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元共存竞技类网络文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多元共存竞技类网络文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多元共存竞技类网络文学论文

一、竞技类网络文学活动主体的多元共存与本色喧哗

(一)竞技网络文学活动主体的多元共存

与传统体育文学建立在一元中心主义基础上的主体性观念不同,竞技类网络文学的活动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平民化的创作态势。在纸本体育文学时代,写作者大多是专业作家或是新闻传播等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以一种“社会代言人”的职业姿态承担起“文以载道”的历史使命,在意识形态与政治权力的层面从事体育文学创作。这种建立在“他律”基础上的创作形态,虽然强化了创作主体的支配性地位,却漠视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在的生存体验;而竞技类网络文学的出现则为支配性创作主体举行了“脱冕”仪式,使其与众多草根处于话语平权的位置,推动网络文学活动主体实现多元共存。以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为例,此类作品的创作者通常被冠以“网络”之名,网络技术惠及大众的不均衡性为这一群体划定了界限,他们是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青年一代,集中在20到35岁左右的年龄段。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而非专业作家,被称为“网络竞技小说第一人”的“林海听涛”当年只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而《飞翔篮球梦》的作者八戒也是一名建筑专业的在校学生,出于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他们才汇聚到网络这个超真实的虚拟世界当中,书写自己的体育梦想。作为体育运动主要参与者的青年群体,他们对体育文学创作的积极介入无疑体现了体育文学话语权的民间流溢,虽然他们只能被称为“”而不是“作家”,但庞大的草根族群极大地充实了体育文学的创作力量,使其摆脱传统创作体制的束缚,日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竞技类网络文学活动主体的多元繁盛。从体育明星博客到体育评论员博客,再到草根体育博客;从体育明星微博到草根体育微博圈,直至个人体育微信平台的建立,自媒体时代的竞技类网络文学语域更像是一个众声喧哗的网络共同体,践行着哈贝马斯对于“文学公共领域”的美好期待。在“个人网络出版时代”,每一个体育迷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写作语域,三言两语抑或长篇大论,文学性的泛化抹平了原本高不可攀的创作门槛儿,只要对体育运动有所感悟并愿一吐为快,就可以跻身竞技类网络文学写作主体的行列。虽然体育明星和体育文化名人在体育博客圈、微信圈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舆论领袖角色,但草根体育迷在这些自媒体空间中仍然拥有与黄健翔、李承鹏、董路、刘璇们平等的发言权。经过中国体育网络媒体在新世纪最初十年的涵养与积累,跻身“新浪体育博客百万俱乐部”的170多个点击率超百万甚至千万的体育博客中,草根体育博客以超过半数的优势占据了“百万俱乐部”的半边天。可见,草根群体已经极大地丰富了竞技类网络文学的创作队伍,而体育文学活动主体的多元共存与话语平权在网络空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二)体育网络文学活动主体的本色喧哗

创作主权的民间流溢不仅实现了创作主体的多元共存,而且使广大体育迷从整一化的国族想象中抽身出来,进行自我想象的拟构,开始了生命本色的激情表达。与职业作家“在写作中生存”不同,网络的“写作”带有非职业化特点,大多在“生存”的进行时中展开,从而实现了体育精神的本色呈现与生活的本真表达。以足球、篮球为题材的作品在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中占有强势地位,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它们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阶级的文化感染力,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是为全世界人民准备的足球盛宴,NBA更是令“地球人”高山仰止的篮球圣殿。选择竞技类题材的年轻们大多是这两个运动项目的拥趸者,虽然没有体育明星耀眼的光环,但这些草根体育迷对体育运动始终怀有朴素的热爱。或是为了缅怀未竟的运动历程,或是为了抒发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体育梦想,他们走进了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的虚拟世界,用文字尽情倾诉人类对于自由之美、激情之美、本真之美的渴求与热爱。在竞技类自媒体空间中,体育迷更是恣意表达自己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和感受,不必焦虑于文笔的好坏,不必担心立论是否稳妥,只要怀有真挚的体育情结,就会得到同好们积极的回应。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竞技话语更是对体育迷日常生活与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体育事件的双重呈现。与传统意义上注重客观性、真实性的体育新闻不同,以日记体出现的自媒体体育文学着重于个人观点、个人感受的表达,强调活动主体内心真实的呈现。《球员如猫世界杯演绎“白猫黑猫论”》将能够进球的球员比喻为能抓老鼠的猫,道出了不论黑猫还是白猫、草根抑或明星,能进球就是好猫的日常生活“大道理”;《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从贾秀全风光无限的球员时代说起,感叹他执掌教鞭之后的判若两人、充满静气,是光阴让年过半百的贾秀全走上了一条早就该行走的道路。还有充斥于微博、微信之中的关于体育的“闲言碎语”,都在鸡零狗碎的日常化叙事与激情澎湃的大型体育赛事的文字对话中,展现了人性的巨大张力。没有了宏大叙事的家国担当,竞技类网络文学活动主体开始了自我想象的拟构,他们写纯真的体育梦想,写真实的生活世界,写原味儿的生活体验,呈现出与传统体育文学活动主体不同的本色之美、多元之美。

