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传播现状分析(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中小众传播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往所具有的优势也逐渐被弱化,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人们的需要越来越多,其中个性化的需求占很大的比例,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也从大众向小众传播发展,本文分析了小众传播在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中的现状以及应用。
关键词:小众传播;流行音乐;网络传播
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的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传播的兴起,为音乐的发展带去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且其具有大众向小众传播转变的特点。
一、小众传播的定义
小众传播顾名思义就是满足少数人群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一个传媒文化,可以通过小范围内的传播辐射,对少数人群做出有针对性的传播,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流行音乐的传播中小众传播可以为音乐找到喜欢他们的听众,让听众能够从网络上找到自己喜欢的,有利于音乐的发展。
二、小众传播在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中的应用
小众传播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文化传播导致的分层现象。网络时代,电脑前的每一个听众的审美都是不同的,受所接受的教育,个人喜好等让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喜好各不相同,同一首歌曲也有自己的理解,这让人们在选择音乐时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们会在各种音乐应用程序上找我们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分类功能查找适合自己的歌曲,这一功能中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风格分类以及各个年龄段的受众群,或者通过参与音乐分享的活动能够更方便人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曲,这些小众传播都在大众传媒里有所体现,但却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因此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线上和线下,流行音乐小众传播的应用[1]。
1、网络线上音乐推荐系统
每个人的音乐审美不同,因此对于那些少部分人群喜欢的音乐,小众传播能够为他们带去十分方便的福利,尤其是流行音乐这一方面,音乐推荐更加体现了小众传播,在电脑端以及手机端的各种音乐应用程序中,都能看见音乐推荐这一功能,比如酷狗音乐,会为你提供不同风格的音乐歌单,也会根据你平时听得音乐,为你推荐你可能会喜欢的歌单,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乐器以及不同的场景等,这些都有分类和推荐,听众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在音乐推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听众还可以在不同的心情分类以及场景分类中,找到当下适合自己心情的歌曲,都说音乐是能够表达人的情感的,流行音乐更是如此,听众借音乐也是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些都是在进行大众传媒时被进行分层,体现了小众传播,其本就是从大众传媒上分层出来的,通过将听众从小众传播转变成喜欢听某一个种类的音乐,让听众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都关注音乐推荐信息。还有现在各种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节目中的音乐也被变成了推荐歌单,且有自己的主题,比如《中国新歌声》、《蒙面哥王》以及《我是歌手》等,这些音乐节目都有自己的音乐推荐信息。现如今数字音乐的传播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传播流行音乐的方式,在音乐选秀节目中数字音乐的服务商会将购买版权的歌曲放到自己的音乐应用程序上,与电视节目的播出相结合,让电视机前觉得不过瘾的观众去音乐应用程序上下载歌曲,继续听,这样下载音乐应用程序的人数就会增加。节目组也能通过音乐应用程序中的主题分类推荐这一功能,让自己的节目有更多人的知道和喜欢,在音乐应用程序上听到推荐喜欢歌曲的话,自然也就会去看节目,也是提升节目收视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数字音乐服务商与节目组一起实现宣传节目和音乐、音乐应用程序的目的,体现出小众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是能够互相转化,一同发展的。网络是一个大众传媒,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且在不断发展中,已经具备了自己的规模和系统,为网络前的每一个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网络中有庞大的信息,要想高效率的为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让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是用户的最大需求,因此网络的服务提供商为满足用户这一需求就需要让用户能够方便的查找信息,将搜索信息的流程进行简化,节约用户的时间,提升用户的体验,这也是网络发展的重要方面,小众传播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将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分类,这样用户在搜索信息时就不会出现一些不相关的内容,能够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信息[2]。
2、网络线下音乐演出、分享活动
说到小众传播,有人会想到小众音乐,但其实二者的概念并不相同,以前大众传媒不发达的时候,音乐的传播只能靠音乐表演,或者是演出和集会分享音乐,当时音乐要想受到喜爱,过程是很复杂的,这种传播音乐的形式至今仍然存在,也是音乐传播的一种常见途径。在线下歌手以及音乐家可以通过多样的活动吸引粉丝,从而扩大粉丝数量,喜欢流行音乐的人们也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分享活动,例如粉丝见面会、新专辑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和粉丝间进行交流和活动,达到宣传的目的。还有各种主题的商演、歌手的演唱会,这些都体现了小众传播的发展[3]。当今的大众传媒盛行,音乐的传播过程中对各种媒体资源的争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歌手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目的,会有很多的宣传活动,上电视节目、去电台打歌、在网络上进行歌曲的打榜,这些都是常见的宣传活动,而如何在这些大众传媒中体现和使用好小众传播,发挥出小众传播的优势,注重用户的体验,有针对的为听众和粉丝提供更好的视听享受,通过增加与粉丝互动的活动等,这些都是能够提高流行音乐传播的有效方法,通过小众传播可以用低廉的成本让音乐更广的传播出去。
三、结束语
小众传播对于流行音乐网络传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用低廉的传播费用进行流行音乐的传播,注重用户的体验,依据用户的喜好为其提供适合他们的音乐,还有真实有效的用户反馈,这是其独具的优势,能够尊重听众的审美,提高了听众的地位,能够让音乐人听到真实的听者的想法,能够有效的与用户进行互动,通过小众听者与小众传播媒介的相互沟通,能够不断改善音乐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其更加能够适应听众的需求,促进音乐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曹海峰.分众时代:小众传播趋势下大众文化现象与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宁秀丽.孟祥需.当代小众文化现象研究[J].中国市场.2013
[3]陈力丹.霍仟.互联网传播中的长尾理沦与小众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认文社会科学版.2013
作者:范勇冠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第二篇:网络传播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分析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化环境下面临机遇和挑战,丰富了传播方式及手段,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入发展,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形成多元化意识形态冲击。必须健全国家网络化管理政策,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好网络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
[关键词]网络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遇;挑战;对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如今我们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对人们的思想以及价值观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与挑战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化环境下面临的机遇
1.网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及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开始呈现多样化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者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即时通讯,随时随地了解人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为人们答疑解惑,使马克思主义教育拥有更加广阔的沟通渠道。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关的博客、网站等交流平台,根据大众的价值观状况及思想状况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吸引人们关注、评论、转载等。马克思主义教育者还可以利用简单方便的手机媒体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可编辑“红色短信”、制订手机报或者通过微博来进行传播,这些手段都能增加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的普及度与吸引力,使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形式更加生动立体。
