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转型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转型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转型研究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使传统媒体行业积极转型,使传统媒体发展向着更现代、更为大众所喜爱的方向发展。纸媒记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需明确自身传播权威性信息的使命,努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扩大纸媒影响力。纸媒记者既要在时代洪流中坚守一方天地,又要避免故步自封,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优化转型

当今媒体的发展呈现出融合的大趋势,新闻的传播媒介更加丰富,受众也变得更加广泛,传播速度呈爆炸指数级增长,信息展示的模态也更加多元化。然而,“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纸媒的发展受到相当大的冲击,需要及时转型以适应新时代信息传播需求。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社会发展对媒体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纸媒记者只有坚守正确立场、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知识,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采编水平,在融媒体时代开辟出纸媒和自身发展的更广阔空间。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现状

随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融媒体通过不同媒介载体的整合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程度的最大化。其优势在于实现了新闻报道服务的便捷化,提升了新闻信息以及各项新政策的普及程度。与此同时,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已经潜移默化地转变为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传统媒体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主流媒体传播信息的效用衰减。这种境况不仅体现在纸媒行业,各传统媒介皆面临类似的挑战[1]。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也是融媒体时代不可忽视的一大变化。相较传统纸媒主要依靠文字进行传播,媒体融合发展使新闻的传播样式花样百出,具体表现为文字与视频的结合、与图片和声音的结合。显然信息传播变得更加生动,也更加迎合了快节奏生活中人们追求信息碎片化和阅读高效化的心理需求。融媒体的发展顺应了人们对信息接受方式的需求的变化,也改变着人们对于获取信息渠道的偏好,这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从“低头族”的出现可以看出,近年来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大幅增加,对移动客户端的依赖性显著增强,挤压了原本阅读纸媒的时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二、融媒体时代记者发展的困境与机遇

(一)纸媒记者的困境

纸媒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步淡化,直接造成了相关产业发展前景的黯淡。优质人才等资源正在向新媒体市场倾斜,纸媒经营发展受限,各方面效益与过去的比重明显不符[2]。之前,纸媒记者往往扮演着信息发布者的角色,与读者的直接沟通少之又少。新媒体的出现展示了一种新的信息互动模式——通过后台数据,发布者可以轻松掌握新闻传播状况,以便后续根据受众兴趣点有选择性地进行材料整理。而纸媒通常对受众兴趣考量较少,这就造成了受众倾向于选择可使自身与信息传播主体关系更为密切的新媒体作为主要信息接收源。受众对纸媒需求度的降低,使报纸杂志编写和生产的劳动力需求减小,纸媒记者的选择似乎无外于转型和改行,很多从业者都转投新媒体,纸媒记者的工作成就感和满意度下降。

(二)纸媒记者的优势

认为传统纸媒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论断显然是不客观也没有依据的。虽然纸媒行业遭受冲击,其权威性并不能被轻易撼动。纸媒的重大优势在于其表达的严谨和信息导向的绝对正确性,在国家的管理下,纸媒行业的标准与规范已经形成完备体系,不论何种类型的信息发布都历经层层审核,所呈现的言语都是经过字斟句酌,规避了与核心价值观不符的内容。国家的重要新闻以及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呈现于报刊之上,都是历经诸多专家之手,在相关部门的把控下,才出现在读者眼前的。可以说,多年来,人们对官方纸媒的信任度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降低,反而在各类信息五花八门的今天,纸媒才是擦亮人们双眼,为人们拨开信息的层层迷雾的关键工具。当今自媒体的丰富发展,让一些贪图名利与金钱或社会责任感不足的人在媒体中发表未经证实的信息和虚假言论,更有甚者肆意传播谣言,对无辜者造成极大伤害。互联网时代类似案例屡见不鲜,被造谣受害者遭受了心理上的巨大打击,甚至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一些事件的参与者也因部分不良媒体和营销号不负责任的渲染而“背锅”,这种现象显然与新媒体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对比之下,纸媒权威性和正确性的优势得到凸显,虽然不能保证所有信息都与现场情形毫无出入,但纸媒记者的专业性就是报刊客观性的保障,不存在妄加评论、故意歪曲事实的情况。传统纸媒经验丰富,深度报道以及专业性评论是追求“短平快”的部分自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纸媒的权威性优势正是纸媒记者职业发展的优势——承担了保证信息正确导向的关键作用,让人们在浮华蒙蔽双眼的今天,仍能汲取信息流中干净的一汪清泉。纸媒记者的优势还在于自身的专业素养,采写新闻报道需要结合记者现场的真实感受和记者本身的职业优势,包含较高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和文字表达水平。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度和特别视角也是纸媒的一大亮点,传统纸媒记者在新闻采编和观察方面具有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每次新闻采写都是智力和创造力的结合[3]。对比部分自媒体为了抓人眼球而造成的标题夸张性和随意性以及内容的低俗化,纸媒记者能够呈现出干净利落而不失美感的新闻报道。

