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育网络文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体育网络文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体育网络文学论文

一、体育精神的大众化撒播与快餐

文化的浅表性症候网络媒介虽然促进了体育精神的大众化撒播,却是以文化上的浅表感为代价的。大众文化为体育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动因,在使体育文学走向大众的同时,也将大众趣味注入其中。大众趣味代表了一种大多数人的文化取向,要满足普罗大众的文化需求,就意味着对深度模式以及宏大叙事的拒绝,或者说,体育网络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审美趣味必须要与大众趣味相对等,才能在受众数量上赢得绝对的优势。这也是体育消费热潮在文学领域激流涌动的表征。在消费意识形态的统摄下,大众需求成为消费主义的理性根据。对于数量众多的体育迷来说,他们需要的正是恣意宣泄的竞技快感和激情碰撞。体育网络文学也由此繁荣发展起来。在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作品中,激情化的叙事笔法以及充满玄幻色彩的超现实情节俯拾即是。竞技类作品写出激情和热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通篇充斥的只是些冗余而毫无大脑的热情,就难怪有网友用“狗血”来调侃一番了;如果人类通过体育运动超越自我的愿望只能依靠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超现实力量来实现,那么竞技类网络原创小说也就只是体育迷们聊以慰藉的精神迷药,体育梦想的实现开始于网络也将止步于网络。事实上,除了内容上带来的浅表感,竞技类网络文学作品在形式上也呈现出无处不在的快餐文化症候。绝大多数的竞技类作品都以长篇连载形式出现,百万字以上的作品俯拾即是。这实际上是由大众文化的商业生产逻辑决定的。在点击率决定成败的网络空间,短暂的停歇就会使作品被淹没在底层,也就是说文本长度是与写作收益成正比的。一场比赛的内容用好几个章节的篇幅作事无巨细的描述,在竞技类网络原创作品中早已司空见惯。这种无限延宕作品长度的方法,破坏了文本最初较为合理的结构安排。在漫长的更新大战中,作品常常会脱离原初的创作轨迹,作漫无目的的“长跑”,甚至以流产告终。而网友们速食式的浏览,也确实无法承载过于复杂的故事结构。两者恰好相得益彰,共同分享着这份大众文化时代的精神快餐。博客体育文学则是这一快餐文化浅表性症候的另外一种呈现方式。博客是一种更为随意的书写方式,抛却了完整的情节结构和清晰的故事脉络,肆虐的情感碎片充斥着体育博客的各个角落。“烟花妹妹”在博文《英格兰,脱了洗了睡了吧》中写到,“全场比赛15次射门仅5次打在球门框以内,我很好奇,英格兰男人们酷爱打飞机吗?”“牛牛胡诌”在博文《国奥踢的是寂寞冠军赛程是光屁股》中写到,“国足的球员踢的真就不是球,是寂寞;让人怀疑他们赚的不是人民币,是人冥币!”诸如此类的恶俗语言、粗鄙比喻,在博客体坛不胜枚举。在这里,通过日记体式的日常化叙事方式呈现出来的,是关于体育运动的鸡零狗碎的言语碎片,而对于体育精神的深度剖析却被庸常化叙事所遮蔽。从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激情化叙事,到充斥体育博客的肆虐的情感碎片,体育网络文学以拒绝深度的快餐文化姿态崛起于网络空间,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与体育精神的大众化撒播形式,标示着体育网络文学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某种生存境遇。