2.网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网络已经普及各个行业领域,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网络以传播信息为主,具有即时性与广泛性,网络以自身所具有的功能以及属性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同时,网络具有趣味性与形象化的特征,利用多媒体的丰富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网络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入发展。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信息传播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互联网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信息传播所具有的超时空性与开放性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更加广泛,在互联网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与者,而且不受任何时间与地点的限制,这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意愿,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更加广泛深入地传播发展。网络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与隐匿性,只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无论何种国籍、经济地位如何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马克思主义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一点深入普及马克思主义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更具感染力与亲和力。网络时代凸显了原创精神与草根性,能充分展现个人智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利用网络建立互动式且覆盖范围广的传播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环境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效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与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的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没有非常详细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行为,网络的公开性与自由性使部分人的行为超出了现实社会中道德与法律的约束,给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两方面。其一,网络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监管力度不够大,使网络犯罪的案例不断增加。其二,网络安全问题与网络自律问题较为凸出,在利用网络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过程中,一方面应防止病毒与黑客的侵袭,另一方面应防止内部捏造信息、传播电脑病毒以及窃取资料等行为的发生。在网络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以正确丰富的信息来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以及精神状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2.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队伍中,精通网络技术、熟知教育对象且能紧跟时代步伐的教育人才甚少,缺乏一批具有高素质、丰富经验、较强网络技术且懂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这样必将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应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网络技术以及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利用网络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网络多元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冲击。网络信息自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以及易于操作性等特点,难以保证信息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在网络大众化的背景下,文化以及社会意识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意识形态的碰撞冲击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西方的网络新媒体在运用网络传播意识形态方面比我国更有优势,他们利用网络向中国宣传一些极具迷惑性的资本主义论调,给马克思主义基本信条带来了冲击。因此,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应在多元化背景下保持其主导地位,利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尽快占据网络阵地。
二、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路与对策
(一)健全国家网络化管理政策
一是加强网络立法。法律是调整以及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关于规范网络秩序、保护计算机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能有效打击网络犯罪,保障网络秩序健康有序运行。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现有的法律条文已经无法全面维护网络安全,部分法律法规也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形势。因此,应及时完善与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立法,制定一套专门的法律体系,为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二是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网络的广泛普及使网络中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及网络道德水平。但由于我国目前关于网络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一些人利用网络的随意性和匿名性一些虚假、不良的信息,致使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依旧存在。因此,应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将基本道德规范和相关行为规范要求融入网络道德教育,培养网民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使网络秩序变得健康正确、积极向上。三是提高技术防范水平。如今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一些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安全、攻击国家主权、传播封建迷信、涉及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会乘虚而入,进入网络系统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及道德观念。因此,应提高技术防范水平,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遏制不良信息的侵入,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大肆流传,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健康性。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与前提是培养一批专业化且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工作队伍需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政治素质,也就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引导。同时,还要提升马克思主义教育者的网络技能,培养其网络知识与业务素质,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并维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网络体系。此外,要培养马克思主义教育者扎实的业务能力素质,使其能够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加强无神论与唯物论的教育,使其坚决抵制伪科学以及邪教组织,在网络中切实深入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利用网络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
网络的互动性、共享性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需要在形式及内容方面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认可,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借助网络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以及网络读本等。这样一来便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人民群众更快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此外,还应从群众实际生活入手,贴近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主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遇与挑战并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应抓住网络所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出科学合理的路径,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宏涛,王宏武.社交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新途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3,(02).
[2]陶鹏.网络文化对网络安全管理的冲击与应对[J].人民论坛,2012,(36).
[3]于喜廷.网络文化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04).
[4]朱继东,刘光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网络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理论导刊,2012,(05).
作者:田静 单位:阜新市太平区委党校讲师
第三篇:网络传播环境下社会问题及控制分析
摘要:网络社会的兴起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社会问题,而网络社会问题与现实社会问题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依据SMO模型可以看到差异主要存在于主体、客体以及手段的多元化。
关键词:网络;社会问题;社会控制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网络社会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那么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一旦放任网络社会问题,不仅会影响亿万网民的身心健康,还会阻碍网络技术的发展,阻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网络社会问题及控制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以社会学的角度对网络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控制手段。
1网络社会问题
“开始作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游乐园的因特网,经历了长期痛苦的成长过程,成为一个功能齐全、政治化的自由社会——计算机王国。它吸引了不同生活背景、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公民,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坏人、盗窃分子、诈骗犯和故意破坏分子,它还是恐主义分子的避风港[1]。”网络社会的崛起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社会问题。