三、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优化转型路径

(一)强化责任担当

纸媒记者转型的第一步和原则在于责任意识不能丢。纸媒记者作为新闻采写和发布的主体之一,肩负着匡正内容导向、传播真实信息和优良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在假消息和谣言泛滥的今天,纸媒应当规避内容不实和不当作用,始终秉承“内容为王”理念,输出正确的和优质的内容,才能博得受众的关注和喜爱。责任担当的表现在于纸媒记者在事件发生后,能够尽快从现场获取真实的采访素材,多方调查,最终对事件形成深度的调查和报道[4]。互联网假新闻疯长的原因之一就是多数自媒体发布的内容是未经证实的二手材料,仅以别处得来的消息和舆论方向就决定了内容。纸媒记者的身份决定了刊登在报刊上的言论绝不能是道听途说,所以通过亲自采访、多角度观察和严谨撰稿,可以提升输出内容的质量,受众能从纸媒中获取真实而富有深度的事件信息和评论,是纸媒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例如,在“温州女孩乘顺风车遇害”的事件发生后,俨然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各类媒体对此事件的讨论此起彼伏,大众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已经对事件的大致经过有所了解,但杭州几家纸媒的报道质量,高于互联网上的众说纷纭。纸媒方面最终形成的报道,对比互联网上的碎片化信息披露,显示出以下三个优点:第一,丰富的版面语言深度还原事件真相,也契合了纸媒传统的表达体系,从一系列事件经过阐述不完整的报道中脱颖而出;第二,互联网上的报道多为抓住大众好奇心,致力于博取流量的单角度报道,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没有详细描述,也没有针对性且客观化的评论,多数为传播主体自身的观点表达。而纸媒的评论是独特的优势,针对这一事件的评论集合了各个角度的看法和意见,从法律等诸多方面针对大众关心的问题给予了解答,发挥了纸媒的独特作用;第三,因事件热度高,大众对事件的关注不再停留于表面,也不满足于互联网通知式的信息发布。互联网上的消息虽然形式多样,但始终没有形成完备的系列报道,受众想要从中获取事件的真实起因和结果难上加难。纸媒在此时发挥着给受众展现原创内容的作用,对于事件完整而真实的报道显示了纸媒从业者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