二、体育网络文学活动的“自由生存”与多元喧哗

体育网络文学的自由本性在文学活动主体方面呈现出多元共存、本色喧哗和情感共鸣的文化形态。这既是由体育运动的自由本性决定的,也是由崇尚多元共存、间歇性互动的网络空间、媒介逻辑和后现代文化特质在体育网络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决定的。传统体育文学建立在一元中心主义基础上的主体性观念由此瓦解,体育运动“自由生存”的文化诉求通过体育文学活动主体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第一,与传统体育文学建立在一元中心主义基础上的主体性观念不同,体育网络文学的活动主体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平民化的文化态势。在纸本体育文学时代,写作者大多是专业作家或是新闻传播等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以一种“社会代言人”的职业姿态承担起“文以载道”的历史使命,在意识形态与政治权力的层面从事体育文学创作。这种建立在“他律”基础上的创作形态,虽然使创作主体的支配性和绝对性作用得到了强化,却漠视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在的生存体验。体育网络文学的出现则为传统意义上支配性的创作主体举行了“脱冕”仪式,使其与众多草根处于话语平权的位置。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的创作者通常被冠以“网络”之名,网络技术惠及大众的不均衡性为这一群体划定了界线,他们是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青年一代,集中在20到35岁左右的年龄段。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而非专业作家,如《我们是冠军》的作者“林海听涛”,当年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而《飞翔篮球梦》的作者“八戒”也是一名建筑专业的在校学生。出于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他们才汇聚到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书写自己的体育梦想。青年是体育运动的主要参与者,这一群体对体育文学创作的积极介入体现了体育文学话语权正在向民间流溢,虽然他们只能被称为“”而不是“作家”,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体育文学创作队伍,使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博客体育文学更是如此。从体育明星博客,到体育评论员博客,再到草根体育博客,体育博客的迅速壮大不断丰富着博客体育文学的创作队伍,使其变成了一个众声喧哗的网络共同体。在“个人网络出版时代”,每一个体育迷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专栏空间,三言两语抑或长篇大论均可,文学性的泛化抹平了创作的门槛儿,只要博主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体育运动的某些思考与感悟,并具有一定的审美性、情感性和趣味性,就可以跻身博客体育文学创作者的行列。虽然来自传统大众传媒的体育明星和体育文化名人在体育博客圈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舆论领袖角色,但必须承认,在博客空间,草根体育迷与黄健翔、李承鹏、刘璇、谢军、杜丽等名人有着平等的发言权,有着成为新的舆论热点的机会。到2010年年底,在170多个点击率超百万甚至千万的“新浪体育博客百万俱乐部”中,草根体育博客就以超过半数的优势占据了“百万俱乐部”的半边天。草根群体已经极大地丰富了体育网络文学的创作队伍,体育文学活动主体的多元共存与话语平权在网络空间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实现。

第二,创作主权的民间流溢不仅实现了创作主体的多元共存,而且使广大体育迷从整一化的民族想象中抽身出来,进行自我想象的拟构,开始了生命本色的激情表达。与职业作家“在写作中生存”不同,网络的“写作”带有非职业化特点,大多在“生存”的进行时中展开,是体育精神的本色呈现与生活的本真表达。而这首先得益于足球、篮球两个体育项目所拥有的广泛的群众基础。以足球、篮球为题材的作品在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中占有强势地位,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它们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更强大的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阶级的文化感染力。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是为全世界人民准备的足球盛宴。NBA更是令“地球人”高山仰止的篮球圣殿。选择竞技类题材的年轻们一般也都是这两个运动项目的拥趸者,虽然没有体育明星耀眼的光环,但这些草根体育迷对体育运动始终怀有朴素的热爱。或是为了缅怀未竟的运动历程,或是为了抒发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体育梦想,他们走进了竞技类网络文学的虚拟世界,用文字尽情倾诉人类期望通过体育运动表达出来的自由之美、激情之美、本真之美。博客体育文学所追求的也正是这种体育意志的真我表达。体育迷在各自的博客空间里,自由书写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和感受,不必焦虑于文笔的好坏,不必担心立论是否稳妥,只要怀有真挚的体育情结,就会得到同好们积极的回应。活跃于网络空间的体育文学活动主体,经由体育运动呈现了人性的本色之美,而这种生命的本色呈现也是在生活的进行时中展开的,是对生活的本真表达。如在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中,校园与都市始终是难以回避的题裁。很多校园题材的网络本身就是学生,他们虽然年龄比较低,阅历也较浅,但却是在生存的进行时中写作,作品充满了纯情味道。正如网络“林海听涛”说的那样,“我写《我踢球你在意吗》的时候,创作的冲动和动机其实就是希望用文字来缅怀我的高中岁月,那些疯狂追逐足球的日子。这就是我的‘道’,描写青春,歌颂永不放弃的精神。”这种与生命本色同步协奏的写作方式,很容易引起同龄读者的共鸣。都市题材的介入也是们生活世界的同步呈现,现代体育正是在都市文明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都市将人类原生态的身体话语转化为文明社会中的竞技话语,对于大多数生于斯长于斯的年轻来说,体育与五彩斑斓的都市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写体育网络小说也就是都市生活场景的现场直播。博客体育文学更是体育迷日常生活与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体育事件的双重呈现。与传统体育媒体注重客观真实的体育新闻不同,以日记体出现的博客体育文学更多地体现为个人观点、个人感受的表达,强调活动主体内心真实的呈现。《华丽丽的那场仨对蛋》就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中国国奥队凭借裁判给马来西亚队的三张红牌,以三次定位球、三个进球、3∶0的结果战胜对手这一事件进行了品评,表达了博主“没有重名”的尴尬与无奈。