1.1界定
社会问题是否成立首先要具备“四要素”:社会问题根源是社会失调;妨碍社会进步,影响大部分社会成员或者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违背社会上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必须是集体行动。那么对于网络社会问题在以上的“四要素”中还需要加上一条就是必须是在网络社会中产生的问题。综合性进行阐述就是:网络社会问题是产生于网络社会中的,影响多数社会成员生产生活或者被大部分社会成员予以否定评价的并且只有通过社会力量才能纠正的社会失调现象[2]。
1.2特征
网络社会问题的几大特征:1)快速性目前在日本,计算机犯罪案件数目大约每年增长60%,这个数字不可谓之不惊人。2)全球性全球性主要表现在网络社会问题已广泛出现于人类社会,并且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就能解决的,需要国与国之前密切合作,协力完成。3)困难性网络技术发展的原因导致在控制影响以及在追究相应责任的时候远不像在现实社会中那样容易。4)差异性网络社会问题的界定在不同文化背景政治背景下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甚至存在着对立和冲突。5)多样性多样性是指网络犯罪的形式多种多样。6)持久性网络社会仍处于发展期,控制网络社会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7)严重性网络社会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隐蔽性,并且由于传播速度快,造成的后果往往比较严重。8)技术性网络犯罪分子以及一些黑客的计算机水平往往超过一般网民,控制这样的犯罪分子往往需要比他们更高的技术水准。
2网络社会问题的产生
网络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层面来看有道德方面约束的缺失的原因,也有网络用户安全意识薄弱,网络管理落后的原因,并且网络生活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和跨时空性等特点也催生了一些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上法律监控滞后以及网络技术监控不完善等问题使得违法犯罪成本低且难以追责,这些都是引发网络社会问题的原因。从心里层面来说,部分网络用户甚至一些黑客都是在好奇心的和由于道德规范等教育不到位的带来的无罪感驱使之下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有些则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或是别有用心的政客为传播所谓的优越的文化价值做出知法犯法的行为。以上原因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经济因素,危害他人利益的网络行为者大多还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做出危害网络公共安全的行为。
3网络社会问题的控制
SMO多元化模型提处控制网络社会问题需要从3个方面着手:控制主体多元化、控制客体多元化以及控制手段多元化。
3.1主体多元化的控制
网络社会问题的控制主要包括能够对有效的介入网络社会并进行维护监督疏导管理等工作的个体或者组织,这其中主要有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政府是社会利益的总代表,政府在网络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政府在网络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有:制定管理网络生活的政策和规章制度;解决网络生活中的纠纷和其他问题。最近我们国家进行的网络扫黄等行动取得的成效也能体现政府在网络生活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是这样定义社会的:社会是人们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总体[3]。社会在控制网络社会问题中有个主要功能:一是导向功能,二是整合功能。首先社会是具有维护人们能够正常生产生活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的,那么这个维护秩序的功能就是社会的导向功能;社会将人们组织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方式来调整网络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就是社会的整合功能。如今在社会上有不少民间组织为网络社会问题贡献力量,如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安全组织——“网络天使”,一直致力于向家长儿童讲解如何避免遇到互联网上的性骚扰者。这些志愿组织弥补了政府控制不足的地方。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两个主体。大学生是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上网成瘾发生率更是高达8.3%,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4]。学校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上网,了解什么是正确的网络行为,如何避免浏览有害网络信息。理性上网,规范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条例,规范法律意识,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5],家庭对于及时纠正儿童及青少年错误和不适宜的行为责无旁贷。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监护,培养孩子们在最开始接触网络时就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保障青少年儿童能正确的使用网络,避免上网成瘾,避免儿童在网络上泄露个人隐私信息。此外控制的主体还应该包含相关从业人员,如网络服务机构人员、网络产品制造商等,他们也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并严格自律,与其他主体密切配合,共同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控制网络社会问题。
3.2客体多元化的控制
客体是指在互联网上活动的主体。控制网络社会问题的客体可依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依照网络资源的生成的过程可以分为网络资源制造者、发送者、服务者和消费者。在控制网络社会问题中网络资源的发送者尤其重要,许多国家都会制定约束其行为的法律法规,显然其承担社会责任是必要的。
3.3手段多元化的控制
因为技术发展不完善而出现的问题并不少见,类似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发展技术,采取技术性防范措施,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甄别、控制和管理,维护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法律作为硬性的规范,在网络生活中有着绝对的权威。虽然在控制收授不良网络信息人员等问题上管理较困难,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并且有明显的成效。网络道德伦理是对法律的补充,道德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对人们在网络社会上的行为具有约束、规范和导向的作用,弥补法律约束不及的地方,并且道德的作用持久有效。教育是建设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是融合伦理、精神价值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相结合的基础,更是改变一个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基础。发挥好教育的作用是控制网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地球俨然成为一个“村”,没有国家或是地区是一座孤岛,控制网络社会问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也要求国家之间密切合作,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形成一致的网络道德伦理,携手惩治网络上的犯罪分子。
4结论
本文阐明了网络社会问题的一些明显的特征,并依据SMO多元化模型的三大模块的诸多元素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有效控制网络社会问题需要这些元素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发力。
参考文献
[1]段兴利.网络社会问题的特点及其控制[J].甘肃社会科学,2010(5):207-209.
[2]赵娟.网络社会问题及其控制研究[D].甘肃:兰州理工大学,2011.
[3]袁浩.网络社会问题:解析与控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0.
[4]谢新松.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3.
[5]商巍.简述网络社会问题的特点及其控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31-32.
作者:田志 单位:四川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第四篇:网络传播对经济发展影响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传播的特点,以此为基础,从经济模式、经济活动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网络传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展望了网络传播下经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网络传播;网络经济;经济发展;影响
互联网是人类传播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网络传播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传播方式来说,网络传播时效性、海量性、交互性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于经济发展来说,网络传播的兴起对于经济模式的转变、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经营活动的改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网络传播的特点分析
网络传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即时性:网络传播大大缩短了信息生产与信息接受之间的众多环节,减少了信息传输成本,信息传输的即时性明显;2)互动性:信息的传授双方角色在网络传播中能够随意转换,信息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加工信息,之后再反馈给传播者或传递给其他受众;3)开放性:网络传播有着开放性的特点,其门槛较低,受众群体众多,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公诸于网络;4)全球性:网络传播起源于美国,短短十几年之间,网络已经风行全世界,是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信息的传播实现了跨地域、跨文化和跨国家[1];5)经济性:对于经济来说,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网络传播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其不可避免的会对经济产生影响,这就是网络传播的经济性。
2网络传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
