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概述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概述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的关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概述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的关系

一、由“阶级控制”变为“大众自由”

基于传统传播效果理论,网络传播改变传统传播领域里某一阶级对于信息话语权的追求、实现和维持,努力实现社会大众的信息自由化。传播本质上属于一种人类对于信息的共享行为,在这种视域中个体信息通过媒介渠道形成信息流并达于他人,实现信息大众化的传播目的。依据传统传播理论,传播过程分为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反馈若干步骤和组成。在这样的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和组织,但是在这种传播模式中,信息经过一个把关的过程。传统传播理论的“把关人”是一种普世概念,可以均指个人或媒体,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桥梁作用,维持、调节或者终止信息传播效果。这种“把关”更倾向于媒介中的信息的被动筛选,受众处于信息流的末端,合理化的传播过程应该包含反馈这一过程,但在这种传统模式下,传播者成了信息的主导,实现了对于信息的主体化控制。网络具有广大的覆盖面,它的触手遍及全球,受众参与度非常高,它通过图像、声音、影响结合,迅速地传播信息,并得到及时速效的反馈。在这种传播模式中,省去了中间过程,信息通过传播者直接得到传递,并且网络具有无限的资源,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就省去了把关环节,受众可以自己选择想要的信息,例如在浏览器中键入他们关心的事情,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多源,传统的传播方式得到改变。

二、由“至上而下”变为“水平互动”

在传统传播理论中,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三种方式,报纸发行量达,拥有大量读者,但是制作工序多而复杂,同时受文化水平限制较高,群众基础不大。广播以无线电声音为媒介,它传播迅速,时效性好,电波不受空间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也没有文化要求,通过声音使受众在头脑中形成影像,但是听众在这种传播路径中毫无自主能力,唯有被动地接受安排。电视以无线电波的应用为基础,以图像和声音的传播为媒介,营造了真实的多媒体集合体,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场发生的事情,但是它除了有广播存在的弊端外,还有着新闻制作方面的技术物质条件,同时也受发射距离和接收设备的限制。网络传播整合了以往单一的传播路径,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为一体,它不分地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拥有无限的资源,可以说,电子网络有多大,信息存储量就有多大,网络是处于一种无限延伸的状态,它所传递的信息也同它无限地被延展着。网民看新闻,不仅可以看这条新闻本身,也可以查到同这条新闻有关联的其他信息及背景情况。同时,网络多向的传播路径,使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方式灵活,手段多样,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网页,订阅喜欢的新闻和讯息,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博客、个人空间等方式把信息传递出去。

三、由“主客关系”转为“一体共生”

传统传播效果理论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处于一种明显的主客关系的行为范畴,主体控制客体所接受的信息,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主体允许的信息,在网络时代,这种“客随主便”的惯例受到了挑战,二者之间传统的主客关系界限日趋模糊,甚至可以出现“主客一体、共生互动”的现象。美国传播学的主要奠基人施拉姆如此论述传统传播效果,“传播曾被视为魔弹,它可以毫无阻拦地传递观念、情感、知识和欲望。传播似乎可以把某些东西注入人的头脑,就像电流使电灯发出光亮一样直截了当。”不难看出,传统传播理论中极大地重视传播者的地位,传播拥有一种无可抵挡的长大力量影响作用于受传者,大众无时无刻不处于形式多样、目的各异的意识宣传的暗示、感染、轰炸中,居于信息流末端的受众越发显得渺小无力。网络传播中,受众的地位出现一种颠覆性的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受众可以为自己设置议程,从原来被动接受信息而转化为主动寻找信息甚至是主动信息。例如网络上一些论坛、社区、个人空间、博客等。通过这些公开的网络渠道,个人的意见得以充分地表达,不用受到原有生活空间的限制,打破了沉默的螺旋的影响,很多新闻热点都是网民自发形成的,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形成了这样一个“草根群体”。他们不是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是社会广大阶层的一个分子,慢慢地形成这样一个群体来公开的表达意见,在网络中影响很大。总的来说,在网络传播中,每一个分子都是有自己的力量,都可以公开地独立表达意见,主动地进行信息传递交流。网络在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传播的“双刃剑”性质。我国的网络传播便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形势下必然也随之不断地上升发展扩大,对于网络传播的批判性思考也不能停止。

作者:夏一民 李程远 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新闻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