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问题解析(8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问题解析(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问题解析(8篇)

第一篇:应用技术型高校体育文化现状探究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对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营口理工学院为研究对象,从学校的体育物质文化现状与体育精神文化现状方面进行调查,并就如何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体育校园文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营口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部分,本文以营口理工学院(营口理工学院作为辽宁省首批转型高校的试验点)为研究对象,从学校的体育物质文化与体育精神文化现状方面进行研究,并就如何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体育校园文化进行探讨。

一、营口理工学院体育物质文化现状的研究

1.体育场馆、设施现状。营口理工学院现有田径场(包含足球场)1片,篮球场8片,素质拓展基地1个,排球场6片,网球场2片,健身广场1片;室内活动场馆2片,包括了羽毛球场地3片,健美操、瑜伽活动区各1片,乒乓球台14块,跆拳道活动区1块。各场地为营口理工学院学生常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教职工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场地。营口理工学院现有在校生约3600人,现有体育场馆面积36290平方米,学生人均使用体育场馆面积10.1平米,室外场地人均占有8.3平方米,室内场馆场地人均占有1.8平方米,均符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10000人以下高校要求的最低限室外场地4.7平米/人,室内场馆0.3平米/人。虽然学生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足够,但是有一部分场地设施由于长时间使用以及没有及时得到维护,已经影响到了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所以在今后的体育场地使用中要督促学生以及教职工使用场地时要珍惜场地,同时也要重新制定各场地使用要求等规章制度。2.体育宣传设施。传统的体育宣传主要是校园广播或者是学校的展板等,但是随着社会的飞快发展,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传播已经是主流的宣传手段。营口理工学院体育部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并且迎合90后学生的要求,在常规的体育部网站上进行体育教学、赛事等方面的宣传,同时建立了营口理工学院体育微平台,并且有专门的老师与学生进行建设,能在第一时间对国内外体育赛事进行快播,还能将学校内外与营口理工学院相关的体育赛事进行播报。该体育微平台现在应经有全校1500人左右学生与教职工进行关注,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手机上就可以了解更多信息,在校园体育文化宣传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二、体育工作开展情况

高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决定了学校校园体育的方向,体育专任教师的组成决定了校园体育发展的高度,而体育课程设置决定了校园体育基础。营口理工学院现开设足球、篮球、排球、武术、轮滑、乒乓球、网球、健美操、羽毛球、游泳、棒垒球、滑冰、滑雪、体育保健等课程。每项课程根据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发展,现在每个项目改革后都成立了俱乐部,要求大一、大二的学生必须加入一个体育俱乐部,根据会员的技能情况,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提高班。每个俱乐部有一个专任教师负责,下面设若干学生负责俱乐部的日常工作,教师负责监督和协助学生进行管理。俱乐部的模式不仅使学生在体育技能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在体育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方面也得到了实践锻炼,使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大大增强,同时还培养了坚定不移的个性和魄力,在团队协作方面也会顾全大局,改掉个人主义的不良习惯,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还能够影响身边的同学、同事、亲戚和朋友,把优良的体育精神发散、发扬,达到育己育人的目的。

三、营口理工学院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现状的调查结果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宗旨就是弘扬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和谐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氛围,让大学生通过体育文化生活观察、体会体育在生活中的美和乐趣,养成良好持久的体育行为、积极向上的高尚情操以及正面的情感方式和审美情趣等习惯,使这种良好的感染力传递延伸,让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越来越好,使学生从中学习更好、更多的体育知识。本文通过对营口理工学院的校园文化节、学生俱乐部课外活动、教职工俱乐部活动、社会体育活动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1.营口理工学院校园文化节。校园文化节作为营口理工学院的校园传统活动,每年的9月份开始直到下一年的5月份结束。体育比赛作为校园文化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已经开展的比赛项目包括田径运动会、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太极拳、跆拳道、轮滑、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比赛,比赛的组织和裁判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体育文化节的赛事,学生提高了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锻炼了身体。让学生去适应不同的角色,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也得到了实践能力的锻炼。对学生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意识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能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2.学生俱乐部课外活动。营口理工学院大一、大二学生因为要求必须加入一个体育俱乐部,大三、大四学生自愿加入体育俱乐部,在没有体育教师指导的时候,由俱乐部的负责小组在课余时间领导会员进行课外活动,活动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早上或晚上,以及周末的时间。各个俱乐部根据自己俱乐部的运动特点选择时间,一周活动1-2次。经调查发现63%的学生还是能自愿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原因是影响学习或者影响休息。但是笔者认为还是由于现在的高校学生身处一个诱惑较多的环境,例如网络、游戏等,所以这不仅需要体育教师进行引领,辅导员、班主任、家长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加强身体素质的一种方法,也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3.教职工俱乐部活动。教师作为高校的另一个大的群体,教职工的体育文化生活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现教职工已经组建了足球、篮球、排球、游泳、健美操、太极拳、徒步走、羽毛球、网球等体育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都由营口理工学院体育运动协会负责统一管理。各个俱乐部都制定了体育运动计划,每周体育运动1-2次,都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而学校的教职工也对参加体育俱乐部非常积极,教职工通过每周的体育活动不仅仅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也能调节心理,提高工作效率。4.社会体育活动。高校的职能不仅是教书育人,同时也有着传承文化的职能。营口理工学院作为一个向应用型转型的高校,不仅要教好学生的文化课,同时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营口理工学院经常与校外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体育交流,让一些学生作为裁判员或者工作人员为比赛进行服务,这样学生既锻炼了体育实践能力同时也接触了社会,提升了自己的社会感知力。同时营口理工学院每学期都能承接省、市的体育赛事(例如: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承办中国大学生五人制校园足球联赛辽宁赛区的比赛),这样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观看高水平的竞技比赛,来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四、结论

1.体育场馆、器材和设施虽然能满足教学要求,但是部分已经需要更新和维护。2.体育微平台可以很好地作为体育文化建设的宣传平台,让师生近距离了解身边的比赛和国内外最新的比赛信息。3.营口理工学院校内文化节体育类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教职工俱乐部活动和对外体育交流对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满足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五、建议

1.高校体育场馆是学生体育参与的基础,应该加强该方面建设,适当修建新的体育场馆。2.继续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加入体育微平台公众号。3.教师多参加交流培训,开展更多的新兴体育项目,来吸引学生和教职工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刘吉峰.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探索,2014,(5).