《男篮狗屎运(组图)》将国际篮联表示推迟公布中巴男篮群殴事件最终处罚结果一事比喻为中国男篮的狗屎运,并以一组衣衫单薄的帅哥美女照片预祝中国男篮夺得2010年亚运会男篮冠军。整篇博文充满了调侃、鄙夷之意。可见,在鸡零狗碎的日常化叙事与激情澎湃的大型体育赛事的文字对话中,在庸常与激情的碰撞中,博客体育文学展现了人性的巨大张力。没有了宏大叙事的主流意识形态担当,体育网络文学活动主体开始了自我想象的拟构,他们写纯真的体育梦想,写真实的生活世界,写原味的生活体验,呈现出一种与传统体育文学活动主体不同的本色之美。第三,多元化的体育网络文学活动主体,在体育精神的本色呈现与生活的本真表达过程中,实现了竞技情感上的共性共鸣。这一文化效应的呈现首先是建立在网络文学活动主体基础上的,文学活动主体在网络空间处于一种无时不在的交往对话关系之中,创作者与接受者间时常发生角色转换,这就使传统文学活动主体的主客分立变成了主客间的本真共在。换言之,当写作变成了一方向另一方的心灵倾诉与感觉对话时,文学活动主体间的共性共鸣也就成了必然。活跃在网络空间的广大体育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通过文字实现了竞技情感的交融。与传统体育文学活动主体间呈现出的那种经典的心理距离不同,体育迷在网络空间寻找的是一种体育情感的相似性体验。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的关注者大多热衷于某项体育运动,并通过阅读或写作参与到体育网络文学活动中来,经由原创文学网站发生点对点的对话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出谋划策,双方在某种程度上达成竞技情感上的共识。于是,在竞技类网络作品的书评区中,我们看到了体育迷们穿着各式各样光怪陆离的“马甲”,以或长或短的篇幅表达着自己对于作品或文章的理解和建议。网友“白衣狄飞惊”在竞技类网络原创小说《冠军传奇》书评区发表主题为“转会建议”的文章,谈了自己对于作品中球员转会情节的看法,并建议作者结合当时国际球坛转会市场的情况尝试在作品中改变现实的轨迹。这种由共同参与文本构造带来的情感愉悦,在传统体育文学的创作中是无从获得的。正是网络的交互性特征彻底改变了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学活动中的传播路径,单向度的文本呈现变成了交互式的意义流动,体育迷们通过文字在网络空间发出心底的声音,使得以往只有专业人士才拥有的体育文学批评话语权得以在网络流溢。在博客体坛,网友们可以就博主的关于某场比赛的评论文章发表意见,博主也可以对某位网友提出的意见进行回复,双方在这种你来我往的讨论过程中共同构筑着博客体育文学特有的文本样式。尤其是在周期性举办的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期间,如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网球大满贯赛事、NBA常规赛等,体育博客的创作大多会掀起高潮。体育迷们汇聚在这块体育思想的竞技场上,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思想碰撞,并在关于体育赛事的交互式思想对话过程中,达成竞技情感上的共鸣。与体育网络原创小说相比,这是一种交互性特征更为鲜明的体育网络文学创作形态,间性主体的互动叙事为体育网络文学活动主体的共性共鸣作出了更好的诠释。

三、结语

总之,体育网络文学活动主体间情感共鸣的实现,主要是基于体育话语的人类普世性特质,它使人们能够超越国籍、年龄、性别的界限,进行自由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而文学的自由本性与网络的交互性特质则为人类体育情感的互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表达工具与传播渠道。从竞技类原创作品到体育博客的写作,体育文学变换着面貌出现在网络空间。但无论如何变化,它始终自成一家。正是因为人类有通过竞技活动超越自我的理想,才使得繁芜驳杂的人类话语通过网络媒介的对话性文本趋于情绪均衡。

作者:王占奇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体育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