网络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必然会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网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经济发展的先进性是衡量社会进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网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网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下面来简要探讨网络传播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2.1网络传播促进了新经济模式的产生
网络传播有着开放性、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其是现代化社会最为重要的传播工具,也是海量信息的载体,网络传播对人们的思维、生活习惯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在网络传播下发生变化后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对新经济模式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网络传播模式下,出现了各种各样新的经营模式,也出现了众多以网络传播为基础的经济学研究,例如网络传播营销学、网络传播客户关系研究等[2],由此可见,在网络传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经济思维也出现了变化,这就催生了一系列新的经营模式,例如,电子商城、互联网众筹、网络炒股、互联网理财等等,而这些经营模式都属于网络经济模式的范畴。网络经济模式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经济的习惯,网络传播的海量性和及时性给经济交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谁能够更加快速、更加全面的掌握信息,谁就能够在商业战争中占据主动。总的来说,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提升了经济的透明性,促进了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2.2网络传播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经济模式中,经济活动必须以客观存在的物理位置为平台,交易双方需要在物理位置上开展经济活动,这就会导致经济活动空间和经济活动成本以及经济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进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制约。而网络传播则能够为经济活动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即网上经济活动交易平台,这个平台有着开放性等特点,有利于经济规模的扩大,打破了经济活动空间的限制,降低了经济活动成本,商品的运输、交易等各项经济活动在新的平台上就可以完成,这对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网络传播对消费观念的改变也影响着经济活动,消费者是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参与者,在网络传播下,消费者的一改传统实惠、节俭等消费观念,无论在文化消费还是物质消费上都区域国际化。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广告宣传效应越来越明显,更多的消费者通过广告的介绍来进行购物,这就促进了经济活动中消费环节的发展[3]。同时,也有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借助网络传播来进行网上购物,打破了传统购物的时空局限,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网购,例如,2015年天猫双十一购物节成交额突破了912亿元,网络传播对于消费环节的促进效应可见一斑。从营销模式上来看,网络传播催生了网络营销模式,企业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营销观念,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企业可以打破传统营销模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市场上的经营状况,从而制定营销方案。
2.3网络传播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互联网是信息全球化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信息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传播对于经济全球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出现之后,地球可以形象的被看作是一个地球村,信息的传递更加快速,国际分工日益细化,国际合作日益频繁,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对于经济全球化来说,其主要包括生产全球化、消费全球化和竞争规则全球化3个方面,这3个方面要实现都需要一个基础的要素,就是信息,对于生产全球化来说,网络传播促进了生产信息的全球化流通,才能够转变原有的生产模式,实现生产全球化,对于消费全球化来说,只有消费信息的全球化流通才能够让企业不断拓展消费者群体,从而实现消费全球化,对于竞争规则全球化来说,只有生产和消费对企业有利才能够对其他平台的竞争规则适应,才能够实现竞争规则全球化,由于网络传播的优势,促进了信息全球化,让企业更加了解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总的来说,网络传播是当今信息传播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有着快捷性、全时性、海量性等众多优势,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4网络传播自身的局限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上文中提到的3个方面都是网络传播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事物都有着两面性,对于网络传播来说也是如此,其本身的局限性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如下:第一,是网络传播信息的混乱性,网络传播有着开放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信息的传输呈现出混乱性的特征,而对于经济发展来说,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要素,而当前网络传播的门槛较低,信息传播的精度受到影响,网络传播充斥着许多虚假信息,一旦网络传播信息的精度不能保证,则会使经济活动参与者遭受损失,使网络经济平台的公信力和公平性受到质疑,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3]。第二,是网络传播中的诚信性,网络传播有着开放性的特点,参与者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尤其对于网络平台的经济活动来说,买卖双方借助网络交易平台完成交易,互不见面,这就给网络诈骗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经济的信任危机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三,违法经营的出现,网络传播催生了网络经济,但也催生了以网络经济为依托的违法经营,例如,走私产品大行其道、山寨货物屡见不鲜,这些违法经营方式给网络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3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传播有着开放性、即时性、海量性、经济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网络传播对经济发展有着许多积极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传播本身的开放性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何积极规范网络传播,进一步发挥网络传播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金侃,秦臻.网络传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甘肃科技纵横,2007(5):92,61.
[2]邓晓旭.网络传播价值体系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14-122.
[3]姚思聪,汪霞,颜竟,等.中外网络传播的发展比较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1):121-124.
作者:戚款 单位: 浙江省越秀外国语学院
第五篇: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摘要: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但互联网本身的特性也使得对于互联网环境的管理变得非常困难。网络环境的净化已经成为了当前各个国家网络管理的重点,并且已经有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我国应该在充分研究网络环境的基础上,针对网络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保障我国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和谐。
关键词:网络环境;网络净化;公民自律;疏堵结合
互联网在我国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并且越来越多的社会公民参与到网络环境中。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6.88亿,已经占据了我国总人口的一半。所以,网络环境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来说已经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国对于网络的监管力度还不高,使得网络环境中存在很多的垃圾信息,特别是一些淫秽信息和暴力元素,给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较大的威胁。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网络环境的净化,并且采取了很多技术和制度来净化网络环境。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并且由于我国社会环境比较复杂,相对来说更难治理网络环境。下面结合我国网络环境的现状,全面的阐述净化我国网络环境的措施。
一、网络环境的定义和特征
网络环境顾名思义就是计算机网络内的环境。狭义的定义是指利用互联网终端对各类信息进行互动和交流的场所。广义上的定义就是指相对于现实世界的网络虚拟世界。而本文所讲的网络环境就是指广义上的网络虚拟世界。网络环境相对于现实世界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第一,网络环境具有非常明显的虚拟性。即每个参与网络的人超脱了身份和财富的限制,平等自由的进行交流和互动。第二,网络环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即彻底的打破了空间上的阻隔,让不同区域的人们进行实时交流。第三,网络环境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即每个网面都合理利用网络中孤单与其他人进行交互,有针对性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第四,网络环境具有显著的多元性。即网络环境能够容纳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给不同文化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初始的平台。
二、我国网络环境现状分析
(一)网络环境中的主体
目前,我国网络数量已经达到了6.88亿,其中青少年网民数量已经占到百分之八十。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群体相较于其他年龄段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也因为目前互联网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各类网络课堂屡见不鲜。因此,目前互联网的使用主体已经开始趋向年轻化,特别是很多未成年人都已经加入了网络的大军。
(二)网络文化的传播方式