[2]王爱华.伦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

[3]陈步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研究——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M],苏州大学研究生论文,2013,(9).

[4]王婷婷.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与发展探析[J].社会科学家(增刊),2012,(10).

[5]王建琴,陈维.学校隐蔽课程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的研究———以安徽芜湖市属中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8)..

作者:张珩 单位:营口理工学院

第二篇:文化自信下高校体育文化审视及重塑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传统体育大有作为。本文立足文化自信,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的文化生态环境平衡,指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的误读,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塑,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生态,让当代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思想的浸润和熏陶,并内化为精神观照到现实生活中,以传统文化涵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体育文化;审视;重塑

1前言

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以高超的智慧,融会贯通东西方文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的经济神话,国家综合实力与日俱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的关键时期,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已经初露端倪,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和专家的认同。盛世中国以高度的自信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呈现出了大唐雄风,各种文化互相交融和变异。东西方文化碰撞以西方文化彻底胜出,社会的各个文化层面充分体现了西方强者文化本质。所谓的东西方文化融合也只是西方文化主导下的变异产物而已,传统文化精神难觅踪影。谈到文化自信,国人心中应该是五味杂陈。如果说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国人炫耀的资本,那也只是历史,或者说是知识。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历史自信和知识自信,不能仅仅观照到字里行间、高楼大厦等外在的物质层面。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否内化为国人的人格和理想,并观照到当代人们现实生活中去,这才是文化自信的真谛。大学是国家文化研究和传播的高地,大学体育文化如何践行文化自信,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高校体育文化生态的不平衡性

鸦片战争后,突如其来的异质文明———西方文明契合了民族发展的需要,改造了年青一代的思想,给社会带来了活力。与此同时,也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态平衡。传统文化的发展开始出现割裂和断层,广大中国老百姓措手不及,国人的价值观开始错乱扭曲。大学是西方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鸦片战争后西方体育文化诸如兵式体操、田径、足球、篮球、棒球、网球等占领中国文化高地,并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自1918年北洋政府将中国武术列为学校必须课程,传统体育在大学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发展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历经坎坷。传统体育项目似乎先天缺少再生基因,总是处在受保护的边缘。学生一代普遍对注重激进、个性和娱乐的竞技体育怀有天然的亲近感,而对注重修身养性的传统养生体育文化少有问津。为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纷纷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然而,相比较西方体育文化的篮球、足球、排球等主流体育文化,大学传统体育文化规模和市场还是非常弱小。强势的西方体育文化的创建了一家独大的高校体育文化多生态,弱势传统体育文化必慢慢被吞噬和消解,甚至变异。

3传统体育文化的误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姿态主动打开国门,全方位拥抱世界体育文明。西方体育文化迅速开花结果,并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从刘长春奥运会的第一次亮相到许海峰的第一块奥运金牌,中国走过了52年。从洛杉矶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北京奥运会金牌第一,中国人民等待了24年。经过76年的奋斗,中国丢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奥运强国。在奥运强国的光环下,中国学者和体育专家时刻都没有忘记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缺位。武术进奥运成了中国体育人梦想,几代体育人为武术进入奥运会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尽管,武术的技术和规则一直迎合着西方的体育化思想发展。直到今天,武术进奥运还遥遥无期。经过一批批文化学者和体育专家的努力和改造,原创的传统体育文化融会贯通了西方文化文化精神,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的“更高、更快、更强”的核心精神。所谓创新后的传统体育也赢得了一些大学年青学生的心,在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诸如武术、龙狮表演、龙舟等。创新是传统体育发展的出路,但是脱离传统体育文化原创的创新是文化的背叛。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优秀的传统养生体育,在竞技思想的指导下。一如既往的向着“高、难、美、新”的竞技方向发展,美其名曰竞技八段锦等。为了迎合当下社会市场,当下很多的传统体育成为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玩意。大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开始丢掉了传统文化灵魂,在竞技场上大显西方文化精神。

4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的重塑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成功地突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围堵,拓展了伟大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战略空间。“一带一路”战略思维对西方围剿的成功破局启发着中国体育人,中国体育人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跳出当今世界西方体育文明主导的发展思路,另起炉灶,做未来体育文化的主导者。中国经济的发展已不可阻挡,中国传统文化也将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得到发展。在更远的未来,中国综合实力必将呈现出大唐雄风。届时,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会焕发出莫大的吸引力。中国文化也将以前所未有的胸怀拥抱世界,吸收各国外来文化。中国应致力于传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为未来世界创造优秀体育文化的主导地位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西方竞技体育创造了世界体育文化的繁荣,契合着年轻人狂热的心。然而,注重修身养性、伦理仪式的传统养生体育文化慢慢受到热捧,也在昭示着未来和谐世界的需要。当下,孔子学院的“汉语”和“太极拳”热捧现象,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热已经初露端倪。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主席以非凡的智慧和魄力提出“文化自信”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各界进行了深刻的学习,并在各个领域不断践行文化自信的思想。高校作为文化研究和发展的高地,当然要站在文化发展的最前沿,成为传统文化发展的主阵地。践行“文化自信”的思想,高校体育文化应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以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5结语

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一代代中国人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西方标准是衡量中国一切的不二法门,从“礼教杀人论”到“中医伪科学论”、“武术无用论”等,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承受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拷问。传统体育文化在质疑声中消解和变异,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在受到动摇。文化自信不排斥西方文化,勇于吸收外来体育文化。文化自信不墨守成规,盲目崇尚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提倡创新,但创新要尊重原创。中国高校的体育文化生态应该是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发展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

[2]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M].北京:中华书局,2017,(3).