(二)提升创新意识

纸媒行业除了需要强化记者的责任担当,是否提升创新意识和融媒体意识也是纸媒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5]。纸媒记者在明确自身使命的同时,也应积极参与到信息传播的变革当中,在工作中开辟新领域和新境界。纸媒记者实现优化转型的关键途径为认清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形式,坚持自身优势,补齐自身短板,打破程式化的工作惯性,直面挑战。可在传统的热点跟踪报道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信息的时效性,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对于碎片化新闻进行梳理和真假鉴别,使新闻报道深度化。新媒体可以作为补充报道和评论的重要手段,与纸媒相结合,形成立体化和多方位的报道模式。例如,利用新媒体创建与受众直接沟通的渠道,积极关注受众的评论,作为对纸媒传播效果的一项检验,还可以把握受众关心的重点,能够在后续报道中有针对地进行补充。此项变革以服务受众为基准,以创新为导向,以新颖化的策划和表达为大众提供优质的新闻产品,增强纸媒的影响力。纸媒记者应积极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练就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信息联合利用进行报道的本领。熟练掌握新型拍摄设备,运用新媒体技术使新闻报道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纸媒记者要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模式,以多项技能的利用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带动新闻生产行动力和呈现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新闻报道之前,可以在真实、客观采写事件的基础上,对大众心理预期和网络流行热点话题、热点词汇进行考量。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同时,放大最可能引起阅读兴趣的部分,以“网络流行梗”作为信息编写的切入点,以抖音、快手和微博作为辅助发布平台,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获得关注的方式。

(三)提高职业素养

纸媒记者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的新闻的质量,只有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记者,才能在新闻屡见不鲜的当代社会生活状态中,创造出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产品,赢得市场的关注和受众的青睐。在着力于打造具备时效性新闻的同时,新闻价值不能丢。纸媒记者在践行行业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应牢牢把握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以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确保新闻的逻辑和真实性,对报道的影响力度进行预估,合理安排报道的手段和方式。要能够以超高的职业操守和新闻敏锐度对社会信息进行及时筛选和过滤,并对舆论能够进行正确引导[6]。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其对信息的需求度和对新闻喜闻乐见的价值点。纸媒记者应以多样化的报道满足不同群体对信息获取的期待,在不同类型的报道中相应地使用专业名词或给人以亲切感的口语,便于受众理解,同时提升新闻的流畅性,这就需要纸媒记者具有跟进时代的知识结构和表达能力。纸媒记者应摒弃过时的工作理念,改善新闻内容缺乏新意和新闻标题单一的情况,以具有时代感的标题抓住受众眼球,吸引受众注意力,但也要避免做标题与内容不相符的“标题党”,引起反感,应注意杜绝低质量稿件,积极优化新闻内容,创造有价值的新闻产品。纸媒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以“信息打假”的方式作为新闻报道内容选择的手段,对各大新媒体上存在的谣言进行辨析。纸媒记者的身份转变实际上是由新闻采写者转化为全能型记者,对新兴信息传播渠道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分析,以新媒体矩阵夯实传播基础,以全方位采写增加信息的充实程度,善于将公信力的传统优势发挥出来,建立优势互补的传播渠道。为了培养全能型新闻人才,相关部门应当大力组织专业技能培训,使新技术的学习转化为纸媒记者工作的日常,推动纸媒记者职业优势和新兴信息传播渠道的优势相结合,打造为市场所喜爱的新闻产品。纸媒记者自身也要具有创新的能力和意识,积极参与到技术学习中。

四、结语

纸媒记者处于一个困境与机遇并存的媒体发展新时代,责任担当意识和职业操守是随时代发展而转型的第一要务。为了进一步提升大众对于纸媒新闻产品的好感度,适当的传播形式转换和内容的即时性是必不可少的。纸媒记者应准确把握时代风向,争做新技术学习积极分子,将自身的才华与专业水平与新兴新闻传播端口相结合,打造时代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新闻报道传播体系。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在时代中彰显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成为人民群众需要和喜爱的信息传播者。

参考文献:

[1]李鹏飞.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转型及优化路径[J].中国报业,2021(23):124-125.

[2]孙彩霞.融媒体时代纸媒新闻记者的优化转型策略[J].记者摇篮,2021(6):117-118.

[3]刘倩倩.融媒体时代纸媒新闻记者的优化转型策略[J].传媒论坛,2020,3(15):32+34.

[4]钱晓萍.试析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优化转型[J].中国报业,2019(23):92-93.

[5]向文娟.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转型提升的对策探索[J].传媒论坛,2021,4(19):41-43.

[6]王润丰.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纸媒记者如何成功转型[J].城市党报研究,2020(2):91-92.

作者:孙晓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