网络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以文字、图片为主,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目前也有很多视频和音频传播。特别是我国宽带、光钎等各项硬件设施的不断发展,使得视频和音频传播开始流行。但就目前的网络环境现状来说,文字和图片还是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视频音频传播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影视作品。但也正是一些影视作品,很容易产生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
(三)网络环境中的内容
近几年来,关注各大网络平台中的新闻内容以及论坛微博中的话题,就可以发现目前网络环境已经趋向了“泛娱乐化”。即各个网络平台中都充斥着大量的低俗新闻,并且网络平台中也存在很多的人身攻击。对于与健康和谐的内容,这些不良现象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特别是一些不良商家设置一些含有暴力、色情元素的弹窗,吸引网民去点击。这些内容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危害非常大,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治理。
三、网络环境净化的必要性
(一)减少舆论压力
在重大事件发生以后,网络上一些用心不良的人士就会利用各大网络平台散布谣言,使得很多网民对于事件本身产生误解,从而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和谐。而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能够有效的避免谣言的散布,在重大事件发生以后政府第一时间参与事件,并实时的公布事件处理的进度,能够让社会公民对于政府更有信心,从而减少网络舆论压力。
(二)抑制不良风气
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里面也包含着一些宣传暴力和色情的信息。而网络环境的主体正是青少年群体,一些年龄过小的群体还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很容易被这些信息所吸引最后沉迷进去。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不乏有很多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人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很容易使得不良风气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而对网络环境进行必要的优化,就能够大大减少这些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蔓延。同时要求网络游戏运营商进一步推动实名制,避免未成年群体过度的沉溺于网络游戏。
(三)优化社会环境
网络环境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但其与社会环境是相通的。目前有很多网民都将网络环境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垃圾站”,在网络环境中肆意的传播生活中遇到的不快,致使网络环境不断的恶化。实际上,网络环境的现状也是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对网络环境进行优化,解决大部分网友对于生活的疑惑,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反馈于现实社会,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四、网络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网络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都没有针对网络环境制定全面可行的制度,使得网络环境长期处于一种混乱无人管理的现状。虽然近几年来,国家政府逐步的认识到网络环境对于社会公民思想的巨大影响,开始逐步管理和净化网络环境。但是对比与目前网络环境的现状来说,其管理力度还远远不够。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社会各个层面对于网络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大部分社会公民都仅仅把网络环境当成了一种休闲娱乐场所,没有认识到网络环境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再加上多年以来我国政府针对网络环境的被动管理,使得网络环境净化在社会上越来越不受重视。
(二)社会公民自律意识不高
不良信息的传播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不良人士的肆意所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网民群体的综合素质不高,面对不良信息没有必要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很多谣言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盛行,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很多网民面对谣言没有基本的辨别能力。还有一些网民更愿意相信谣言,不愿意相信辟谣过的真实信息。比如前些年的“郑智化因为《大国民》歌曲尖锐获7年牢狱”,即便是郑智化本人出来辟谣也不能阻止谣言的传播。再比如2014年的“赵本山被抓,中途自杀未遂”的谣言在网络上传播,即便是赵本山本人现身上海,也没能阻止谣言的传播。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网络本身没有辨别能力,跟风传播。还有一些网民面对一些暴力、色情信息,没有足够的自律意识,不仅不举报反而加入了传播的大军,致使网络环境不断的恶化。
(三)网络环境净化方式不科学
目前,我国针对网络环境的净化方式非常有限,基本上都是利用一些屏蔽技术来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但总体来看,这种屏蔽技术并不能有效的净化网络环境。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相关技术还不成熟,不能承担网络环境净化的重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味的利用屏蔽等强制手段,并不能真正的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特别是目前我国政府针对于网络环境的净化仍然没有建立起综合的执行体,大部分净化力量还来自于政府。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净化网络环境是非常不现实的,网络净化还需要联合其他网络主体,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执法。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针对网络环境的管理已经设置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还比较粗略,对于很多细节都描述不清,很难根据法律法规来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其中涉及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拓展。法律必须得到不断的更新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网络环境的需求。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网络环境净化方面的立法呈现出了非常强的滞后性,不利于净化工作的开展。
五、网络环境净化的相关策略
(一)宣传网络环境净化的重要性
网络环境的净化工作首先就应该认识到网络环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执行各类净化工作和程序,让网络环境净化深入人心。政府方面不仅要合理应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利用政府的引导职能,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一系列关于“文明上网”的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传播“文明上网”的重要性,让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认识到不良信息对于网络环境的破坏,让全社会各个层面都认识到网络环境净化的重要性。
(二)提高社会公民的自律意识
净化网络环境应该从网民群体做起,提高网民的综合素质。首先,在谣言传播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对于青少年群体的网络教育,提高他们对于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这里可以联合学校、家庭进行综合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在出现重大事件的谣言以后,政府应该立即出来辟谣。比如在2011年爆发的“食盐能够避免日本核泄漏辐射”谣言,如果政府能够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出来辟谣,并联合各大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就不会出现后续的食盐疯抢事件。在不良信息传播方面,各大平台应该在平台上进行网络环境优化的相关教育和推广活动,倡导互联网中各个群体都能够自觉的抵制不良信息。这方面,平台可以设置“举报奖励”等项目,利用平台中的虚拟奖励强化用户抵制不良信息的行为意识,最终提高网民的自律意识。
(三)采取疏堵结合的净化方式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对于网络环境的净化还是以“堵”为主。无论是技术屏蔽还是网络打压,都是将不良信息彻底的消灭在网络中。特别是对未成年的网络管理来说,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实行了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的政策。但也是因为一味使用这种方针,使得很多网民更愿意主动去检索那些被屏蔽的话题,而未成年群体也开始使用其他方式上网。所以,我国在下一步的网络净化中应该采取疏堵结合的净化方式。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网络环境,依然存在一些暴力和色情的信息。但是这些国家无一不实施了网络分级管理制度,用来限制不同年龄段的网络浏览行为。我国虽然因为国情和技术等各个方面的限制,无法应用这些技术,但现阶段也应该考虑如何疏通网民的需求,避免不良信息在网络上随意传播。
(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于目前我国在网络环境净化的法律法规方面的欠缺,首先应该针对互联网发展现状不断的完善法律法规。但由于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停的进行市场调研,明确行业发展规律的情况下才能正确的利用法律法规引导行业发展。因此,法律法规与网络环境净化出现滞后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尽可能的降低滞后的周期。另一方面,为了弥补滞后性带来的诸多影响与不便,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倡导互联网企业形成自己的行业规范,认识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结合自身不同企业所处的行业,先在各行业内部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并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规范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维护良好网络环境。
六、结语
网络环境的净化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而不是间断性的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任务。短期来说,应该研发相应的技术来避免不良信息在网络环境中不断的传播;而长期来看,依然应该不断的加强网民的自律意识,自觉的维护网络环境,让不良信息在网络中无法生存与传播,同时也发挥出广大网民的监督作用,将不良信息的传播源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华.引导网民当好网络谣言的“把关人”[J].互联网天地,2012(6):48-50.
[2]尹艺蓓.净化网络环境新视角:扶持专家型“中V”[J].传播与版权,2014(4):92-93.
[3]罗祖恩,吴在桂,罗祺,粟敦燕.运用不断发展的先进技术净化网络环境[J].中国集体经济,2013(21):162-163.