[3]周桂英.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冲击及其重塑[J].湖南社会科学,2012,(4).

作者:吴建平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第三篇:啦啦操运动中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探索

摘要:在高校体育文化中,啦啦操兼备体育、教育、艺术功能,对高校的文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啦啦操在体育文化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啦啦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价值

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啦啦操运动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并且也具有其他体育项目所没有的运动魅力。通常情况下,啦啦操运动会穿插在一些大型的体育比赛当中,能够充分带动现场的气氛,十分有活力,所以如今已经成为很多运动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特别是在篮球或足球比赛中,甚至有些选秀节目也开始引进这项运动。

1啦啦操与校园体育文化

实际上,啦啦操也有很多的种类。一般来说,啦啦操运动主要是在一定的音乐背景下,表现出运动之美、青春活力和健康的团队精神。根据啦啦操运动在实践中的要求、形式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舞蹈啦啦操以及技巧啦啦操。其中,舞蹈啦啦操所展示的主要是舞蹈的艺术以及团队精神,其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并且有时也有一些竞赛内容;而技巧啦啦操则是技巧与舞蹈、体操的结合,进而对某种技艺进行展示。按照比赛的类型来分,目前我国的竞技赛主要包括明星赛、大奖赛、分区赛、冠军赛以及挑战赛和总决赛等;按照竞赛目的来区分,可以分为竞技类和大众类啦啦操,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创立的,其主要目的是争优,属于水平较高的啦啦操竞技项目。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健身、竞技和休闲娱乐,在校园内有限的条件下,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作为文化多元场域交流的契机和基本形式,可以建立一个既能体现时代特色,又能与时俱进的体育文化氛围。通常情况下,大学的文化水平和立体感都很强,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大学文化快速发展的催化剂。这种具有传染性的体育活动与高校文艺活动,使高校文化更具活力和创新性。啦啦操作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2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啦啦操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关系,对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和重要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表现出来:

2.1增强体质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树立健康的心理价值观。尽管啦啦操运动包含着很多种类,但是从本质上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运动本身。在现实实践中可以发现,身体运动包括不同类型的运动,包括体操、舞蹈、跳跃和杂技等等,整个运动的完成时间通常在3~5分钟之间,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所需的动作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有大量的日常锻炼作为支撑的基础。在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性别、特征和身体状况来制定任务以及目标,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啦啦队队员虽然做的动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跑步或者游泳,但是运动量也是很大的,所以也具有体育锻炼的价值,并且还能够帮助啦啦队员塑造形体、锻炼身体各项机能。啦啦操运动通常都是跳跃、托举等动作,属于有氧运动。在运动中,运动者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锻炼,比如书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以及肌肉力量等,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实现高效体育文化的建设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国外,啦啦操运动被称为“smile…ports”,也就是欢笑运动,在运动中,啦啦队队员全程保持微笑和活力,能够感染现场的所有观众,有效地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同时,这种欢愉的气氛和啦啦队员的朝气蓬勃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够有效防止出现沮丧、消极或者抑郁心理的形成。在平时我们看到的比赛中可以发现,啦啦操的展示过程中都有音乐伴奏,运动的氛围相对轻松、活跃。可以根据体操早中的肢体动作随时调节强度、变换运动节奏或者音乐风格,创造更有感染力、更有激情的表演氛围,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啦啦运动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对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来说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2.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常情况下,啦啦队的队员人数在5~20人左右,是属于团队性的体育项目。所以说,啦啦队的核心精神便是团队合作。在实际的表演或比赛过程中,各个队员需要相互配合,通过队形、造型的变化才能达到完美的表现效果。技巧啦啦操的表现通常都是由托举、金字塔、翻腾以及口号形式,在技术技能的训练中,需要队员之间彼此信任才能够完成技巧动作;运动过程中,需要有非常工整和响亮的口号,需要保持节奏一致,这样才能震撼观众,鼓舞人心;并且,每个队员都要积极融入啦啦队队伍,以保证整个团队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让学生更有团队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就目前的形式来说,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不仅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啦啦操运动便与这项要求完全吻合,能够为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就体育项目来说,竞技是运动的灵魂,啦啦操运动本身便具有很强的竞技性。通过啦啦操的表演以及竞赛,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竞争意识,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在正常训练和竞技当中,有失误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技巧啦啦操,队员需要进行很多高难度的动作,要想做到完美是相当不易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能够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主动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啦啦操在表演时由于难度较高而让观众觉得惊心动魄,甚至也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这也是啦啦操观赏性强、具有吸引力的主要原因。而这需要啦啦队队员必须具备很强的心理承能受力,当遇到突发状况时,都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而客观地应对。因此,啦啦操运动对于高校学生自信心培养以及个性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各大高校中,啦啦操运动已经广泛开展和普及,特别是在很多体育竞赛和大型表演活动当中,都不能缺少啦啦操来带动现场气氛,点燃观众的激情。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的优美和刺激让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青春活力的精神风貌,并且也能使高校体育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对于高校的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结语

良好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对于营造更具正能量的高校体育教学氛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啦啦操运动及其理念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要重点关注啦啦操运动,进而构建和谐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黄燕.啦啦操运动对构建和谐高校的意义及可行性探究[J].科技信息,2011(36):277.

