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SWOT模型,分析研究高校在应对突发网络舆情时具备的优势、机会、劣势和威胁,全面分析当前所处环境,并提出建立专业化舆情引导队伍,加强网络思政建设,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形成SO模式、WO模式、ST模式的应对策略,为高校突发舆情处理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SWOT模型分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大学生校园管理相对严格,在“封闭”的管理过程中,学生思想观念、个人情绪波动、日常生活诉求很可能通过互联网的表达,形成不良网络舆情,产生扩散并造成不良影响,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成为关键问题。通过开展线上思政教育,能否有效化解学生在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系列思想困惑及问题诉求,实现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两条主线。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结合大学生网络舆情SWOT模型分析,对当前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统筹分析,探析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新方法,提出切实有效的大学生舆情引导策略

一、SWOT模型分析法概述

SWOT模型分析法又被称为态势分析模型,该模型分析能较为客观而准确地研究相关组织及事件的现实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企业内外部资源划分和行动提供参考。该模型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研究对象的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理清当前所需要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其次,将研究对象的内部环境进行评估,研究对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需加以重视;最后,将两步结果进行组合分析,形成劣势-威胁组合(WT),劣势-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组合(ST),优势-机会组合(SO),最后则根据当前研究对象所处形势,选择出恰当的战略组合。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内涵及特征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内涵。网络舆情是指个人在互联网上通过相关社交应用软件平台,如微博、贴吧、微信公众号及朋友圈,发表对社会问题的不同看法,是社会舆论的线上表达途径。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下,相关具有倾向性的言论在热度及流量等因素的助推下,快速传播并导致网络舆情形成,使各方意见、情绪、态度不断聚集,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近年来,我国网民数量发展迅速,并呈现年轻化低龄化特点,大学生已成为网民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网络舆情概念,大学生网络舆情可被理解为在读大学生通过网络对相关事务和问题的态度表达。然而大学生仍处于成长中的塑造阶段,价值观念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极端思想的影响,在其发表的相关言论中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所以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是当前网络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1.原生和次生舆情相融合,舆情复杂性较高。大学生网络舆情一旦形成规模,事件本身会持续发酵,形成社会及网络的大讨论。与此同时,各种捕风捉影甚至带有煽动性的虚假消息会趁机而入,事件的复杂性较高,学生很难快速分清事情的经过和缘由,并易受不良信息影响,轻信虚假信息,并使其成为不实信息的传播源,使舆情处理难度增加。2.个人诉求和极端言论掺杂,舆情危害性大。大学生网络舆情形成后最突出的危害是极端言论和虚假信息对网络生态的扰乱。在事件爆发的前期,公众因急需了解事件真相而在现有信息无法满足其诉求的情况下,会将触手可及的信息作为事件真相而轻易相信,为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留下生存空间。同时大学生的个人真实诉求和虚假信息两者掺杂,造成愈加复杂的局面,这会使公民和群众的恐慌情绪不断蔓延增加。3.科学与伪科学交叉,舆情易引发恐慌。面对突发的舆情,学生及公众在专业知识储备和常识认知相对欠缺,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等因素,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学生容易断章取义,从而对整个事件的判断产生偏颇,例如此前个别高校出现的诺如病毒感染,让学生及家长对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心存担忧,在此期间多次冲上微博热搜榜。与此同时,在学生中流传一些缺乏科学论证的处理方式,使学生产生了恐慌情绪。

三、高校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SWOT模型分析

本文借助SWOT模型对高校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影响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发展的因素有四类:自身存在的可能影响事件恶化的劣势因素,有利于控制和化解事态的优势,潜在的可能致使情况恶化的威胁,有利于事态好转的机会。通过对这四类因素的分析可为高校处理网络舆情提供支撑策略。

(一)优势(Strength)分析。当网络舆情开始时,高校应做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了解舆情出现的原因,找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尽可能掌握最翔实的信息,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当网络舆情处于蔓延传播阶段时,高校即可利用官微、公众号、学校网站等主流媒体进行信息宣传,及时公布真实的事态进展,稳定学生情绪,减少外界的猜疑。除此之外,高校常设住校辅导员,其身处学生工作的一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有机会在舆情发展初期及时察觉,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