二、体育精神的大众化撒播与快餐文化的浅表性症候

竞技类网络文学的“多元共存”与“本色喧哗”强调主体意志的独立,是赛博视界“自由”精神的文本呈现,在“自由”意志的热情吁请下,体育与文学携手走进了网络媒介构筑的超真实文化场域中。“多元”与“自由”为竞技类网络文学文化地位的确立提供内在动因的同时,也带来了两方面的直接效应,即体育精神的大众化撒播及快餐文化的浅表性症候。大众化与浅表感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影随形地存在于所有大众文化产品当中,成为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语域中,对竞技类网络文学进行辩证审视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理论维度。

(一)体育精神的大众化撒播

从纸本体育文学上网,到竞技类网络原创小说,直至博客体育文学,体育网络文学始终沿着一条大众化的传播路径向前发展。从最初的《假球》《暴殄甲A》到后来的《中国足球内幕》,纸本体育文学以一种“非典型”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加速了体育与大众生活的融合,使体育题材作品通过网络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而竞技类网络原创小说的大量涌现推动体育网络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阶段,这一阶段的作品从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到文学基本功能都带有明显的网络化特征。创作身份上的藩篱被打破,作品发表的门槛被踏平,任何对于体育有一份激情和热望,愿意用文字来表达的人都可以加入体育网络文学的写作群体之中。以起点中文网为例,截止2014年8月,竞技类小说在数量上达4500余部,与整个起点原创书库116万余部网络原创作品的庞大库存相比,这似乎还微不足道,但在传统体育文学活动主体看来,这样的创作产量却是前所未有的,更何况“起点”只是网络原创文学众多“门户”之一,以管窥豹已经是可见一斑了。而博客、微博、微信的出现宣告了“个人网络出版时代”的到来,作为“后web2.0”时代的产物,这些自媒体具有原创文学网站无可比拟的个性化、迅捷性、非线性互动、多媒体兼容等诸多新技术优势,因而成为竞技类网络写作群体的新宠。可见,随着网络媒介技术的不断演进,大写的“人”逐渐退居远景,小写的“人”空前活跃起来。在网络媒介自由精神的召唤下,体育网络文学的民间立场得到空前强化,体育迷们的写作和参与热情被更大程度地激发出来。以“自由”意志为精神支点,体育网络文学的载体向着自由沟通、平等对话的方向发展,体育精神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大众化的撒播,这是体育文学数字化生存对体育文化本体带来的积极影响,与“多元共存”和“本色喧哗”相呼应,代表了体育网络文学文化效应的一个方面。