[2]…刘萌萌.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的意义与可行性[J].内江科技,2010(09):61.

[3]…许小刚.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价值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7):94-95.

[4]…李铁心.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对学校体育文化促进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8):143-144.

作者:王龙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第四篇:新疆乌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院校中的传播

摘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和昌吉地区三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喜闻乐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获取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新疆高职院校中开展情况和传播方式。与此同时,将新疆形势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相结合,寻求民族体育高校发展的新途径。着力推进民族体育项目体育器材在高职院校中的引进,加强体育老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培训,为创造阳光校园和和谐校园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途径;新疆

1研究意义

新疆地处西部边陲,现有47个少数民族,占新疆总人口数62%,在历史的演变中,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体育文化,形成了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过去的几年里,为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各地不同程度的开展了许多民族传统体育大会,例如:伊犁的“天马”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那达慕大会。也有许多乡镇开展了“射箭”“叨羊”“博克”等小规模的民族运动会。但随着新疆形势的发展,尽可能的杜绝人群聚集,防范不法分子的乘虚而入,许多民族运动会的开展需要通过层层的审核和批准,从而影响了民众开展和参与民族项目的积极性。新疆共有39所高校,其中26所高等职业院校,分别分布于南疆和北疆的各地区,各院校在校学生中民族学生占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聚集区,对本民族文化十分了解,也对本民族体育项目略知一二,在校园内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使学生继续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详细规则,也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体育活动中达到共融。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发展个人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健身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品行,端正学生各民族共处的态度。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新疆乌昌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播新途径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文章作为新疆职业教育学会2014年科研项目立项课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疆高职院校中传承方式和途径的研究》中的一部分,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目前,对乌鲁木齐、昌吉地区三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各发放100份,共计300份,回收问卷287份,有效问卷279份,有效率93%。

2.2.2专家访谈法

同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相关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交流座谈,听取一线教师的经验和认知。

2.2.3文献资料法

翻阅相关民族体育传承和发展的资料,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新疆相关研究,因地制宜获取有用的文献资料。2.2.4统计分析法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调查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3新疆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略有雏形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较缓慢,甚至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随着时间开始慢慢流失。随着新疆南疆经济的不断向好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扶贫政策推行,南疆适龄学生进入乌鲁木齐和昌吉地区高校的比例越来越大。乌昌地区高校在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势必会对少数民族学生体育兴趣产生影响,使得学生放弃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兴趣逐渐转移到现代体育项目中去,从而加快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流失。与此同时,南疆学生不断进入乌昌地区高校对乌昌地区体育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例如:新疆足球、民族舞蹈、排球等项目的发展。如何找好契机,适度在高校中推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有效继承和保护民族体育文化重要课题。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在新疆各所高职院校中为不断强化各民族文化交流,各高校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传统体育活动由最初的简单娱乐逐步向竞技层面发展,院校领导对民族体育活动所带来的正面宣传也比较重视,从政策面和经济面都给予了一定扶持。部分院校也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步植入课堂教学,例如:武术和民族体育舞蹈在各高职院校开设较多,深受学生喜欢;其次是民族式摔跤、押加等具有娱乐观赏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在部分院校体育课中组织教学过。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高职院校中民族学生比例逐年提高,尤其是南疆学生到北疆就读的学生出现了量的突破。高校民族学生数量不断提高,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迫切需要在体育课堂中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内力正在逐步推动高职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悄然渗透到校园体育活动中。

4新疆高职学校学生获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度普遍不高,甚至有些学生经常参与,但谈起规则来却是支支吾吾,含糊不清。从学生获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知识的途径来看,主要是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其次是书本杂志和体育比赛等活动中了解。由此可以认为,学校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动力度还未见成效。在访谈中,听取一线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提出的意见,对当前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系统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1)新疆教育职能部门应当加强科学理论研究、推动信息数字化进程,逐步组织专业人员挖掘、整理适合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部分项目进行改造与雅化,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统一场地、器材,完善规则等工作,使其被全民接受,并编写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教材,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补充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大纲中。根据新疆气候差异,适合校园内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较多,新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大纲应当因地制宜,加强地区特色体育项目的发展,出版体育相关教材及视频教学录像。(2)借助新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平台,科学合理推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通过组织各高校教师参加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系统学习部分民族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和规章制度。科学实施教学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新疆少数民族的劳作生活,代表新疆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当重的民族“味”,虽然各高校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具有很丰富的经验,但是如果不能把握好民族体育项目的“味”,就有可能失去民族特色。(3)运用高职院校文化传播媒体,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宣传,在校园网、学生论坛上通过简单的视频、音频向学生介绍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从而让学生从众多项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体育项目。引导学生合理、科学、文明的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运动会和各类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人数和观看人数。(4)新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具有非常好的观赏性,通过观看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给各组人民带来许多乐趣。新疆民族运动会从1985年至2014年,已分别在乌鲁木齐、昌吉回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哈密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成功举办了8届,新疆各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别组成代表队参加运动会。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汇聚地,应当引的进来,拉的出去。从各类大学生运动会、民族运动会中提升学校民族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5结语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新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旅游市场的开发,少数民族精品市场化都具有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开展民族体育项目教学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有着长远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通过学习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社会意识,可以促进新疆各族人民的和谐稳定发展,对和谐社会稳定边疆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因学生民族比例应当发生变化,民族体育项目作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屈直斌,顾晓艳.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运行机制的系统构建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4):45-51.

