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当今这个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社会各界都需关注高校这片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现如今,大家都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来说挑战与机遇共存。学生的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各方面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多次被提及,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来论证研究这一观点,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高校都认真学习了相关会议精神,感触良多,获益匪浅。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探索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获得信息和发表言论的渠道越来越多,所有人都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有无数的信息涌入我们的视线,有真有假,有为了博人眼球随便编造的新闻。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引领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通过开设思政课程;其次是专兼职辅导员的引导,学生到了大学以后,不再像高中那样,班主任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事事管着你,事事给你指导,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就会出现迷茫和不适,把学习抛在脑背后,更别说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了,这时候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然后是校园环境的文化熏陶,好的环境能让大多数人都积极向上,如果校园的文化环境是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在一起的,那学生在无形中也自然会受到感染,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短期内可能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是长期坚持,肯定会有积极的影响的;还有一种形式也是当前最广泛地获取思政教育的途径就是网络媒体的宣传,这种形式不受空间时间人力的限制,所以高校要认识到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网络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2],高校更是要抓住这个契机,主动占领这块阵地,网络是网络舆情的载体,而高校把网络舆情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要充分利用网络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1网络舆情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的原因
1.1网络舆情的及时性
及时性,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秒到”,任何事件只要上了网,所有人都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很多社会热点事件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发酵的。每年两会一结束,全国上下势必掀起一股热议两会潮,几乎每个人见面都会谈点与自己切身利益先关的话题。大家通过报纸、电视、微博、微信、网站等平台及时了解会议动态,教育、就业、体育、文旅等民生问题成为热议的话题,而这些话题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推而广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这一特点,第一时间知道最新的思政热点,所有人都重视,学生好好消化,教师好好琢磨怎么行之有效地向学生传达。
1.2网络舆情的丰富性
丰富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首先是传播方式,就目前来讲最常见的方式有微信、微博、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其次是传播来源渠道很多,常见的有央媒、地方媒体、相当一部分的自媒体,当代大学生关注各种公众号,从中获得信息,而公众号报道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最后是从网络舆情传播的内容来看,涉及方方面面,有国际形势、时事新闻、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娱乐新闻、党政工作等各个方面。纵观2020年,出现了许多网络流行语,例如“逆行者”、“后浪”、“内卷”、“甩锅”等,这些词汇经常出现在大家的日常聊天里,从这个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也能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这就需要专职思政教师的认真研究。
1.3网络舆情的相互性
在传统的纸质媒体时代,普通大众一般只能被动地获取各种新闻,评论也只能少数几个人知道,但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只要编辑一段文字、拍几张照片或者录制一段视频,都可以很轻松地某个新闻,然后无数人都能看到,可能会引发大众的热议,也很可能会石沉大海,没人关注;主流媒体也不再只是传播新闻,他们也可以参与大众的话题,发表他们的言论,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官方解释”,对大众来说他们的言论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所以一般需要谨慎,务必客观公正。这些互动,延展到高校,可以是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彼此之间都是可以靠网络来产生互动的。
1.4网络舆情的多元化
因为有了网络,整个世界都联系在了一起,全世界的网民可以自由地畅所欲言,因为网络是虚拟的,没有人知道屏幕后面的另一个人的身份、国籍和姓名,大家各抒己见。但是由于个体的文化素质不同,对某个事件的理解不同,所以表达的观点也不同,简单地说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可观的也有主观的,使得网络中的舆情变得很多元化,这时候就需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努力传播正能量。
2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2.1网络舆情对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能力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的主体,自身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教育的成效,我们不能用若干年的要求来衡量自己,一味对学生提出要求,自己却还停滞不前,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首先,我们要有研判、分析网络舆情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取得离不开对各种网络媒介的熟练使用,我们要把自己代入到热点新闻中,我们的直观感受是什么,学生看了以后又会是什么样的想法,我们要怎么给予正确引导。目前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网络的超高速发展,尽管我们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是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大多只能靠自己探索,相当多的情况下,我们获取信息的及时性远不及学生,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思政教育。
2.2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三观的冲击
网络舆情借助网络而传播,虚拟化是网络最大的特点,这一特性淡化了大学生对自我言行的约束,在虚拟的世界里,极少一部分人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久而久之,大学生们越来越肆无忌惮,道德意识越来越淡薄,更有甚者,甚至没有了法律意识。曾经见过一个真实的事件,施暴者A对同班同学B恶言相向,甚至出手打人,所有人都觉得A做错了,但是A自己觉得并没有骂人,并没有打人,所有人都很震惊,说的那些粗言秽语不是骂人是什么,扯别人头发不是打人又是什么。几个辅导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对A进行教育,可是A滴水不进,他有自己[3]的一套理论,完全没有责任意识。以小见大,如果A这样的同学越来越多,等他们进入社会以后,那整个社会的风气将会变成什么样,他们还如何正常地工作、生活。
2.3网络舆情的娱乐性极大地挑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几年前有一句特别流行的话“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座笑”,这些网络流行语多多少少会给一些学生传递一些负面影响,有少数人真的当真了,这是很可怕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念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基本理想信念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大学生必须明确了解这一点。
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举措
3.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养
高校思政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当前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把这一个观念作为衡量的基准,让他们始终把这杆秤放在最重要的位置[4]。只有这样,才会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以积极正确地方式处理各种负面信息。
3.2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比于在社会工作的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异地求学、人际往来、学业就业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波动,在某些时候他们会处于脆弱状态,甚至无法找到宣泄的渠道,这时候他们往往会在网上寻求安慰与释放,一些不好的信息很可能在那会蛊惑他们,所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重要。高校要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3.3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法治意识
[5]由于目前互联网的监管还没有那么严格,所以相当一部分的人还是言论比较随意的,这是因为这样一个特点,使得他们慢慢地淡化了法律意识,甚至是出现了一些过激、暴力的言论。就比如前段时间被群众举报的“辣笔小球”,该网民在微博上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最终被江苏南京警方刑事拘留。这一事件告诉我们广大网民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刘金红.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
[3]涂小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8(20).
[4]王习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教育对象“思想”深处着力[J].思想教育研究,2018(3).
[5]胡思佳.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
作者:徐鑫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