(二)快餐文化的浅表性症候

网络媒介虽然推动了竞技类网络文学活动主体的“多元共存”与“本色喧哗”,但体育精神的大众化撒播却是以文化上的浅表感为代价的。如前所述,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为体育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动因,它使体育文学走向大众的同时,也将大众趣味注入其中。文化消费时代的大众趣味代表了一种平面化、类型化的文化取向,科林伍德就曾经指出,大众艺术提供给大众的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乐趣,它“构造精巧得好像一件工程技术品,而创作过程中的配制则复杂得好像一瓶医药的成分,它的目的在于产生确定的、预期的效果,即在某种观众身上唤起某种情感,并在一种虚拟情境的范围之内释放这种情感”。极度的快乐、悲伤与愤恨,要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文化商品以满足消费时代普罗大众的文化需求,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将复杂多样的情感欲求做类型化处理,在即定情感模式的框架中进行生产,而普泛化的情感诉求自然于少数人嗜好的深度模式无涉。遵从这种大众艺术哲学的价值观念,竞技类网络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审美趣味必须与一般化、平均化了的大众趣味相契合,这样,才能在点击率上赢得绝对的优势。这事实上也是体育消费热潮在文学领域激流涌动的现实表征,在消费意识形态的统摄下,大众需求成为消费主义的理性根据,对于数量众多的体育迷来说,他们需要的正是恣意宣泄的竞技快感和激情碰撞。在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作品中,激情化的叙事笔法以及充满玄幻色彩的超现实情节俯拾即是,《球场上的暴君》开篇就从武学奇才虚度从公元十一世纪的宋朝穿越时空来到公元2006年的哈尔滨讲起,凭借着深厚的武学根底,在第一次与篮球的亲密接触中,他就表现出了强劲的实力;《飞翔篮球梦》中的主人公遭遇车祸,意外身亡,最终借尸还魂,并在嵩山少林寺得到僧人真传,拥有了超人的篮球天赋。当然,竞技类作品写玄幻、写激情自然无可非议,但是,如果通篇充斥的只是些毫无大脑的热情和毫无缘由的变幻,就难怪有网友用“狗血”来调侃一番了;如果人类通过体育运动超越自我的愿望只能依靠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超现实力量来实现,那么竞技类网络原创小说也就只是体育迷们聊以慰藉的精神迷药,体育梦想的实现开始于网络也将止步于网络。放弃了意识形态与政治权力层面诉求的竞技类网络文学作品,由此走向了单纯的情感宣泄,文学活动主体带着“过把瘾”的心态进行着浅尝辄止的文化体验。事实上,除了内容上带来的浅表感,竞技类网络文学作品在形式上也呈现出无处不在的快餐文化症候。

绝大多数的竞技类作品都以长篇连载体形式出现,百万字以上的作品俯拾即是,这实际上是由大众文化的商业生产逻辑决定的。在点击率决定成败的网络空间,短暂的停歇就会使作品被淹没在底层,也就是说文本长度是与写作收益成正比的,一场比赛的内容用好几个章节的篇幅做事无巨细的描述,在竞技类网络原创作品中早已司空见惯。这种无限延宕作品长度的方法事实上破坏了文本较为合理的结构安排,在漫长的更新大战中,作品常常会脱离原初的创作轨迹,做漫无目的的“长跑”,甚至以流产告终。而网友们速食式的浏览也确实无法承载过于复杂的故事结构,两者恰好相得益彰,共同分享着这份大众文化时代的精神快餐。博客体育文学则是这一快餐文化浅表性症候的另外一种呈现方式。博客是一种更为随意的书写方式,抛却了完整的情节结构和清晰的故事脉络,肆虐的情感碎片充斥着体育博客的各个角落。烟花妹妹在博文《英格兰,脱了洗了睡了吧》中写道,“全场比赛15次射门仅5次打在球门框以内,我很好奇,英格兰男人们酷爱打飞机吗?”牛牛胡诌在博文《国奥踢的是寂寞冠军赛程是光屁股》中写道,“国奥冠军赛程,是说“光屁股”冠军赛程,他们踢的真就不是球,是寂寞;让人怀疑他们赚的不是人民币,是人冥币!”诸如此类的恶俗的语言、粗鄙的比喻在博客体坛不胜枚举。在这里,通过日记体式的日常化叙事方式呈现出来的,是关于体育运动的鸡零狗碎的言语碎片,而对于体育精神的深度剖析却被庸常化叙事所遮蔽。从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激情化叙事,到充斥自媒体体育网络空间的情感碎片,竞技类网络文学以拒绝深度的快餐文化姿态崛起于网络空间,由此呈现出来的浅表性症候与创作主体的“多元共存”和体育精神的大众化撒播形成了一种既定的文化悖论,标示着竞技类网络文学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某种生存境遇。在现实世界一次次体育“盛宴”的热情吁请下,大众的竞技热情日益蔓延至虚拟世界,“多元”与“浅表”的辩证审视既体现了研究者面对竞技类网络文学应有的理性态度,也折射出“后体育消费时代”人们理应具备的文化思辨意识,世界杯的热火终将熄灭,激情过后的“大力神”更需要思辨理性的涵养,才能焕发出经久的金辉。

作者:臧娜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