[2]李智伟.大学公共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6):61-64.

[3]毛文新,武杰,王国元等.新疆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建华,常毅臣,芦平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

作者:李彦兵 单位: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艺术分院

第五篇:校园体育文化内在机理及建设途径

摘要:着重阐述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文化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挥影响的两种方式,以及在教育实践中两种方式的相互关系,并结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方式特点对当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途径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在机理;建设途径

文化是一种价值意义的整体体系,是人们价值观形成的导向,同时文化也是人们价值认知的发展过程。文化在教育领域对人才的教育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有着文化育人的优秀传统,各大高校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弘扬校风校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优秀文化道德观念与正确价值观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教育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高校教育培养身体素质良好、精神面貌向上的综合素质人才发挥着积极而显著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而成的、具有文化一般特征的文化形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意识文化层面是整个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包含了: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知识、体育宣传、体育风尚,以及体育观念。这些要素的内容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内容的本质主体,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核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的行为文化包含了:体育制度、体育规范、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以及体育传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物质文化包含了: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形象雕塑、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以及体育文化用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的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是意识文化的外在表现,其形式受意识文化的直接影响。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弘扬,对高校整体环境内的教师和学生同时产生影响。与此同时,高校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活动同样也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产生直接影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高校教师及学生之间是相互作用影响并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高校教师与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缔造者与维护者[1]。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方式

高校校园文化是文化育人理念在实践当中的重要载体。高校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方式按作用层面划分为“外塑”和“内化”两种方式。外塑和内化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外塑必须建立在内化的基础之上,而内化也需要外塑来进行支撑。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核心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塑形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通过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和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途径,高校学生进行外塑影响,使高校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以及体育人文知识得到了培养与提升,在提升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生主体内的内化过程。高校学生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化的过程是感知文化、对文化价值进行选择性判断,最后实现文化在价值观层面整合的过程。科学而积极向上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思想品德、审美力、团队观念,以及团队协同意识等高阶素质。是学生智力价值实现升华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专业知识课堂无法进行教育的内容。优秀的文化观念及思想意识,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可以有效地向学生渗透。这个教育的心理过程首先是学生主体对于文化内涵知识的感知,感知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初级阶段,也是基础形成阶段。学生主体在感知文化内涵知识后会对文化内涵知识构成要素的属性,以及不同要素属性之间的关系作出反应,并对文化内涵知识在意识层进行记忆活动。对文化内涵知识进行选择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过程的进一步阶段。选择阶段学生会对文化内涵知识进行认识、并做出价值批判。在价值判断后,学生主体对文化内涵知识的内容进行选择性接受,这部分被接受的文化内涵知识最终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机融合,进而形成新的知识并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2]。学生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文化内涵知识在学生中产生作用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学生主体内化部分。学生的大脑内部思维经过反复的批判才能形成最后的认知。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知识进行科学的外塑,形成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系统化知识传播模式。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

(一)加强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

1.建设校园体育理念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核心,而校园体育理念是校园精神文化在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校园体育行为文化中发挥指导作用所依据的理论内容,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校园体育文化实践中体现出的思想概念。其中包含了高校师生的体育使命感、高校校园体育育人观念,以及高校校园体育的自身发展观念。2.建设校园体育精神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和人文体育精神的综合总值。是高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以及个人生活中具有精神支撑作用的意念力。校园体育精神在高校师生身上的体现,象征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积极作用。3.建设校园体育道德校园体育道德观在学生群体中的树立,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实践意义。其主要内容包含了集体观念、民主平等观念、奉献意识、组织纪律意识等。加强对校园体育道德的建设,培养学生规范的体育道德观,是实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不是指校园体育的物质设施,体育物质设施的建设是基础,但不是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目标。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在校园体育物质实质设施的建设上体现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使校园体育文化的意义通过实质的物质来进行体现,使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作用通过实质物质来进行发挥;是高校教师与学生校园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理念的物质形态;也是校园客观文化存在的基础。在体育场地设施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及自然环境上,强调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关联性,避免奢侈浪费,也要避免庸俗乏味。使校园体育设施在高校师生的体育活动中发挥传递体育文化的作用。特别对于体育标志物进行科学的概念化设计,体育吉祥物、体育标识等具有极强代表作用的体育相关物质,需要重点对其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融入与渗透,最大化地发挥其传播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三)加强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的建设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包含高校校园体育组织机构、高校校园体育管理制度,也包含高校校园体育传统与体育风气,是高校校园体育理念与高校校园体育精神的体现。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制度,能够加强高校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加强高校师生的权利意识及责任意识,进而塑造高校师生的健康人格[3]。丰富校园传统体育项目的实践活动,利用高校师生对校园传统体育项目的情感,在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加强高校师生之间的凝聚力,锻炼团队意识与互助精神。完善校园体育训练与竞赛管理制度,从而为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建立形成制度规范基础。

(四)加强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是高校校园体育理念、高校校园体育精神,以及高校校园体育价值追求的动态体现。良好的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是校园体育氛围的体现,对高校校园内部的师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校园体育实践活动是校园体育行为文化体现的途径。首先,在校园体育课程的建立上,包括在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体育课程的设置及评价上进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容的渗透,使高校体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成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途径,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强调理论知识培养的误区,加强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

四、结语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整体内涵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高校校园文化重要的体现形式。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进行重点建设,并在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以及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中进行融入与体现。在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中对校园体育理念、校园体育精神和校园体育道德进行发扬。在培养高校师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同时,对高校师生的道德观念、意识形态,以及人文精神进行全面的培育,从而为高校教育从文化角度提升人才的全面素质,实现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高校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

[2]龚建林.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建设途径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毕红星.新时期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问题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06(2).