作者:王翌宁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第六篇:内地娱乐节目的网络传播分析
摘要:随着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正在改变着电视的产业格局。从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到接收终端,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本文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网络传播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分析为研究方法,提出当今电视娱乐节目在网络传播的发展中,面临着价值观的扭曲、外来文化的竞争、网络盗版侵权严重等问题。
关键词:娱乐节目;网络传播;三网融合
一、电视娱乐节目在网络中现存的问题
(一)扭曲传统价值观
电视娱乐节目是一种适合大众消遣的节目样式。但是,一档高制作的娱乐节目不仅要满足观众的视听享受和情感体验,同时它还应有寓教于乐的作用。从表层来讲,新颖的节目样式、精彩的节目设置是其构建的基本,但是在节目形式的外衣下必然要有精神内涵作支撑。在表现形式上,娱乐节目不仅要能体现我国当代社会的人文风俗和道德传统,还要追求一种形式上的“美感”。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渐渐地暴露出许多发展的弊端。电视媒体为扩大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利用网络的宣传功能为自身产品造势,炒作就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为提升节目的收视率,许多节目利用网络的开放和互动制造一些话题,大多都是以惊爆刺激的噱头为主,通过这些炒作掀起网民关于节目的讨论。例如,《非诚勿扰》的女嘉宾“宝马女”马诺,其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在网络的迅速扩散之下,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一种媒介事件,不仅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违背了节目自身的媒介职责。
(二)遭受外来文化的入侵
网络传播时代,外国的传媒机构入侵我国本土市场,而自身的需求又得不到很好的满足,这时就会给我国电视娱乐产业的发展带来困难和挑战。娱乐作为大众传媒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能,响应了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人群的需求,其中必然存在着可观的市场前景。传媒大王默多克就曾经宣称:“我们期望在中国扮演积极的角色,当然不是在政治方面,这实际上是一场商业竞争。”“网络的跨全球化特点,使得各电视台的竞争不仅局限于国家、地域等范围内,甚至要和国外的许多同类型的节目相抗衡。”另外,我国本土的自制娱乐节目总体水平不高,这也就为国外的传媒机构入侵本土市场提供了可能。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接受还是迎战成为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三)网络盗版侵权严重
电视节目作为我国版权产业的一部分,其版权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电视娱乐节目以版权转嫁的方式授予网络传播权利,它们的关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节目的版权属于一种无形的知识产权,当其通过另一方平台进行传播时,就容易疏忽版权问题,造成自身利益的损害。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有很多非正式的网站或个人为谋取私利盗用窃取节目视频进行非法传播。再者,网络具有随意下载和复制的功能,只要鼠标一点,不需要付出任何报酬就能使用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电视娱乐节目于网络传播中的问题应对策略
(一)节目去庸俗化,弘扬主流价值观
独特的内容创作是娱乐节目的灵魂。炒作只能带来一时的话题效应和观众短暂的目光聚留。就节目特性而言,娱乐节目首先应具有娱乐的性质,而传递给观众轻松与愉快的精神是节目的主要基调。但娱乐性并不代表要以牺牲文化性质为代价。娱乐节目不仅要具备积极的价值导向,还要蕴含一定的社会教化意识,任何一种形式的娱乐都要体现到精神层面和价值取向上,否则是不会长久发展的。娱乐节目应发挥内容的优势,利用网络开拓更广的宣传阵地和舆论阵地。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站的信息反馈,把握观众的喜好,将时下流行的元素融入节目当中,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价值理念去引领观众,而不是致力于对恶俗信息的渲染。
(二)树立竞争意识,发展本土特色节目
传媒全球化的现行趋势,导致我国的娱乐产业经受着外国传媒资本的侵袭,但这也让我们对该行业的市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具有本土的资源优势,可以通过利用外国传媒机构的敏锐眼光,来作进一步改善,并对电视娱乐业的市场积极管理,在竞争中稳步前行。“电视娱乐节目吸引人的第一要素就是节目模式的创新,即便是借鉴模仿,也要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本土化的特点。国外的节目模式往往建立在当地的群体道德模式下,与我国的联系还不够密切。”我们需要借鉴他国优良的制作经验,加强娱乐节目类型的多元化,制作出真正具有本土特色的电视娱乐节目,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和营造绝佳的感官体验。
(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版权保护
电视节目的版权是体现一档节目的价值所在。对版权的维护也就是对节目尊严的维护,更是保障其经济效益的前提和根本。在当今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中,版权问题始终是制约这个行业前进的绊脚石,它成为决定该行业发展与否的关键。所以我们应在意识到节目版权重要性的同时,保护版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电视节目网络传播的版权保护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盗版的打击力度,逐步加以引导和规范,并制定符合当下网络视频发展的相关政策,多方面听取版权人和网民的声音,阻碍其侵权的恶化。另外,也不能光依靠政府的管理措施,还要加强该行业的整体版权保护意识,以及各部门的行业自律意识。不仅要让拥有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对自己的作品有强烈的保护欲望,并使转载他人作品的使用者树立道德自律的精神。只有强化政策和自律意识,电视娱乐节目在网络传播中的版权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该行业的发展才能更加绿色透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视的节目形态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受众的审美需求也日益提升。电视节目的网络化传播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认清当下媒介融合的传媒局势,积极地探索创新,主动寻求解决的措施,才能使电视娱乐节目在网络传播中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钰佳.当电视娱乐节目遇到网络收视[J].网络科技时代,2008(22):109.
[2]威廉•肖克罗斯.默多克传[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1-9.
作者:李彦吉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第七篇:戏曲的网络传播现状分析
摘要:为更好地促进网络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戏曲网络传播的特性、现状调查、分析,并根据受众特点提出戏曲网络传播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戏曲;网络媒体;网络传播;现状与策略
从古至今,戏曲的传播都离不开具体的传播媒介。长期以来,戏曲传播以口说耳听的舞台传播方式为主,直到新兴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打破了戏曲传播的时空限制。网络为戏曲的传播带来了诸多便利与可能。从戏曲文献资料和知识的整合存储,到音、视频资料的在线收听、收看和下载;从个人的戏曲欣赏和修养提高到网络戏曲爱好者群体的互动交流,网络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戏曲网络传播特性
网络作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新兴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体,戏曲结合网络传播显现出如下特性:
(一)多媒体的综合性与交互性
