族传统体育和高校体育文化的关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高校竞技体育共同构成了高校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和高校体育文化密不可分。高校体育的形成离不开民族传统体育的支撑,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高校这一重要载体,二者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种类众多,有着非常深厚的民族文化,高校学生数量庞大,为我们传承中国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1.有利于增强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体育器材、体育设备是高校体育物质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物质文化建设是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保证充足的物质基础,才能确保体育文化的成功构建,增强人们的自我认知,认识到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主动投身体育活动中,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此外,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推动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大学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民族传统体育对器材和场地的要求不高,但是只有保证基础设施,才能更好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才能保证学生的基本需要,不断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离不开体育物质文化的推动,高等院校必须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切实落实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2.有利于确保高校体育制度建设高校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是大学体育的重点,集约束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于一身,与大学生的行为和体育思维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大学体育制度建设推动着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相关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高校体育制度建设,在团体竞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校园环境特点,将传统文化与高校体育活动相融合,不断完善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各项制度,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建设高品质的校园体育文化。高校中各种体育规章制度、条例都属于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的范畴,通过这些制度、条例,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连接起来,对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约束体育文化建设,通过改进,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好学生、教师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保证体育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规则意识,约束学生自觉控制好自身的行为,遵守各项规则。我们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必须在确保中国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制定好详细的规则。
3.有利于深化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高校体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能够通过体育锻炼学生的各项品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通过体育文化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而且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教学的内涵。例如,武术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学生能够在感受传统文化中形成一种爱国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民族情感。本质而言,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就是一种行为文化,对学生健康心理和意识有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文化的延续与高校体育教学息息相关,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活动表现出来,民族传统体育离不开高校体育教学的支持。通过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的文化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在高校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感受体育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由于受到西方体育的影响,我国高校中开展的体育项目大部分属于竞技体育,虽然小有成效,但是仍存在很大的弊端,比如活动开展形式过于单一。同时由于教学方式创新不足,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被充分调动。所以,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形式,而且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体育行为文化建设十分有利。高校体育文化行为与体育内容的丰富程度密切相关,体育文化行为开展的情况与体育内容项目密切相关。只有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才能确保和谐校园的建立,通过体育活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让学生与文化亲密接触,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参与体育中感受浓烈的文化气氛。
4.有利于规范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学生的行为举止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通过学生的行为举止体现出学校的历史文化。优秀的人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良好习惯。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文化的结合,不仅能够延续优秀的思想传统,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体育文化活动,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对于大学生“三观”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5.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体育运动不单单是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和美的表现形式。民族传统体育中包含着美和文化,对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要,让学生更好的深入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近年来,随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理性、信仰和情感构成了精神生活,只有三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构造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体育活动能对人产生激励的作用,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对手或者朋友的积极话语,能够对人产生正面作用,给人一种拼搏的感觉。比如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武术的民族性有一定认知,在比赛的过程中还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高校重视体育精神文化,会将文化制度与行为进行有效整合,并结合为体育精神,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文化融合的建议
1.勇于创新,树立二者融合的理念创新是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立足与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发展条件的制约,创新能力不足,摔跤、散手等运动项目一直难以被国际认可,取而代之的是韩国的跆拳道以及日本的柔道。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时候,我们必须推陈出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将传统体育与当今大学生的实践相结合,丰富活动的类型,创新比赛规则,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走向世界。
2.因地制宜,丰富体育活动的类型我国拥有56个民族,有着广阔的面积,各个地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因此,高校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时候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地理人情开展高校体育活动,不断增加体育文化的内涵,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丰富中国的文化,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得以延续。大学本身具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大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区,不同学生在大学相聚,为学校带来不同地区的文化,大学体育在发展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加强各个民族间的交流。所以,大学应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项目。大学应认识到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应勇担重任。高校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时候,应选择民族特色突出、表现形式新颖的项目,并且也要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这样才能使传统体育不断发展,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也会更加深刻。高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当选择科学的方法,并做好推广工作,普及民族传统体育,为其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3.融会贯通,开展有传统特色的体育艺术节开展体育文化节是高校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重要的方式。通过开展文化节,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在传承民族文化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因此,应将其与高校体育文化相结合,丰富高校体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师生的观念,通过传统体育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通过文化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涉及到的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各地的风俗习惯各异,不同文化之间也要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文化更好的交流,丰富体育文化和教学内容,更好实现素质教育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黎细凤.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相结合的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10(02):88-89.
[2]陆宏良.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研究[J].运动,2015,11(10):42-43.
[3]马野.对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和高校体育文化融合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3,15(25):152-153.
作者:罗清杨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