作者:梁栋 单位: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第六篇: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摘要:高校学生心理与心智具有其特点,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的社会化影响,及体育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特殊之处。从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层面形成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社会化影响

高校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接受现代社会资讯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基地。学生是这个文化基地的主体,高校体育文化是其中的客体,高校体育文化不仅对当代学生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意义非凡。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不仅仅是现代科学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节奏与生活质量,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对整个社会的看法。大学生作为我国新生力量,作为时代的前沿,通过积极的文化熏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做到的基本准则。那么,体育文化带给大学生的影响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将讨论的问题。

一、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1.体育文化有利于学生增强体质,从而对其社会化产生影响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化最有影响力也是最直接的积极影响,就是促进大学生身体发育,增强其体质。在现如今的大学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日益增加,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现代科技产品也在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作息以及生活习惯。但是这种生活习惯的影响多半是消极的,并且对大学生的身体也会造成诸多不良的影响,最大的影响便是体质的下降。而解决这一不良影响的对策便是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无论是开设体育课程还是开展运动会等,都可以加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强度[1]。大学生通过锻炼,给自身的身体发育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刺激,促进其新陈代谢,使体能不断提高。体育锻炼也使学生不再做“低头族”,使学生走出寝室,放下手机,积极向上地面对大学生活,从而进行良性循环,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2.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也可以极大程度上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包括果断性、独立性、坚持性,以及自制性。当面对困难时,应该因难而上,从容不迫。在体育文化中,体育精神的灌输是教学的首要目标,然而体育精神也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失的重要精神,让学生懂得坚持到最后一秒钟,就是胜利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在奥运会,还是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上,体育精神都是竞技的核心,也是开展体育赛事的最终目的。大学生无论是在观看体育赛事,还是在自身进行体育锻炼时,这种精神的领会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目的。在奥运赛场上,体现体育精神的实例比比皆是,残奥会本身也是体育精神下的产物。锻炼学生体育精神,也要从大学生本身的体育锻炼开始,让其自行领悟并感受体育精神的实质,从而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能够游刃有余,当机立断,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有着一颗持之以恒的心,以及坚持到最后一秒钟的勇气[2]。

3.体育文化对学生促进团队精神的影响

良好的体育文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体育精神提升的是人们的思想境界,以及团队精神,共同发展、兼容并蓄。体育经济的任何项目都需要团队协作精神的融入,个人项目需要教练与运动员的协作,团队项目需要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协作与默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团队协作的精神也显得尤为重要,一根筷子与一把筷子的原理尽人皆知,可真正能做到领会并且体现团队精神的人屈指可数。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是体育运动的一大魅力,在高校体育教学安排中,应尽可能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协作的项目,通过相互接触与分组竞技,学生实现了由个人转为集体的精神意识转变,实现了个人与肌体之间的良好互动,也锻炼了人与群体之间和谐相处等能力。如排球、篮球、拔河等项目表现最为突出,竞技性也极强。学生个体为了赢得胜利,都会从集体的利益出发,牺牲个人利益,相互配合,相互鼓舞。

二、体育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1.体育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校体育文化在对学生社会性产生影响的同时,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可见一斑。校园文化活动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成因大多是恋爱失败、父母离异、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等。这些积压在心理上的压力无法排解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巨大阻力,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体育文化的作用,便是能帮助学生消除这些不良情绪所带来的烦恼,为大学生找到一种健康的缓解压力的途径来放松自身的心情。校园体育文化独有的趣味性、竞技性,以及娱乐性都可以使人心情舒畅,使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和情绪得到缓解,对学生情、知、意、行等心理方面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不断地自我提升,在今后的生活当中,遇到不如意或是打击,都可以从容面对。

2.体育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在迈向社会之前就会对未知的生活及工作产生巨大的恐惧心理,严重时往往会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的交流,拒绝接受新鲜的事物,慢慢地将自己孤立起来,从而丧失了人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是与社会需要相违背的,无论何种工作,都不能自我封闭,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社会将不能发展。所以,在学校就要及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体育项目中,许多项目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配合、沟通,以及人员协调。团队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彼此的配合实现自我价值是体育竞技的终极目的。而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培养这种能力,使其在团队合作中获得成就感,渐渐地消除隔阂,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恐惧,从而达到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3]。

3.体育文化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校园文化生活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这时不同性格的学生就会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会选择一些相对较柔和的项目,如太极拳、健美操、乒乓球等。性格外向的同学往往会选择一些竞技性比较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田径项目等。不同的项目也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不同的影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擅长的项目等方面进行自由选择,其选择性强,学生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从而发展自己的特长、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以及独立性,塑造不同的人格。学生还可以进行对体育项目的创新,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其个性,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深化及加强,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而进行更准确的自我评价。

三、结语

发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仅能丰富学生在校内的生活,更能优化教育人才。学校也可以发挥出校园体育文化独特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身体素质,从而有效地提高本校培养人才的全面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上能够大放异彩。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真正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适应21世纪人才需要的环境,只有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引向深入,才能在人才培养中做到真正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够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大学不是象牙塔,不能够仅仅抓住理论知识的传授,要想使学生真正地从“校园人”变为“社会人”,绝不仅仅是凭借着在学校学习的文化课知识,而是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就能让学生展现其风采。在精神上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使刚从高中校园中走出的学生们也能积极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让其明白大学是个小社会,要进行自我实现才能在大学校园中脱颖而出。应当将校园体育文化变成大学生最受欢迎的校园文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周丽.高校体育文化影响学生个性与社会性的问题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8(5).