“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1]网络与传统媒介相比更为完善,它融合了广播、电影、电视的戏曲传播内容,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仅发扬和弥补了传统媒介在传播上的不足,还带给受众全新的视听模式,也可以说戏曲在不同的媒介中进行传播,其戏曲自身的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戏曲爱好者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搜索到自己想要的戏曲信息,还能够上传自己收藏的戏曲资料,参与任何一个戏曲论坛的讨论,与各地的戏曲爱好者共享、交流,与戏曲名家进行沟通、对话。这种在线的、无地域限制的互动交流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
(二)资源的集成性
“网络上的戏曲资源丰富庞杂,而且形态多样。既有文字信息,也有静态、动态图片,还有大量珍贵的音频和视频戏曲资料,内容五花八门,无所不有”。[2]互联网的容量空间是无边无际的,互联网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可以成为戏曲无限容量的资料库,戏曲资源通过网络的整合其广泛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戏曲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信息资源,静态的、动态的,音频的、视频的互联网上都应有尽有。所以网络的出现,极为有利于对各种各样形式的戏曲资料的存储。“网络的互动性,使戏迷们也积极参与到戏曲资料的网络收集工作中,互联网对戏曲传播关系的影响,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使散落在民间的很多宝贵戏曲资料得以浮出水面”。[2]
(三)戏曲的娱乐性
面对今天戏曲不断衰落的趋势,很多民众和学者认为其原因在于戏曲不适应当今的传播环境或者其他娱乐形式的兴起。戏曲不断式微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戏曲失去了其自身最重要的娱乐功能。戏曲逐渐被教化、被政治化。在我们从小的学习、生活中戏曲从来没有以娱乐的形象出现过,戏曲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人们也越来越排斥戏曲。而“互联网不仅是一种传播媒介,同时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网络传播所侧重的是娱乐化的人生,网络最大的消遣就是娱乐,娱乐的核心就是满足,就是网络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质满足网民的需求,互联网的娱乐功能与戏曲的娱乐本质恰好形成了一致”。[3]网络的娱乐工具可以为戏曲爱好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所以当戏曲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就是将戏曲的娱乐本性与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密切地结合在了一起。
二、戏曲网络传播现状探析
目前,戏曲网络传播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如下: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均衡,东南沿海地区明显好于西部内陆地区。人们只有在解决基本生活需求后才有闲置的金钱和空闲的时间关注业余生活。拥有公众号的戏曲剧种多分布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自不用多说,像是在江浙沪一带流行的越剧和昆曲、河南地区的豫剧、安徽地区的黄梅戏等都发展得相对较好,公众号更新内容的质量、更新数量也更突出。当然山西作为戏曲大省,晋剧的发展也优于周边其他流行的剧种。这跟政府的资金扶持和当地戏迷的热情是分不开的。
(二)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不等
以京剧院团为例,全国78家京剧类艺术院团中,有69家国有性质的院团,9家集体所有制性质的院团,各个京剧院团均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原贵州京剧院隶属于贵阳市文广局,是90%差额拨款事业单位。“2011年12月29日,贵州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授牌仪式在筑举行。至此,贵州京剧院初步完成了转企改制工作,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国有演艺企业”。[4]贵州省在近些年的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及时发放对文化表演剧团的财政补贴,并且确保戏曲演员的生活保障。此外,北京、山西、上海等地随着戏曲艺术进校园以及国家级与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逐渐展开,这些地区对于戏曲类演艺团体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力度也明显优于一些地理位置偏远的省份。
(三)从业人员比例不均衡
据文化部2010年的数据显示,“全国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22.07万人,比上年增加1.25万人,增长6.0%”。[5]其中,“全国戏曲剧团2451个,占35.7%”。[5]包括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戏曲院团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约10万人。其中,全国京剧院团近80个,京剧从业人员近万人,京剧从业人员约占全部戏曲剧团从业人员的10%,这明显多于各个地方戏剧的专业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京剧艺术如此庞大的专业从业人员队伍对于恢复传统骨子老戏或者创排新戏都是最有力的人才支撑,这也是京剧在网络上的发展状况明显优于其他戏曲剧种的重要原因。
(四)受众群体数量差异
我国人口流动量大,大量的人口流动必定带来文化格局的大改变。很多剧种在当地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群众基础,而在其他地区的发展相对比较薄弱,导致这些剧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人口流动并没有带给戏曲文化的百花齐放,反而容易导致城乡地方戏曲观众的流失和本土戏曲文化生存空间的萎缩”。[6]所有地域文化对外来文化都是排斥的,甚至存在歧视。文化之间的隔阂很难消除,外来人口作为弱势群体,很难寻找到他们熟悉的乡音“戏曲”,所以缺乏文化认同感与安全感,更别提传播这个“乡音”了。
三、结语
戏曲网络传播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感知、了解和发现戏曲之美,由此愿意踏入剧院观看戏曲演出,开始真正的戏曲探索和延伸体验。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传播互动、包容与共享的优势,学会整合戏曲已有资源,利用长尾效应,提高视、音频的利用率,及时推送更新,调动戏迷的积极性,增强互动,提高传播质量;与戏曲剧院等专业团体合作建立“虚拟剧院”,提供戏曲在线观赏模式,模拟出在剧院欣赏戏曲的空间环境与感受,提升受众对戏曲的兴趣与关注度,努力培养新的戏曲受众群体;大众应努力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也应加强培养青少年对戏曲等传统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使之从小耳濡目染,使传统戏曲的精髓得以传承,毕竟青年才是网络的主要受众群体。
参考文献:
[1]吴征.媒体业发展趋势与新媒体的文化使命[DB/OL].http://www.sina.com.cn,2001-05-11.
[2]施旭生.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302
[3]欧阳友权.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1.
[4]http://news.cntv.cn/20120105/115156.shtml[DB/OL].央视网(新闻中心),2012-01-05.
[5]近几年来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情况分析[DB/Ol].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108/t20110823_20108.html,2011-08-23.
[6]柴国珍.社会结构空间转换与戏曲文化的走向——基于山西戏曲剧种演变的定量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2014(1):119-125+133.
作者:陈一凡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第八篇:传统诗词的网络传播策略
【摘要】网络传统诗词不单单指在网络平台上展示、赏评的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也包括那些时人在网络上的原创和通过网络传播的传统诗词。本文将通过观察传统诗词网络传播的主体、受众以及网络传播形式的变化,具体分析网络传播的特点和发展形式,找出传统诗词网络传播中存在哪些问题,提出相对的解决方案,以此让传统诗词借力着网络时代,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传统诗词;网络;传播