(二)劣势(Weakness)分析。当前高校主要以教学研究为主,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缺乏经验且没有专业的舆情监测设备和分析工具,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亟待提高。高校的行政部门通常系统庞杂,许多科室工作内容相互交叉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易出现缺少沟通、“各自为政”的情况,形成信息孤岛,对舆情处理无法达成共识。多种社交软件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高,一旦出现具备讨论度的信息流,媒体等机构在短期内会进行持续报道,这就使学校或相关部门在舆情爆发初期,很难改变不断传播并呈蔓延的局面。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出现后,在其发展过程中将出现较多变化,很可能出现新的突发性事件。

(三)机会(Opportunity)分析。当网络舆情出现时,为了及时化解危机,高校等管理部门都会尽可能采取弥补措施,有利于事态好转的机会大致有以下三点:1.大学生网民的知识水平较高,能对问题做出个人的独立客观分析判断。2.大学生群体普遍具备爱国爱校热情,其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当学生及时了解事件真实情况后,往往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在网络中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3.当前网络舆情管理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可从宏观层面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

(四)威胁(Thrreats)分析。可能导致大学生网络舆情状况发生恶化的威胁则有以下几类,首先是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网络上对问题的猜疑,对社会平稳运行形成威胁;同时一些网民情绪被煽动,发表不恰当言论,对舆情发展形成威胁;许多流量博主为了博取关注,会制造出大量虚假信息,混淆视听;网络信息的传播影响是深远的,可能产生负面示范效应,发生连锁事件。

四、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通过SWOT模型分析,上文对高校舆情引导处置的优势和劣势展开详细讨论,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三种应对策略:

(一)SO策略-发挥优势,找准机会策略。1.及时了解并公布事态发展全貌,把握舆情处置的黄金时间段,修复公信力。高校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对舆情事件爆发的原因、发展过程、进行状态做到密切跟踪,及时加以整理总结,尽快公布真实情况。在处理时要做到快速准确,找到问题痛点,对症下药,把握72小时黄金处理时间。2.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管理。高校应加强日常网络舆情的检测、预警、报告、处置及反馈,专设网络舆情信息办公室,坚持全天候的网络值班制度,把学生的诉求、相关意见建议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矛盾化解,在事态发展阶段要做好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协调。3.依托数字校园建设,构建“多位一体”网络思政体系。依托互联网打造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开展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无处不在的学习,充分运用网站、微信、微博、QQ、抖音、快手、bilibili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思政教育塔式矩阵平台,增强思政教育亲和力,强化网络育人,提升大学生思政水平。

(二)WO策略-利用机会,克服劣势策略。1.建立政府与高校的舆情联动,同时加强学工团队的技能培训。建立政府与高校的舆情联动体系,网监部门可利用先进技术和专业的管理人员为高校处置网络舆情提供权威信息支持,帮助高校开展舆情处理的危机公关。同时高校本身要提高舆情处理的知识储备,对学工团队进行舆情知识培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2.深化高校管理机构改革,加强信息沟通。要做好高校管理机构改革,做好任务分配,确保各部门履职到位。同时改进和加强作风建设,应对危机事件时,多部门要做到信息沟通,形成合力,打破信息孤岛。3.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群体,发挥学生舆论正向引导。要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科学引导,不能一味高压管理,注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问题和看待问题。鼓励大学生正确“发声”,加强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使他们在网络上能发挥正面且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ST策略-发挥优势,消除威胁策略。1.重视发挥组织作用,落实主体责任。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需打好组织基础,注重发挥组织引领、思想引领能力,发挥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确保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工作有序平稳进行。2.预先防范存在的风险。高校要注重化解苗头性问题,加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精准的信息员队伍,深入排查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和苗头性隐患,即知、即研判、即处置,防止小事拖大,防止一般的管理服务问题演变为重大的舆情事件。3.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做好常态化舆情管理工作。高校的综合治理涵盖多重方面,除了畅通师生意见反映渠道、完备教育管理、人性的服务保障外,高校还要动态调整校园管控措施,及时优化管理模式。

作者:王瑾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