[2]王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竞技体育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3]刘静.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1).

作者:张晨玉 单位: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构建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和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实现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教育的目标,其中能锻炼身体素质的体育文化教育非常重要。该文从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的意义出发,分析了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的结构,提出了一些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方法,供高校的体育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模式构建

一直以来高校的体育内容与模式还没有摆脱学科的束缚,把体育教学当成是必修课的一种,忽略的体育教学和学习的灵活性。“三位一体”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将高校的体育文化教育和三位一体模式进行结合,构建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能够有效的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力,让高校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全面发展的能力。

1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的意义

1.1传承了高校的体育文化

高校的体育文化不但包含了在体育教学中的内容,还包括了在校园活动中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所展现出来的体育精神和品质,因此加强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是弘扬高校体育精神的基本保障。无论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还是弘扬高校的体育精神的角度,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宣传都显示出了一定的意义。文化的发展是长期的结果,就目前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结果来看,还有很多学生对此并不满意,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1]。

1.2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由于进入了便利的信息时代,很多事情在网络上就能解决,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们的运动,高校学生中有锻炼身体意识并采取行为的学生过少,更不要说健身这种带有目的性的锻炼。舒适的生活和较为浅薄的身体素质培养意识,导致当下很多高校学生都有一些颈椎方面的疾病,或者是出现体重超标的现象,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各种疾病,造成了普遍的身体素质低下。锻炼身体是需要学生形成一个主动的意识和心态的,这样才能积极地参与到锻炼中来,而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模式的构建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锻炼意识,积极地采取方式进行体育锻炼,进而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2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的结构

2.1对原有的体育文化教育模式进行修改

对原有的体育文化教育模式的修改可以采用结合实际教学成果和学生教师意见的方式,例如,对历年来每一种体育文化教学模式实施后的教学成果进行考察与分析,结合当年的体育教学要求,总结教育模式中的优势和不足,为改善体育文化教学模式提供以往的经验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评价自己所感受到的体育文化,和接受体育文化的程度及应用情况,毕竟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是更好地构建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模式的方法。向担任体育文化教育的教师询问体育文化教育模式构建的情况,询问学生在不同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和接受程度,做到真正的考虑体育文化教育中的参与者,在原有的体育文化教育模式上进行完善和修改,发挥体育文化教育的最大意义。

2.2构建科学的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构建包括教师指导、实践体验、环境熏陶,这是一个科学的教育模式,是并进的关系,没有先后过程之分,这样的教育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育文化教育内容的不全面,增加了体育文化教学的趣味性。教师指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在理念上,让高校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本校的特色体育文化,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和实践广播体操这项体育运动过程的时候,可以先说明广播体操这项体育运动的好处和必要性,再根据学校广播体操这项体育运动发展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这项体育运动的文化。第二是在动作上,对学生所进行的体育运动进行指导,例如,在教授完健美操这项体育运动之后,在学生实践健美操这项体育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指出学生不够完善的步骤,示范正确的步骤[2]。实践体验是体育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帮助学生将“行”和“知”结合在一起,高校的体育文化教育应当将体育课程和课外的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例如,组织丰富的体育活动,体育课程的安排有课时的保障,但课外的体育活动没有安排导致学生会忽略体育活动,因此高校通过举办各种体育活动,如羽毛球比赛、篮球比赛、跑步比赛等体育赛事,可以增加高校学生课外体育运动的实践,将体育文化的实践体验工作做到位。环境熏陶是将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能学习到以教育课程和教育活动为载体的体育运动,又能感受到以气氛渲染为载体的体育精神。例如,教师在对排球这项体育运动进行教授的时候,要保证自己对排球这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热情,这样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后,会对进行排球这项体育运动增加一定的积极性,达到在思想意识上的认同。

3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方法

3.1树立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文化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进而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高校学校和教育者在进行体育文化教育的时候要注意这一根本性的目的,不能偏离了教育轨道。例如,在制定每一年的教育目标时,要保证一切的目标都是建立在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上,再制定每个班级的每项体育运动的教育目标[3]。

3.2完善教育内容

体育文化的教学涉及到的层有很多,单凭课程上的教育是无法实现实际需求的,因此需要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扩展,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真正需求。例如,在对篮球这一体育运动进行讲解的时候,可能教程上规定的讲解内容就是对运球和投篮的讲解,但在实际的篮球运动或者是篮球赛中,还需要掌握篮球赛场的比赛规则,体育教师就可以在课时充足的条件下对其他的篮球运动知识进行说明和实践,让学生行号的掌握篮球这项体育运动。

3.3注重教育过程

在很多时候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但在体育教学中过程往往是比结果更加重要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体育精神和各项体育活动的方法,而不是要求篮球进篮有多少个,排球垫了多少个。例如,在讲解排球这项体育运动时,最后的考察结果是看学生能垫多少个排球,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在意学生垫排球数量的进步与否,要对每一位学生在垫排球上的动作进行指导,指出垫排球动作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从本上解决学生垫排球数量不理想的问题。

4结语

高校的体育文化教育带给高校学生的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文化的真正意义和思想,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并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运用了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灵活的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为提高高校的体育文化教育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玲.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87-93.

[2]罗文华,陈雪梅.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2):32-34.

[3]李婷.高校体育文化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J].内江科技,2016(8):147-148.