传统的诗词因为逻辑命题的限制条件严,普及面小,偏见过大等诸多原因,导致现在擅长的人寥寥无几。那么如何让传统诗词借力于时代、使当前这衰落的局面回转振兴起来呢,这是目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诗词从有网络之时起就尝试进入。有观点指出通过网络传播诗词只是一种形式变化,但网络改变了传播场所、传播途径,因此传播的效果和影响与原来必定会有差异。网络消除了原创、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限,使他们随时可以围绕诗词直接交流。因此,利用传播的角度来看待新的传播在主体、受众和传播内容中的变化,可以了解它的特点和发展走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传统诗词发扬得更长久。
一、网民的结构变化与传统诗词的网络传播分析
在现代化的发展下,我国已经有5.47亿的网民。267万多个网站,1228亿个网页这么庞大的网络规模,20年来,网络里一直有着传统诗词,它在网络中几乎普及了所有的领域,那么,作为网络传播的主体,传播者的性别、学历、年龄、职业、收入、地域等差别都是分析网络应用和传播效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条件。
(一)性别结构的变化
据统计,从1997年至今,我国的网民男女比例已经由原来的7∶1缩小至目前的1.1∶1,网络给女性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并且影响和改变了她们的知识结构和观念。在以前,传统社会时期,文学生活相当的排斥女性,只有少数的女性依靠在家里自己学习才能了解一些关于诗词的情况,网络让女性可以接触诗歌,打破了原来只有男性才可以代言诗词创作和传播的旧观念,为女性可以进行诗词创作评论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
(二)年龄结构变化的分析
一直以来,网络的传播者和受众都是以年轻人为主,40岁以下的网民占总数的80%之多。但是在最近几年,40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占比有不同程度的增涨,这其中,60岁以上的网民增涨量最多,超过了网民总体增涨的速度。由于传统诗词传播主体和受众主体一直就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这一增涨变化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其他网民和与传统诗词相关的网民在网络规模上所占的比例,这成为了优化、规范传统诗词在网络进程上的有利条件。
(三)学历结构变化分析
从前,网络在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普及率较高,大专以上学历的网络普及率相当于饱和状态。因此,网络诗词的传播一直在有一定文化程度和艺术修养的人群中传播,觉得只有在这样的人群中传播才能保持传统诗词的文化底蕴。但是近几年,低学历的网民人群增涨幅度较大,这样一衡量,单靠行政力把传统诗词带进校园,让学生在书本上了解传统诗词,不如通过网络来让中低学历的人群以及中小学生来亲近它,这样对传统诗词的发扬和流传更为有利。
(四)职业结构变化分析
在网络诗词传播受众中,学生群体的网络普及率占大一部分。而个体户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等占,网民总数的44.2%,这些非专业化的群体,是传统诗词网络普及中待开发的潜在人群,也是以后网络诗词营销时需要重点开发的目标。
(五)收入结构变化分析
从收入结构上来看,最近两年网民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越来越多,网民的收入提高了在很大程度上等于追求文化生活这方面也随之提高,因为网络的普及和软硬件设施费、网络服务费有着直接的关系,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经济条件去使用网络,所以收入结构的改变也是影响着传统诗词在网络上的传播的。
(六)传播的区域变化分析
从传播的区域上来看,农村一直都是处在最落后的位置,但是最近几年,农村的网络辐射面越来越大,已经小幅度的超越城镇,这一好的趋势,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民间的诗词爱好者通过网络来研究传统诗词。
二、传统诗词网络传播的形式
(一)专业化、半开放式的诗词互动传播
经专门的研究团队、专门的研究人员、专门的诗词作家组织的,专门追求诗词艺术的专业化的传播,分为大型门户网站传播和期刊电子传播。目前,在网络上影响力最大、普及面最广、最具有权威性的大型的诗词综合门户网站和大型的诗词论坛应当数中华诗词网和中国诗词网等这些专业网络传播平台。它们大多时候会为各级的诗词学会筹备设立服务,有着公益性质。一般情况,这些网站会通过发表历代的传统诗词,通过这来让网站有更多的优秀作品、以此来提高网站的品位,让接受者看到后提高他的审美层次,利用作品的推广栏目来发掘出好的作品,新的诗词作者,利用交流的论坛和帖子,使受众体互相探讨,广集思路。近年来,一些影响力较大的纸刊也进行了期刊电子化的尝试,这样不但方便了网络诗社组织、民间诗人和诗词爱好者推送作品,也通过网络版可以采纳好的作品。电子期刊以它的自由、灵活和无付费性这些优势缩短了纸刊的审查、编辑的周期,这样减少了许多刊播的难处,这使推动民间爱好者专业化、提升各诗词期刊的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电子期刊也能避免因服务器不稳定而丢失数据的风险。这两种传播形式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专业化的要求及标准,不设有进入的要求,其实却有着信息者对生产者以及接受者的权威。
(二)个性化、自由化的诗词信息传播
现在网络上几乎一些新建的网站都有诗词相关的论坛、板块或者贴吧,再有网络文学、博客、电子邮件、社交网站、网络音频视频等一些形式,巨大的民间创作队伍、随意的创作态度、想要加入到艺术中的读者,参与者以特定ID来分享资源,发观点、创改互动等。网络消除了时空真实性。网络中可以放心地匿名地发表批评的意见,不用去碍于面子、人情的因素,而去客观地评论,这对净化网络诗词的学术风气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传统诗词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作品较为随意,传播效率低
首先,诗词爱好者可以随意的在网络上发表诗词,这使网络诗词失去了原有的神圣感和使命感,诗词数千年的文化,没有完整地出现在网络中,而取代这些文化的是一些感情发泄、没有意境的堆积,甚至还有现代韵的白话词语的诗句,也当成原创传统诗词在网上传播,这样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的本质。再有,传播的自由性和开放性都大,这使信息绝对数量级超出了范围,余下的内容使受众获取信息增加了很多难度,造成了传播效率低的局面,这与网络的快速性形成悖论。但是奇怪的是,网络诗词却存在很贫瘠的局面,网坛上都是一些零散不成体系的诗词,这使初学诗词的和一些诗词爱好者只能不停的穿梭进行比较、分析、收集,本来轻松的网上休闲时光变的枯燥起来。对此,可以学习那些专业的大型门户网站,在网站开始形成时设置有效的筛查和初步的监督,用ID积分来区分实行准入制,需要达到所要求水平的社区成员才可以在不同级别的传播形式中登录、查阅,这样不但对杂乱信息和用户做了初步的筛选,也让有认证的成员的成绩水平得到了肯定。传播者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了,也会提高网站的质量和声望。
(二)创作目的功力化、创作群体派系化
网络上的诗词创作大多是没有报酬、不图名利的,但商业化以后,网络诗词传播也开始商业化,网络的诗词爱好者、甚至专家都开始有目的的去进行创作,他们把在网下出版的书籍搬到网络上来,以此证明他们的资格,这使网络文学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再有资深的诗词和评论者,他们在网络里相互吹捧、互相打击,把网络诗坛弄得乌烟瘴气。这个时候,及应该体现舆论监管的价值,论坛可以适时的加强网络在线采访,邀请诗词专家现身说法。
(三)应该扩大潜在的用户群
传统的诗词存在老龄化问题。现在,网络使用量大都是中青年,而现实生活中喜爱诗词的多为老年人,但是一大部分的老年人因为不会操作电脑的原因而走不进网络诗词的圈子,同时,还有一些民间的乡野的诗词爱好者,因为经济或者其他原因也接触不上网络。这就让他们放弃了参与的机会,在网络上也不会看到来自这些群体对诗词的讨论。这些限制他们参与的因素是可以通过外部坏境来消除的,政府和网络界的努力、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基础建设这些改变都可以使这些潜在的用户群加入到网络家庭里来,使他们成为网络诗词传播的主要力量。
四、结束语
因此,在网络诗词的体式上应当遵循传统诗词格律上的要求,内容表现现代的生活和感情,语言运用可以新潮,既有古代诗词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新意。古典形式和现代的新创如果能完美地结合,只需点点鼠标,就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互相批评答复,不论我们身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可以把酒言诗,那真的做到了诗词无国界了,这种理想中的传统网络传播时代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张蔚.传统诗词的网络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9):93-97.
[2]王强.中国新诗的视觉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2.[3]赵颖.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李昊 单位:西安非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