作者:王彬彬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体育系

第八篇: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问题

摘要:高校的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而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是其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多元化体育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和穿心精神。

关键词:体育文化;高职教育;文化氛围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对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应该享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近年来,高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在强调素质教育,重视职业素养养成的背景下,多元化的体育文化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培养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把握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剖析现存问题,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有人说体育是人造游戏,其实是它是一种文化活动,而且是超自然的。体育文化就是这种超自然的文化活动所涉及的物质、精神和相关规范的总称。校园体育文化它是体育文化在校园的范围内的体现,它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整个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间的教与学活动、训练与比赛活动、体育设施设置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体育精神、体育思想、体育规程、体育道德、体育行为以及相关体育概念等文化状态,有着教育引导、凝聚激励、健身娱乐以及情感交流的功能,是以校园精神为主的群体文化。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注重与职业相比匹配体力和心智,包含素质教育的理念,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为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做准备。

二、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特点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高职体育文化具有高等教育的特点,也应该具有职业教育特色。高职教育工作者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都带有职业特色、区域特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这种文化是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浸蕴性

高职校园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影响是终生的,体育文化活动是学生们认识世界和校园的媒介,学生通过体育文化活动彼此接触、通过与职业相关的体育文化活动促进职业观的形成,影响学生对世界的主观认识,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积极的意义,可以说高职体育文化很强浸蕴性。它是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渗透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特色,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办学效果。

(二)具有教育引导性

体育教学是高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球类教学、田径类教育、武术类教学、轮滑等运动技巧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形成终身运动理念。通过各种竞技比赛训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从而起到教育引导作用。

(三)具有健康娱乐性

学习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但也是枯燥的,不是每一次的学习都出于兴趣。日常学习的紧张和繁琐,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当中。体育文化活动通常具有很强含娱乐性和竞争性,可以调动学生体育活动的热情,缓解紧张情绪和精神疲劳,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轻松愉快度过大学生活,感受校园文化给身心带来的冲击。

(四)具有职业特色

高职体育文化具有职业特色,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一直针对职业需求进行创新研究,这一特色应该越来明显。比如:开展轮滑、瑜伽、跆拳道等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不断深化和推进阳光体育运动;针对有关职业病的修复和改善运动方式训练,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文化活动中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

三、高职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校园体育文化重视不够

思想观念的转换是需要过程的,从教师的角度看,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真正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没有形成学习型体育教师团队缺乏长效机制,总认为现有知识可以应付教学工作。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对体育文化对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性的价值认识不足,只看到体育运动的健身和娱乐性,没有认识和体会体育运动深层次的影响。

(二)体育软硬件条件不足

教育要与时俱进,高职教育需要跟上经济发展,体育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体育设施是教学设备的重要组成,但常常被忽略。重视学生应用技能培养和相关硬件设备的购置,护士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器材的投入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特点。此外,造成体育软硬件条件相对不足原因还有现有场地、器材配置和利用不完全合理。

(三)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这种制度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体育设置和体育器材管理和调配制度,部分高职院校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对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对策。二是有些高职院校没有提升体育教师素质制度和机制,导致体育文化活动出现形式化、表面化,没有较好的体育视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缺乏有效保障机制。

(四)教师的学养水平不高

学习是每个教师的终身任务,体育教育也不例外。然而,很多体育教师忽略了学习,造成学养参差不齐。很多学校没有开辟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养的新载体,严重影响体育文化建设进程。

四、高职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美化体育场馆,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精心设计体育场馆,因为本身就是体育文化的直观表现,它的静态美感也对陶冶学生情操起到一定的作用。田径运动场、篮球场、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等是学生的学习场所,没有它们,就没有是体育文化传播,体育文化活动也失去物质基础。因此,重视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改善体育设施是高职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高职体育教师工作者个人价值观应该和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大发展相得益彰,靠渊博的知识做依托,树立正确的体育文化价值、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文化理念。拓展视野,提升自身学养,助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建立提升体育教师学养的长效机制,通过外出学习、请专家培训、加强校际沟通和比赛,激发教师学习热情,培养体育教师读书乐道的情怀,从而提高教师学养,发挥潜能,以便通过教师的主导性传播和宣传体育精神、体育思想、体育规程、体育道德,形成学生良好的运动理念。

(三)开展体育文化活动,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活动无疑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体育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举办人人可以参与的体育比赛,入拔河、长跑等;举办全校性田径运动会,扩大体育文化活动影响力;举办球类(乒乓球、篮球、排球等)比赛,加大比赛密度,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载体作用,营造体育文化氛围。此外,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例如在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熟练应用水平。同时借助体育社团,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活动参与度,形成良好体育运动氛围。

(四)构建体育文化特色,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

高职体育文化应该立足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一,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也决定了职业性是高职体育文化建设区别于普通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特色。高职体育文化的建设应该和学生的职业实习结合起来,给进行岗位实习的学生预留体育相关作业,提醒他们体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体能和身体素质,了解可能发生的职业病,使学生在工作中体会较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体能训练科目,迎合岗位需要,让学生的体育锻炼更具目的性。同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形成与自身传统相结合的体育文化特色。大胆用学生管理学生,鼓励学生自己织各类俱乐部开展自己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体育文化活动,推动体育文化活动开展。在就业需求下完善教学方案、教学体系,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我们在分析高职体育文化概念、特点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措施作为对策。高职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程,需要全体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刘俊民.阳光体育与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当代体育科技,2013,(14):85-86.

〔2〕康健.论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120-121.

〔3〕庞建民.现阶段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5,(4):84-87.

〔4〕龚建林.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建设途径的思考〔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1,(3):73-76.

作者:鞠广原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